因此,我们不要总是以为小蛇就是弱者,往往在关键时刻,这样的弱者能战胜像大象一样的强者。因为它们有勇气,它们不退缩。同小蛇一样,很多人的成功,并不是说他们有着比常人高出很多的智慧,而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给他们帮了大忙,把他们推上了成功之路。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当事情进展得不顺利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虽然说人人都可能有一个走向成功的梦想,可是能真正在实际行动中执行的人能有几个?在创业的初期,虽然我们可能没有资本,可是敢想、敢说、敢做就是我们无形的资本,这些都能成为我们问鼎成功的条件。
像富人一样思考,谁都可以致富
人人都很羡慕成功者,人人也都想取得成功。可是,究竟如何才能学到成功人士的经验和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倘若我们怀着一颗致富的梦想,去向富人的思维习惯渐渐靠拢,而且能抓住他们和常人的不同之处,这就渐渐缩短了我们同富人的差距。
从富人身上取经,能让我们直接学到很多对自己的人生有帮助的东西。我们不但要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同时也要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要从他们那里认识到如何给自己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把握机遇。
我们换个角度来说,个人财富的多少其实都是由财富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我们向富人取经的重点不是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人家的钱袋子上,而是要抓住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不放过任何细小的东西。这样做就能逐渐缩小我们和富人之间的行事作风的差距,从而也就渐渐将我们与富人之间的财富差距缩小了。当我们具备了富人所拥有的宝贵品质时,走上富裕的道路也就不会太遥远了。所以我们就要从现在起,用富人的思维来要求自己,对身边的那些很不起眼儿的小事,也要以富人的眼光去看待。
通常,富人都很热衷于储蓄。就这样积少成多。然后把这些储蓄的钱拿出来做投资,用钱赚钱,他们的钱就会越来越多。曾经有位身价上亿元的富豪向自己的朋友抱怨说:“我想了很久,还是想不起来我那100块钱到底是丢到什么地方去了。”这句话并不是说富人吝啬,而说明了富人非常珍惜自己手上的每一元钱,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这些财富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所以他们虽然很有钱,但一定不会随意浪费。
研究表明,富人在工作上要比一般人努力好多,有70%的富人表示自己一周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40个小时。看,富人对自己的工作都这么努力,更何况我们一般人呢?
富人与我们一般人的另一个不同点就是他们都非常擅长理财。国内的调查机构曾经对富人理财规划的时间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富人在理财规划方面投入的时间要比一般人高出许多,绝大多数富人每周至少有四小时的时间花在了理财上,有的甚至达到了十几个小时。
有位成功人士曾经说:“人如果学会了花钱,这时想要控制住自己享受的欲望就会很困难。当然会花钱并不是什么坏事,这最起码说明我们懂得怎样去享受生活。但是如果不想办法赚钱可不行,特别是当我已经进入到富人的行列中时,才发现,原来富人们的生活并不像我以前想象中那样奢侈,在我接触到的绝大多数富翁中,他们中有的人资产是我的好几倍,可是他们花费每一笔钱的目的都是非常明确的。”
有一个叫邓磊的富人,他每次在印刷自己名片的时候都有一个很特殊的要求:每张名片只印一面,另一面则完全空白。他这样的做法让很多人都感到很不理解。原来他的用意是这样的:由于名片的一面空白,所以当这位富人在与别人交换时可以方便地在名片背面写一些信息。这种做法就相当于把一张小小的名片变成了一页广告,就会为自己带来很多商机。从另一方面来说,富人平时很喜欢看报纸,他不是像绝大多数人一样先看新闻,而是先从分类广告这个栏目看起。因为这里往往是商业灵感的源泉。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非常细小的生活细节,但其中却蕴含了不少的智慧。
而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生活中的那些小细节,很多时候就是细节成就一个人的事业。
曾经有一位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他想把自己的创意融入到玩具产品里,图纸都设计好了,就是寻找不到合作的厂商。这让他感到很纳闷。一次无意中看报纸的时候,他找到了几家生产厂家。好不容易找到的机会,他怎么舍得放过。于是就立刻打电话联系厂家。结果竟然真的有厂家愿意接他的活儿。这是一家小工厂,很久以来他们的生意都很冷清。厂长在电话里说只要有一点儿利润就可以了。于是,这笔生意的成功为他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在他不断努力下,终于走入了富人的行列。
就是生活中的这些看似不起眼儿的小细节,却在他们眼里成了巨大的机遇。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些细小的东西多加思考,并且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一个对比,看看我们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那就在这个方面多下些工夫。相信这些细节能让我们得到不小的收获。
面对工作和生活,脑袋比“手脚”更重要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四个年轻人打算去银行贷款。银行同意给他们每个人都贷一笔钱,可是有一个条件:他们每个人都必须在50年内将贷款的本息一并还清。
第一个年轻人在接下来的25年中先好好享受了一番,他打算在自己生命的最后25年里给银行还款。于是他每天都过着奢华的生活,花天酒地。可是直到他去世的时候依然负债累累。这位年轻人叫“奢侈”。
第二个年轻人在接下来的25年中工作非常努力,终于在他50岁的时候把所有的欠款都还清了。可不幸的是刚刚还了款,他就因为劳累而病倒了,没过多久他也离开了人世。他的名字叫“勤劳”。
第三个年轻人的债务直到70岁的时候也终于还清了,可是他也没过几天就去世了,他的名字叫“执着”。
第四个年轻人辛辛苦苦工作了30年,等到他50岁的时候还完了所有的债务。在剩下的最后20年中,他成了一名探险家,走过了地球上许多国家的山山水水。他去世的时候,面带微笑。后来他的名字一直被人们所传颂,他就是“智慧”。
这四位年轻人所贷的巨款其实就是时间,而当年贷款给他们的那家银行叫“生命银行”。
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展示了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奢侈、勤劳、执着和智慧,而最终真正获得了幸福的只有智慧。这说明,我们的人生仅仅依靠勤劳还是远远不行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同样都是在工作,虽然有些人看起来忙忙碌碌,可是最终没有多少成果;而有的人却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他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这两种人都是在解决难题,可是效果却完全不一样。那些一味埋头苦干的人,年复一年,总是重复着手边的工作,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新意了,当然也就没有任何吸引力了,于是做起工作难免没有激情,难免出现差错,他们甚至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积极上进的心态。相反,聪明的人则会从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从而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这种事半功倍也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开始。生活中,绝大多数新发明都是发明家们忍受不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而发明的,他们不断在工作中探索和寻找,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些更快捷、更轻松、更便宜、更安全的办法,这就为我们减轻了不少的工作压力,也将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里没有安装自来水管,所以村民的饮水成了一个大问题。后来村里经过研究决定签订一份送水合同,这样就能保证村民的基本生活了。当时有两个人打算做这项工作。所以,村长就把任务同时分给了他们俩。
其中一个叫博德的人非常勤劳,他签完合同后立刻行动起来了,每天在相隔两公里的小河和村庄之间来回奔波。他用两只桶从河中打水并挑回村子,然后把水倒在村民们修建的大蓄水池中。为了让村民们有足够的饮用水,博德每天早晨五点就起来去外面挑水。如此努力的工作,他很快就拿到自己的工钱了。虽然说这项工作的确很艰苦,但是博德的心里却很兴奋,因为他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赚到了钱,而且他觉得像这样工作下去很好。
另外一个获得合同的人叫森里。让整个村里人都感到奇怪的是,自从签订合同后森里就消失了,一连好几个月都没有人看见过他。这在博德看来可是好事,自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挣得钱也就多了。
那么森里到底干什么去了呢?原来他事先设计了一套工作方案,还找了几个朋友共同投资了一家公司。半年后,森里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开始施工。他们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村庄和小河之间修建一个大容量供水管道。
既然这个村庄需要水,那么有着类似环境的村庄肯定也需要水。所以,森里将自己的方案进行了修订,便向整个地区开始推销他的送水系统。就这样,生意越做越大。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就可净获上万元的利润。
从此以后,森里就一直在轻松愉快中把自己的事业推上了高峰,而博德还是守着自己的老方式拼命地工作着,可是他和森里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所以说,对待工作,仅仅依靠勤劳还是远远不够的。方法比勤奋更重要,脑袋比“手脚”更重要,想好了,找对了思路和方法,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合理安排时间,办事井然有序
鲁迅先生说得好:“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图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凡是不能合理利用自己时间,总是把事情往后推的人,我们能期待他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吗?只有能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而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才是能够得到胜利的人。
对于我们来说,要养成好的利用时间的习惯,那就要像别的习惯一样从小培养。倘若一个儿童对父母吩咐做的事情总是说“等一等”,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常常忘掉,而在他所玩的游戏没有结束以前,不肯去做任何正事的话,他从小就养成这样松散的习惯,那么长大后肯定对时间的掌握程度很差,从而影响自己的一生。
有人曾说过这样的话:“准时在君王是一种礼貌,在臣民是一种义务,对办事的人是像衣食一般的需要。”所以对我们来说就是对自己的业余时间也要安排好。往往这些业余时间能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利昂·阿尔伯弟是15世纪早期意大利商人开办工厂中的一个合伙人,他曾写过的信件保存至今。
从他的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年轻时候的阿尔伯弟是现代时间管理的先驱者。他写道:“早晨起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自己说:今天该做什么?这么多的事情要做,我盘算着、想着,然后,把时间配置到各种事情中去。”接着他又写道:“我宁愿少睡点儿觉,也不愿意失去时间,要严格要求自己,做该做的事情。睡觉、吃饭都可以明天去做,但今天的生意绝不能等到明天。”阿尔伯弟告诫自己:“要经常看时间,要合理分配时间,要一心扑在事业上,绝不能白白浪费每一小时的时光。”他的自勉让他写出了这样闪光的词句:“只知道珍惜时间还是不够,还必须知道怎样利用时间。”
时间,每天都是24小时。同样的24个小时,有的人可以挣上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有的人却一事无成,关键是看你怎么来利用。珍惜了,它就化作了你的财富;虚度了,就是浪费了。
看似并不多的业余时间,却让他们之间有了这么大的差距。由此可见,时间的合理安排和利用,对我们有多重要。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学会利用自己的时间,在同样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更多做事的本钱。时间具有双重性,最慢也最快,最小也最大,最长也最短。有人说,时间就像一块海绵,要靠一点一点地挤;也有人说,时间更像一块边角料,要会合理利用,只有一点一滴地积累,才会得到充足的时间。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则故事:
麦都在14岁的时候,由于年幼疏忽,对于格林·布鲁斯先生曾经告诉他的一个道理没有注意,在他后来回想的时候,觉得布鲁斯的话说得简直太对了,直至他长大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也从这句话中受到了很多启示。
格林·布鲁斯是麦都的钢琴老师。在一次上钢琴课的时候,老师忽然问麦都每天花多长时间去练琴。麦都说大约三四个小时吧。
“那么你每次练习的时间都很长吗?”
“对,最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麦都说。
“不,你最好不要这样。”布鲁斯说,“等你长大后,你就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去练琴了。但是你可以在每天有空的时候练几分钟。比如在你上下学之后,或在午饭以后,或在休息的时候,每次只需5到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把练习的时间分散在自己一天的生活里面,所以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后来当麦都成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时候,他曾一度想兼职从事写作。可是学校的好多事情,包括上课、阅试卷、开会等事情,这些把他白天晚上的时间全部占满了。在两年的时间里,他进行创作的计划没有执行,甚至连一个字都没有写。他总是想自己没有时间。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间想起了当年格林·布鲁斯先生告诉他的话。
于是,当新的一周到来的时候,麦都就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了。他每天只利用5分钟的时间写个100字左右或是短短几行文字。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到周末的时候写得字数已经不少了。后来,他就把这个方法用在了小说创作上。虽然他的授课任务比较繁重,可是他每天仍有许多可以好好利用的空余时间。他还认为每天小小的间歇时间,对他从事创作和弹琴这两项工作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就说明合理的时间安排能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顺利,能让我们的事业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