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环球风情
5022600000002

第2章 欧洲风情(1)

奇特的英国风情活动

英国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面积24.41万平方千米,人口5800多万,其中83%的人口集中在英格兰。官方语言为英语,威尔士约有1/4人口讲威尔士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首都伦敦。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那是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曾是国力强盛的世界霸主。

英国,以最早发生产业革命而闻名于世,又以拥有莎士比亚等众多艺术家而令世人瞩目,但更以绅士之国而享誉世界。不过,这个不算太大的岛国,却有各种各样我们看起来非常奇特的风情。

星期天的禁令

英国的法律有这样奇怪的规定:每逢星期天,商店可以卖割稻谷的刀子,却不能卖刮胡须刀;顾客可以购买汽车或收音机的配件,却不能买鞋;人们可以在花园里买花,却不允许到花圃里买花。

在17世纪,英格兰还有诸多禁忌,人们认为如果在星期天从事任何与宗教无关的活动都会招来极其严重的后果。这些活动包括砍木头、烧饭、整修花园,甚至是亲吻自己的太大。

美国新泽西州有个名叫奥森·戈洛大的小镇,这里一直实施着一条奇怪的法令:每逢星期日,禁止使用一切交通工具。小镇的街道都用铁链隔开并上了锁。

在这一天唯一能使用的,是邮局送报纸的自行车,这也是经过长期争取才被允许的。据说,这条法令至今已经施行100多年了。

英国绅士不穿内裤

据说,18~19世纪的英国绅士是不穿内裤的。这是因为,这样不穿内裤直接穿裤子更好看。因为当时的内裤都是厚厚的,没有现在我们所穿的薄料子,所以,爱美的英国绅士只好不穿内裤了。我们知道,古代英国军人是穿及膝短裙的,可这些军人竟然也不穿内裤。穿着笔挺的军服、戴着高高帽子的军人不穿内裤,真是可笑。

如今,一直保留传统服饰习惯的部分英国人,依然是不穿内裤的。而不穿内裤的英国绅士就用长长的衬衫来遮住前后。所以,如果你在传统的英国裁缝店做衣服的话,衬衫的长度肯定比普通的要长一些。

见面就谈天气

英国人特别关心天气变化,他们见面,往往第一句话就是关于今天天气的。英国绅士的标志是一顶礼帽再加一把雨伞,这已经成为了英国人根深蒂固的习惯。

这种习惯的形成和英国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

英国的天气变幻莫测,忽晴忽雨,往往早上还是阳光明媚,到中午却又阴云密布了。到了冬天,更是阴冷多雾,英国首都伦敦就素有“雾都”之称。

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岸,濒临辽阔的大西洋,终年盛吹偏西风,风从西面海上吹来,沿岸又有势力非常强盛的北大西洋暖流,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气流受到地形影响抬升后,就形成了很大的降水量。

正因为如此,英国的天气变化十分频繁,刚才还是艳阳高照,瞬间就会变成大雨倾盆。英国人常说:“国外有气候,在英国只有天气。”

于是,这种天气使人变得格外谨慎,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英国人在阳光明媚的早上出门时穿着雨衣,带着雨伞。外国人可能会感到可笑,但是不久以后他就会为自己的“可笑”而后悔了。

正是这样多变的天气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话题,在英国,即使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摸木头带来好运

英国人(也包括许多其他西方人)在高兴或说了一句得意的话之后,往往会下意识地摸摸木头,碰一下木桌或木椅,嘴里还念念有词:“摸摸木头”或“碰碰木头”。英国人认为,这样一来,让自己高兴的事便不会消失了。

有这种习惯的,往往年轻人较多。如有的青年说“我5年没生过病了”,“我这次考试一定成功”,说完这样的话就得赶紧碰碰木头,要不然他就会得病,或者考试失败。

碰木头的起因是耶稣被钉在木十字架上为世人担当了罪,所以木头代表了十字架或耶稣本人。摸摸木头就表示向耶稣感恩,祈求神的保佑。

用哭来迎接客人

如果你有幸拜访英国西海岸麦格斯韦岛上的祖芬格族,一定会对他们的欢迎方式大吃一惊,因为他们是用哭来迎接客人的。祖芬格族就是举世闻名的“哭笑颠倒族”。

凡是遇到令人高兴的事,他们常常以哭来表达,越高兴,哭得就越伤心,甚至捶胸顿足,号啕大哭。相反,如果碰到悲伤痛苦的事,他们往往用哈哈大笑来表达自己悲伤的情绪。

这是因为,在当地人看来,哭是真诚坦率、幸福痛快的,而笑则是虚伪假装、肤浅浮夸的。

英国新年礼俗多

在英国,公历的元旦虽然不像圣诞节那般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这天,英国还是会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开展各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的。

在除夕的深夜,英国人喜欢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亲朋好友。但他们到了对方的家里却不敲门,而是径直走进去。按照英国人的习惯,除夕夜过后向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将有好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头发的男性,或者是一位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那么主人就会将在全年都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那么主人就会在新的一年中遭霉运,遇上困难和灾祸。而除夕在亲友家做客的人,在没有交谈前还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这等于是在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新年的庆祝活动大多在除夕夜举行,其中“迎新宴会”便是活动之一。这种宴会又分“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通常从除夕晚上8点开始,直至元旦的凌晨结束。宴会上备有各种各样的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享受。到了午夜时分,人们还会打开收音机,一起聆听教堂大钟的响声,钟声鸣响后,人群中会一片欢呼,并互相举杯祝酒,高歌《往昔的日光》,预祝大家新的一年好运气。

另一种庆祝活动就是“除夕舞会”。每当夜幕降临时,人们就会身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来到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的舞场,然后在美妙的乐声中一起翩翩起舞。还有的人会云集到各个广场,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像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此外,新年打井水也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打来的水则是吉祥之水。所以在元旦一大早,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拎着桶,向井边进发,以期望自己能打到新年的第一桶水,获得好运气。

新知博览——领带是怎么来的

现在,人们总习惯穿西服要配系领带,那样才显得英俊潇洒。可是你知道领带的来历吗?领带是英国妇女发明的,这个发明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有趣的过程。

中世纪的英国十分落后,那时候的英国人只知道吃猪肉羊肉,他们把猪和羊整个烤熟了吃,吃的时候就用手抓,把大块大块的肉送到嘴边去啃。再加上那时候,还没有刮胡子的工具,所以男人大多留着一大把胡子。长长的胡子被油腻腻的肉骨头弄得一团糟,男人伸手就用衣服袖子去擦。

这下可苦了洗衣服的女人们。为了对付这种不爱干净的行为,女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男人的衣领上挂一块布,叫他们用这块布擦嘴。可男人们总记不住,怎么也改不了用袖子擦嘴的坏习惯。于是,女人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男人的袖口前边钉上几颗小石头。没想到,这些小石头还真管用,男人们再用袖口擦嘴,不是把胡子拉断,就是把脸划破,这才逼着男人用布擦嘴。久而久之,衣服下面挂布条,袖口前面钉石块,就成了英国男式上衣传统的附属物。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布条和石块渐渐被淘汰,但女人们又舍不得将已经形成传统习惯的两件“宝物”丢掉。于是,她们煞费苦心地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将挂在领下的一块布,改成系在脖子上的领带;将在袖口前边钉石头改成了在袖口后边钉纽扣。这样一来,领带逐渐成了受人欢迎的装饰品,并流传至今。

英国的饮食习俗

在英国,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在家用餐的,而且英国人不太讲究烹饪。到英国伦敦来的外国来访者常说,那些晚上在餐厅中用餐的人,在餐厅中工作的人,以及经营餐厅的人,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外来者在这些餐厅中,从不会感觉到这里是英国。

一日四餐的英国人

在大多数英国人的家中,都是一日四餐的:早饭、午饭、茶点和晚饭。当然,这可以说是一般富裕家庭的标准。

早餐的时间大约在早7点到9点之间进行,品种主要有用燕麦或麦片、牛奶、糖或盐做成的燕麦粥、火腿蛋,以及涂有奶油或橘子酱的面包等。

午餐大约在中午1点钟左右进行,多为冷肉、土豆、黄瓜、西红柿以及甜菜头等做成的凉拌菜。其实,多数英国人在午餐时仅仅喝点水,有些人也会喝点酒。即使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午也是不喝带有酒精的饮料的,比如白兰地、威士忌等。

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就是一天的茶点时间了,这是一天中的非正式用餐。如果你此时打算去拜访一个朋友,那么即使不被邀请或事先打招呼,也可以去随便喝茶。在喝茶时,大家都比较随便,每个人都拿着一个茶碗、一个茶碟和一个小茶匙,茶碟中放着少许饼干和糕点。不过要注意的是,茶碟中的蛋糕、面包等不能先吃,也不能向自己的茶碟中放两片蛋糕或面包片。

对于英国人来说,晚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也是正餐。晚餐一般在晚上在7点半左右进行,许多人在吃晚餐时,都会换上非常正式的晚礼服,然后正襟危坐地聚集在餐桌旁。通常来说,一家之主要坐在长方桌的一头,主妇则坐在另一头。如果家里有客人,那么客人要坐在荣誉的座位上,也就是主妇的右首。如果有多位客人,那么荣誉座位就由最重要的客人坐。在进行晚餐时,你可以与坐在你左右两边的人交谈,但不能与离得很远的人谈好,否则就会被视为不礼貌。

英国人的饮茶风俗

喝茶一直都被英国人看做是一种悠闲和舒适的享受。英国人沏茶是很讲究的,由于英国一年大半时间都比较寒冷,因此也喜欢在泡茶前先烫壶,而且沏茶的水一定要煮沸,并马上冲入茶壶内,否则他们会认为泡出来的茶不够香。

英国家庭中通常都有一种常用的小茶匙,他们放茶叶的数量通常是每位一茶匙的茶叶,另外再加一茶匙作为“壶底消耗”。冲泡出来的茶水也有许多叫法,其中有些事地方俗语,如茶汤、茶水、茶浆等。

对于茶叶的浓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但通常人们喜欢在其中加入牛奶。不过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人们习惯饮清茶,茶具也多为玻璃杯而非瓷杯,有时还会放一片柠檬,但这在英国就比较少见,只有在英国的一些特色餐厅中才能见到。

现在,英国也能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中用大茶杯喝茶,但都不带杯盖。如果想找带盖子的大茶杯,就要到英国少数大城市的中国商店中才能看到。

以前那种在正式场合常见的下午茶,现在在英国不多见了。但在英国的家庭、办公室和学校等场所,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还是免不了要喝上一次茶的。

英国还有一个传统的老习俗,就是清早会给客人送上一杯早茶。在家中,这也是唤醒客人的最好方法,顺便还能询问客人的就寝情况,以示关心。在不少英国家庭,尤其是家庭中的中年人,这种早茶的习惯还被视为一种舒适的享受。但是,这种习惯多用在非正式的工作日或者周末的早晨。

英国人的饮酒风俗

英国人通常会喝啤酒,但他们一般不在家里喝,要喝也是到外面的酒吧或小酒店去喝。在英国街头的许多小酒店中,至今还有一根铜条,客人可以将脚放在上面,与老板愉快地聊天。其实,我们经常说的“bar”原本就是棒和条的意思,现在则成为国际通用的酒吧了。

酒吧不仅是人们喝酒的地方,还是在寂寞无聊时慰藉心灵的地方。即使在那里只买一小杯的啤酒,也能坐上一晚上。

每到星期五的晚上,一般的小酒店就会挤满了人。这些人常常都是刚刚完成了一周的工作,愉快地聚集在这里欢度周末的。人们通常会在这里喝酒、吸烟、聊天,相当热闹。

历史侧影——富翁的逃税天堂

在英吉利海峡中,距法国海岸仅两万米的泽西岛可以称得上是英国的世外桃源。英国越来越多的富翁涌向这个小岛。目前,泽西岛正被人口的迅速增加所困扰,当局不得不把每年移居这里的富翁限定为5名。

泽西岛面积仅100平方千米,人口却已突破了8万。该岛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除了当地环境优美,没有自然灾害,也没有人为的骚乱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这里征收的赋税比其他地方要低,这里成了富翁们的逃税天堂。

英国富翁为避税移居小岛的历史至今已有两个多世纪了。从1926年开始,泽西岛才征收所得税,1941年以后统一税率为20%;而英国本土的税收则由最初的29%增至60%。至今,泽西岛仍不征收遗产税、资本盈利税等。

泽西岛发行自己的货币,设有自己的法庭、邮政局,自行管理岛上的财政事务,只有外交和国防仍依赖伦敦。

在19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曾试图遏止富翁为逃税而流入这里。但泽西岛不愿意限制这些富有的移民,因为他们缴纳的所得税极为可观。富翁的迁人,使这个小岛成了着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不过,泽西岛对接纳新的居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条件。每个候选人至少要拥有200万英镑的财产,还需要在岛上购买价值为50万英镑的房产,但最终只会挑选最富有的5名候选人为新的居民。

不太浪漫的法国风情

法国是个充满浪漫的国家,不过,这个国家也有一些不太浪漫的风情。

法国人的嗜酒习惯

法国人有饮酒冠军之称。他们喝起酒来不分日夜,想喝就喝,把酒当成一种普通饮料。

法国人有一种习惯:酒不过年。他们认为,要是在新年开始的时候家中还有剩余的酒,这一年便要交厄运。因此,法国人在除夕夜一定要将家中的酒全部喝光才肯罢休,以致许多人在这一天喝得酩酊大醉。法国每个成年人一年里酒的消费量约30升,比居世界第二位的意大利要多出一倍以上。

法国人酿酒和嗜酒的传统源于拿破仑时代。当时政府为了减轻退伍归农士兵的负担,特别准许他们每人每年免税酿造含纯酒精10升的私酒,外加家用酒25升。

农民生活贫困,为补家用纷纷酿酒出卖,于是全国酿酒量大增。法国人嗜酒的习俗更是有增无减,这种做法一直沿袭至今。

20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曾大力鼓吹酒的营养价值和功用,医生也为饮酒大肆宣传。60年代,法国虽然只有250万农户,却有350万人在家酿制私酒,加之从阿尔及利亚等地大量输入葡萄酒,从意大利、美国和中国进口各种酒,法国人几乎沉浸在酒的江河之中。

法国的酒店遍布大街小巷,即使穷乡僻壤也都能找到酒吧。外来人要想辨认道路,熟记酒口巴的招牌和式样是最为方便的。

告别单身生活的葬礼

在法国的萨瓦省卢阿里区,一直盛行着一种十分怪诞而有趣的习俗:埋葬单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