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纷飞,一片一片盖满了山川、大地、村舍……
冷风夹带尖厉的哨声,任着性子呼啸着,搅起山间枯黄的落叶,从四面八方一齐刮来,散发着大森林里的松脂香气,黑龙江水草的鱼腥味,卷着黑土地泥沙,走石……
天空,也在多变着。一早儿,雪尘迷漫,昏昏沉沉的,到了日头爷该升起的时候,也不见它的脸儿,偶尔从铅灰色的云缝里倏忽之间闪耀了几下,又怕羞似的躲藏起来,有时,一个大半天,也不露一次头。厚厚的云压得很低,重重叠叠站在山岭顶上,仿佛能扯下几片,视野很窄,再往远处,就什么也看不清了。山川罩满了云雾,江上弥漫着云雾,屯舍、土羌上空飘着云雾,驿道上拥满了云雾……这里漫长的冬季成了冰雪和云雾、雪尘的世界。这云雾时聚时散,像一幅遮掩着苍穹大地的帷幕。拉开时,银色的大地光耀炫目;闭合,阴翳朦胧,寂静无声,仿佛山川、大地、森林、峡谷、沟涧、山泉都睡去了。
这时候,黑龙江上出现一伙猎鹿人,他们穿着短袍,上罩光板羊皮马夹,头戴银狐、火狐皮帽子,足蹬毡靴,肩背着火药枪,怀里揣着饽饽,背上有二锅头和一卷“打小宿”的狍皮,一看这种行装当地人便知道这是猎人在行围。这伙人拉拉撒撒,足有三五十号人,看来是想在头场雪后得到一个大收获。
要是从高山鸟瞰一下黑龙江,那是看不到江流的,夏天只能听到江水送浪和渔舟的号歌,因为它被无边茂密的大森林所掩盖着,两岸则是没被开垦的黑油油的处女地。许多世纪以来,这个被人认为荒凉、寒冷、人烟稀少的地方,确是一个江河四通八达,湖泊星罗棋布,水利、矿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这里的树木有上千种,红松、鱼鳞松、沙松、奥松、落叶松、赤松、水曲柳、黄菠萝、山核桃、紫椴、白桦、大青杨、山杨、香杨等名贵木材树种。沼泽森林还盛产珍贵的紫貂、银鼠、玄狐、银狐、海狸、水獭、白貂等动物的毛皮。
当罗刹入侵西伯利亚之前,这里是一片祥和的边地景象,众多部落友好相处,哈萨克人、塔吉克人和布哈拉人散住在巴尔喀什库以南的广阔地区,在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最下游的极北地乌戈尔地区居住着撒莫耶德人,还有卡拉姆族人。在鄂毕河中游、索斯瓦河一带居住着沃古尔人和乌格里奇人,在鄂毕河东面的叶尼塞河流域,居住着鄂温克人,萨彦岭以北,乌加拉河以南的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聚居着吉利吉思人,他们都属我国蒙古札萨克图汗部硕垒乌巴什台吉及其继承人管辖。叶尼塞河的支流,安加拉河上游的布里亚特草原是布里亚特蒙古人的游牧地,他们的驻地由此延伸到贝加尔湖。在这些地区的南部,即漠北喀尔喀蒙古和西北厄鲁特蒙古,这两大部在明代叫鞑靼部和瓦剌部。再往东是勒拿河流域,从勒拿河到黑龙江流域居住着雅库特人、达斡尔人、鄂温克人、索伦人,费雅喀人等部落,他们都是以打鱼、狩猎为生,常常驾着鹿车、狗爬犁,在勒拿河、黑龙江上下,以及以北一千三百余里的地方驰骋。驾着扁舟、桦木船荡漾在这里的江、河之中,捕捞鲟鳇鱼、鲢鱼、鳟鱼、鲫鱼、鲤鱼、草根鱼、翅头白鱼,然后到结雅河支流托姆河口互市、“打尖”。
现在,这伙猎人进入崇山峻岭之中,根本没有路,宁古塔将军巴海为了保卫阡陌,巡视方便,硬是让兵丁踩出一条山间小道,十分狭窄,当地人管这叫鹿道。小道一侧是高峻的山岩,一侧则是深陷的峡谷,大江就在脚下。如果是在夏天,在这高山上,不但观不尽各种野花,还可以听到脚下黑龙江在呼吸——那哗哗的流水送浪,如同美妙的音乐一般,使旅人忘记行程的艰难。
在这幅如此巨大而广袤的图画中,我们将要描绘的是这伙猎鹿的人们,他们当中有常年在森林中的野兽为伍的“山把头”,箭手、枪炮手,还有懂得星相、地舆师傅,在他们一进入这广阔山林中,就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鹿群,可是他们没有围猎,在大自然提供的如此丰厚的野兽中,抛弃珍贵的不取,而只打杀了几只狍子、獐子、兔子背在身上,不论什么人都可以认为这支艰辛的跋涉者,有点得不偿失。
猎鹿人的队伍,好像一支观光游客,他们常常站在山巅细致观察景物,并且用炭笔画下山川、河流……
猎鹿人在林间生起了篝火,烤着狍子肉沾着盐沫就着冰雪用了早餐。这时,雪雾渐渐停下、散去,黑龙江上下一片金光,极目眺望,蜿蜒的大江,起伏的山岭连绵无际,就像大海的波浪。脚下冰冻的江水,像放在黑色地毯上的一只翡翠如意,那颜色是不断变化着的,由远而近豆绿、淡青、靛蓝、乳白好看极了。猎鹿人的队伍现在开始下山,由西折向东北,在灌木丛中穿行着,由于雾气的作用,灌木林全身披挂着冰霜,像海中的珊瑚岛一般。他们四眸一望,山像戴着一顶白帽的老人端坐在风雪里静观江上,一会儿风,一会儿雪,常常搅得昏天黑地,肆虐无阻,使猎人迷途,鸟雀和野兽找不到巢窠和洞穴。
到了平川地,景色就不同了。大地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偶尔可发现獐狍野鹿的足迹,阔叶林的叶子全脱光了,枝条在寒风中抖动,发出萧萧的鸣叫。
这伙猎鹿人已经出行半个月了。尽管没射杀一只鹿,得到一只幼角,哪怕是二杠子、三叉子……连干叉子也没得到,可他们却拿到了黑龙江上下一带的地形图,这是当今康熙皇上所需要的。
猎鹿的头人虽然也是一个百步穿杨的射手,可他并不是猎户,他是宁古塔副都统郎谈,每天在他身边并行的是三等公朋春,他们身衔皇帝谕旨前往黑龙江侦察,捕鹿只是作为掩护。
——这是康熙皇帝东巡之后,着手做武装收复雅克萨的军事准备。
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中秋佳节,月圆之日。康熙在养心殿召见了郎谈和朋春。
郎谈,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为内大臣吴拜之子。他十四岁时,就被授予三等侍卫。顺治六年进二等。后来他从瑞亲王博洛讨叛将姜夔,郎谈作战英勇,射其酋,败贼,师还,进一等。顺治八年,其父吴拜附和内大臣洛什搅入朋党获罪,郎谈也跟着他的老爸吃了“瓜络”,被夺官。不久他又被复官了,康熙二年,代其父吴拜管佐领,迁护军参领。从定西将军图海讨李自成余党李来亨等子弟回麓山,深入贼巢,俘虏了十一个置官,进一等精奇尼哈番。
康熙十二年,这是朝廷多事之秋,京师有个陈之道,设坛以邪教惑众,命郎谈与诸侍卫捕治。十三年,他接受了新的使命,到北部边疆任事,擢正白旗蒙古副都统,调本旗满洲。
顺治中,罗刹屡犯黑龙江,九年,驻防宁古塔章京海塞遣捕牲翼长希福率兵迎战,结果吃了败仗。世祖下令诛海塞,鞭希福百,仍驻宁古塔。十一年,罗刹又大举侵边,固山额真明安达里率师讨之,败敌黑龙江。罗刹未大创,不久再次侵入精奇里江诸处。这时,皇上命大理寺卿明爱等谕令撤回,迁延不即去,据雅克萨城,于其旁耕种渔猎,又过中满、恒滚、侵扰索伦、赫哲、飞牙喀、奇勒尔诸部。
在这种形势下,康熙对郎谈、朋春说:“罗刹犯我境,恃雅克萨城为其巢穴,历年已久,杀掠不已。尔等至达呼尔、索伦,遣人往谕以隶捕鹿。因详视陆路远近,沿黑龙江行,迳薄雅克萨城,勘其形势。罗刹不敢出战,如出战,姑勿交锋,但率众引退,朕别有区划。”
郎谈受命之后,同朋春一起回到宁古塔,开始组织筹划到黑龙江侦察活动人选。黑龙江地区九月便飘雪,严寒在那里持续半年以上,有时纷飞的鹅毛大雪不但把道路掩埋,也把房屋掩埋住,从西伯利亚刮来的风如同一把刀子刮鼻子刮脸的,这样的时节,不要说行旅的人,就是野猪、狍子和飞鸟等野兽也常常踟蹰在风雪中找不到归宿、洞穴和巢窠。一般的旗兵是抗受不了这样艰苦生活的。
“我们的随从人员只能从达翰尔、索伦旗人等部族中选拔。”郎谈对朋春说。
“我倒是看中了一个人。”郎谈说:“就是皇上东巡时,在冷棚接见的那个索伦族小伙子,并赐弓箭的人。”
“我记得,是木果赫。”
“我听说,他在孩子时,在部落里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猎手……原来,罗刹犯境时,他一个人杀死了三个罗刹,成为部族的少年英雄。”郎谈对于皇上赐弓箭的木果赫十分欣赏,他向巴海将军细致地了解了他的历史。
“那么,我们就选中木果赫了,同打牲乌拉总管说一下。”
接着,郎谈又从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选中一位笔帖式,他懂天文、地理,绘图、算学,这是很重要的角色,他必须把侦察过的地方明确、准确、清晰的绘制成舆图交给皇上。郎谈和朋春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选择了赫舍里·章,汉军镶蓝旗人,此人自幼聪颖,五岁识字,八岁吟咏,十六岁应童子试,名列榜首,二十岁时,取为己丑科拔贡,以后又参加顺天乡试,博览群书,通晓满汉语,随打牲乌拉总管满达乐汉赴京朝贡,晋见康熙帝和太皇太后。
现在,到黑龙江“猎鹿”的猎队组织起来了,共八十一人。
接着,是对全体人马进行整训练习。黑龙江上下,盛产马鹿和梅花鹿、四不像。鹿肉是十分鲜美的,是满汉全席中火锅必上的肉食,鹿皮可作外衣,鹿角、鹿茸、鹿胎是名贵的中药材。“猎鹿”的最好时节是一年中的四月、五月及八月,这时猎鹿为“红围”,春夏为“茸”,秋冬称“角”。
猎鹿很讲方法。一种是“驱赶法”。当赶猎的人发现猎物后,就像侦察兵发现敌人,后续部队很快布列成阵,队伍散开,每人间隔一定距离,成拉网状,步步逼近,赶猎人高声呐喊,并纵猎狗协助哄赶,迫使猎物朝着预先潜伏猎手的方向逃跑,待群鹿进入伏击圈后,潜伏猎手一齐张弓,数十箭齐发,一举全歼。
第二种是“引诱法”。野鹿有吃盐碱的习惯,猎鹿人懂得这些,常常选择鹿经常出没的山林通道,撒下盐粒,诱使鹿群在低头舔食中,猎手乘其不备予以射杀,这样常常是百发百中。
第三种是“哨鹿法”。春秋两季正是野鹿发情配偶的季节,这时你在山林中常常会听到雄鹿和雌鹿鸣叫悠悠,寻找伴侣。此时猎手可身披鹿皮,头戴鹿头状帽饰,或者在丛林中手擎一个鹿头,口衔桦皮制成的“口哨”,模拟鹿的仰视动作和鸣叫,引诱群鹿近前,由潜伏猎手射杀、捕获。
木果赫不仅是一位猎鹿能手,而且是一个很好的猎鹿理论专家,他为大家介绍的猎鹿方法,使兵丁们受益匪浅,都跃跃欲试,想此行大显身手一番。不过木果赫特别强调,当捕到公鹿时,第一个动作是要急速冲上去抱住鹿头,否则它会一头撞在树干上,毁坏鹿角;如果出现鹿已撞坏茸角时,应该就地割其茸角,以防茸内血液流失。
接着,朋春讲了这次出行纪律。朋春,栋鄂氏,满洲正红旗人,为和礼四世孙。和和礼子和硕图,晋爵三等公,子何尔本、哲尔本、苏布递裘,至衮布以恩诏进一等。朋春为哲尔本子,在顺治九年袭封。康熙十五年加太子太保,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调本旗满洲。朋春家庭出身显赫,他本人又长期在戎边,所以对于边境复杂事务是熟悉的,应变能力很强。他对这支装备精良的“猎手”,再三再四地传谕皇帝旨意,完成勘察黑龙江上下“居址形势”,而不是去打仗,也不是正面消灭罗刹进犯。
黑龙江两岸俱是一片一片大森林,这里是木果赫的故乡,从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便是他的家族的舞台,他的一家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这里对他是特别亲切和熟悉的。因此,郎谈把这个能骑善射鄂温春小伙子称为“黑龙江上的鹰”,好多事情要向他请教,而木果赫也十分尊敬和爱戴这位大胡子副都统,进入森林怎样生活、狩猎、住宿、防严寒一一细致地讲给郎谈和朋春,他成为这个“猎鹿”队的“通事”。
他在进入大森林之前,建议将所有的马,不论是骑乘还是驮物的,一律换成驯鹿,学名叫驼鹿,本地人叫罕达犴。它的前背高耸像骆驼,蹄子和上鼻像牛,下额像马,所以人们又叫它为“四不像”。驯鹿,顾名思义是驯服了的野鹿。传说中居住在勒拿河上游,通古斯卡河一带,有几个勇敢的鄂温克小伙子在维提姆河两岸的原始森林中抓住了6头小“四不像”,拿回来驯养,后来成为家畜,后来又有人从东西伯利亚的大森林捉住几个小“四不像”,也驯养成家畜,这样,驯鹿开始在鄂温克族内实行起来。作为游牧民族,鄂温克人一年不知要搬多少次家。特别是在夏秋季节游猎时,半月左右就要搬迁一次,木果赫说,他父亲跟他讲,巴尔古津斯基山脉、伊尔范基山脉、雅布济诺威山脉和维提姆台地他们都住过,搬迁时炊具、衣服、粮食还有其他一些生活用品都要靠驯鹿驮运,还有小孩、妇女、老人需要乘骑,也要驯鹿。驯鹿作为运输工具,它比马牛更优越的地方是,它生长在这里,对这里熟悉,不受高山、河流、密林及沼泽地影响,所以人们称“四不像”为“森林之舟”。
其次,把出发前编好的九个小分队一律改称为“阿那格”,这是鄂温克人一种带有原始性色彩的生产组织形式。“阿那格”每次出猎前由“斯坦达”决定,进行指挥。“斯坦达”是鄂温克人家庭公社时期对公正、有经验长者的称呼。这样,这支猎鹿队的“斯坦达”自然便是郎谈的了。
为了侦察的需要,各“阿那格”分散活动,集中汇报情况,时刻保持联系。方法也是木果赫提供的:用鄂温克人的原始办法,联系信号是一根木棍,斜插在路边,中间用一个树杈作支点,它的指向是插棍者所在的方位;木棍与地面形成夹角的大小,表示距离远近,木棍若是平放,表示就在近旁。
“现在,据你估计,离雅克萨城还有多少里?”郎谈对木果赫问。
“我小时候随父亲打猎来过这里,”木果赫指了一下远处一座尖山,说:“那是尖山子,下面是七家子屯,由那再过三道山,五条河就离雅克萨不远了。”
“你说的不远,有多少里?”
“多少里,谁也不知道,我们好说半天的路,一天的路,二天的路……都这样说路。”
“那么我们距雅克萨还要几天路?”
“我想,不遇风雪,三天。”
“你这个黑龙江上的雄鹰,把去雅克萨的水路、陆路都要领我走一遍。”他琢磨着,未来怎样在这里建设兵道、粮道。
郎谈同木果赫的谈话,笔帖式一一记了下来,他同时边走边画着地形、地貌图。
“要去雅克萨,必经尖山子吗?”郎谈仰视着前面黑黝黝的高山问。
“可以从山下的刘主占向西北绕过去,那要多走半天的路。”
“当年罗刹第一次进我索伦时,就是爬过尖山顶子的,听说累死了两个,摔伤了三个。”木果赫说。
“你们追逃罗刹时,也是经过尖山子吗?”
“不,是好多人埋伏在刘家店的大砬子,等到罗刹下山时,累得东倒西歪躺在沟谷歇息时,我们的马队突然飞上去同他们交手,杀个痛快。”
“战略要地也?”朋春同郎谈一样对这里观察了半天,也在寻找未来运兵的捷径。
在太阳升起三丈高的时候,猎鹿队一行人陆续离开了江畔,他们眼下的行程看来不必绕山驾岭,钻树趟子,拉山道,过沟涧、穿老林子,而向平川地进发,这时风雪更大了,北风尖叫着,一团一团的大烟泡铺天盖地而来。为了防止冻伤掉队,郎谈命令各小队,检查着装,特别是护鼻、套袖、腰带、绑腿、毡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