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社科悲惨世界
49700000158

第158章 小伽弗洛什

在本故事第二部分谈到的那些事发生后的八年或九年左右,人们在大庙路和水塔一带,

时常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嘴边带着他那样年纪所常有的笑容,心里却是绝对的苦闷和

空虚,如果不是那样,他便相当正确地体现了我们在前面勾画过的那种野孩的形象了。那孩

子确也穿着一条大人的长裤,但不是他父亲的,也披着一件妇女的褂子,但不是他母亲的。

一些不相干的人由于行善让他穿上那样的破衣烂衫。他并不是没有父母。不过他的父亲不关

心他,他的母亲也毫不爱他。

这是一个值得怜悯的那种有父有母、却又是孤儿的孩子。

这孩子从来就只觉得街上才是他安身的地方。铺路的石块也不及他母亲的心肠硬。

他的父母早已一脚把他踢进了人生。

他也毫不在乎地飞走了。

那是一个爱吵闹、脸色发青、轻捷、机警、贫嘴、神气灵活而又有病态的孩子。他去

去,来来,唱唱,作掷钱游戏,掏水沟,偶尔偷点小东西,不过只是和小猫小雀那样,偷着

玩儿,人家叫他小淘气,他便笑,叫他流氓,便生气。他没有住处,没有面包,没有火,没

有温暖,但是他快乐,因为他自由。

这种可怜的小把戏,一旦成了人,几乎总要遭受社会秩序这个磨盘的碾压,但是,只要

他们还是孩子,个儿小,就可以逃过。任何一点小小的空隙便救了他们。

不过,那孩子尽管无依无靠,每隔两三个月,却也偶尔会说:“哎,我要去看看妈

妈!”于是他离开了大路、马戏场、圣马尔丹门,走下河沿,过了桥,进了郊区,走过妇女

救济院,到了什么地方呢?恰恰是读者所熟悉的那道双号门,五○一五二号,戈尔博老屋。

五○一五二号那所破屋经常是空着的,并且永远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房间出

租”。这时,说也奇怪,却有几个人住在那里,那几个人,彼此并且毫无来往,毫无关系,

那也是巴黎常有的事。他们全属于那种赤贫阶级,以原就极为潦倒、继又逐步从苦难陷入苦

难、一直陷到社会底层的小市民开始,并以清除污泥的阴沟工人和收集旧衣烂衫的破布贩子

这两种得不到文明好处的职业告终。

冉阿让时期的那个“二房东”已经死了,接替她的是个同一类型的家伙。我不知道哪个

哲学家说过:“老太婆是从来不缺的。”

这个新来的老妇人叫毕尔贡妈妈,她一生中有过三只鹦鹉,先后统治着她的灵魂,除此

之外,再没有其他值得一提的事。

在那破房子的住户中,最穷苦的是户四口之家,父亲、母亲和两个已经相当大的女儿,

四个人同住在一间破屋里,一间我们已经谈到过的破屋子。

这人家,乍一看。除了那种一贫如洗的窘相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很特殊的地方,那个家

长,在开始租用那间屋子时,自称姓容德雷特。他搬家的情形和那二房东所说的一句耐人咀

嚼的话象得出奇,是“啥也没有搬进来”,我们在此把那句话借用一下。定居后不久,这容

德雷特曾向那看门、扫楼梯、同时又是住户中资格最老的妇人说:“我说妈妈,万一有什么

人来找一个波兰人或意大利人或西班牙人,那就是我啊。”

这一家便是那快乐的赤脚小孩的家。他到了那里,看见的只是穷相、苦相,更难受的是

见不着一点笑容,他感到的只是炉膛里的冷气和亲人心里的冷气。他走进去时别人问他:

“你从哪里来?”他回答说:“从街上来。”他离开时别人问他:“你到哪里去?”他回答

说:“到街上去。”他母亲还对他说:“你来这儿干什么?”

那孩子就这样生活在缺乏爱的状态中,有如地窖中萎黄的草。他并不因此感到伤心,也

不埋怨任何人。他根本不知道父母究竟应当是怎样的。

尽管如此,他母亲是爱他的两个姐姐的。

我们忘了交代,在大庙路上,人们管那孩子叫小伽弗洛什。他为什么叫伽弗洛什呢?很

可能是因为他父亲叫容德雷特。

断绝骨肉关系好象是某些穷苦人家的本能。

容德雷特在那所破屋里住的房间是过道底里最后的那间。在它隔壁的那间小房里住着一

个极穷的青年男子,叫马吕斯先生。

我们来谈谈这马吕斯先生是什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