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孔子趣味问答
4968300000088

第88章 成人之道——如何理解儒家的

人格塑造理念孔子以仁教人,仁是孔子道德教育的中心的观念。照后来儒家对论语的解释,仁是人之全德,就是说,仁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德性,仁代表整体的品质德性;狭义的仁与义礼智相分别,广义的仁则包含义礼智信。由于这样的仁是人的全德,所以这表示孔子和儒家的教育理念是注重培养全德的人。古礼中的“成人”是指成年人,而孔子则将“成人”的观念转变为人格的概念:具有知、不欲、勇、礼乐、艺多方面德性的人是“成人”,“见义思利,见危授命”的人是“成人”。这样的教育,其基点是服务于一个人的全体的精神成长,服务于他的全部的德行生活,它不是一个专一的技能所能体现的,当然也不是为了把一个人教育为专业的人士。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以前如果有“儒”,这种儒也没有确立起这样的全人教育的理念,只有到了孔子,及孔子以后的儒家才确立起全人教育的理念。而“君子不器”可以说也是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表现。

在教育上,“道”代表德性为中心的整全人格的塑造,是教育的目标和理想,这是孔子开创的儒家教育的实践所始终强调的。中国古代的教育,始终强调学习“做人”。要培养出把品格的操守看得最重要的人,追求人格高尚而鄙薄低俗、不屑功利的人,培养这样的人,是儒家教育的根本的目标。

中国古代的专科学校

中国古代教育,除建立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系统外,还设立专科学校,培养各种能切实用的专门人才。早在东汉时,就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所文艺专科学校“鸿都门学”,直到明、清,曾设立过律学、医学、武学、阴阳学、算学、书学、画学、玄学、音乐学校、工艺学校等各种专科学校。这些学校培养出不少专业人才,对发展中国的自然科学、法学、文艺等方面起过很大的作用,并对世界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