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孔子趣味问答
4968300000007

第7章 孔子的教育生涯分为哪几个阶段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孔子的教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求仕之前,约七八年时间。这一阶段他的门徒还不大多,但是办学有成效,在社会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名声。在这一时期,孔子的学生中有只比他小6岁的颜路(颜回之父),有比他只小9岁的子路。

第二阶段:自37岁(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从齐国返回鲁国到55岁(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周游列国之前。这一阶段共计18年的时间。这18年中,孔子虽然有4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有停止授徒。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卫、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孔子的威望已经树立起来。他的一些有名的弟子,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等,大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

第三阶段:自68岁(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他去世,共5年时间。这时,他虽然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鲁哀公、季氏最终并没有任用他。他虽然有大夫的身份,有时也发表一些政见,但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他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上了。这一时期他的学生也很多,并培养出了子夏、子游、子张、曾参等才华出众的弟子。这几个人后来大都从事了教育事业。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对孔子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14年中,也没有停止过教育活动。他在卫国、陈国先后住了数年的时间并没有从政,弟子就在身边,师生之间不可能不进行学术研讨。他带着弟子到列国去周游,本身就开阔了这些学生的眼界,他们的意志也受到了磨练。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古代对老师的称谓有哪些

师:老师的通称,自先秦至清未。

师傅:先秦时代对老师的尊称。

师资:先秦时代对老师的敬词。

师保:古代担任教导贵族的学官。

师父:宋朝时代对教师的尊称。

夫子:古代对老师的一种尊称,尤其流行于旧时私塾。

祭酒:汉代始作官学中老师之称谓。

司业:古代教音乐的老师。

助教:国子监老师。

先生:先秦时代的国学老师。

门馆先生:宋元时代对家塾老师的称谓。

门客:宋元时代对家塾老师的另一个称谓。

教授:原为宋代学官,后用以对教书先生的尊称。

老师:古时称年辈最尊的学者为老师。宋元代称教授歌曲、戏剧武书的技艺的人为教师。

教谕:宋代京师设立的小学教师。

教习:明代掌课试之事的教师。

教职:原是周礼小宰六职之一,清代时沿用为教师之称。

学官:汉代太学教师。

讲郎:东汉太学老师。

学政:宋代太学的教师。

学正:宋元明清国子监教师。

监学:清中学堂以上设监学,管学生功课及考勤之事。

监丞:明清时期,对太学中国子监教师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