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孔子趣味问答
4968300000057

第57章 孔子所谓的“礼”是指什么

现代一些书上有人常以孔子是讲“礼”,说“仁”感到自豪,孔子成为一个完全正义的化身。不错,“礼”,在现代社会我们都理解为一些仪式,或一种文明的行为。“仁”字解释为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一个人讲文明行为,讲仁义,讲友爱,互助,有同情心有什么不对?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不理解它根本,理解就会天壤之别。其实熟读论语的人必知,孔子的“礼“与“仁”的总概早已经在《论语》之中;《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从这里我们可知道孔子“仁”是以“礼”为前提,为依归,不是简单的只谈人与人之间的仁义。

那孔子所述的“礼”又是什么呢?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七七一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周王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属国。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武王的弟弟姬旦即周公辅政。周公旦是位德才兼备并且忠心耿耿的臣子。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总结、继承、完善,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主要有“畿服”制、“爵谥”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在殷商时,君位的继承多半是兄终弟及,传位不定。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公旦还制定子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后来称“周礼”。

然而周公作的这套礼制还没来及完全的实施,转眼到了东周各路诸侯群雄并起,逐渐厌恶这种完全的奴隶制度,各自想摆脱,甚至有不少霸主反对这种奴隶式的集权制度的统治。社会不断向前变化,动摇了原奴隶社会,那种世世代代只吃血缘关系的贵族、奴隶主们的利益。孔子作为这将要没落的一员,看在眼里,非常反感这种变化。于是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带着一班贵族、奴隶主的子弟,以保住、恢复周礼制度为目标,周游列国,到处劝说、谋官力求施展自己的主张。社会在朝前走,各霸主当然不肯往后走,孔子无果而回。因此念念不忘记“周礼”,愤愤不平的孔子,只能转向在读书人中实行他的说教,在书籍上删除不合周礼一套,在文化资料上下手。如此虽不能看到后世的孔子,他的“恢复过去”的思想,果然在后世的中国社会文化与政治上起了牵动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宣称“吾从周”的孔子,一生以“周礼”为说教目标,他的所有说教仅是围绕、牵引向着这个,他说的“礼”则是“周礼”,而“克己复礼为仁”更是说明他述的“仁”来自他的“周礼”。所谓的核心的“仁者爱人”的“仁者”同样是指“服从周礼的人”,说白了就是指服从奴隶制尊卑、贵贱等级的人。所以说孔子所讲的“礼”与“仁”根本与我们当今所理解“礼”与“仁”不是一回事。奴隶制是什么样一个社会?对现代社会来说,如果说封建社会是体现贪婪的必经社会,那奴隶制则是一个体现原始混沌,愚昧的社会。因此,当我们搞错那个时代词语,无形中是在传颂一个远古愚昧不堪的社会制度。这些或许孔子可以搞错,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搞错就不对了。

仁义礼智信合称五常,是什么意思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和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仁:仁省,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埋,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