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所失必有所得
4910000000022

第22章 做人信义,吃小亏占大便宜(3)

1963年,一位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女孩被上帝遗忘了呢?

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儿童版“你说我说”栏目的主持人,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时,他心里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应该怎样回答这些问题。

正当他对玛莉小姑娘的来信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婚礼。也许他一生都该感谢这次婚礼,因为就是在这次婚礼上,他找到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让他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西勒·库斯特是这样回忆那场婚礼的。牧师主持完订婚仪式,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都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牧师看到这个情节,幽默了一下:“右手已经够完美的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

西勒·库斯特说,正是牧师的这一幽默,让他茅塞顿开。右手成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没有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了。同样,那些有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后来,西勒·库斯特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其为右手,就是对右手的最高奖赏,同样的道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西勒·库斯特发现这一真理后,兴奋不已,他以“上帝让你成为一个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为题,立即给玛莉·班尼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在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刊登之后,在不长的时间内,被美国及欧洲1000多家报刊转载,并且每年的儿童节,这封信都要被重新刊载一次。

前不久,一位中国儿童不知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这封信,读后,他通过国际互联网在芝加哥《先驱论坛报》的网面上留言,说:中国民间有一句古话,叫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曾经对恶人迟迟得不到报应感到迷惑不解。现在我终于明白,其实他们立即就得到了回报。因为让恶人成为恶人,就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

16.沙漠独行者

在人性的丛林中,短视是一种很致命的缺点,为了一点点利益,很多人就有可能违背了自己的良知。殊不知,放弃有时会让你得到更多。

有一个人在沙漠里行走了两天。途中遇到暴风沙,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迷失了方向。正当快撑不住时,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屋内。

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柴。他几近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压水井。

他兴奋地上前压水,却任凭他怎么压,也压不出半滴水来。他颓然坐地,却看见压水井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井中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

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

他的内心,此时开始交战着——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水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

如果照纸条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倒入井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险?

最后,他决定把瓶子里的水全部灌入看起来破旧不堪的井里,然后他颤抖着去压水,只轻轻地压了几下,水真的大量涌了出来!

喝足后,他又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又加上了他自己的一句话:“相信我,将水灌进井里,一定会有更多的水。”

17.一份免费午餐

虽然爱心人人都有,但要奉献出爱心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到,那需要勇气,一种冲破世俗眼光的、从内心爆发出来的勇气。

路明走进快餐店的时候,已经饥肠辘辘了,他点了半斤猪肉水饺,在靠近门口的地方坐下。店里吃饭的人很多,看来还得耐心等一会儿。

路明无聊地将目光投向门外,蓦然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正立在门口。那是一张干瘦病态的脸,厚厚的污垢遮住了脸庞本来的颜色。头发蓬松着,沾满了泥土和干草。一只黑黝黝的大手扶着门框,痴痴地向里看着,浑浊的眼睛里分明透着一种渴望。

忽然,他抬起只有半截裤子的双腿,懵懵懂懂地闯了进来。他闪到一张空着的桌子旁,桌子上是狼藉的杯盘和残羹冷饭。他不顾一切地伸手抓起盘中的剩饭拼命地往嘴里塞……

与此同时,传来几个用餐女孩的惊叫声。服务员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根木棍,戳他的腿恐吓他赶快离开。他终于惊恐起来,抓着一把未及下咽的米饭跑了出去。

几分钟后,他又出现在门口,不过没敢靠近,只是怯生生地向里张望。看到那个孱弱的身影,路明心中忽然生出一种怜悯之情……

热腾腾的水饺端上来了,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路明却难以下咽。他想把水饺送给他,又恐被人耻笑。看着周围没有认识的人,他终于鼓起了勇气。

路明向服务员要了一个方便袋,把水饺一股脑儿倒了进去。他提着袋子走到门口,示意那个衣衫褴褛的汉子拿走。起初汉子还有疑虑,过了一会儿才慢慢地靠了过来,伸出手一把抢了过去,冲路明嘻嘻一笑,攥着袋子转身跑了……

路明如释重负地回到店里,重新要了半斤水饺,环顾左右,路明目光触及的是周围一双双惊奇的眼睛,店里静悄悄的……

水饺很快端了上来,而且比上一盘明显多了许多,还配了一碟精致的小菜。

饭后,路明来到柜台前结账,老板却连连阻止,他笑着说:“我们决定,为您提供免费午餐……”话音刚落,店里忽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刹那间,路明忽然明白:爱心人人都有,而奉献爱心却需要勇气。

18.有信,方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做人“信”字当头,“言”才会有力度,有分量。对于君王如此,对于普通人也一样。

晋文公重耳即位之后,有些诸侯小国不愿臣服于他。原国虽小,可是得知始封之君是周文王的儿子,怎么也不愿承认从国外逃亡归来的重耳作为他们的霸主。于是,原国不断挑衅,制造事端。晋文公为平息动乱,完成霸业,决定讨伐原国。

战前,晋文公亲自部署作战方案,到士兵中作战前动员,他与士兵约定:“根据我们的军事力量和原国的战斗实力,我们能够速战速决。以七天为期,降服原国。”

战争的进程出乎意料。原国的将士在强大的晋国面前,英勇顽强,沉着应战,尽管他们伤亡惨重,给养困难,但仍有拼死决战的势头。

七天限期已到,原国仍然十分顽强。晋文公为遵守诺言,便坚定地下达了撤离的命令。眼见原国已近绝路,军官们纷纷向晋文公进谏,请求再坚持一下,大家一致表示:“只要再坚持三天,原国军就会完全崩溃,只有投降臣服之路了。”

面对原国陷入绝境、军官们纷纷请战的局面,晋文公坚定地说:“君主言而有信,遵守诺言是国家得以昌盛的珍宝,也是军队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为了降服原国而失掉如此贵重的东西,我们值得吗?我们合算吗?”

这一仗晋文公虽然没有用武力征服,可是他言而有信、遵守诺言的名声却传到了周围许多国家。

第二年,晋文公又发兵攻打原国。这一次他与士兵约定并向外发布:“我们必须坚持到底,直到彻底征服和得到原国的目的后再返回。”

原国人听到这个约定,知道晋文公不达目的不会罢休,于是战幕尚未拉开就投降了。另外,一直不肯臣服的卫国,也归顺了晋文公。

19.只因有个好妈妈

母亲是儿女最好的老师,她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儿女。当我们看到一个正直高尚的人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他可能有一个好妈妈。

她是一位极普通的农村大娘,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连救助别人的好事也很少做,因为她太穷了,实在无力去接济别人,只能陪着流眼泪的人流眼泪。每逢有人讲自己如何英雄如何舍己为人时,她就会想起某年某月某日,一个要饭的来到自己家门口,锅里没有一口饭,屋里没有一把米,实在没有东西打发人家。想起这些她就脸红、叹气,觉得自己活得不像个人。

不过,村里人可不这样看她,都说只有她才是个真善人。吃食堂时,大家选她打饭、掌勺。一天三两二两粮食,有时一两半两,分成3顿,又分到每勺里,能有几粒糁子?掌勺的要想对你好,从锅里猛地挥一勺,便稠的多稀的少,不管别人死不死保你活着;要想坑你,从上面给你撇一勺,便全是清水没有稠的,别人活不活保你得死。她不,不论给谁打饭,打之前都要先把锅咕咚咕咚搅搅,搅匀了再打,人们喝到碗底比比,沉在下边的糁子都差不多。社员们都说她好,承她的情,但她不领情,她问:“我给你多打了吗?”有的干部们去打饭,叫她别搅从锅底盛,她装作没听见,还照样搅,干部便私下说她是瞎子,她不认账,又问:“给你少打了?”

后来批她斗她,说她不分好人坏人,不分敌人自己人,没有立场,没有觉悟,叫她检查,她怯怯地说:“我想想……”质问她想什么?她喃喃地说:“我想都是人!”

她有几个孩子,是用奶水汗水泪水养大的。别的人家给儿女们痛说家史,说老的吃了多少多少苦,受了多大多大罪,他们才得活命,才有今天,叫儿女们铭记在心,别忘了报答父母的大恩大德。她不,虽然吃的苦受的罪比别人大100倍,但她从来不给孩子们讲这些,她心里没想过叫孩子们报恩。孩子们叫她也讲讲,她指指院里树上的鸟窝,说:“鸟还喂子哩,当妈的不该养活孩子?”

她不讲,孩子们却格外孝顺她。孩子们长大了,工作了,当官了,她还是照老样子生活,吃平常吃的饭,穿平常穿的衣,做平常做的活,说平常说的话,只是对乡亲们格外亲近几分。乡亲们说她好,不像有的人孩子在外边干个芝麻大的事就烧包了。她说:“有啥烧,怕还怕不及哩。”她这是说心里话,她怕孩子们当了官就变了,不像个人了。

一次,儿子捎回来一张竹子做的躺椅,她看了很不高兴。说:“买这个干啥?”

儿子表白道:“你上岁数了,有时候累了,坐坐躺躺方便些。”

她说:“我不要,想坐了有小椅,想躺了有床,你拿走!”

儿子很为难,解释说这是最低档次的东西,不算什么,她说:“别看左邻右舍只隔个山墙,我只要躺下去大腿往二腿上一跷,马上就变成十里八里远了,谁还和咱来往?”

在她的坚持下,儿子只好把躺椅又拿走了。

过了几年,一天人们来给她报喜,说县里开人代会,她的儿子选上县长了。她没喜,心里倒像突然塞了块石头,他怎么能当县长?他会当吗?一天里捎了三趟信叫儿子回来。儿子以为出了什么事,散会后半夜赶回家,见妈好好的,就急切地问:“妈,有啥事?”

她叫他坐下,怀疑地问:“听说你当县长了,真的?”

儿子说:“真的。”

“你能干得了吗?”

“这——”儿子笑笑,不知怎样回答。

“这可不是玩的,你要觉着自己没这个能耐,赶紧回去给上级说说辞了,别误了公家的大事!”她说得十分恳切,看着他。

“我学着当,尽量当好。”他看看她眼睛里的焦急不安,便低下头不敢再看了。

那天夜里,娘俩睡在一起,他睡着了,她可没睡着,她一直想到天明,想些什么她也说不清了。

儿子要走了,问:“妈,还有啥事没有?”

“妈没能耐,你们从小跟着妈没享过一天福。”她突然双手拉住了儿子,眼泪扑簌簌流下来,呜咽着说:“你当县长了,妈也不求享你的福,妈只求你一件事,别叫人们提着你的名字骂你妈,行吗?”

“妈!”儿子不由得也流下了眼泪,心里好酸,说:“妈,我报答不了你的恩情,要再叫人家骂你,我还算你的儿子吗!”

他走了,去当县长了。妈的话片刻不停地伴着他,一年一年地过去了,人们都说他是个好县长。每当他听到颂扬之词时,他就想:我真是这么好吗?小心,别叫人背地里骂我妈妈。于是,他就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时时检点自己的一举一动,工作做得更好了,对群众更亲近了。

人们只知道他好,不知道他有个好妈妈,没有人颂扬过他的母亲。

20.比施舍更珍贵的

施舍,许多人或许都容易做到,但真正平等的给予却非人人能为。

夫妇俩在街上卖河粉已有些时日了,简陋的摊档、真诚的笑容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去的次数多了,我发现每天早晨总有一位衣着陈旧的老人在小摊档一旁静静地等候。

那夫妇俩见老人来了,边忙着手中的活儿,边脸带微笑客气地对老人说:“老人家,麻烦您稍等会,这就给您弄。”不一会儿,夫妇俩中的一个就麻利地将烫好的河粉装进塑料饭盒里,打好包后再递给老人,还不时提醒老人,小心别烫着了。老人伸出颤巍巍的枯手接过,然后默默地转身离去……但奇怪的是,他似乎从来没有付过钱。

有一天,我忍不住好奇,便去问那夫妇俩,那位中年阿姨叹了一口气,说:“那老人家也真是命苦,好容易将儿女拉扯大了,到老却没有一个靠得住……我们这些也做了父母的,更多的周济我们无能力做到,但只要老人家来,一盒河粉总是要让他吃的……”说着,中年阿姨的脸上流露出些许内疚的神色,似乎为只能提供区区一盒河粉而歉疚。

我留意到夫妇俩对老人,一直就像对其他任何一位老顾客一样,毫无一丝居高临下的意味。

后来,街上又开了好几家河粉摊档,可我始终只是喜欢去那家。不为了什么,我只是喜欢静静地坐在简陋的小凳子上,在嘈杂的市井声中,看着在这个社会上属于弱势群体的夫妇俩,用他们粗糙的双手把真诚与善良递出去,递给一位比他们更弱小的老人。

21.不欺心

做事不欺心,才能保持内心的安宁和生命的清澈,这样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受益,一种愉悦。我深信,做事不欺心的人,更容易保有欣赏世界的好心情,更容易品出生活的好滋味。

坐在回家的班车上,手里捏着车票钱,望着窗外的农田房舍都沐浴在明媚温暖的春光里,我心里洋溢着一种难言的安宁和惬意。

我是在路口上的车,车开动了售票员才从最后一排,往前挤着一个个地要乘客买票。或许是车上的人太多太挤,连过道里都挤满了人,或许是不少的人跟她讨价还价,说春节期间不应该提价的,把她给吵糊涂了,她竟然把坐在窗边往外看风景的我给漏掉了。

这让我想起小时的一件事来。那还是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奶奶叫我到街上去打醋,醋打好了,快走到家门口了,我却发现打醋的两角钱还在手心里紧紧地捏着。便想都没想就转身走回去,把手里捏着的钱,交给那个卖醋的人。得到了别人赞美的我,心里充满了喜悦和兴奋。回到家我就把这事跟奶奶讲了。“是的,我孙子做得好,人活在世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做欺心的事。”奶奶夸奖我说。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庆幸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或者是类似这样的事,都能像小时候那样,“想都不想”地做出不欺心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