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选择 懂得放下
4909900000016

第16章 推开智慧之门(1)

智慧虽然掩藏,但门却是虚掩的。许多人行色匆匆与之擦肩而过,或是熟视无睹。只有那些用心去体味生活的人才能推开虚掩的智慧之门,捕捉故事中的智慧精灵。

1.让世界认识自己的价值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上帝就赋予人呐喊的权力。这是让世界认识自己价值的简捷途径。

有一个中国农民的儿子叫黑海涛,如今是奥地利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歌唱家。黑海涛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1996年,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过一次,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机会难得,当时许多人都想让这位歌王听一听自己的歌唱。帕瓦罗蒂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有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歌者就是从陕北山区来的学生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面见帕瓦罗蒂的机会,于是他要凭借歌声来推荐自己。

听到窗外的歌声,帕瓦罗蒂说:“这个学生的声音像我。”接着他又说:“这个学生叫什么名字?我要见他!并收他做我的学生!”后来,帕瓦罗蒂亲自张罗黑海涛出国深造事宜。1998年,意大利举行世界声乐大赛,正在奥地利学习的黑海涛写信给帕瓦罗蒂。于是,帕氏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终于促成海涛之行。海涛不负重望在那次大赛上获得名次。

如果没有黑海涛那一嗓子《今夜无人入睡》,他现在可能正在一个中学当音乐老师。

2.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

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不经历风雨,总想在一片坦途上行走,终究不会有任何的收获。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了行脚僧。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芒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该为庙里节省些鞋子?”

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

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鉴真说:“我当然希望能光大佛法,做一代名僧。”

住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鉴真说:“当然。”

住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平又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又笑笑说:“今天我俩在这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

住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不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平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有留下;而那些经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就算他们走远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鉴真惭愧地低下了头。

善于化解心中之结,才能走过泥泞的路;敢于拼搏风雨,才能收获彩虹。

3.真正的对手是自己

人生在经意与不经意、自觉与不自觉中要经历种种“考试”。有时候看起来是“被考”,实质上又何尝不是一种“自考”呢?真正的对手其实还是你自己!

猴山上要举行一次竞技,优胜者将成为新的猴王。

第一天,老猴王把大家领到河边的一片土地上,那里堆着整捆整捆的树苗。显然,竞技内容是种树。

在规定的时间内,大黄种了51棵,排名第一。紧挨着大黄的是小黑,他种了48棵。但是看小黑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样子就知道,这个成绩对他来说已经是极限。

第二天,还是去河边。听说还是种树,大黄不觉在心里冷笑,摆出一付稳操胜券的样子。果然,大黄还是第一,甚至还比第一天多种了1棵,一共种了52棵。小黑呢?仍然是48棵。但是比起前一天来,他的样子显然轻松多了。

第三天,老猴王说,今天不如还是种树吧,这样的话来年春天河边有望成为一片可爱的新树林了。大黄瞟了一眼同伴们,觉得自己好像已经是猴山上的新首领了。

公布成绩的时候,大黄还是以52棵的成绩排名第一,小黑仍然排在第二。有所不同的是,这次小黑种了50棵。

投票有了结果,小黑当选为新首领。

4.抛弃奴隶意识

只有抛弃那种凡事依赖他人的奴隶意识,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许多青蛙烦恼着没有一个青蛙王来管理它们,便推派使臣去向天神彼得祈求赐给它们一个蛙王。天神知道青蛙头脑简单,便抛下一块大木头到河里。青蛙们被那木头所激起的水声吓了一跳,都躲到水底去。但是它们看那木头浮在水面不动,便游到水面上来,一点也不怕,还轻视地爬上木头蹲坐着。不久,它们认为天神派了这样呆笨的王来管理它们,真是岂有此理,便又推派了一个代表,去向彼得请求,希望另外再派一个君王。于是彼得派了一条鳗鱼去统治它们,青蛙们见鳗鱼生性和善,并无君王的威严,又去请彼得替它们再选一个王。彼得对于它们的请求很不耐烦,便派一只鹭鸶去,这鹭鸶每天吃青蛙,没多久就把河里的青蛙吃得干干净净。

本来蛙王应由青蛙自己拥立或选出来,它们却向天神求王,这本身就是奴隶的行为,偏偏青蛙们又嫌弃那些愿意跟它们友善相处的蛙王,结果只招来被奴役、被吞噬的命运。

5.生存危机

要想在异常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就要有一点生存危机,多一点生存的技能与智慧。

在河边,一只狼要带好几只小狼过河。它一定会一只一只地叼过去吗?并非如此。老狼为了防止子女受伤害,它会咬死一只动物,把动物的胃吹足气,然后再用牙咬住蒂处,做成一只鼓鼓囊囊的皮筏,借着这生命的皮筏,全家一起渡河。

在动物界,狼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如果让单个狗与单个的狼搏斗,败的肯定是狗。虽然狗与狼是近亲,它们的体型也有些相近,为什么败的总是狗呢?有人曾就这问题仔细地对狗与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经人类长期豢养的狗因为不需面临生存的危机,脑的容量大大小于狼,而生长在野外的狼为了生存,它们的大脑得到良好的开发,不但非常有创造性,而且有着异乎寻常的生存智慧。

事物的法则永远是用进废退。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动物如此,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

6.主动创造时机

愚蠢的人只知道等待时机,聪明的人往往主动创造时机!

有个懒人躺在一块大石头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个奇怪的东西,它周身发着五颜六色的光,七八条腿一齐运动,行走十分快捷。

“喂!你在做什么?”那怪物问。

“我在这儿等待时机。”懒人回答。

“等待时机?哈哈!时机长什么样,你知道吗?”怪物问。

“不知道。不过,听说时机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只要来到你身边,那么,你就会走运,或者当上了官,或者发了财,或者娶个漂亮老婆,或者……反正,美极了。”

“嗨!你连时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还等什么啊?还是跟着我走吧,让我带着你去做几件于你有益的事吧!”那怪物说着就要来拉他。

“去去去!少来添乱!我才不跟你走呢!”懒人不耐烦地撵那怪物。

那怪物叹息着离去。

这时,一位长髯老人来到懒汉面前问道:“你抓住它了吗?”

“抓住它?它是什么东西?”懒人问。

“它就是时机呀!”老人说。“天哪!我把它放走了。不,是我把它赶走了!”懒人后悔不迭,急忙站起身呼喊时机,希望它能返回来。

“别喊了,”长髯老人说,“你刚才已经把它放弃了,让我告诉你关于时机的秘密吧。它是一个不可捉摸的家伙,你专心等它时,它可能迟迟不来,你不留心时,它可能就来到你面前;见不着它时,你时时想它,见着了它时,你又认不出它;如果当它从你面前走过时你抓不住它,那么它将永不回头,使你永远错过了它!”

“天哪!那可咋办呀,我这一辈子不就失去时机了吗?”懒人哭着说。

“那也未必,”长髯老人说,“让我再告诉你另一个关于时机的秘密吧,其实,属于你的时机不止一个。”

“不止一个?”懒人惊奇地问。

“对。这一个失去了,下一个还可以出现。不过,这些时机,很多不是自然走来的,而是人为创造的。”

“什么?时机可以创造?”

“对。刚才的一个时机,就是我为你创造的一个,可惜你把它放跑了。”

“太好了,那么,请您再为我创造一些时机吧!”懒人说。

“不。以后的时机,只有靠你自己创造了。”

“可惜,我不会创造时机呀。”懒人为难地说。

“那么,现在我教你。首先,站起来,永远不要等!然后,放开大步朝前走,见到你能够做的有益的事就去做。那时,你就学会创造时机了。”

7.这是我的岛屿

吃自己种出的西瓜,会感到分外地甜。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他们首先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地,处处都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我就在这了,这地方虽然现在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后来他终于找到一座鲜花烂漫的小岛,岛上已有人家,这些人是18世纪海盗的后裔,他们几代人努力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他便留在这里做小工,生活不好不坏。

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弃的荒岛,于是决定去拜望老友。

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畴、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老友已因劳累、困顿而过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尤其当老友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采奕奕。最后老友指着整个岛说:“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这是我的岛屿。”

那个曾经错过这个小岛的人感到十分惭愧。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吃自己种出来的西瓜,你会感觉到分外地甜。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也说:“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再苦再累、再困顿,但奋斗了,他是生活的主人;有些人再快乐、再舒适、再富足,但他始终自豪不起来,因为在生活之河里,他缺少艰难的创造和拼搏。”

8.学会低头

做人要学会低头,也就是懂得放弃,若是硬要强出头,则可能会碰壁。

一次,一位气宇轩昂的年轻人,昂首挺胸,迈着大步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不料,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一大截的门。恰巧,那位前辈前来迎接他,看到他的样子,笑笑说:“很疼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年轻人不解,疑惑地看着前辈。“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生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老人平静地阐发着他的睿智。

这位年轻人,就是被后人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

据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作为人生的生活准则去遵守,因此受益终生。最终他成为功勋卓越的一代伟人。

9.成功的捷径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其实捷径就在人们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

在一本讲述泰国文化的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泰国有个叫奈哈松的人一心想成为一个富翁。他觉得成为富翁的最短的捷径便是学会炼金之术。

此后他把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用在了炼金术的实验中。不久以后他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家中也变得一贫如洗。妻子无奈,跑到父亲那里诉苦。她父亲决定帮女婿改掉恶习。

他让奈哈松前来相见,并对他说:“我已经掌握了炼金之术,只是现在还缺少一样炼金的东西……”

“快告诉我还缺少什么?”奈哈松急切问道。

“那好吧,我可以让你知道这个秘密。我需要3公斤香蕉叶下的白色绒毛。这些绒毛必须是你自己种的香蕉树上的。等到收齐绒毛后,我便告诉你炼金的方法。”

奈哈松回家后立刻将已荒废多年的田地种上了香蕉。为了尽快凑齐绒毛,他除了种以前就有的自家田地外,还开垦了大量的荒地。当香蕉长熟后,他便小心地从每张香蕉叶下收刮白绒毛。而他的妻子和儿女则抬着一串串香蕉到市场上去卖。就这样,10年过去了。奈哈松终于收集够了3公斤绒毛。这天,他一脸兴奋地拿着绒毛来到岳父的家里,向岳父讨要炼金之术。

岳父指着院中的一间房子说:“现在,你把那边的房门打开看看。”

奈哈松打开了那扇门,立即看到满屋金光,竟然全是黄金,他的妻子儿女都站在屋中。妻子告诉他,这些金子都是他这10年里所种的香蕉换来的。面对着满屋实实在在的黄金,奈哈松恍然大悟。

10.剔除生命的石屑

人们只有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剔除生命中多余的“石屑”,人生才能凸现生命的质感,刻在一代一代人的心里。

孔子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到他隔壁的邻居家。他的邻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老石匠,一块块岩石经过他的刻凿,就变成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花鸟石刻。

一天,孔子又踱至邻家,那个老石匠正叮叮当当为鲁国一位已故大夫刻石铭碑。孔子叹息道:“有人淡如云影来去无痕,有人却把自己活进了碑石,活进了史册里,这样的人真是不虚此生啊!”

老石匠停下锤,问孔子:“你是想一生虚如云影,还是想把自己的名字铭进碑石,流芳千古?”

孔子长叹一声说:“一介草木之人,想把自己刻到一代一代人的心里,那不是比登天还难吗?”老石匠听了,摇摇头说:“其实并不难啊。”他指着一块坚硬平滑的石块说:“要把这块石坯刻成碑铭,就要雕凿它。”老石匠说完,就一手握凿一手握锤叮叮当当地凿起来,一块块石屑在锤子清脆的敲击声中飞起来。不一会儿,岩石上便出现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图案。老石匠说,如果想使这个图案不易被风雨抹平,那就要凿得更深些,要剔掉更多的石屑。只有剔凿掉许多不必要的石屑,才能成为碑铭。

11.钻石就在脚下

所有的人都期盼机遇,有些人却把眼前最好的东西放弃,去远方寻找遥不可及的机遇,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

在印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生活殷实的农夫阿利·哈费特。一天,一位老者拜访阿利·哈费特,这么说道:“倘若您能得到拇指大的钻石,就能买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倘若能得到钻石矿,就能够让自己的儿子坐上王位。”

钻石的价值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费特的心里,他对什么都不能感到满足了。

那天晚上,他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便叫起那位老者,请他指教在哪里能够找到钻石。老者想打消他那些念头,但无奈阿利·哈费特听不进去,执迷不悟,仍死皮赖脸地缠他,最后他只好告诉阿利·哈费特:“您去很高很高的山里寻找淌着白沙的河。倘若能够找到,白沙里一定埋着钻石。”

于是,阿利·哈费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地产,让家人寄宿在街坊家里,自己出去寻找钻石。但他走啊走,始终没有找到要找的宝藏。他终于失望了,在西班牙的尽头的大海边投海死了。

可是,这故事并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