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你不能不小心
4909700000027

第27章 批评也要注意分寸(1)

语言不仅要用来夸奖人,很多时候还会用来批评人。批评人的时候同样是要讲究方式的,一个懂得语言艺术的人批评人时既要把批评的话说出来,又要被对方接受,这样才不失为一位懂得语言艺术的智者。

1.把握批评的尺度

西方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马斯洛,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把人的生存需要分成了五层,呈塔状排列。位于宝塔最顶端的是人的尊严。这位心理学家之所以把尊严放在最顶端,是因为他知道自尊是人们的终极需求。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这是毫无疑问的。懂得保护别人的自尊心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获得别人信任和尊重的一个基本前提。在批评人的时候,要做到保护别人的自尊心就要注意把握说话的分寸,不要伤害他人。

保护别人自尊心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在批评别人时委婉含蓄,点到即止,这是做人的一个极高境界。我国古时候的许多名人都懂得这一点。

宋真宗时一个叫张咏的官员,便是深谙此道的高手。张咏和寇准是多年的好友,当他知道寇准将要当上宰相时,便对其部下说:“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张咏和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一直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但是想到寇准已身为宰相自己不便多说。但是不久机会就来了。

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送别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听他这么说张咏就将早已准备好的话说了出来,他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寇准弄不明白张咏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再多说一句,言讫而别。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亡术,谏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书中所描述的霍光,当年任过大司马、大将军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寇准读了《霍光传》,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从中受益匪浅。

张咏对寇准的此番谏言可谓费尽了心思。寇准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思维敏捷,张咏赞许他为当世“奇才”。但是寇准又在学习上不努力,读的书很少。张咏作为他的好友很想劝他多读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想到寇准是当朝宰相,张咏怎么劝说他才会接受自己的建议多读书,又不使他感到难堪呢?于是他想到了“《霍光传》不可不读”这句话。这样避免了“不学亡术”这个连常人都难以接受的批评,通过一种委婉方式,使当朝宰相也愉快地接受了。张咏这一“借书言事”的妙招着实让人敬佩,他不但保护了寇准身为宰相的尊严,也使老朋友能够从批评中醒悟,从而获益良多。寇准成为北宋名相与张咏这一巧妙的批评劝谏不无关系。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在向别人提建议的时候要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愉快地接受。在生活中,这是一条万能法则,对于亲朋好友都是相通的。

2.巧妙批评,避开别人的弱点

批评别人也是需要技巧的,懂得批评的方式并运用自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我们不可能离开血液循环,所以我们也不可能离开批评。在我们的思想意识和言谈行为上,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缺点、错误。有时,人难免因一时糊涂做一些不适当或“错误”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你批评人就不能不小心:既要指出对方的错误,又要维护对方的面子。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小心,可能会使对方很难堪,破坏了交往的气氛和基础,并因此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我们都知道人的自尊心作祟使我们不愿看到自己的缺点、错误,更不愿被别人当面指出。这时,如何点出他们的缺点并不让他们觉得难为情就变得格外困难。做到“点到为止”是处理这一难题的好方法。

在广州一家著名的大酒家,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茶点,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装内衣口袋里。服务小姐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本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您,并按照大酒家的‘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簿上,您看好吗?”那位外宾当然会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白兰地”,头有点发晕,误将食筷插入西装内衣袋里,并且聪明地借此“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哈哈哈……”说着取出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我们不能不为这位服务小姐叫好,既没有使客人觉得难堪丢面子,又提醒了他交费,真是一箭双雕!

领导批评下属也要讲究方式,不能不分场合,不讲方式。一般来说,即便是下属犯了错误,你不得不批评他(她),在批评的时候也要言之有理。既要坚持原则性和斗争性,又要以理服人,切不可口出恶语,挖苦讽刺,侮辱人格。同时要做到情理结合,情真理切,特别是对落后者的批评,更要注意亲近他们,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进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批评时我们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怒发冲冠,允许申辩。面对员工的失职,上级往往是很生气的,但是生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指出他们的错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才是上策。员工的失误也有上级的责任,一味地将责任推到下属身上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作为合格的上级要允许下属辩解,给他们解释的机会。

(2)实事求是,不恶语相加。批评时也要讲究摆事实,讲道理。不能因为自己是上级就不讲道理,胡搅蛮缠。同时还不能使用诬蔑的语言中伤员工。那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适得其反。

(3)轻重有度,不一棍子打死。在批评时不一棍子打死,讲的是不要将以前这名员工的所有不是全盘拿出来说事儿,不分重点不讲主次地批评。批评时要就事论事,切忌搞全盘否定。不能因一时一事的失误,就将人的过去全盘否定,或形成片面印象,觉得此人“朽木不可雕也”,更不能当面断定人“不可救药”。

(4)讲求方法,不仗势欺人。上级在批评下属的时候最常犯的就是以气势压人。仗着自己的领导者身份就欺压下属,动不动就以扣工资、扣奖金威胁。这样做不但不会使下属服气,而且还会结下怨气,很不利于以后的管理工作。

3.换位思考——从被批评者的角度出发去选择批评方式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两种截然相反的批评方式,一种是轻声细雨的批评,还有一种就是劈头盖脸地骂。显然,我们更容易接受前者。这两种方式同样会收到两种效果:接受与抗拒。

批评之所以被人拒绝,一般出于两种原因:其一是批评者不了解当事人的处境和造成错误的原因,使当事者感到委屈;其二是批评者采用了权威性的立场,暗示当事人行为的“笨拙”或“愚昧”性质,引起了当事者的反感。批评是能使人更加成熟和完美的良方,是使人成功的阶梯。如果不能使人进步而是收到相反的效果的话谁都不会再批评人了。

从批评中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修正自己的言行、思想,慢慢形成自己正确的处世方法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而若视别人对你的批评为对自己的讽刺、打击,一听就如坐针毡、暴跳如雷,则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进步的了。犯错误的人都会想极力维护自己的自尊,如果这时批评者不讲究批评的方式和方法就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挫。批评人时,切忌只顾自己一味发脾气,得理不让人,如不讲究批评的方法和艺术,其结果与初衷只会适得其反。

一次,办公室的王主任走进办公室,冲着秘书小刘说:“你看看,这就是你写出来的报告。不但空洞没有实际内容,而且还漏洞百出。如果这样的报告到了总经理手里,恐怕你就要滚蛋了。”看到大家都在看着自己,王主任来了精神,想借机教训一下其他的同事,最后不但把报告甩给了小刘,还大吼一声“干不好趁早滚蛋!”王主任以为这样办公室的工作效率会提高,谁知后来他在分配任务时大家都互相推托,不是说还有事就是说没时间。这时他才想起来那天不该冲刘秘书发火儿,更不该不讲究方式地当众骂人。

不管是对下属还是对自己的孩子都要讲究批评的方式。期末考试结束了,儿子伟伟除了物理考得不好以外,其他科目成绩还不错。父母将儿子叫到跟前,和蔼地说:“伟伟,你这次成绩进步了,我们很高兴。如果你继续努力下去的话,下次物理一定会考得和其他科目一样好。”伟伟高兴地接受了这番赞扬,同时也意识到下学期要加把劲,把物理科的学习赶上去。这样的父母就比那位王主任高明很多。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批评与被批评的过程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互交流与认同的过程。”在批评中一味地压倒对方,不替对方考虑,不懂得尊重他们,是很难收到交流、沟通的效果的。在发表批评意见中,尊重使人懂得爱护别人的自尊心,维护其面子,不出语伤人,不逞口舌之快,设身处地地去替别人思考问题,讲话不自以为是,不强加于人。在接受批评意见中,尊重使人竭力认同别人批评意见中的有益部分,并予以积极的肯定。换位思考,也是批评的好方法。

4.批评也要因人而异

当我们发现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不同时,我们往往会认为别人是错的,而不愿承认这只是观念不同而已。批评他人所谓的“错误”时也要因人而异,对不同身份的人说不同的话。

(1)确定年龄阶段

对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说,即使是相同的话也不能使用一种语气或方式来说。与年长的人说话要尽量使用商量的口气,不要态度强硬。对与自己年龄相近的人说话就可以轻松一些,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差别不大。对年龄比自己小的人,可以用一些开导性语言使其加深认识。当然,说话时还要使用合理的称呼。对年长些的人应加上谦语:以“老”字做词缀,如“老王同志”、“王老”;以职务为后缀,如“张主任”、“李所长”等等,这样显得较郑重,有礼貌。对年龄相近的人的称谓则可以随便一些,可直呼其名,也可叫一些常用的称呼,若彼此还不是很熟悉,则称呼可郑重一些。

总之,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往要讲究不同的方式,只有使用合适的方式才能使交流变得简单。

(2)区别职业、级别

行业不同,自然规矩也就不同。每行都有每行的规矩,既不能全盘借用,也不能胡乱使用。对于行业中不同级别的人给予批评时也要区别对待。如果你批评的是一位行业老手可能他不太在意,不往心里去。但是如果你批评初学者也不讲究方式的话那就容易伤人,使他产生抵触心理。

某纺织厂的小王和小郑同在一个纺纱车间,小王比小郑早两年入厂,小郑则刚刚入厂。在生产操作中她们出现了相同的错误。车间张主任狠狠批评了小王,但对小郑则只是指出了她操作的不当,还安慰她不要着急。小王很不服气,找张主任交换意见。张主任对她解释说:“这种错误出现在你身上是不应该的,你不存在操作上不懂的问题,问题出现在工作态度上,你技术很熟练,所以对你的要求自然要严格一些。”

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可以维护初学者的自尊心,同时还可以激励老手进步。

(3)分清知识结构

不同职员的知识结构、阅历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其知识、阅历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语言艺术来展开批评。

有几十年工龄的老同志,你一声轻叹,就会勾起他对过去的回忆,从而激发其心中的共鸣;受过高等教育的下级,可能因你对某些高深理论的熟悉而产生由衷的敬意;一句粗话出口,会使还不习惯集体劳作的社会青年感到“来者不善”……知识、阅历深的人需要讲清道理,必要时只需蜻蜓点水,他便心领神会,而不需要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去做工作。相反,对知识、阅历浅的人必须分析、讲清利害关系。

受传统教育的老同志受不了那些说话冠冕堂皇,又充满开放性语言的年轻人。年轻人又很少能接受那些不中听的套话,那样显得不切实际,很虚浮。可见,不同知识结构、不同阅历的人,他们在接受批评时的心理状况是有很大差别的。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使他们既接受批评,又有正中下怀、如遇知己之感,是批评工作的一门艺术。

(4)摸清心理情况

批评人还要知道这个人的心理情况。所谓心理情况指的是人的气质、性格、对工作的兴趣和自我更正能力,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批评者必须首先摸清对方的情况,在心理上占上风,否则将不会成功。

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类,分别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对于这四类人的批评也是需要不同的方法的。我们首先认识一下这四类不同气质的人的特点,以便对症下药。

胆汁质的人情绪外露,一点即爆。批评者在批评这种类型的人时不宜使用带有更多情感色彩的语言,但又不能因怕起“火”而不敢点,而是要摆出事实和道理,不给其以任何发作的借口。

多血质的人较随和,但他们的性情体验却不深。因而可以在逻辑和道理上下功夫。这也是很不好掌握的。

粘液质的人虽然稳重但缺乏生气,所以要多多激发他们的激情与工作的热情,调动他们的活力。

抑郁质的人,由于心细而内向,所以批评的语言宜点到为止,并尽量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增加情感上的认同。

在生活中气质明显的人是不多的,大部分的人都是混合型的。所以在了解了多种气质类型的人之后就要运用多种手法,针对不同类型来下药。

个人爱好与兴趣也是批评时参照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对工作有十分热情的人是比较容易接受那些改进工作的意见的。相反,对工作没有热情的人就不太肯接受相同的意见。这就是他们兴趣的不同造成的。那种对工作缺乏兴趣的人,也不是没有办法,你必须多费口舌调动或激发其改进工作的兴趣;而对于那些无视批评、屡教不改的人,在严厉批评的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纪律或行政措施加以督促,以儆效尤。如果你的批评对象是一个有很强改进能力的人,你在批评时只需点到他的缺陷即可。而如果他缺乏自我改进的能力的话,你就需要花费大力气了。

可见,批评不是简单的指正,而是一门复杂的语言艺术,只有做到因人而异、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批评的效果。

5.批评也要讲艺术

批评既要不得罪人,达到改进工作、改善关系的效果,又要使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这就要注意批评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