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零售经营实务
4907600000014

第14章 零售区位选择和店铺设计(1)

零售的区位选择对于店铺零售商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零售业是地利性产业,任何一家零售商的销售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条件制约,不论零售商的主观努力如何,零售商店营业的地理区域、范围对零售商的经营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更由于零售店址一旦确定便很难改变,所以区位的选择对商店经营的成功与否关系十分重大。区位的选择,需要对影响区位选择的有形和无形因素进行分析,在综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区位类型,进行店址评估,确定具体店址。

另外,对有店铺零售商来说,店铺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店铺设计包括外观设计与内部设计两个部分。外观设计包括建筑物造型与门面设计、招牌设计和橱窗设计;内部设计包括卖场布局设计、通道设计、货位布局设计、照明设计、声音与音响设计、色彩设计及气味设计等。当然,除了有店铺销售方式外,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无店铺销售方式开始产生、流行起来,并可能会在未来得到极大的发展。

零售区位的评估

由于区位选择对零售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零售商在新的区域开设网点时,区位的选择应当是非常慎重的,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费用,对各种影响因素作出认真分析。

一、企业选择区位的有形因素

1.商圈的大小

(1)商圈的定义。商圈也称零售交易区域,是指以零售商店所在地为中心,沿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能够有效吸引顾客来店的地理区域。这里的“有效”是针对顾客而言的,即顾客能够并愿意来店。所以,商圈也就是来店购买商品的顾客所居住和活动的地理范围。

(2)商圈分析的意义。商圈分析,是指商店对其商圈的构成情况、特点、范围以及影响商圈规模变化趋势的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对商圈进行分析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有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可用于新开商店的选址,商店的选址必须以选择适当的商圈作为基础;二是可以具体了解消费者的构成及其特点,从而确定商店的目标市场和经营方针,并随时根据商圈内消费群的变化灵活调整营销组合策略;三是可以预测新开商店的经济效益,根据商圈购买力的大小,及在本店的购买概率大体测算本店的销售额;四是可以帮助零售商计算出特定地理地域内的最佳网点数;五是可以帮助零售商了解周围环境的其他因素变化,如竞争状况、城市建设、政策法规、经济增长等情况。

(3)商圈的构成。零售企业的商圈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

①核心商圈。这是最接近商店并拥有高密度顾客群的区域。通常商店55%-70%的顾客来自核心商圈,而在店铺附近居住的常住人口是核心商圈内基本顾客的主要来源。

②次级商圈。这是位于主要商圈之外,顾客密度较稀的区域。次级商圈的顾客大约占15%-25%,而那些并不居住但工作地在店铺附近的工作人员是次级商圈中基本顾客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零售店铺附近工作人口越多,潜在的顾客也就越多,商圈规模也就相对地扩大。

③边缘商圈。边缘商圈是指次级商圈以外的区域。在此商圈内商店吸引力较弱,顾客来店不方便,规模较小的商店在此区域内几乎没有顾客。而在交通要道、商业繁华地区及公共活动场所过往的流动人口,既是地处上述地区零售店铺的主要顾客来源,同时也是边缘商圈的基本顾客。零售店铺周边的流动人口越多,可以捕获的潜在顾客也就越多,这一部分顾客大约占10%左右。

(4)影响商圈形成的因素。影响商圈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商店规模。一般来说,店铺的经营规模越大,其市场吸引力越强,商圈相应也越大。因为,商店规模大,其供应的商品范围也就比较宽,花色品种也比较齐全,可以为顾客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服务项目也将随之增多,这样,可以吸引更大范围的顾客来店购物。当然,作为零售商应当注意的是,店铺的经营规模对其商圈大小的影响是有限的,商圈范围的大小,主要不取决于店铺的主观因素,或者说是商店的规模与其商圈的范围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增长,因为影响商圈范围的大小还有许多其他因素。

②经营商品的种类。对于经营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和日用品的商店,如米、油、盐、牙膏、卫生纸等,一般商圈范围较小,主要以核心商圈为主,限于附近的居民。这些商品购买频率高,顾客购买此类商品,常只求方便,不愿意在比较价格或品牌上花费太多时间;而经营选购品、耐用品和特殊品的店铺,如服装、珠宝、家具、电器等,商圈范围则较大,因为顾客购买此类商品时需要也愿意花费较多时间,在精心地反复比较商品的性能、品质、价格或式样之后才确定是否购买,有时甚至只认准一个品牌。所以零售商可以以数公里或更大的半径为其商圈。

③商店经营水平及信誉。一个经营水平高、信誉好的商店,由于具有颇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经营富有特色、商品全、服务佳,在顾客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会吸引更多慕名而来的顾客,因而可以扩大自己的商圈;即使两家经营种类、规模相同,又处在同一地区同一街道上的商店,因其经营水平不一样,对顾客的吸引力也会有所差异,两者的商圈大小也不一致。

④竞争店铺的位置。竞争对手的位置对商圈大小也有影响,如果互为竞争的两个店铺的距离较近,则每个店铺的商圈范围就会较小。但有些相互竞争的店铺毗邻而设,反而会产生“群体竞争效应”,顾客会因有更多的比较选择的机会和可能而被吸引来,商圈反而会扩大。

⑤促销宣传手段。商圈虽然主要受顾客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经营者可通过广告宣传、推销方法、服务方式、公共关系等各种促销手段赢得顾客,卓有成效地开展促销活动,会扩大店铺的影响,吸引更多的顾客来店购物,从而扩大商圈范围。如优惠酬宾、有奖销售、礼品券、各种会员俱乐部等方式都可能达到这一目的。

⑥顾客的流动性。顾客的流动性越强,则意味着顾客来源越广泛,因而边缘商圈会随之扩大,从而店铺的整个商圈也会扩大。

⑦交通状况。交通条件是影响商圈大小的重要因素。交通便利,商圈范围就会扩大,反之,就会限制商圈的延伸。很多交通地理上的障碍如收费道路、桥梁、河流、铁路以及城市交通设施等,都会影响商圈规模。

以上分析表明,零售企业在选择区位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的经营条件、经营环境、经营能力,确立与此相适应的商圈,并使企业选择设立的位置能够吸引核心商圈中的绝大部分顾客,吸引次级商圈中的大部分顾客,尽可能吸引边缘商圈中的较多顾客,这样的企业位置,才是理想的位置。

2.人口构成及购买力状况

零售商在选择区位时,对所选择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及购买力状况要进行调查、分析。对一个零售企业来说,所选择的地区必须有一定量的人口、有充足的购买力,同时还必须符合零售商的目标市场的要求。

人口构成因素的分析需要很多具体数据,包括人口总规模、家庭规模、收入情况、年龄分布、性别差异、民族、文化程度及职业构成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些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比如:在消费者的平均收入较为接近的条件下,人口的规模决定着市场容量的大小,决定着企业商品交易的数量,一个企业所在地域的人口数量,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总规模;再比如,家庭是整个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商品消费的单位之一,家庭单位的多少、规模大小及类型特点,对于消费市场以及企业的经营均有重大影响。现在,小规模家庭越来越多,家庭用品的需求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例如,市场上的大锅、大盆等商品销售比重下降,而小型炊具、用具销量却增加,这就是家庭规模变化对商品经营的影响。

所以,企业在选择区位时,首先应对所选地区的以上各方面进行调研,掌握这些方面的统计数据。通过这些统计资料的调查、分析,有利于把握一个地区的大致需求,并为市场细分和企业定位提供有用的第一手信息。

但是,零售商仅仅依靠人口规模和收入水平来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本企业目标市场的需求,将分析的重点转向特定的人口或潜在的顾客群上。例如,如果是一个儿童服装店,收集有关儿童的数字信息就比广泛收集人口数字更有意义。再比如,如果将店铺的目标定位于高收入顾客群,则应该收集有关高收入家庭的数字信息。总之,考虑、分析人口因素,一般要收集人口统计的各方面数据资料,并进行系统分析。

当然,区域内有了人、有了家庭、有了主观的购买需求,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力涉及区位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区域的经济稳定性、较长时间内居民收入增长的可能性等等。追求稳定经营的零售商通常偏爱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即拥有许多彼此关联不大的产业和金融机构),而不大喜欢过分依赖某一产业的单一经济,后者往往容易受到经济周期及产品需求变动的冲击,一旦这一单一产业不景气,就会影响整个地区,从而就使该地区的零售业陷入困境。所以,区位选择时,考察一个区域的经济基础特点至关重要,因为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商业和工业结构以及居民的收入来源。

在进行购买力分析中,零售商应该综合考察这样一些经济因素:各行业或各类行业从业人员的比例、运输网络、银行机构、经济周期波动对地区或行业的影响、某些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前景等。

在分析中,一个应当引起重视的指标是购买力指数。比较不同区域、不同商圈的购买力指数,可为发现潜在的消费市场提供依据,从而为选择区位提供帮助。

购买力指数=A×50%+B×30%+C×20%

上式中,A为区域内可支配收入总和(收入中除去各种所得税、偿还贷款、各种保险费和不动产消费等);B为区域内零售总额;C为区域内具有购买力的人口数量。

3.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影响零售店选择开设地点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既决定商店的货流是否通畅,也决定商店的客流是否通畅,从而制约商店的经营效率。对交通条件的分析,重点要考虑:在开设地点或附近是否有足够的停车空间;货物进出是否容易;与车站、码头的距离与方向;是否为单行线或车辆禁行线;与人行横道的远近等等。

4.客流规律

客流量的大小是一个零售店经营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一家商店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有足够的顾客来源。客流包括现有客流和潜在客流。商店在选择位置时应尽量选择潜在客流最多、最集中的地点,以使多数人就近购买商品。但客流规模大,并不一定能产生相应的优势,应做具体分析。

(1)分析客流性质。一般来说,任何一家商店的客流都可分成三种类型:自身客流、分享客流和派生客流。

①自身客流,是指专程到此店来购买商品形成的客流。大中型商店的客流大部分均属于自身客流。自身客流是商店客流的基础,是商店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形成和发展是零售企业获得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新设商店在选择区位时,应重点分析自身客流的大小及发展趋势。

②分享客流,是指一家商店从邻近的其他商店形成的客流中获得,而不是本身产生的客流。这种客流往往在大型商店与小商店之间,或经营互补商品的商店之间,或同类商店之间产生。如邻近大商店的小商店,顾客主要目的不是到小商店购物,而可能是专程到大商店购买商品,顺便进入邻近的小商店看看。这些客流就是小商店的分享客流。

③派生客流。派生客流的目的不是专程来购物,而是其他目的,顺路进店形成的客流。所以这些客流并非由商店产生,而是其他公共场所派生的客流,如体育场馆旁的商店,顾客来此主要的目的是观看比赛或自己锻炼;还有设在交通枢纽附近及旅游景点附近的商店,其大部分客流是这种派生客流。

(2)分析客流目标、速度、滞留时间。不同地点的客流规模虽然可能相同,但其目的、速度及滞留时间却可能不同,要做具体分析。如一些公共场所附近、车辆通行干道,虽然客流很大,但客流的目的不是为了购物,同时客流的速度快、滞留时间也短。

(3)分析街道两侧的客流规模。由于交通条件、公共场所设施、居住区范围、行走方向习惯、光照条件,甚至可能是某种历史原因等等的影响,一条街道的两侧客流往往并不均衡,或者同一街道也可能因地段不同而客流量不同,因此在选择店址时要分析街道客流的规模和特点,尽量选在客流较多的街道一侧或地段。

5.零售聚集及竞争状况

(1)区域商店集聚状况。作为零售商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对一个地区零售业态的集聚情况也应当给予相当的重视,因为不同的业态集聚状况对零售企业经营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个地区零售业态的集聚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①异种零售业的集聚。这是经营品种类别完全不同的零售企业的集聚,如超级市场与服装专卖店、电器专卖店的集聚等,这种集聚,商店之间不会产生竞争,反而还会给商店带来更强的市场吸引力。当然,应当注意的是异种零售业的形象也需要有一定的关联,不能过分冲突,如一家服装专卖店与一家鞋店或化妆品店相邻十分协调,而与一家自行车修理店,或土产日杂店相邻则会反差太大。

②有竞争关系的零售业的聚集。这是指经营同类商品的商店在同一个地区的聚集,这种聚集的结果,使这一商业区企业之间既产生竞争,又产生聚集的效应,一方面使消费者能在同类商店进行商品质量、价格款式及服务的比较,从而加剧商店之间的竞争,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另一方面,商店的聚集又会产生聚集放大效应,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商业区购物,从而有效地扩大购物商圈。当然,同类型商品商店在同一地区决不能集聚过度,否则将导致商店之间竞争过度,几败俱伤,尤其是以经营食品及日常用品的超级市场,因选择性小,在选址时更应注意避开竞争对手。某些类型零售业态,如工艺品、礼品专业店,适于集中布店。因为购买此类商品的消费者都希望有广泛的挑选余地,又由于商品的特殊性,专业店本身不可能经营齐全,如北京玻璃厂街的古玩店、书画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