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禧垂帘听政的清朝末年,同治、光绪之交,曾发生了无数的奇情冤案,其中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迂回曲折,历经县、府、按察司、省、刑部等七审七决,最终引起慈禧太后的亲自过问并在朝廷重臣的直接干预下,冤案方得以平反昭雪。其历时时间之长(三年零四个月),牵涉人员之多,案情之扑朔迷离,使之被列为晚清奇案之首。
葛品连暴病猝死
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十二日清晨,余杭知县刘锡彤忽然听到县衙外有人喊告,说是出了命案,要求官府查验尸体。刘锡彤不敢怠慢,立刻接了呈词,升堂查问。
原来十月初九这天,在豆腐店帮工的葛品连忽然感到连身体不舒服,全身疲乏无力,忽冷忽热,两腿像灌了铅,走路沉重。只好请假回家,途中屡次呕吐。他连早饭也没吃,就在糕点店买了粉团吃。回到家门口,还呕吐不止。到家后就躺到了床上。妻子小白菜(毕秀姑)将他扶到楼上,脱衣躺下,盖上两床被子,仍见丈夫呕吐,大叫发冷。询问他病情,说自己连日来体弱气虚,大概是流火病(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风热感冒)复发,补补身子就好了,于是葛品连就要小白菜去买桂圆和东洋参煎服,小白菜把汤药给丈夫服下。
傍晚时分,小白菜听到丈夫喉中痰响,急忙上前照料,却见丈夫口吐白沫,已经不能说话,小白菜高声叫喊。众人匆匆感到,见葛品连两手在胸口乱抓,目光直视,急忙把医生找来,说是痧症,用万年青萝卜籽煎汤灌救,也无效果。葛品连挨到十日下午申时,气绝身亡。
据我们现在分析,葛品连患的是热症,解决办法很简单,无非是吃点清淡的蔬菜、水果,消去内火就行了。而桂圆和东洋参这两种东西都是上火的大补之物,身体虚弱的葛品连这种吃法无疑是自寻死路。
葛品连死后,其家人悲痛欲绝,哭声震天。哭过之后,家人商量发丧出殡事宜。葛品连的母亲沈喻氏给儿子擦洗身子,换上干净衣服,准备停灵两日后入殓埋葬。当时尸体正常,并无异样,所有人都认为是痧症致死,没有丝毫怀疑。
葛品连死时虽已是十月深秋天气,可南方天气闷热潮湿,屋内又通风不畅,加上死者身体肥胖,到了十一日晚上,尸体就开始变质,口鼻中竟有少量淡血水流出。葛品连的母亲见后,回想起儿子死前双手乱抓,口吐白沫,怀疑葛品连是中毒而死,便与众亲友商议,请求官府前来验尸,以验明葛品连是否中毒致死。如系中毒而死,就根究凶手,为儿申冤报仇,如果的确不是中毒而死就入殓出殡。
当晚家人请来地保王林,由他察看尸身,王林也认为是中毒模样,同意告官。于是当晚便请人写好呈词,次日一早,在王林的陪伴下,葛品连的母亲沈喻氏向余杭县衙递交了请求验尸的呈词。
知县刘锡彤接下了呈词,听完当事人供述的一些情况,因为人命关天,于是就准备带仵作沈祥及门丁沈彩泉去勘验。仵作相当于现在的法医,门丁相当于助理员。还没走,恰好陈竹山来县衙为刘锡彤诊病。陈竹山是个秀才,懂得一点医道。刘锡彤是天津盐山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顺天乡试的举人,当时已经年近七十,身体多病,就聘请陈竹山定期前来给他检视身体。两人关系密切,常来常往,已经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陈竹山于是一边诊病,刘锡彤就一边说起即将去勘验的事。陈竹山得知是为葛品连验明死因,因为杨乃武曾写谤诗讥讽过他,所以陈竹山一直嫉恨杨乃武。他于就把在街头巷尾听到的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的风流传闻,其后葛品连为避嫌疑搬家;以及夫妻失和吵架,小白菜哭闹着要剪发做尼姑;还有现在葛品连年青暴死,邻居认为是杨乃武与小白菜合谋毒死等一系列事情,从头到尾向刘锡彤叙述了一遍。
杨乃武生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浙江省余杭县城的一个乡绅之家,杨家世代以养蚕种桑为业。杨乃武的父亲过世较早,他曾有一哥哥,三岁时就不幸死了,因此人们又称杨乃武为“杨二先生”。杨乃武自幼勤奋好学,30多岁就中了举人,令街坊邻里羡慕不已。杨乃武杨乃武还有一个姐姐,叫杨菊贞,出嫁不久,丈夫就去世了,于是青年守寡,便住在娘家。杨菊贞从小照看着杨乃武长大,因而姐弟感情深厚,如同母子。
杨乃武先后结过三次婚,先为吴氏,早故;次为大杨詹氏,后死于难产;又继娶大杨詹氏的胞妹,称小杨詹氏,叫詹彩凤,后直至终老。詹彩凤是一位勤劳节俭、善良贤惠的妇女,种桑、种地、养蚕,终日劳碌。杨乃武平常则以授徒为业。杨乃武性情耿直,好打抱不平,他常把官绅勾结、欺压平民等事编成歌谣加以讽刺揭露,因此得罪了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
小白菜原名毕秀姑,乳名阿生。咸丰六年(1856年)出生于余杭县仓前镇毕家堂村,其父毕承祥早逝,家里很苦,既无伯叔,亦无兄弟。因生活无靠,在毕秀姑8岁时,她的母亲毕王氏改嫁给在县衙当粮差的喻敬天为妻,人称“喻王氏”。同治十年(1871年),毕秀姑16岁,出落得水灵清秀,楚楚动人,容貌秀丽,肌肤白净,平时又喜欢穿绿色小褂,系白色围裙,所以人们就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小白菜”。小白菜到了喻家以后,她虽然聪明能干,但是继父并不喜欢她。
关于小白菜的来历野史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她不是余杭人,是太平天国时从南京逃难出来的一个难民的女儿,父亲是个教书先生,在逃难中死了,小白菜母女流落于余杭仓前镇;有的说她本是个土妓;有的说她是葛家的一个童养媳……这些说法有待考证,因此在这里也不详加赘述。
葛品连,也就说上文提到的死者,乳名叫葛小大,是仓前镇葛家村人。其父葛奉来,早年在镇上开了一家豆腐店,后来葛大病死,豆腐店不开了。接着又遇上太平军战乱,年幼的葛品连被太平军掳走,葛品连的母亲葛喻氏因无依无靠,于是由胞兄主婚,在同治二年(1863年)改嫁给了余杭县一个名叫沈体仁的木匠,故又称沈喻氏。次年,葛品连逃回,继父沈体仁就把他推荐到县城一家豆腐店里帮工。
喻敬天与沈体仁两家比邻而居,早在毕秀姑11岁时,葛品连的母亲沈喻氏就与小白菜的母亲喻王氏商量,打算聘小白菜给葛品连为妻。因两人的父亲都是继父,对他们的终身大事不管不问,就由两人母亲做主,毕母见葛品连为人老实,就表示同意,只等两人年纪稍长后九完婚。
在古代,女子到了15岁时就可以结婚。喻敬天原先不管不问,现在却想趁机多要些彩礼,又说结婚必须要有新房。葛品连无钱满足这些要求,一时无计可施。多亏了葛品连有个干娘冯许氏,家资殷实,就前去说合,愿意拿出140元洋钱为干儿子操办婚事,80元作为彩礼送给岳父喻敬天,余下的60元用于置办结婚酒宴。喻敬天喜不自禁,当即表示同意,并表示可以让葛品连夫妇先住在自己家,待满月后再另行租房。于是,同治十一年(1872年)三月初四日葛品连与小白菜二人完婚,小白菜毕秀姑即为葛毕氏。
这里要顺便提一下中国古代妇女的姓氏。在中国古代因为“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观念,妇女没有地位,所以妇女都是在家随父姓,出嫁随夫姓(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妻从夫姓”)。如“张王氏”、“赵李氏”、“孙钱氏”等,既标明已婚身份,又提示她是某姓成员及其母家的姓氏,可谓一举三得。
对已嫁女子以夫家姓氏相称的习俗,大致在汉魏之际形成雏形,到南朝末期蔚然成风。究其原因,同世家大族式的家族组织逐渐形成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到了东晋南朝时期,以庄园为范围的同宗聚居已经是战乱年代中求得家族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形式。作为增进家族共同体内一切成员凝聚力的办法之一,把妻冠夫姓作为一种称谓原则确定下来,显然是必要的,而其副作用必然是妻子对夫家人身依附的关系进一步加强。
我们回过头来再说陈竹山对刘锡彤所讲的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传闻。
同治十年(1871年)十一月,杨乃武在澄清巷口新建了三间两层楼房,并请葛品连的继父沈体仁监工。葛品连与毕秀姑结婚后,因葛家没有房屋,于是暂住在岳父喻敬天家。沈体仁得知杨乃武的房子除了自家居住外,还有一间余屋,就与妻子沈喻氏一起同杨乃武商量,以每月八百文的价格租一间给儿子儿媳居住,并于四月二十四日搬入。此后,杨乃武与葛品连夫妇同住一个楼房内。
葛品连在豆腐店当伙计,因做豆腐需要晚上发酵,第二天一早发卖,且店铺离家路途较远,就不得不起早贪黑,为了节省往返时间,他就经常晚上住在店中。因为葛品连经常不在家,杨乃武夫妇见小白菜聪明伶俐,性情温顺,都很喜欢她。詹氏就常叫小白菜到家里与杨家人一起吃饭,两家相处融洽,如同一家人。在杨乃武的影响下,小白菜还对读书诵经产生了兴趣,就请杨乃武教她,杨乃武也不推辞。常常手把手地教她识字背诗,秉烛夜读,笑语盈窗。开始,大杨詹氏还在,小白菜与杨乃武来往频繁不至被人非议。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初八日,大杨詹氏因难产去世后,小白菜仍和以前一样,不避嫌疑与杨乃武同吃共读。
这样过了三、四个月,葛品连有时回家很晚,发现妻子小白菜仍然在杨家,不由起了疑心,怀疑小白菜与杨乃武有奸情。他为探明情况,一连好几个晚上,从店里跑回家,躲在门外屋檐暗中偷听。可除了听到二人读书诵经外,并没有调情轻薄之事,更没有抓获奸情。但葛品连心中疑云难以消散,就向母亲沈喻氏说了此事。沈喻氏与丈夫沈体仁住在外面,偶尔去杨乃武家看望儿子儿媳,也曾见儿媳小白菜与杨乃武同桌吃饭,早已疑心,今天听到儿子如此一说更是疑云重重。妇道人家一贯口没遮拦,沈喻氏又添油加醋,在邻居间大肆渲染。一时间流言四起,有好事之徒传言“羊(杨)吃白菜”。后来有关杨乃武和小白菜有奸情的流言街坊邻里都知道了。
葛品连因心胸狭隘,对此事嫉恨在心,就经常借故打骂小白菜,但又无钱另租房子,只得依然住在杨乃武家。如此磕磕碰碰,到第二年六月,杨乃武以行情见涨提出要把房租提高到每月一千文,葛品连听从母亲的劝告,决定趁此机会迁居以避嫌疑。于是同治十二年(1873年)闰六月,葛品连与小白菜移居到太平弄口喻敬天表弟王心培家。自小白菜搬走后,杨乃武从未小白菜也没有过往来。
王心培也早听说杨乃武与小白菜之间的风言风语,自葛品连搬来隔壁居住后,就留心观察,看杨乃武与小白菜之间到底有无传闻的风流韵事。可观察数日,并没见杨乃武过来幽会小白菜,也没有见到小白菜出去。
搬到王心培家以后,小白菜经常受到外人的欺侮。县衙门有个捕役名叫阮德,他有个姐姐叫阮桂金,已经嫁过三个男人,与粮胥何春芳有染。县官刘锡彤有个儿子叫刘子翰,横行余杭,流氓成性,是个花花公子,不放过任何一个他看上的稍有姿色的女人。刘子翰经常与何春芳在一起冶游,他听说了小白菜之后,垂涎欲滴已久,于是和一个同他相好的佣妇设计要把小白菜搞到手。一天,佣妇将小白菜诱骗到她家。小白菜到时,刘子翰已在那里恭候多时,见到小白菜容貌分外俏丽,竟色胆包天,将小白菜强暴了。小白菜心中无比痛恨,却又畏惧刘子翰的权势,又害怕事情败露后丈夫不能原谅自己,因此一肚子苦水不敢声张。
然而恶毒的佣妇却将此事泄露给阮桂金,阮桂金又告诉了何春芳。何春芳早就想染指小白菜,于是于八月二十四日潜入葛家,正好王心培夫妇不在家,何春芳便以刘子翰之事相要挟企图强暴小白菜。两人正在厮打之时,葛品连从外面进来,小白菜哭泣不止。葛品连大骂何春芳,何春芳灰溜溜地走了。葛品连责骂小白菜,认为在杨家的时候已有谣言,现在又发生这样的事,怀疑小白菜行为不端。
从这以后,葛品连对小白菜经常非打即骂。有一天,葛品连嫌小白菜腌菜晚了时日,又将她痛打了一顿。小白菜忍无可忍,寻死觅活,剪掉自己几缕头发,发誓要出家做尼姑。闹腾了许久,直到双方父母赶来调解,房东王心培也赶来劝解,才算平息风波,夫妻两人重归于好。
大杨詹氏死后三个月,在征得岳母的同意下,杨乃武与大杨詹氏的胞妹詹彩凤结了婚,即为小杨詹氏。同治十二年(1873年)八月,杨乃武赴杭州参加癸酉科乡试,中了浙江省第一百零四名举人,是余杭县唯一一名中举的才子。
按照惯例,中举者必须在张榜后的两三个月内办理确认和报到手续,否则将视为弃权处理。杨乃武的岳父詹耀昌病故后,虽然早已落葬,却还未曾除灵。因为詹家的两个儿子都已病故,没有子嗣,詹家就讨论把其兄的儿子詹善政过继给他为嗣。早就定好十月初三日除灵,初五日举行詹善政过继礼。于是十月初二日,杨乃武就到杭州办理中举事宜,初三办理完毕,就从杭州直接赶往南乡岳母家中。当时同去祭奠的有詹耀昌的干兄弟、监生吴玉琨、还有沈兆行、孙殿宽等人,杨乃武初三日下午赶到祭奠,晚上住在岳母家。初五日举行詹善政过继礼,诸人都在过继书中画押作证。一切手续办完后,杨乃武于初六日返回家中。
刘知县公报私仇
刘锡彤听了陈竹山的说法,派人出去调查,果然有新科武举杨乃武与小白菜葛毕氏私通杀了葛品连的传闻,于是立刻来了精神,他一心想把杨乃武牵扯进案子,以报杨乃武曾经两次整治自己之仇。
刘锡彤与杨乃武是如何结仇的呢?
原来在刘锡彤还是余杭县城外一处关卡的九品税吏的时候,对待百姓就极为苛刻,极尽敲诈勒索之能事,一时间刘锡彤管辖的关卡曾被戏称为“雁过拔毛”卡。当时还是秀才的杨乃武任性好事,对刘锡彤的恶行愤恨不已,于是一直想找个机会为百姓出口气。这次杨乃武用了一个不太光彩的办法--诬告,通过在杭州任知府的老师罢免了刘锡彤。
当时地地方要修桥铺路,需要派人到杭州府去采购基建材料。杨乃武于是自告奋勇到杭州府去走了一趟,杨乃武到杭州府购置建材装完船只后,乘机拜望了任知府的老师,请老师出具了一份免税的公文,用以对付刘锡彤。杨乃武押运货船回到余杭关卡时,既不对查税的税吏讲明船上是为公益之用的建材,也不出示杭州府免税的公文,却佯称自己是商船,缴了税银,拿了凭证。过了关卡,杨乃武立刻从陆路乘快马返回杭州府。途中他将杭州府发的免税公文拿出来拧成两截,一截立即销毁,另一截揉揣在怀里去见自己的老师。杨乃武见了老师,便称“刘锡彤扣船敲诈,见了免税的公文欲夺取撕掉,幸亏自己抢得快,才抢到这半截”,说完从怀里取出剩下的公文呈给知府过目,又将缴税凭证递上。知府看后大怒,于是将此事立刻上报巡抚。没过几天,就将刘锡彤的九品顶戴给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