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方为动,圆为静,方是原则,圆是机变。外表要圆,内心要方;对己要方,对人要圆。做人能方亦能圆,方外有圆,圆中有方,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才能无往而不胜,事事圆满。
1.左手白脸,右手黑脸
在京剧里,演员面部化装,以各种人物不同,在脸上涂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以寓褒贬。其中红色表示忠勇,白色表示奸诈。不同的脸谱显示了不同的角色特征。关系学中红白脸相间借用京剧脸谱的名称,但它要比京剧中简单化的脸谱复杂得多,它是宽猛相济,恩威并施,刚柔并用的综合,是一种高级统驭术。
高明的企业领导深谙此理,为避此弊,莫不运用红白脸相间之策。有时两人连档唱双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有更高明者,像高明的演员,根据角色需要变换脸谱。今天是温文尔雅的贤者,明天变成杀气腾腾的武将。历史上不乏此类高手善用此法之例证。
三国时期,蜀国南方诸夷发动叛乱。蜀相诸葛亮深知南中之事,不仅关系到蜀汉后方的稳定,同时也关系到北伐大业,就下决心亲自率军远征。
此次出兵,诸葛亮兵分三路,沿途平定零星叛军,主力行至益州郡。孟获为叛军头领,为少数民族首领,在南中地区很有威信和影响。当诸葛亮听说孟获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在南中各个地区的部族人民中很有威望,想到如果把他争取过来,就会更好地解决少数民族和蜀汉政权的关系,消除南中时常叛乱的根源,会使蜀国有一个安定的大后方。诸葛亮深知孟获的个性,应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不可专用武力,而应注意征服他们的心。于是,他决定唱一次红白脸,下令只许活捉孟获,不得伤害。
当蜀军和孟获的部队初次交锋时,诸葛亮授意蜀军故意退败,引孟获追赶。孟获仗着人多势众,只顾向前猛冲,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被打得大败,自己也做了俘虏。当蜀军押着五花大绑的孟获回营时,孟获心知此次必死无疑,便刁钻使横,破口大骂。谁知一进蜀军大营,诸葛亮不但立即让人给他松了绑绳,还陪他参观蜀军营寨,好言劝他归降。孟获野性难驯,不但不服气,反而倨傲无礼,说诸葛亮使诈。诸葛亮毫不气恼,放他回去,二人相约再战。
孟获回去之后,重整旗鼓,又一次气势汹汹地进攻蜀军,结果又被活捉。诸葛亮劝降不成,又一次把孟获送出大营。孟获也是个犟脾气,回去又率人来攻并同时改变进攻策略,或坚守渡口,或退守山地,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诸葛亮的控制。一次又一次遭擒,一次又一次被放。
到了第七次被擒,诸葛亮还要再放他走,孟获流着泪说:“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我打心眼里佩服,从今以后,我决不再提反叛之事。”
结果,诸葛亮唱的这次红白脸使孟获回去之后,说服各个叛乱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重新归属蜀汉控制。自此,蜀国的大后方变得稳定,南方各族人民也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统治者需应付的事,需对付的人各式各样,所以只有一手是不行的。红白脸相间也就是一文一武,一张一弛,既有刚柔相济,又恩威并施,各尽其用。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只能解决与人相关的特定问题,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对人太宽厚了,便约束不住,结果无法无天;对人太严格了,则冷峻刻板,毫无生气,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能两全。
会单打独唱红白脸相间术的高手要算清朝的康熙皇帝了。
清初,汉族作为一个被征服的民族,政治地位非常低下,备受满族人歧视。这种民族歧视的存在,使不少汉族官员心怀怨恨,苟且推诿,不肯尽心为朝廷效力。康熙为了安抚汉族官员,从形式上消除了明显的歧视,一再声称“满汉皆朕之臣子”,宣布“满汉一体”划一品级,满汉大小官员只要职位相同,其品级也就相同。官员的一视同仁极大地减少了汉族官员的不满。康熙还大批任用汉官担任封疆大吏。
康熙对他所信任的汉族大臣,往往也能推心置腹,深信不疑。康熙曾非常信任儒臣张英,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些军国大计以及生活琐事,时人评论说他们“朝夕谈论,无异生友”。康熙还强调“君臣一体”,时而还邀请汉族大臣到禁苑内和他一起游玩、垂钓。受邀请的大臣自然将此视为莫大的荣幸,从而对康熙更忠心耿耿了。
但是,康熙对汉族官僚士大夫、知识分子也还有防范和高压的一手。他经常用一些心腹之人监视地方官吏和当地人民。他们这些人不断用密折向康熙报告各地的民情和官场情况,督抚等大员的举动更是监视的重点。
残酷无比的文字狱就是起始于康熙年间。明朝灭亡后,有不少的明朝遗民对清政权表示不满,他们使用种种手腕发泄对清政权的不满,其中发表文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康熙对他们采取了极其严厉的镇压措施,从清查对清朝不满的明朝遗民开始,在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活动。许多人因此而被株连,成百上千的人被投入监狱,甚至死去的人也未能逃脱处罚。一时间恐怖气氛弥漫全国,人人噤若寒蝉,不敢流露一点对朝廷的不满。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君主,康熙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英明果断、文武双全。对汉族士大夫知识分子实行的是恩威并施,又拉又打,以拉为主,而又加以防范的政策。这才制止了汉族士大夫们的分裂倾向,从而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基础,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他的治理下,清朝迅速强盛起来,进入鼎盛的康乾盛世时期。
康熙就是靠着人才济济的智力优势,也靠着他本人红白脸相间的韬略雄才,做起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好皇帝。
明智的上司和明智的下属都应明白:这毕竟是策略和手腕,是谁都可以使用的,究竟谁更高明那得看谁更会唱红白脸了,一切都是一出戏而已。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红白脸的转换也需要一定的心机和技巧,运用得当则双方皆大欢喜,失当,则双方不欢而散。因此学会刚柔相济,恩威并施,方能将其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
2.要精明,更要藏巧
老子曾说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其意义是告诫人们,不要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要懂得藏巧。在社会中,有办事能力的人,几乎都是足够精明的。但是,聪明的人更应该懂得隐藏精明,这才是一种高明的办事方法。
在律师事务所强手如云的环境里,有一个刚从业不久的律师,只是解决一些非常简单的案子,那些大案子根本轮不到他。可他却是政法大学的高材生,为人精明。因此,他并没有因为接不到大案而气馁,而是找更多的机会接触大案。闲暇时,他总是给那些还来不及应对的案子做个计划,并写出应对方案。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从来不把完全的方案写出来,而总是留下点漏洞,然后去请教他人。
这些人看过他的方案后,都愿意指出他故意留下的漏洞。同时,这些人也看到了他在其他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全,补上漏洞几乎就是完整的方案。于是,其他的律师都开始赏识他,有个很有名的律师还愿意收他为徒。
这以后再做方案的时候,他的方案缺陷越来越少,做得越来越好。那位名律师也非常高兴,不久后,就开始带着他办案。半年多后,他已经开始独立接案子了。不过,他依然不时地请教那位名律师,平时也经常虚心向他人请教,两年后,他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律师。
做人精明无可厚非,而且值得称道,但不能精明过火,至少在表面上,要善于隐藏,否则精明就易沦为刻薄,很容易得罪人,所以说精明一定要是有心计的精明。这样,才能把“巧”藏住,让自己更容易办事成功。
下面三种切实可行的小技巧,值得一试:
(1)给精明留个漏洞
人在办事的时候要适当表现精明,这样会让对方更容易注意到你。但是,这种精明并不要完全表现出来,而是要留下一点漏洞,给他人一个表现的机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更高明。这样,你再适当赞扬对方几句,事情就更容易办成。
(2)精明要适度,藏巧更要适度
办事的时候,太精明了会让他人对你进行防范,过分藏巧也会让他人觉得你太愚蠢,从而不愿意和你办事。谁不愿意给自己找个差不多的对手呢?所以,聪明的人懂得什么时候该精明,什么时候该藏巧,这样才会更容易办事成功。
(3)精明要循序渐进地露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明之处。但是,聪明的人懂得一点点地表现。开始办事的时候,要把巧藏住,让对方完全暴露出来,容纳后再一点点显示自己的精明。这样对方既不会觉得你无能,还会显得他高你一等,他就会愿意与你来往。
做人讲究心计,但不能太过精明,而要懂得藏巧。这样你必定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3.欲取先予,巧办难事
一般而言,不论办什么事其实都是对某种利益的追逐。而要在社会上获得某种利益,又必须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利益平衡关系。就是说在利益问题上不能总一头升,一头沉,不能让对方一味地付出,而在付出之前或付出之后总得还要有所得,这种获得当然不限于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感情上的。所以,正是基于世界上这样一种利益平衡关系,人们才有了“欲取先予”的办事方法。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但“予之”并不是施舍,而是“给予”。也就是说你要想从别人那里获取利益,必须要先给予对方一定的好处,让“予”作为手段,以此达到“取”的目的,而一个精明的人正是在这种做法中体现出了他们的智慧和谋略,这种方法从古至今经过宗人的成功运用,如今也已成为众人推崇的好方法之一。
这种办事方法的守则是:“欲取”的目标必须暂时隐藏不露,且在未露之前投其所好,先给对方甜头尝尝,待对方尝得高兴了,再顺势把自己“欲取”的目标提出来。因为对方先得到了甜头,不但心情好,而且还可能产生知恩图报的心理激发,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很容易答应对方的办事请求。
常言道:“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一旦接受了人家的好处,占了人家的便宜,再拒绝起人家的办事请求来,就不那么好意思开口了。中国人重人情,讲面子,“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聪明人运用这一方法,几乎百试不爽。
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就曾被这种糖衣炮弹打中,吃了一次哑巴亏。
郑板桥擅长画竹、兰、石、菊,字写得也棒。他那幅“难得糊涂”的复制品,今天大街小巷仍随处可见,当时,慕名上门来求他字画的人不少,郑板桥也不客气,写了一张价格表贴在大门上,上面写道: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衷)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明码标价,颇为痛快直爽。
不过,郑板桥恃才傲物,鄙视权贵,一些达官显贵想索求书画,哪怕推着装满银子的车来,也被拒之门外。
有位大富豪新盖了幢别墅,豪华富丽,但就是缺少“斯文”气息。有人建议,何不弄两幅郑板桥的字画,往客厅里一挂,岂不就高雅脱俗了吗?
富豪一听,猛拍大腿,妙!拎着钱箱就往郑板桥家跑。名片递进去后,照例被挡在门外,理由无非是先生外出、不舒服、在练气功等,一连几次都是如此。
后来,大富豪与一位大官朋友闲聊时,偶提此事,大官说:“你怎么连郑板桥是什么人都不晓得?别说你啦,我想要他的画,要了好几年,都还没弄到手。”
大富豪一听,来了精神,夸下海口道:“瞧我的,不出几天,定能弄几幅字画来,上面还要让他写上我的大名。”
于是,大富豪派手下人四处打探郑板桥的生活习惯和各种爱好。
这一天,郑板桥出来散步,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曲子甚雅,不觉感到好奇,这附近没听说有什么人会奏琴呀?于是,循声而来,发现琴声出自一座宅院。院门虚掩,郑板桥推门而入,眼前的情景让他大感惊讶:庭院内修竹叠翠,奇石林立,竹林内一位老者鹤发童颜,银发飘逸,正在拂琴而鸣。哎呀,这分明就是一幅美好的图画呀?
老者看见他,立即戛然而止,郑板桥见自己坏了人家兴致,有点不好意思,老者却毫不在意,热情地让他入座,两人谈诗论琴,颇为投机。
谈兴正浓,突然,传来一股浓烈的狗肉香,郑板桥感到很诧异,但口水已经忍不住要流下来。
一会儿,只见一个仆人捧着一壶酒,还有一大盆烂熟的狗肉,送到他们面前。一见狗肉,郑板桥的眼睛就粘在上面了,老者刚说个“请”字,他连故作推辞的客套话都忘掉了,迫不及待地狂喝酒,猛吃肉。
风扫残云般地吃完狗肉,郑板桥这才意识到,连人家尊姓大名还不晓得,就糊里糊涂在人家这里大吃一通。现在酒足饭饱,总不能就这么一甩袖子,说声“拜拜”就走吧!
然而,又该怎么答谢人家呢?留点银子吧,不仅太俗,而且自己出来散步没带钱呀。于是,他对老者说:“今天能与您老邂逅,实在是幸会,感谢热情款待,我无以回报,请您找些纸笔,我画几笔,也算留个纪念吧。”老者似乎还有点不好意思,连声说:“吃顿饭不过是小意思,何必在意!”
郑板桥以为他不稀罕书画,便自夸说:“我的字画虽算不上极佳,但还是可以换银子的。”
老者这才找来纸笔,郑板桥画完,又问老者的名,老者报了一个,郑板桥觉得耳熟,但又想不起来是怎么回事,还在落款处题上“敬赠某某某”。看看老者满意地笑啦,这才告辞离去。
第二天,这几幅字画就挂在大富豪别墅的客厅里,大富豪还请来宾客,共同欣赏。宾客们原以为他是从别处高价购买来的,但一看到字画上有他的大名,这才相信是郑板桥特意为他画的。
消息传开后,郑板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又沿着那天散步的路线去寻找,发现那原来是座无人居住的宅院,这才意识到,自己贪吃狗肉,竟然落入人家的圈套。
“欲取先予”不单单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是人们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和高境界。因为人人都有这种互惠心理,只有你先给予了别人好处,别人才会给予你好处,更确切地说就是先满足别人,再满足自己。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欲取先予”都可以堪称是一门上等的战术和艺术,但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也要掌握好“度”的问题,在“予人”的时候,不要一味盲目、过分地给予,否则你的无节制给予,最后不仅得不偿失,而且还会造成违背初衷的后果。
“取”是一种本事,“予”是一种智慧。欲取先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利益的交换。
4.好马也吃回头草
好马不吃回头草“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俗语。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清楚地知道”回头草“好吃,而且,有时候也有机会吃,可为什么不回头呢?难道只是为了”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话吗?还是抛不开面子?以为这样才是有”志气“、有”骨气“吗?
殊不知,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使多少人失去了本来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