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4886800000010

第10章 韩信背楚归刘邦

(韩)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

——(南宋)陈亮

(一)

除刘邦、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外,项羽还分封了14名诸侯,合称为十八诸侯。其中,魏王豹被改封为西魏王,领河东之地,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北)。魏王豹是原魏国的王室成员,在反秦斗争中没有建立什么功勋,很不受项羽的重视,因此被改封为西魏王。赵国宰相张耳手下的宠臣申阳因在项羽渡河南下之时立下战功,被项羽封为河南王,都洛阳。韩王成仍做他的韩王,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县)。赵将司马卬因战功被封为殷王,领河内之地,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赵王歇因未亲自跟随项羽伐秦,被改封为代王,都代(今河北省蔚县东北)。赵国宰相张耳被封为常山王,领赵地,都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项羽手下的大将英布被封为九江王,都六(今安徽省六安东北)。跟随项羽多年的百越将领吴芮被封为衡山王,都邾(今湖北省黄冈市)。楚国贵族、义帝的柱国共敖因战功被封为临江王,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燕王韩广因未亲自跟随项羽伐秦而被改封为辽东王,都无终(今天津市蓟县)。原燕国大将藏荼因战功被封为燕王,都蓟(今北京市西南部)。原齐王田市因未亲自跟随项羽伐秦而被改封为胶东王,都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跟随项羽伐秦的齐将田都被封为齐王,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齐王建的孙子田安则被封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

项羽分封十八诸侯,一下子又将中华大地带回到封建割据时代。再加上项羽在分封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公平原则和长远利益,在各诸侯之间人为地留下了许多矛盾,为下一轮动乱的产生留下了许多隐患。

首先,项羽未能按照事先的约定封刘邦为关中王,而是将其困于巴、蜀和汉中之地。

其次,燕王韩广与赵王歇在燕地和赵地都颇有名望,但却因未亲自跟随项羽西征就被改封为辽东王和代王,而他们原先的臣子却被封为燕王和常山王。

这些,无疑都是乱国之兆。

除此之外,一些战功卓著之人,如原齐王田市的叔叔、齐相田荣,一直在中原独立作战的彭越,原赵国大将陈余等人,都被项羽排除在诸侯之外。很明显,这些功勋卓著且手握兵权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分封诸侯后,项羽又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从“西楚霸王”这个称谓上可以看出,项羽是将自己置于了实际的天下共主之位。而那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义帝,已经没什么价值了。为一劳永逸地解决义帝这个问题,残暴的项羽想打了一个恶毒的办法。

汉高祖元年四月,项羽令各诸侯到封地就职,自己也领着大军往彭城而去。与此同时,项羽又派人对义帝说:

“臣听说古代的帝王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义帝闻言大惊,知道项羽是要将自己废置于偏僻之地。

果不其然,项羽的大军还未到彭城,一些士卒就强行将义帝熊心迁往郴县(今湖南省郴州市)。义帝一行朔江而上,突然遇到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的士卒,结果被乱箭射死。很明显,这一切都是项羽有意安排的。

天下初定,项羽就诛杀了义帝,这一事件立即揭开了下一轮混乱的序幕。一些诸侯国内部本来就矛盾重重,混战一触即发。项羽的这一开头让不少人立即效仿起来,纷纷诛杀王室,划定地盘,培植自己的割据势力。

(二)

看着项羽的所作所为,韩信终于忍无可忍,毅然决定弃楚投汉。打定主意后,韩信便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悄悄离开了楚军,直奔汉中而去。

此时,刘邦正与他手下的一帮谋臣武将,如张良、萧何、樊哙、周勃、郦食其等人领兵缓缓而行,看上去心情十分沉重。刘邦所烦恼的事情有两件:其一,他本应被封为汉中王,但却被围困在偏僻的巴、蜀之地;其二,张良马上就离开汉军,去辅佐故主韩王成。

一路上,刘邦都闷闷不乐。张良虽然百般宽慰,也无济于事。当大军行至秦岭,一行人看到栈道艰险,只容一人通过时,张良突然心生一计,对刘邦说:

“大王何不烧绝栈道,向天下表明没有返回关中之意?如此一来,项王必然会放松对大王的防备,大王也好暗中积蓄力量。”

刘邦闻言大喜,立即下令:

“大军通过栈道之后,立即将其烧毁。”

张良将刘邦送至褒中(今陕西省汉中市西北褒城镇)后便匆匆离开了。刘邦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只得放张良往韩国方向去了。就在这时,侍卫报告说:

“启禀大王,项王身边的郎中韩信来投。”

刘邦一听来投靠自己的是个郎中,便漫不经心地问:

“韩信?他是什么人?寡人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这个人?”

侍卫答道:

“韩信乃淮阴人,自幼熟读兵书,起初跟随项梁,后投靠项羽。在项王帐下担任郎中之职两年有余,因不满项王的作风而改投大王。”

刘邦心想,韩信在项羽帐下两年有余,依然只是个小小的郎中,看来也没什么真本事。不过,既然他能从项羽的帐下来投靠自己,也不能不接受他,因此说道:

“让他进来吧。”

韩信来到刘邦的大帐,施礼问候:

“淮阴人韩信拜见大王!”

刘邦抬起头,见韩信生得身体高大,相貌英俊,很适合做接待宾客的工作,便说:

“你初来投靠寡人,没建立什么功劳,所以官位也不宜太高。这样吧,你先做连敖,待以后有功,寡人自会提拔你。”

韩信闻言,有些不快。他弃楚投汉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楚军中两年多始终只是个披坚执锐的郎中,地位卑微。他本来以为,凭借自己满腹的经纶,刘邦定会给他一个将军的职位,没想到刘邦居然让他做接待宾客的连敖。这个职位并不比郎中高,且接近高层的机会也比较少。

刘邦见韩信一脸的不情愿,心生厌恶,挥了挥手,让他离开。韩信悄然退出大帐,做他的连敖去了。由于心中不满,韩信在工作上也没做出什么成绩,有一次他甚至还被卷入一起案件中,按律当斩。韩信见自己恐怕就要这样稀里糊涂地丢掉性命了,急忙对看押他们的军官说:

“我是大王亲自委任的连敖,要斩也得经过大王同意!”

那名军官大笑起来,鄙夷地说:

“你以为大王还记得你吗?哈哈……他日理万机,怎么会记得你这个小小的连敖呢?你就等着受死吧!”

第二天,韩信和其他13名犯人被押到一片开阔之地准备问斩。时值七月,天气炎热,雨水充沛,到处都长满了绿油油的野草,其中还夹杂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十分美丽。但韩信哪有心情欣赏风景呢?往事一幕幕在他的脑海中浮现,他想到了母亲,想起了自己在灯下苦读兵书的场景,想到了南昌亭长和他的妻子,想到了淮阴城边那个漂洗衣物的老妈妈,想到了城中的少年屠户……

想着想着,韩信不禁感叹道:

“想不到我韩信竟然会这样死在荒郊野外!”

押送犯人的士卒斥责道:

“发什么牢骚!有牢骚去对阎王爷发吧!”

韩信斜眼看了那人一眼,闭上了眼睛。太阳渐渐升高了,晒得人脊背生疼。监斩官有些不耐烦,对着刽子手吼道:

“快让犯人一字排开,跪在地上,准备行刑。”

刽子手依言而行,来到被五花大绑的韩信等人面前,对着他们的膝盖弯踢去。韩信等人被冷不丁地一踢,“扑通”跪在地上。韩信抬头看了看太阳,马上就要到行刑之时了。他又转头看了看跪在身边的犯人,他们有的在默默流泪,有的面无表情地看着前方,有的则被吓得尿了裤子,瑟瑟发抖……

(三)

就在韩信打量身边的犯人时,监斩官高声喊道:

“午时三刻已到,立即行刑。”

刽子手闻言,右手提刀,左手端起酒碗,满满地噙了一口酒,对着大刀喷去。酒水顺着明晃晃的大刀流了下去,反射着阳光,异常刺眼。韩信微微闭上眼睛,仰起头,做好了受死的准备。

韩信耳边先是传来“咔咔”的声音,随后又传来重物落在草地上的沉闷之声。韩信知道,前面的几个犯人已经人头落地,再也不能说话了。过了一会儿,韩信又听到“噗”一声,脖子上一凉,酒顺着脖子流到背上。韩信知道,这是刽子手在朝自己的脖子喷酒,是行刑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韩信忽然睁开眼睛,盯住刽子手手中的大刀。刽子手杀人无数,从未见过哪个犯人敢在行刑之时盯着大刀看的,心里猛地一惊,打了个冷战。刽子手又马上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大喝一声,猛地举起手中的刀,准备砍下去……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嗒嗒”的马蹄声。韩信放眼望去,只见滕公夏侯婴正朝刑场而来。韩信忽然卯足了劲,对着夏侯婴喊了起来:

“滕公,汉王不是要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吗?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斩杀壮士呢?”

夏侯婴一听,心里一惊。刘邦想要一统天下,这可是高度机密,整个汉军之中没几个人知道,一个即将赶赴鬼门关的死囚怎么会知道呢?夏侯婴来不及多想,立即大喝道:

“刀下留人!”

夏侯婴发话,监斩官岂敢怠慢,急忙起身道:

“谨遵滕公之命!”

夏侯翻身下马,来到韩信面前,解开他身上的绳索,大声道:

“小子,跟我来吧!”

韩信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在最后一刻保住性命,而且还能结识夏侯婴。他立即转忧为喜,跟着夏侯婴来到军营。

坐定之后,夏侯婴摒去左右,和韩信交谈起来。韩信就天下的形势侃侃而谈,句句都能说到点子上。夏侯婴大喜,立即道:

“壮士稍坐,我去去就来。”

韩信不知道夏侯婴何意,忙说道:

“滕公若有公事,末将这就告退。”

夏侯婴双手按住韩信的双肩,大笑道:

“有公事,有公事,我为大王物色了一个奇才啊!我马上就去向大王禀告,起码给你一个将军的职位!”

韩信大喜,忙向夏侯婴深深一躬,朗声道:

“多谢滕公再造之恩!”

夏侯婴拱拱手,大笑着去向刘邦去汇报。刘邦这时正为没当上关中王,但又毫无解决的办法而闷闷不乐呢。见夏侯婴进来,刘邦也顾不上君臣之礼了,忙一把拉过这个多年老友,诉苦道:

“滕公,难不成我就这样一辈子困在这偏僻之地了?”

夏侯婴朗声道:

“大王何出此言?只要有人才,大王何愁不得天下呢?”

夏侯婴这句话刚好击中了刘邦的软肋,因为张良刚刚离开不久。刘邦沮丧地说道:

“人才?哪那么容易得到啊!张良一走,寡人如失左右手啊!”

夏侯婴趁机道:

“臣为大王物色到一个奇才,其能力不亚于张良!”

刘邦斜眼看了看夏侯婴,轻描淡写地问:

“谁啊?你为什么这么看重他?”

于是,夏侯婴便将自己在刑场上遇到韩信的事说了一遍。刘邦一听是韩信,突然说道:

“我知道了,就是原先在项羽帐下做郎中的那个韩信吗?好了,既然滕公这么看重他,那就升他为治粟都尉吧。”

夏侯婴忙道:

“大王,这么安排恐怕不妥。韩信有经天纬地之才,若只给他一个治粟都尉的头衔,恐怕无法留住他啊!”

“他若真有你说的这么神奇,将来立了功再升他为将军也不迟!”刘邦有些不高兴了。

夏侯婴无奈,只好悻悻地离开刘邦大帐,去向韩信宣布新任命。

(四)

都尉是秦汉时期仅次于将军的武官,地位已经不低了。治粟都尉的职责是掌管全军的粮草,可以说是一个肥差。由一个违法当斩的连敖一跃成为管理粮草的治粟都尉,只能用“平步青云”四个字来形容了。

但韩信一点也不高兴,他满心以为,刘邦在听了夏侯婴的推荐之后,一定会给他一个将军职位,可到头来却只是个都尉,而且还是治粟都尉。换句话说,韩信这个治粟都尉虽然是个肥差,但却无法参与真正的军事行动。

但就刘邦而言,给韩信一个治粟都尉的职务已经是极大的恩遇了。韩信从军多年,始终无所知名,这不能不让刘邦对他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可以说,刘邦给韩信一个治粟都尉的职务完全是看夏侯婴的面子。

精明的韩信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没有马上离开汉军,而是决定再继续等待时机,一展才华。

萧何是刘邦的丞相,即管理内政的最高长官,管理粮草也是他的分内之事。韩信当上治粟都尉后,难免要和他的顶头上司萧何打交道。于是,韩信一有机会就向萧何吐露自己的胸中大志,让萧何认识到自己的盖世才华。一来二去,萧何彻底被韩信的才华征服了。

对刘邦忠心耿耿的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但他知道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等待良机。

一次,刘邦又皱着眉头对萧何说:

“难道寡人一辈子都要呆在巴、蜀和汉中之地吗?在这偏僻之地,寡人一天也呆不下去了。寡人一定要打回去!”

萧何见机会难得,忙进谏说:

“大王,行军布阵须有良才。只要有了运筹帷幄的将领,何愁不能得天下呢?”

刘邦凄然道: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啊!张良走了,寡人如失左右手,如今到哪里去找像张良这样的贤才啊!”

萧何忙道:

“臣知道一人,其才不在张良之下。”

“谁?”

“治粟都尉韩信。臣与他交谈多次,深知他有经天纬地之才!”

刘邦一听萧何推荐的又是韩信,摇摇头说:

“韩信哪有什么才能呢?他在项羽军中呆了两年多,也不过是个披坚执锐的郎中。我是看在滕公的面子上,才给他个治粟都尉的职位。我听说,这个人没什么志气,曾在淮阴闹市钻过人家的裤裆。”

“但这正是韩信能忍辱负重的表现啊!”萧何还是极力推荐韩信。

刘邦摇摇头说:

“不要再说了。任用一个只会钻别人裤裆的人为将,三军岂能服气?”

萧何无奈,只好离开刘邦的大帐,心里颇不是滋味。

第二天,萧何又去见刘邦,劝他说:

“大王,不能坐失良机啊!大将人选就在眼前,不能让他离开啊!”

刘邦板着脸,问道:

“你说的大将之才又是韩信?”

“正是。”萧何点头回答说。

刘邦坚决地摇摇头,厉声道:

“请丞相不要再提这件事了。无论如何,我是不会拜韩信为将的。寡人心情不好,你陪我去喝几杯吧!”

萧何见刘邦心情不爽,便不敢再提拜韩信为将之事,只得陪刘邦喝起了闷酒。席间,刘邦多次凄然说道:

“丞相啊,寡人心里苦啊!如今,我们实力比不上项羽,又窝在这偏僻之地,什么时候才能杀回山东啊!”

萧何百般安慰,但始终无法让刘邦振奋起来。他知道,除非能找到杀回山东之策,否则刘邦是无法振作起来的。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汉军必乱,他们多年打拼得来的成果也要付诸东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