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电力高等教育
4856700000053

第53章 附录电力高等院校简介(9)

1987年10月,国家教委在《关于同意水利电力部调整部分所属成人高校的复函》中,批准华中电业联合职工大学在国家教委正式备案。

2.选址东湖之滨建校

1985年1月,华中电管局批复了建校的基建计划。同年2月至6月底,选定紧靠华中电管局的东湖村作为校址。学校第一期工程,共投资770万元。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建成了集教学、行政、生活用房及部分配套设施在内的园林式校园。

3.开创办学新局面

1985年9月5日,学校举行了第一届学生开学典礼。1987年8月,学校迁入新落成的校园。至1990年末,学校先后开设了电力企业管理、电力财会、电力物资管理、发电厂及变电站、电网调度与经济运行等5个专科层次专业,同时还开办了劳动人事管理,电力燃料管理、思想政治教育3个专业的大专证书班。

在此期间,还先后与华北电力学院、武汉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办学,分别承办电力无线电通讯函授及电力工程脱产专科班的教学。从1985年至1990年,学校共招收学生15个班483人。另外,开办各类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短期培训班共26期,计940人次。

二、苦练内功,突出特色创佳绩

1.从严治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学校对照“职工大学办学水平评估体系”,从基础工作抓起,一项一项落实。一是抓建章立制,形成了一整套从严治校的管理规章制度。二是狠抓教务管理,开展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教师三结合的听课、评课活动,严格把住教师备课、讲课、作业、实验和考试各个环节,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三是严格学生管理,实行新生军训,国旗教育,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竞赛,学生操行量化考核以及学校、送培单位、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管理办法。四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选调优秀骨干教师,新建田径运动场。增加教学实验投入,在原有语音室,计算机室,电工、电子、制图、物理等实验室基础上,新建成电机、机炉模型实验室。

1991年10月,能源部、中电联专家评估组对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了认真严格的测评。学校综合获得9186分,名列全国23所电力职工大学第四位。这一成绩的取得,对于建校不久的一所新校来说,实属不易。

2.研制300MW仿真机,实现培训手段现代化

1988年初,华中电管局根据武汉阳逻电厂30万千瓦火电组即将动工兴建,其运行人员必须进行仿真培训的需要,决定在职工大学内筹建一套30万千瓦火电机组仿真培训装置,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1990年2月,仿真机的计算机系统设备到货。计算机系统选用美国英特尔公司生产的32位超级微机。同年11月,仿真机房土建工程竣工。1992年11月,模拟装置投入试培训,1994年5月,该装置通过了电力部相关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验收。30万千瓦火电机组仿真培训装置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学校对火电厂运行人员的培训手段更加科学和现代化。这是我国电力系统23所职工大学第一个建成的30万千瓦火电机组仿真机。

3.苦练内功,形成办学特色

1995年,学历班在校生达587人,教职工与学历班学生(函授生不计)人数之比为1∶68,而全国703所职工大学平均教职工与学生之比仅为1∶38,其办学效益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1991年至1995年,共开办各类短期培训班102期,共培训4003人,为前6年(1985—1990)的42倍,而且培训层次由科级干部、一般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上升到大型电力企业厂长、局长、总工、网省局级干部的培训。

三、转轨变型,培训科研新发展

1.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

1996年初,华中电力集团公司对学校的办学提出了“培训是重点,党校要加强,职工大学继续办”的新要求。由此,学校开始将办学的重点从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到以培训为重点的轨道上来。

1997年,学校组成的新领导班子提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二次创业,再上台阶”的新目标,进一步加快学校转轨变型的步伐。随后,华中电力集团培训中心在学校成立,培训中心与学校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同年,经电力部审查批准,学校获得举办大中型发供电企业领导干部工商管理培训的办学资格(全国电力系统23所职工大学仅有4所职工大学获此资格),学校在培训规格与层次上,迈上了新的台阶。

1999年,经国家劳动及社会保障部批准华中火力发电职业技能鉴定站建立在学校,该站可对火力发电系统的38个工种进行岗位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

随着学历教育任务的迅速减少,学校将绝大部分力量投入到各类短训工作中去。除常规培训外,着重开展了领导干部的工商管理、计算机应用、英语口语、火电厂运行人员的仿真培训等。

1999年,学校还受国家电力公司委托,开办司级领导干部信息化技能培训班三期,受到培训学员和委托单位的好评。

1996年至1999年底,学校各类培训蓬勃发展,增长迅速。

1996年的培训人数比1995年翻一番,而1998年则达到1995年的3倍。这4年共计办培训班213期,培训7262人次,培训人数相当于前5年(1991—1995)的1814%,在培训的质量、数量以及培训的层次上,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坚持党性原则,发展党校教育

中共华中电力党校成立于1994年11月30日,党校与职工大学、培训中心三位一体,统一办学。为了保证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学校依托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的骨干教师,借助中央党校的教育信息、教材,紧密围绕华中电网党的建设、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充分发挥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截止1999年12月,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6期,共培训2048人次,其中处以上领导干部880人次,占43%。

3.开展高层次工商管理培训,质量评估成绩优异

学校自1997年首批获得电力部批准的工商管理培训办学资格,至1999年底,共举办工商管理培训班16期,培训551人。

其中来自华中四省大中型电力企业的领导干部及集团公司处级领导共299人,占54%,其余为大中型电力企业的后备干部及科级干部。

由于工商管理培训班组织严密,教学注重实效,考试考核不走过场,服务也较周到,因此,每期工商管理培训,均受到学员与委托单位的好评。

1999年末,国家电力公司组织专家对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单位进行了评估及资格认证工作。学校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国家电力公司的评估验收,并赢得了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综合评定为“优秀”。

4.教、产、研三结合,向一流培训中心迈进

随着学校转轨变型的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改善办学培训条件,加速培训设施及培训手段的现代化,成为“九五”期间培训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1996年启动建设的GKE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于1997年上半年建成使用。校园网于1999年9月建成,并与华中电力集团公司局域网联通。1998年落成的培训大楼,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仿真机大厅、多功能教室、会议室以及按三星级标准建设的学员住宿房间。1999年,投资700万元的30万千瓦火电机组分散控制系统仿真机,由学校与清华大学能源公司合作建成,经专家组鉴定,仿真技术已达到国内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领先水平。

培训中心走教、产、研三结合之路,以教学、科研带动产业发展。1999年,培训中心按公司法重新组建了武汉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振兴第三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发展培训中心增添了新的支柱。

三、合理规划,培训领域树品牌

随着中国加入WTO,包括教育培训在内的各个行业都将面临国际性的全方位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适时而准确的规划好未来之路是十分必要的。2001年末,职工大学制定了“培训中心十五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作为华中电网公司的培训中心,首要任务是满足华中电网的生产、管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训工作要体现为电网发展建设服务、为提高管理干部、生产人员的工作素质服务的宗旨;要竭诚为华中区域电网、电力企业乃至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及全国电力行业提供优质培训教育服务;要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开拓进取、踏实工作,朝着培训教育工作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培训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全国电力行业一流的、在全国企业教育界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企业培训中心。

目前,培训中心正在完善四个品牌培训基地的建设。即以火电、水电仿真乃至变电站、电网仿真培训功能兼备的全能仿真培训基地;以优质工商管理培训为龙头的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培训基地;以党校为基础的华中电力系统党政干部培养、培训基地;以网络化和多媒体技术为基本内容的计算机信息化技能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