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诊所法律教育研究
4854900000011

第11章 诊所法律教育的发展(3)

1991年,悉尼法学院成立了一个咨询委员会负责协调这一计划,委员会的成员有:悉尼大学法学院长JamesCrawford教授,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长MichaelChesterman教授,新南威尔士法律基金会主任TerencePurcell先生,以及该基金会副主任DawnWong女士,悉尼大学法学院兼职法学讲师、律师StephenOgder先生。委员会还聘任了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的京斯伏特法律中心的诊所法律教育项目的主任SimonRice,为这一计划的咨询专家,并聘请了悉尼大学法学院的助理研究员GraemeCoss,为项目研究人员。

该咨询委员会于1991年7月召开了首次会议,同年4月起开始研究工作。从1991年的6月至12月,1993年的1月至9月,1994年的2月,5月至8月以及1995年的8月期间,在委员会一直致力于该计划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该计划的咨询专家SimonRice在该计划研究人员GraemeCoss的帮助下,撰写了《诊所法律教育指南》一书,其中还专门探讨了实地见习问题。该书概述得到了墨尔本蒙那西大学法学院的斯普林威和法律服务中心诊所项目协调人AdrianEvans的高度评价。该书的作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主要包括澳大利亚以当事人为主的诊所教育报告,以及大量的模拟实践报告,走访了悉尼、墨尔本以及英国的法律诊所,从斯普林威尔法律服务中心(蒙那西大学)的AdrianEvans和拉特瑞伯大学的MaryAnneNoone的涉外考察报告中获取第一手材料。SimonRice先生在新南威尔士的法律基金会的资助下,还先后考察了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的诊所法律教育情况。这两位作者还出席了由澳洲大学举办的年度澳洲教师协会会议,他们向所有与会教师就他们对诊所教育的知识和态度进行调查,并对澳大利亚每个法学院也进行了类似的调查。此外,SimonRice与1991年在悉尼召集了全国诊所法律教育会议,并出席了1993年美国法学院协会诊所教育会议,以及1993年英国律师及其律师职业会议和1995年在墨尔本举行的全国诊所法律教育会议。

可见,自1991年在悉尼召开第一次诊所法律教育会议以来,尤其是在咨询委员会的大力推动下,诊所法律教育在澳大利亚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从事诊所法律教育的学者们也纷纷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撰写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如:1992年有蒙那西大学法学院的AdrianEcans执笔的报告《诊所法律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在澳洲的发展的概述:

均衡的法学教育,学生的能力与社会责任心的综合发展》;1994年6月由昆士兰技术大学法学院起草的《诊所法律教育调查报告》;1991年6月有SimonRice撰写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诊所法学教育项目考察》;由悉尼法学研究院弗朗西斯研究基金资助的由Tzannes和Maria所写的研究报告《培训明天的律师:诊所法律教育的案例及其多种模式的考察》;由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京斯伏特法律中心起草的《诊所法律教育通讯》。这些报告都属于正式出版,客观全面地反应了诊所法律驾驭在澳洲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不失为了解和研究澳大利亚诊所法律教育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

四、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大学的法学院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和改革中非常重视结合理论学习,培养和增强在校学生的法律实务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结合中国的国情在推动法律实践教学和研究方面将进行积极的尝试。我国法学院引入诊所法律教育模式3年的时间,但已经表现出相当强的发展势头。

2000年9月,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在全国首次开设了法律诊所课程,并成立了法律诊所。他们大多采用了“校内真实当事人诊所”的模式,但各校的诊所都各有其特色。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法律诊所在成立初期,采用诊所教育与机构见习相结合的模式,将诊所学生分别安排到一个律师事务所和一个公益法律服务机构——北大妇女法律问题研究与服务中心进行办案见习。但这种方式,一是案件的来源有局限性;二是有时会影响诊所的教学;三是诊所教师无法对诊所学生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为此,北大诊所法律教育采取了自己设立法律诊所的模式,建立了北京大学学生法律服务中心,它既是诊所教育的一个载体,又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服务机构。学生在诊所课堂上接受诊所教育,在法律服务中心在诊所教师的指导下代理法律援助案件。诊所学生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实践,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法律诊所在初创时曾定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律诊所(主要办理刑事申诉案件),旨在培养既有法学理论知识,又有法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其教学目标包括:

培养学生法律实务的技能,增强法律工作者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法学院学生对转型时期法制建设中各种问题客观认识的辨别能力,增强书本知识向法律应用实践转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诊所法律教育以“大学生志愿者法律援助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为依托选择的案件以刑事案件为主,附带培养学生适应其他类型案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后来因发展的需要,在办理案件的类型选择上已有所突破。现在定位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诊所,即注重诊所的课堂教学,又鼓励学生承办各种类型的法律援助案件。

华东政法学院于2000年9月启动诊所法律教育项目,开设了诊所法律课程,同时成立了法律诊所。诊所课的选课对象为法学院三年级学生。华东政法学院诊所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作为课程目标,即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适应了市场经济制度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促进了法学教育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华东政法学院诊所与该院法律援助中心、上海市长宁区法律援助中心、长宁区天山社区联手,诊所学生到援助中心、社区参加法律咨询;援助中心为法律诊所提供一部分援助案件,诊所学生代理援助案件,参加办案的全过程,为社会弱者提供法律服务。学生在诊所课中代理法律援助案件,将法学理论运用于法律实践,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又是以知识奉献社会的过程,学生在对社会弱者的法律援助过程中,体验到正义的神圣和奉献的快乐,培养其法律职业者的责任感。

2002年9月,华东政法学院成立了诊所法律教育中心,该中心以华东政法学院诊所法律教育项目为依托,以院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为基础,诊所教育中心对内负责诊所课程和诊所教育研究的开发;对外它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是法律诊所对外的窗口,负责对外的接待、联系。诊所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这个窗口,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与司法等部门联系,宣传诊所法律教育,扩大诊所教育的影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于2000年5月成立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法律诊所),主要通过向社会提供法律援助来培养和锻炼学生。法律援助作为诊所采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法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飞行法律问题,应用法律程序解决社会问题,以加深对法律知识和法律制度的理解,培养学生法律实务的技能和参与公益服务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西北政法学院法律诊所成立于2000年10月,2001年9月设立了立法诊所和当事人诊所两个诊所。学生可以选择在立法诊所或当事人诊所学习。立法诊所立法援助项目的援助对象和范围主要是社会组织和人民团体关于维护社会弱势群体权益的立法建议案和省、市地方人大以及省、市地方人民政府起草的涉及社会权利保障方案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立法诊所为其提供议案和草案(建议稿)、立项论证、立法调查、立法草案拟订、法律文件起草、筹办和主持立法论证会等。立法诊所成立迄今,接受西安市老龄委的委托,制定了《立法论证项目实施计划》,并得到委托单位的认可,予以实施。根据委托和计划,立法诊所对《西安市保障老年人权益行政处罚暂行规定(草案)》的修改提出法律意见书,对原有草案做出评估,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并拿出具体的修订方案。立法诊所还组织学生就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老年人优惠政策是否法制化进行立法调研与论证,为西安市制定新的《西安市保障老年人权益办法》提供立法建议。通过立法援助,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认识法律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并培养提高学生的立法技术的运用水平。

四川大学法学院于2001年9月开始开设法律诊所课程,并以法学院法律援助中心为载体设立了法律诊所,法律诊所主要办理刑事案件,为经济困难请不起律师的被告提供法律援助。充分发挥诊所教师在刑事法律方面的专业优势,诊所以刑事法律援助为重点,以刑事法律作为诊所教育的方向,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以此作为诊所的一大特色。

此外,武汉大学法学院依托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成立了以法律援助为主的法律诊所和开设了诊所教育课程。清华大学法学院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北京市朝阳区工会合作成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诊所”、“劳动者权益保护诊所”,开展诊所法律教育项目的教学和实践。复旦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法学院和云南大学法学院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展开了诊所法律教育。

为了进一步的推动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促进诊所法律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在福特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上述开展诊所法律教育项目的大学和其他大学展开了一系列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包括互派学员参观学习,与亚洲法律资源中心项目合作等等。2000年8月,在武汉大学召开了“武汉大学法学院暨耶鲁大学法学院诊所法律教育研讨会”,中国开展诊所教育的7所大学在会上介绍了各校诊所教育的基本情况,还与参加会议的美国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和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共同探讨了诊所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2000年12月,7所大学的诊所老师和学生还应邀出席了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诊所法律教育与21世纪法学教育改革论坛”。2001年8月,开展诊所教学的七所大学和西北政法学院、中山大学和四川大学共10所法律院校的代表在北京香山,对已经开展的诊所教育进行了总结,接受相关的指导和培训,并就法学教育改革交换了意见和看法。会上还确定了西北政法学院、中山大学和四川大学成为引入诊所教育的第二批法律院校。

2002年7月,经过多方的努力和精心准备,并得到了美国福特基金会和中山大学法学院的支持,在广东珠海,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诊所法律教育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会议共持续四天,与会人员包括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曾宪义教授、福特基金会官员、国内外从事诊所法学教育的教师和学生等,主要议题包括成立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出版发行诊所法律教育系列丛书、10所法律院校介绍和交流各自诊所项目的开展情况、对诊所法律教育与社会法律援助、法学教育改革之间关系的研讨以及诊所教师的培训等。与会人员对诊所法律教育与法学教育改革、诊所法律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探索和思考、找寻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学教育模式这三个命题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研讨。2002年9月,云南大学法学院也加入到诊所法律教育的行列。

在短短3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展诊所法律教育的11所法律院校均根据自己院校的特长和所在地区的特点,确定了各具特色的诊所类型。各个诊所在相互的学习和交流中加快了发展步伐,学生在诊所课堂中学到了传统法学教育模式下没有涉及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运用法律的能力;宣传力度的加大也使得诊所法律教育在社会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其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宗旨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诊所法律教育在我国完成了教育实践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的统一和共同进步,相互的学习和交流加快了各自的发展步伐。虽然我国的诊所法律教育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思维的制约以及比较突出的人力、资金等问题,但是,社会上要求法律援助服务的呼声、对法学教育模式的有益探讨和补充,使得诊所法律教育在未来的中国法学教育制度之中必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总之,揭示诊所法律教育的发展历史,使我们对诊所教育产生的背景及其在世界的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我国诊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们认识到中国的法学教育必须从国情出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既有自己的特色,又要借鉴外国有益的经验。法学教育应当重视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法学界已经形成共识,与会代表认为中国法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素质:培养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培养崇尚法律,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具备法律职业伦理,恪守法律职业道德的精神品质。(2)法律素质:培养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知能力。……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需要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诊所式教学法以及相应的实践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