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房地产金融学概论
4807500000037

第37章 网络时代的房地产金融(3)

(3)网上转账结算服务。这部分服务实际上是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的各种服务品种的网上延伸,其功能在于对普通服务方式的补充或推广,如代收房租、代收分期支付的房款、代收物业管理费、水电费、电话费等,在客户的资金账户和付款账户之间进行自动转账等。

(4)查询账户资料。客户通过网络可以查询其账户中住房贷款的偿还情况、公积金的存储情况,各种代缴代扣业务的支持情况。

三、网络房地产银行的经济特征和竞争优势

1.网络房地产银行的经济特征

互联网的应用将改变房地产金融业务的经营主体与客户之间的动态关系,把房地产金融业务经营主体与客户直接联系起来,向他们提供更多的有关信息,还为潜在的客户提供了与房地产金融业务经营主体进行更多接触的便利机会。网络银行不仅是传统银行竞争的延伸领域,而且是传统银行金融服务品种创新的竞争领域。在这个方面,互联网技术将帮助创建低成本自助式的房地产金融业务的营销方式,增强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吸引力。

网络房地产银行与客户关系发生改变的同时,其经营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获得经济效益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的基本途径即不断追加投入、多设网点,从而获得服务的规模经济效益,到主要通过对技术的重复使用或对技术的不断创新带来高效益。网络银行的流程使原本复杂的商业银行业务大大简化,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产业银行的成本。另外,不仅是网络银行房地产金融产品的多样化,而且还包括其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因此,也就是说网络房地产银行形态,或者网络化的房地产金融,具有不同以往的经济特征。

(1)网络虚拟化。传统银行经办房地产金融业务主要是依靠其广泛分布的营业网点,而房地产网络银行是虚拟化的金融服务机构,银行网络从物理网络转为虚拟数字网络。这样,客户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就可以随机地在互联网PC的如何地方进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处理而不会再受到许多地点和时间因素的限制,如公积金余额查询、抵押贷款的偿还、购房款的缴付,以及房地产开发销售中的汇款、存款、支票、资金调拨、转账等。显然未来房地产网络银行提供的虚拟金融服务使得金融机构不再需要大量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这些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将逐渐被计算机网络以及作为网络终端的个人电脑所代替。网络银行使银行服务模式从具有物理实在性的传统柜台交易模式延伸到达虚拟的柜台交易模式。

(2)数据处理集成化。传统银行服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实力上,如资金和服务质量等。网络房地产银行服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营销观念的营销方法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各种网络服务功能上,例如在前台业务受理和后台数据处理的集成化能力上,网络房地产银行具有突出优势。

(3)金融服务多样化。基于传统业务基础上的网络银行服务对客户需求的满足,将大大超过单纯提供传统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对客户需求的满足,一般来说,银行客户主要需要五类房地产金融服务产品,它们是房地产交易、信贷、结算、投资和保险。传统银行通常只能满足一至两项服务,而网络房地产银行则可以同时向客户提供这五种房地产金融服务产品,强化了网络房地产银行竞争中的差异优势,提高了它对于客户的吸引力。

(4)收入多元化。传统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动力来自获得资金得差和手续费收入如发放各种抵押贷款、开发贷款、代理住房基金和公积金的归集以及一些中间业务等,这一单一结构随着网络房地产银行的出现将发生根本改变。它能为商业银行通过房地产信息和房地产金融信息服务拓展盈利机会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业务渠道,也是商业银行自身盈利的重要资源。

另外,在宏观上,网络化的房地产金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引入,房地产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必将加剧。这是因为银行往往并不拥有造成差异化的网络信息技术的产权,而是通过购买和外包等方式从市场上来获得技术支持,这样非金融企业就可以顺利地进入传统银行的领域来提供相同的服务,且由于信息技术的英语能使它们在现有金融制度框架内提供房地产金融服务,资金成本壁垒大大降低。可以想象,伴随着更加大规模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房地产网络银行业的竞争将日益激烈。

2.网络房地产银行的竞争优势

(1)成本优势。网络房地产银行提高了房地产金融业务的运作效率,将有效地降低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这种降低成本是双方面的,不仅降低了银行经营和服务的成本,也大大节省了客户的交易成本,使客户可以节省往返银行排队等候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客户享受各种金融业务品种的安全性。

根据英国艾伦米尔屯国际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银行分支机构每笔付款交易的平均成本为108美分,电话银行的平均成本为54美分,而网络银行的平均成本为13美分。也就是说,网络银行的平均成本核算仅仅是传统银行方式的约1/8。

(2)差异性优势。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房地产网络银行在开办房地产金融业务时,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并提高服务质量。传统银行的营销目标一般只能够细分到某一类客户群,难以提供一对一的客户服务,即使能够提供一对一的客户服务,也是成本高昂的,而房地产网络银行却可以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实现对客户的一对一服务,从而形成差异性服务。这样,由于网络,银行与客户的距离更近,产品服务更具差别化和针对性,从而人们的认同感更强了。网络房地产银行从而能更好地与客户建立联系并留住客户。

(3)目标市场和市场细分优势。网络房地产银行可以用低成本在某个细分市场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以此建构商业银行的利润核心。房地产网络银行的服务品种如果仅仅是将传统的房地产金融业务延伸到网上,是难以形成网络银行的目标集聚优势的。但是,如果它致力于开发各种衍生的网上银行房地产服务,如房地产金融信息服务、房地产信贷咨询、优化的抵押贷款设计等,则有可能形成目标集聚型的竞争优势。

此外,网络银行掌握有网络银行客户的统计信息,因为网络银行在提供房地产金融服务时,就可以自动地获得这些金融客户信息,银行可以借助商业化方式销售这些信息,或者以此来确立自己的市场目标。这关于市场需求调查方面的便利也是网络房地产银行相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一个巨大的优势。

(4)服务创新优势。网络房地产银行不仅是传统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的网上移植,还能发挥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对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重组和再造功能,从简单的服务渠道提升到业务处理和服务的平台,借助网络的特有优势,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同时,加快渠道整合,使得多种电子渠道在基本服务之外各有侧重,在形象整合、业务运作整合、数据整合、内部流程整合、系统整合中走向协调管理。这样,由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家居银行为主要服务载体的网络银行,就能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为客户全面提高远距离、全方位、个性化、虚拟化的“立体式自助服务”,充分发挥其创新和个性化服务的优势。

网络与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

一、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应对固有的房地产金融风险

房地产是一种投入大、价值高的资产,无论是其投资和消费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随着房地产金融的高速发展,其风险也日益呈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经历过8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及90年代的东亚金融危机之后,由泡沫经济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成梦魇。而股票和房地产正是泡沫经济的主要载体。

在我国,从金融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上看,个人信用制度的滞后、抵押制度在面临虚拟的期房抵押时矛盾的凸现、抵押担保保险机制的不健全和房地产的抵押财产保险的不规范,以及房地产信息体系的不完善,都是诱发金融风险的隐患。在此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和银行自身体制不健全常常会使银行面临多种风险。

财务信息不对称风险是金融主体面临的最大风险,按人民银行规定开发企业自有资金达到30%以后才能申请房地产开发贷款,但在实际操作中,虽然知道企业的自有资金比例,但实际上很难判断自有资金的资本金还是借贷资金。

假按揭风险是目前最集中暴发的风险,也是各金融机构重点关注和控制的风险,由于企业申请开发贷款手续较为繁琐,加之利率高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所以很多开发商包括一些信誉较好的开发商为了解决资金周转问题都会操作“假按揭”。虽然各金融机构已经制定有关办法防范假按揭,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是很难对“假按揭”进行界定。

在个人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一些个人利用银行房贷金融产品创新的机会套取银行资金进行其他高风险的经营活动,已经在一些地方盛行。那些冒险精神强、信誉差、最有可能造成不利结果的借款人常常获得贷款,从而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伴随着金融风险自由化,金融纪律弱化、过度冒险和投机行为事实上是受到鼓励的,而这种投机行为无疑加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另外,对于银行本身来说,我国银行预防、控制风险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至今仍处于粗放状态。银行体系自身的脆弱性、非市场化利率引发的流动性风险都是造成房地产信贷风险难以抵御的原因。在银行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市场开拓与防范风险的矛盾还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道德风险。基层金融主体在市场化的转轨过程中,往往会在利益的驱动下,盲目地追求房地产信贷的市场份额、信贷规模,从而违规办理房贷业务。

基层银行现行的贷款评估方式是静态和被动的,缺少一套监控风险的系统。尽管银行针对房地产企业申请贷款,加强了对抵押标的物的物或信用担保方的核实等措施,但仍不能解决贷款在后期使用中所面临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银行并没有针对房地产开发商实际运作能力、项目开发能力、项目成熟度分析、销售前景分析等方面进行控制或分析的手段。

可见,房地产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立完善的信息机制。目前各金融主体虽然非常重视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却没有很好地进行分析、运用,信息质量的低下和信息传输下畅,使得信息价值没有得到较好的作用。因此,建立网络化监控体系是银行防范房贷风险的关键。

首先,应设计并建立监控预警体系。借鉴其他国家房地产金融监控预警体系的设计,一般采用以下四类指标:一是生产类指标,通过对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土地与楼宇供应量增长率、房地产投资收益率等指标的分析,监测房地产投资增幅是否巨大,房地产投资的收益率是否过高,当出现地价飞涨,新建面积增长太快,或转手率高的情况,说明行业的炒卖投机盛行;二是消费状况类指标,通过对商品房价格增长率、地价增长率、房价/家庭年均收入指标的分析,判断房价增长与需求增长是否正比;三是金融类指标,货币供给量增长率、房地产贷款增长率、楼宇按揭利率、中长期贷款利率;四是交易状况类指标,通过监控商品房销售额增长率、土地转手率,判断房地产易是否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