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编辑本论
4806500000025

第25章 编辑思想(4)

从整体的出版部门来说,出版理念可以决定图书结构和品牌形象。出版特色与品牌形象是近年来出版社竭力追求的目标。出版社常常从本部门的优势出发,在地域特色、历史积累上做文章,或制定长远发展计划,或成系列打规模战。久而久之,形成独特出版领域与品牌,他人、他社因为编辑力量及出版资源的不足无法与之竞争。坚持一种理念而获取成功的范例极多,且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一样。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推出“百花散文书系”,其出版社本并无散文文化出版优势,但坚守理念,在“人冷我热”的思想指导下,终于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应,并走出一条“散文出版基地”之路。德国蒂奈曼出版社从1849年6月1日创立起,就致力于少儿文学读物出版,从不涉及通俗文学。经过30多年坚持不懈的追求,终于成为公认的出版幻想文学作品最为出色的出版社。该社负责人威特布莱希特说:“作为一个出版社,它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路线,可能需要15~20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以促成出版社与作者间达成一种默契,建立一种信任关系。”由此说明,坚守一种出版理念,既是一种思想层面上的选择,也是一种市场行为。思想层面上的选择带有坚定的意志力,是毅力与智慧结合的产物,市场行为则是由它的企业经济性质决定的,而既然是经济上的,也就必然是成功与失败之间的惟一。

明确出版理念的正确与否最终可以通过实践检验,而保证其正确则必须具有文化的理性、企业家的远见和科学工作者一贯遵循的严格程序。如果在市场和其他短期行为不断干扰诱惑下,它仍具有一种为坚持信仰而付出一切的气概,相信这种被称之为理念的东西是必然会带来后天的辉煌的。散文作家、小说家林语堂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里曾经从事过一系列期刊编辑活动,从中体现出独特编辑思想,并由此奠定了他期刊编辑家的地位。在1934年创刊的《人世间》里,他开宗明义地讲道:“本刊宗旨在提倡小品文笔调,即娓语式笔调,亦曰个人笔调,闲适笔调……而范围却非如古之所谓小品。要点在扩充此娓语笔调之用途,使谈情说理叙事纪实皆足以当之。其目标仍是使人‘开卷有益,掩卷有味’八个大字。”编辑理念的成熟奠定了他出版物系列成功的基础,成功的经验又反过来强化、验证了他的编辑思想和编辑艺术,有着典型的示范意义。

邹韬奋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曾订立了一个“记者信条与公约”,其中心内容是表达新闻事业的敬畏感,一种对事业认真执著、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这种敬畏感的产生,正是基于一种鲜明的出版理念。叶圣陶先生注重对新一代国民素质的教育,他以学者和优秀作家的双重身份介入少儿读物出版,编辑出版了《新少年》、《中学生》、《文学》等杂志和多种中小学教科书。从他们编辑的作品中可以显露出明确的编辑思想和对理想持之以恒的追求精神。他们的编辑实践不仅产生了优质图书,也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构成出版的特色与品牌。哪一家出版部门的编辑思想资源最为丰富,哪一家的精品图书也就最多,而如果以商业思想代替编辑思想,就注定只能出平庸图书了。

从编辑个体来说,商业思想不是编辑思想,坚守出版理念是多出原创作品与精品图书的根本保证。编辑思想是一种对作品和出版有自己明确指导思想的价值观,在编辑工作中表现出一种个性化的思想品位和追求。个人魅力与精品图书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出版的书籍拥有与编辑等身的价值,出版社成为拥有名编辑、编辑思想资源的宝库。多年之后的读者依然会由长留于世的图书想到编辑,想到出版社,在出版界形成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层。如果不能坚守正确的编辑思想,就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图书平庸、编辑无味、历史无名。

四、热情真挚的读者服务精神

在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几乎所有编辑出版思想家是将读者需要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具有这种读者服务精神,才会始终将读者需要放在心上,其中尤以邹韬奋先生堪称楷模。韬奋先生的服务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认真回复每一封读者来信。

读者对出版部门的要求在尚未用到网络通信的时代里多是以书信的形式诉之有关部门,能否认真细致地回复每一封信可以看出编辑读者服务意识的强弱。现代的出版部门难得回复读者一封信,即使有回复,也多是一张铅印的纸页,上面用笔在已经设想好的条款上划勾,读者感觉到的是“礼貌”下的冷凉世界。韬奋先生则不然。那时,《生活》每天的读者来信多至几十封,形形色色的都有。第一步,韬奋亲手拆开,区分类别,如不属于编辑部的事,就告诉有关部门解决,并签注意见。有代表性的或特殊性的问题,会在公开信箱里答复,对一般问题,即使是交他人答复,也要按其意旨来办理,生怕别人没能领会意图,事情办得出了差错。而凡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则亲自答复。据他的好友毕云程回忆,假使有一封读者的来信还没有他自己认为满意的答复,他就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念念不忘地记在心里,一旦他想出了答复的意思,他又高兴得直跳起来,立刻拿一枝笔和一张纸记下来,以便明天交书记起草回信。这样,他方才觉得可以安心地吃饭睡觉。所以韬奋先生认为最快乐的事即是“收到读者的来信,替读者解决或商讨种种问题。把读者的事看做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打成一片”。在韬奋先生的倡导下,他们把所有读者来信都做成卡片,登记读者地址,分类排列,如地址变更,卡片也随之改动,井然有序。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读者来信都是与编辑相关之事,甚至有的读者将看病、请律师、介绍工作、代办购物等事也“委托”给了编辑。每一位编辑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在今天的编辑看来,处理读者来信是十分烦琐的事,因为烦琐,所以多会不予理睬;但早在60多年前,邹韬奋先生却与他的同事们四处奔忙,乐此不彼,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解决,甚至帮不相识的读者买一块布料。与今天有些编辑或许会以“充分的”理由推托掉所有的额外事相比,韬奋却和他的同事们以诚挚的情意赢得了读者的信任。

历史上所有被称之为编辑思想家的共同的特点,都可作为当代编辑思想的基础。在科学发展、文化创新的21世纪里,继承编辑优良传统,建立现代编辑思想既是社会与时代对编辑的要求,更是编辑不断更新自我、传播先进文化、承载人类文明的历史重任。编辑出版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人们理想信念的建立、思想境界的提高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都应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编辑风格

风格是活动主体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特色。编辑风格是编辑在编辑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成熟、稳定的个性与特色,是编辑思想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出来的惯性表现,也是编辑主体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如:独特的编辑感受与领悟力、理解力,颇有特色的选题策划,别具一格的整合技巧与编排方法,新颖聪慧的版式,等等。

编辑风格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编辑风格是指编辑群体在其编辑活动中所显现出来的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对于形成出版特色起着最直接的作用。这种编辑风格是全体编辑共同努力的结果,因而,它反映出一个出版部门的整体实力与综合素质。狭义的编辑风格是指编辑个体在编辑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与特色,是一个编辑成熟、成名、成家的重要标志。编辑风格既是一名编辑成熟行为的标志,也是经其编辑的出版物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

它是每一个成名编辑都具备的一种品格。歌德说,风格是“用来表明艺术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进入21世纪,在出版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编辑风格是关系到出版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邹韬奋先生曾说:没有个性与特色的刊物,存在已成问题,发展就更没有希望了。一家出版部门的特色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全体编辑人员长期追求、拼搏努力的结果。其中,编辑风格对出版部门或出版企业特色的形成起着直接的积极作用。编辑风格越鲜明,越易于形成出版产品的特性。

因此,应大力提倡并鼓励编辑有意识地追求自己的编辑风格,并为编辑风格的形成积极创造条件。

编辑思想最终都以凝结的编辑风格而成熟。编辑思想是编辑出版独立于行业之林的内蕴力,风格是编辑出版的整体特色。图书的特色是其自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图书(包括同类出版物)的特定内涵和表现形式,它也是编辑出版宗旨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一家出版部门的特色,也可以说是编辑群体风格的体现,而编辑群体风格又是编辑个体风格的综合表现。编辑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依整体素质的不同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编辑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一系列的编辑活动和作品中,体现在出版物的宗旨、读者定位及出版类别上。出版物的特色是由支撑它的各个编辑迥然不同的风格融合交织而成的。这种风格也就是编辑的个性风格。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的编辑思想,但绝对不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模一样的产品,正如上帝造人之初并未统一人的个性一样,编辑思想因人而异,体现出编辑本人的业务取向和固有知识积累的鲜明个性特征。

编辑风格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为自发的过程,一为自觉的过程。因为受出版物宗旨及整体风格的制约,编辑个体风格的形成往往有一个比较长的调整与适应阶段。作为编辑,要处理好编辑个体风格与出版物整体风格的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编辑风格有其内在表现与外在表现两种。所谓内在表现是指编辑风格借助于所编辑出版的出版产品内容而体现出来。编辑风格的内在表现主要体现于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等编辑过程。它们均能表现出一种倾向性。其中选题策划最能表现编辑风格,是富有编辑主体色彩的文化运作,它更多地体现了编辑在书稿编辑过程中的创造性参与和指导作用,是编辑业务水平的综合体现。所谓编辑风格的外在表现是指通过版式设计而体现出来的编辑个性,这种个性属于形式美的范畴。版面设计中庄重大方、朴实可信者有之;严肃而不呆板、活泼而不花哨者有之;简洁精练,运用种种组版元素,有力而简洁地表现主题者亦有多种。完善的编辑风格,在表现上,应当实现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从读者方面看,真正具有影响的还是编辑风格的内在表现,因为它能更深刻、更持久地影响读者。

因此,对编辑风格的追求,应侧重于内在表现,否则便是舍本求末。

一、编辑性格是形成编辑风格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性格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大千世界,人各不同,人与人所从事的工作也不相同,工作状态自然也有区别,但只要具备工作的适应性便有了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其性格与工作的适应性吻合程度越高,工作的成绩便越突出;其性格与工作的适应性吻合程度越低,工作的效率也越低。当然,人的性格也可在工作中逐渐培养。性格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自信与自卑、勤奋与懒惰、热情与冷漠、诚实与狡诈、谦虚与骄傲等,可以出现多种性格同时集中在一人身上的现象。某一种性格的形成会与该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密切关系,体现了个体的本质属性,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明显标志。

编辑性格是编辑个体在编辑工作中体现出的习惯性、个性、心理特征。不同的编辑在面对具体的编辑工作对象及处理方式上会表现出某些相同的特征,不管是工作态度还是工作方法都具有稳定性,而这种稳定性的反映即成为该编辑个体独特的性格。

1.编辑工作所需要的个性特征

编辑风格的形成主要靠编辑主体的实践活动。编辑主体的理论修养、心理品质、知识结构、思维习惯、业务水平和能力等都应富有个性色彩。当代编辑工作呈现出综合性特征,既需要编辑外向活泼的创业精神与创新能力,也需要编辑甘于寂寞、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既需要与作者、上级部门领导交流与沟通的协调能力,也需要“敢为天下先”的独立拼搏奋斗的精神;既需要自信而长远的发展眼光,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向,灵活机敏的决策与思考;严肃、谨慎不可缺少,热情、积极更是制胜法宝。因此,当代编辑至少应具备下列良好的性格特征:

(1)敬业。不论身处高位还是普通一兵,敬业才会时时处处从工作出发,才会注意培养编辑岗位所需要的种种素质,才会关注出版业内外变化,才会享受工作乐趣,才会做出卓越有成效的工作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