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编辑本论
4806500000016

第16章 编辑人员(1)

编辑人员构成

编辑人员是编辑出版部门的重要力量。毛泽东同志极其重视编辑队伍建设。1969年,他在对新华社专门指出:“你们新华社只有几千人,太少了,恐怕是世界发刊社中最小的吧,可以办得更大一些。”并对培养编辑工作人员提出了革命化的要求。现在无论是国家出版部门,还是某一个体工作室,都已认识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的重要性。它是出版企业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

编辑人员指专门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一般分为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除美术出版社外,文字编辑居主要地位。如果按专业职务划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按工作职务划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总编辑、编辑室主任、编辑。在编辑责任中,总编是终审人员,编辑室主任为二审(复审)责任者,责任编辑是承担初审的编辑。

责任编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编辑方针对出版物进行策划、组织、审读、加工、评价,为文化建设提供支持与保障。二是从本职工作出发,干什么工作必须对什么负责,责任编辑应对自己所经手的出版物承担一定的责任。责任编辑不只是对一个具体的出版物进行编辑加工,而是以一个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始终体现主体意识,对选题出版的具体行为负全部责任。出版物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责任编辑必须对自己所负责的出版物的出版后果承担一定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经济责任、道德责任。当出版物取得“双赢”时,责任编辑为社会、为出版部门作出了贡献,得到肯定的回报,是一种光荣与自豪;当出版物社会效益不好或出现经济亏损时,责任编辑应当对此承担主要的责任,受到相应的处罚。责任编辑应当控制选题、生产的全过程,除了对组稿、稿件编辑加工要具体实施外,对装帧设计、印刷复制、市场营销、货款回笼等都有提出要求并一一落实的必要。

在责任编辑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附带为社会发现、培养了作者,造就了一批作家队伍。

在西方出版界,大多将编辑划分为组稿编辑和案头编辑。后者即是负责书稿加工工作的编辑。美国是按出版全过程中三个明显有别的阶段进行分工的,分为策划编辑、责任编辑与生产编辑。策划编辑是核心,相当于生产经理,负责市场分析与决策、组稿。责任编辑负责选题之后的编辑加工。生产编辑负责制作与印刷,包括校对与装帧,保证制作质量与出版时间。中国改革开放后,西方这种划分编辑的方法也出现在我国出版社中,于是出现了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

一、编辑群体与编辑个体的关系

编辑群体与编辑个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群体是个体的前提,个体是群体的基础,二者关系协调,编辑以群体为荣,出版社因编辑而自豪。倘若二者关系紧张,或重视个体忽视群体、或重视群体忽视个体,都是不可取的。

编辑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必定属于一定的群体,其思维方法、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都与这一群体有密切的联系,个体的形成也受到其生活群体的影响。群体是由单一个体所组成的,社会也是由社会中的个人所构成的。没有个体就没有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社会的发展是由许多相互冲突的个体意志的合力推动前进的。编辑个体的自由度越大,每位编辑的意志和能力才发挥得越好、越大,出版部门的意志和力量才发挥得越好、越大。因此,只有每一位编辑真正获得全面发展的自由,才能谈得上出版部门的集体创造和创新。

编辑个体对出版集体具有能动的作用,发挥每个编辑的作用,可以促进出版群体的巩固、发展、壮大。个体在群体中消极、懈怠,会成为有碍群体目标实现的障碍,使出版部门内耗、瘫痪、瓦解。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越高、越重要,作用与反作用就越大。

1.编辑个体对出版部门的影响

编辑个体对出版部门的影响往往是通过每一位编辑的个性特点及个性行为发生的。编辑个体的不同性质往往决定和影响他所在的出版部门的性质。正是因为有叶圣陶等编辑人员的“惟愿文教敷,遑论心力瘁”的高风亮节品格,才会在开明书店形成“书林张一军”的品位格调;也正是因为有邹韬奋等人的品格,才会有生活书店的编辑特色;等等。个体与群体相映成辉。出版群体特色的形成与群体中每一个人的思想、意志、性格、趣味有密切的联系,除了传统和在共同工作中形成的习惯等影响外,还必须依靠个体有意识的、自觉的努力。所以,编辑个体对出版部门的态度及行为是构成出版群体性质及特色的关键。同时,编辑个体素质也往往会对出版部门效能产生影响。犹如国民素质制约社会发展一样,出版部门的生产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效能的发挥与组成群体的编辑个体素质状况直接有关。一般而言,组成出版群体的编辑个体的总体素质越高,则出版部门整体效能越大,反之亦然。很难设想,一个个体文化素质低下的群体能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他行业如此,文化产业部门、出版社亦然。

2.编辑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群体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组成的集合体。编辑群体中所有个体的行为并不等于单个个体行为的简单累加,个体在编辑群体中的行为与他们独自一人时的行为十分不同。群体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在出版部门中,正式群体是由出版部门创立的工作群体,如编辑部、编辑室等,它们有着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分工。在一个编辑部内,编辑个体所从事的工作都是由出版社下属的编辑室的目标所规定好的,并直接指向出版目标。

与编辑正式群体相比,非正式群体则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为了满足编辑的社会需要,在友谊和共同爱好的基础上,在工作环境中出现的一种自发形式。

编辑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上:

(1)安全感与依赖感。人类在与他人交往中和在群体中会产生一种安全感。编辑群体的存在可以使个体减轻孤立无援时的不安全感,会感到更强大,更自信,也会增添一份抵抗外来威胁的力量。个体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也多习惯于依赖群体来面对。

(2)满足感与沮丧感。如个体加入的编辑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读者心中享有较高威望的组织,由于群体的社会认可度和读者接纳度会转入个体,使之有被承认、受重视和地位高之感觉。相反,如果所加入的编辑群体因某一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消极影响,个体也会产生沮丧和不满的感觉。

(3)自我价值感。编辑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社会需要。个体喜欢与群体的其他成员定期进行相互交流,这种工作中的相互作用是满足他们归属需要的主要手段。事实上,几乎所有个体需要群体,以满足其友谊和社交需要。

(4)权利与利益实现。编辑群体之所以对个体有较强的依赖性,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象征着权力。个体力量难以达到的目标往往通过群体行动可以实现。即使在内部管理中,群体也比个体更具威力。

(5)实现目标。出版工作是编辑、印刷、校对等多人合力而行的工作,需要汇集多方面的才干、知识和权力才能实现。即使是编辑,也涉及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的共同合作。只有依靠正式编辑群体的合作才可实现目标。

二、编辑人力资源管理

1.绩效评估

编辑绩效评估是对编辑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以便形成客观公正的编辑人事决策的过程。出版部门根据绩效评估结果作出许多有关编辑人力资源的决策。如绩效评估可以用来决定编辑的薪酬,调动编辑工作积极性;也可给编辑提供信息反馈,使之了解出版部门如何看待、评价他们的工作业绩与表现;评估还会确定培训和发展的需要,它指明编辑的哪些技术和能力目前已不合适,但可以通过一些补救方案予以开发。绩效评估可以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并指导晋升、岗位轮换及解聘决策。

通常编辑的绩效评估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1)书面描述法。以记叙材料全面描述编辑的所长、所短,过去的绩效和潜能等,并提出予以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2)关键事件法。评估者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区分有效的和无效的编辑工作的关键行为方面,记下一些细小的但能说明编辑所做的特别有效果的或无效果的事件。其要点是,只叙及编辑的具体行为,而不笼统地评价某一编辑的个性特质。为某一编辑记下一长串关键事件就可以提供丰富的具体例子,给编辑指明他有哪些有效或无效的行为。

(3)评分表法。这是最通常的一种绩效评估法。它将编辑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职务、劳动纪律等逐项打分,便于定量分析和比较。

(4)目标管理法。在目标管理法下,每位编辑都确定有若干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是其工作开展的关键目标,因此,它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评价编辑工作的依据。出版部门通常很强调利润、销售额和成本,这是能带来成果的最后指标。这一评估法可使出版管理者得到更大的自主权利,以便选择其达成目标的最好路径。

绩效评估的结果无论好坏都应反馈给编辑。卓有成效的绩效评估会大大增强编辑对出版部门的信心,使编辑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希望,充满乐观向上的情绪,从而化成工作中的巨大动力。

2.队伍的激励

为了对每一位编辑进行最大程度的激励,出版领导机构有必要进行灵活的考虑和处理。一般用于编辑激励的手段有以下几种:

(1)对个体的充分肯定。每一位编辑都有得到出版部门管理者认可的需要,都希望他们能认识到每一个体不同于他人的特长,感受到其在组织中不可缺少的地位与作用。这是一种对编辑满足感的激励。

(2)晋升。大量研究事实证明,将个体与职务进行合理匹配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特别是将高成就者晋升到使其能力能够得到最大发挥的职务上,其会因工作的自主性、变化性和责任感而受到激励。

(3)奖励。根据编辑个体的差异进行奖励,如加薪、晋升、授权、参与目标设定和决策的机会等。现在有许多出版部门都对编辑采取了提成、休假、旅游、给予学习时间等激励方式。物质奖励固然重要,还有许多是精神的,如口头表扬、荣誉证书,一定范围内的嘉奖、树立标兵等激励方式。

三、加强编辑室建设

一般图书出版部门的组织机构多是按图书生产过程划分为编辑、出版(印制)和发行三大基本业务部门及若干职能管理机构的。编辑室是出版部门内由编辑人员所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基层组织。通常,编辑室的组成是根据最大限度发挥编辑人力资源的原则,或按学科、或按图书类别、或按读者层次进行划分的。由于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地位,编辑室也自然成了出版部门中关键的基本工作单位。编辑室工作是出版部门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整个出版业的基础,出版业的每一步发展及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与编辑室的基础工作分不开。

1.编辑室是保证编辑活动正常进行的图书生产部门

编辑室在出版部门中起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枢纽作用。编辑室的工作以保证完成编辑活动全过程为基本前提条件。其基本工作内容包括编辑室内编辑人员的全部编辑活动及协调编辑活动与整个出版过程的关系,以实现出版部门的最终目标。这个目标决不单一指向经济效益指标,而是指向能够体现两个效益最佳结合的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目标体系。因此,编辑室既是一个出版物的具体生产部门,又是完成某一经营目标的实体。

2.编辑室是图书内容属性的主要责任单位

编辑室作为编辑部门的基层组织,承担了精神生产的主要工序。拟定选题与审稿均由编辑室内人员承担,三审制中的前两位责任者都在这一集体中,而且这两审是审读工作中最细致、最基础的两审,是图书生产过程中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工序。因而,编辑室理应是图书内容属性的主要责任单位。具体到一本书的编辑,或许只是责任编辑具体负责编辑事务,但效益却与编辑室内每一人员有关。选题恰当、内容精湛、版式美观、效益明显是编辑室集体的荣誉,人人都会从中受益;反之,无论是图书内容出了差错,还是校对有了“硬伤”,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会产生难过或尴尬的感觉。

3.编辑室是形成出版特色的基本单元

出版部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首先通过编辑室来实现,因此,出版部门的出版风险也首先由编辑室来承担。精神产品有较大的个性发挥余地,个性产品的特点给生产者即编辑提供了广阔的发挥创造性的天地,同时,决定了编辑与决策者要采用个性化的方式来对待每一本书稿,宏观上不能笼而统之,微观上不得掉以轻心。

具有个性产品特点的图书一方面为编辑室形成出书特色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设置了障碍,因为个性是共性的外在表现。在高度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仍应以知识板块组成的编辑室为主要组织形式。编辑室的特色决定了出版部门的特色,编辑室的优势造就了出版部门的品牌和形象,因此,可以说,编辑室是形成出版特色的基本单元。

编辑室主任是编辑室的主要负责人,其工作职责是协助出版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出版发展方向、实力所决定的出书规模、结构、特色和目标,以选题的策划、论证与书稿的审读、加工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对编辑室实施计划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及协调印制、发行工作,领导全室人员完成出版部门的经营目标。

编辑人员的职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