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懒王爷
4748300000024

第24章 潜龙卷 琉璃国策

户部尚书府,花园。

当朝的六部重臣之一的金尚书正在浇花,满园都是牡丹。这些都是稀世的玉扣胭脂,是他从江南千里迢迢托人运来。

望京地处西北,气候干燥偏寒,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异常,而这些南方娇滴滴的花依然长势良好。全部仰仗尚书府花重金打造的这座花园。

花园由工部设计,是全封闭式的,四周埋设暗道将源源不断的活水引进来,再由假山内的喷泉雾化开来,滋润这些娇贵的连浇水也是学问的花朵。

到了秋冬两季就更加讲究,四周生起炭火,由专人照看,日夜不断。多大的火,生多久,浇多少水,什么时候要揭开屋顶的明瓦透气,这些繁琐的事宜都是学问。

天井上面盖着透明如冰的明瓦,隔绝寒风但是阳光却可以照射进来。这些明瓦都是由江南渔民捕获的蒲扇大小的美人蚌蚌壳,精挑细选一般大小,再由手工打磨到一纸薄厚,再路途遥远的运到望京,每一块都如西洋易货时带来的玻璃一般昂贵。要不是玻璃太过稀少珍贵,只能供应皇室使用,金尚书早就中饱私囊,改换用玻璃了。

每年为了照顾这些花,尚书府都会花费巨大。可是金尚书却不在乎。他爱这些花,就像他喜欢吃肉一样。他享受照顾花时的那种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感觉。就像这些年,他每天过的日子一样,伴君如伴虎。

这个奢靡的早已僭越礼法的花园,曾经是一个把柄。满朝的御史言官还有那些政敌极尽所能的让弹劾的奏章堆满了老皇帝的书桌。正当他们等着看笑话的时候,雷霆之怒却落在了他们的头上。老皇帝一连斩了几个要在朝堂上撞柱血谏的御史,才让剩下的人看清楚形式。

老皇帝不仅没有过问僭越一事,反而兴致勃勃的在朝堂上向金尚书询问这个花园的布局细节。说到兴起,更是亲自跑来观赏。当看到这些娇弱的花朵开的炽烈如火时,直呼不可思议。

金尚书一句国运隆盛,牡丹兆祥的马屁更是拍的恰到好处。老皇帝的国号就是隆武,当年八王之乱导致全国动荡破败不堪,牵连甚广。老皇帝力排众议全力支持柱国公绞杀八王余孽后,这些年更是励精图治,使国力鼎盛更胜当初,当真符合隆武二字。

马屁精,就在所有人青白难辨的脸色下。老皇帝哈哈大笑,特准户部尚书金升喜在帝都望京城种植牡丹,所需费用皇室内库出一半。

金升喜这个俗不可耐的名字,已经恶心了六部官员许多年。他由一个小小的主簿一直爬到尚书的位置,然后就像一颗钉子一样扎在户部。无论他贪了多少,无论有多少人弹劾死谏,这些年他都安然无恙。

【老爷。】门口的管家恭恭敬敬的站在花房的门口。

金尚书将一片花瓣上多余的水珠拨下道;【这个逆子还没有回来吗?】

【少爷自打昨天早上离开,就再没有音信了。】

【去哪了?】

管家看了金尚书一眼,没有说话。

金尚书明白管家的意思,金章录是和三皇子还有诸淳缶在一起。这是他乐得看见的。

就在满朝文武还有他们的孩子们都在忙着站队,或者已经站好队等着出力的时候。金尚书并不急着考虑前程,一朝天子一朝臣此话不假,可是现在老皇帝不是还没死吗?

没有哪个皇帝愿意看着自己儿子势力太过壮大,看着自己的臣子和他们走的太近。更何况八王之乱时,老皇帝亲自下旨斩了他自己两个皇叔和六个手足。现在老皇帝还在力排众议不立太子,三位皇子一样都没有封王,没有封地,这是不可思议的讯息。

金尚书很乐意看着三皇子带着自己的儿子在外面闯祸,惹来骂声一片。然后自己去辛辛苦苦的为他擦屁股,擦屁股这件事大皇子这些年就做的很好。站队一事还是再过几年再说吧,毕竟柱国公这个两朝重臣还没有出来说过话。

【那些跟在他身边的奴才呢?】金尚书不悦道。

【听门房说回来两个,又急急忙忙的出去了,还未向我报备少爷的行踪。】管家犹豫再三还是开口道;【老爷,昨夜城内街道上,有人被截杀,其中包括守备衙门的军士。此事传的沸沸扬扬,今日的市集也被解散,到处都是戒严的士兵。您说会不会是.】

【什么?】金尚书抚了抚油光的胡须,蹩着眉头想了一会,急道;【坏了,备轿。】

不知何时起,玄启已经把紫珠的事当成一种必达的目的去完成。事实上,除了每日不缀的习武,也就是为了紫珠而办的的事情才能算的上是正事。玄启一直找到大皇子玄胤,才明白今年皇室的几个冰窖因为管理不善失掉了大量的存冰。除了保证皇宫的冰块正常供应外,其他地方尽量缩减用量。并不是刻意针对琉璃一家,而是整个四方馆冰块供应的日期都推后了。

玄胤年长玄礼两岁,年长玄启五岁。当五岁的玄胤开始争夺大宝之位时,玄启尚在襁褓之中。一番抉择之后,德皇后选择将精力倾注在大皇子身上,而玄启只是在一群嬷嬷和太监的照顾下长大。也许是从小缺乏关爱才导致玄启变成无所作为的纨绔,玄胤一直觉得对这个弟弟有所亏欠,所以玄启开口,玄胤都会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内务府开始对琉璃馆供应冰块,为了不让人拿下话柄,同时也对四方馆的其他附院供应冰块。

冰块事情解决后,玄启已经上了三天课。自从对杜甫行了拜师礼后,德皇后问了一句便再没有过问这件事。但是杜甫倒是每天兢兢业业的为玄启授课。

这日课后,杜甫收拾东西正要离开。玄启问出了想了三天的问题;【杜师傅,学生有几个问题,还望师傅为我解惑。】

杜甫一愣,平时三皇子都是随便糊弄了事,恨不得我快点滚蛋。今天这是怎么了;【殿下请讲。】

【我东阳占琉璃十三城多久了?】

【若不算十年前的****,到今日三十年有余。】

【为何三十年尚不能安定琉璃?】

【这.】这个话题有些敏感,杜甫一番斟酌后答道;【其因有四。一、琉璃岛国孤悬海外来往不便,民众团结悍勇难以治理。二、琉璃与东阳一战耗时十年,双方都是伤亡惨重,两国民众的敌对情绪,一时难以化解。】

杜甫见玄启低头沉思,接着道;【三、东阳为防止十年前的****再次发生,一直实行高压政策。琉璃除了保存一只名存实亡的舰队对付海寇外,其他都是由东阳的军队管理。四、在琉璃屯兵二十万,士兵难以做到秋毫无犯,烧杀抢掠多有发生。与琉璃的土著民发生冲突,伤亡常有,矛盾一直在激化。】

杜甫原本打算说完就走人,可是玄启今日的举动有些反常。他复又坐下道;【殿下,可是有何见解?】

玄启敲着桌子道;【究其原因只有一项,那便是两国民众势同水火的关系。】那个卖冰掌柜的反应他还历历在目;

【琉璃十三城既为我东阳所得,便是我东阳的土地。琉璃人便也是我东阳的子民,他们也叫东阳人。若东阳人记住这点,便不会欺侮琉璃人。琉璃人记住这点,就不会记恨东阳人。等到琉璃人和东阳人不分彼此,互相通婚迁居,那这二四两条原因就不是原因了。】

杜甫点点头道;【老夫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实行起来颇为不易。】

【杜师傅教我,戍守在琉璃的二十万军队开支如何?】

【这二十万人因为驻守海外,所以每人每月饷银有二两银子,是东阳本土军队的两倍有余。这批饷银一部分由国库提供,另一部分在琉璃当地征收人头税。可即便如此,国库每年仍要提供八十万现银。】

杜甫抚须长叹道;【琉璃耕地稀少,所产已然入不敷出。民众贫苦只能提供两成的粮草,军垦勉强可以自给三成,但仍有五成的粮草要东阳海运过去。海运路途遥远,路上损耗数目巨大。光是这二十万军队的开支就占了国库的两成。我帝国边境线绵延何止万里,戍边费用极大。要是年成好国库尚能维持,要是年成不好到时可怎么办啊。】

【为何不将琉璃日常的事宜交给琉璃人管理。我国掌权军队即可。】玄启有些不解道。

杜甫摇摇头,这件事是个读书人都知道,;【此事不可行。当年先帝就是为节流国库开资,让琉璃自制。导致琉璃王实力增强,意图复国。才有了十年前的那场暴动。为防前车之鉴,当今圣上才一直高压对待,直至今日。】

【其实这样,杜师傅你看可好。第一、恢复琉璃国号,免税十年,并与其通婚相互迁居、和同文化,化解民众对异族入侵的反抗情绪。】

【第二、将东南沿海的民众逐步的迁往琉璃本岛,再将琉璃民众迁往内陆。重修律法,保护这些移民。等局势平稳,再逐步放权给琉璃皇室,直至完全将吏治权利交与琉璃。】

【第三,东阳的军队可以分批撤回,直至达到东阳军队只占琉璃总兵力的两成。但有前提,琉璃与东阳的军队必须混编,由东阳的将领统御。】

【第四,等到琉璃与东阳合为一家,我们再逐步收回琉璃皇室的权利,分封琉璃王为琉璃郡王。将十三城化为十三郡,永久归东阳治理。】玄启皱着眉头说道。

这样做十分伤害紫珠,但却是最有效的做法,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紫珠所想的那样-------琉璃人更好的生存。

琉璃人获得该有的生存机会,帝国可以永久的获得这块土地。这是一项庞大的计划,对于东阳帝国来说恢复琉璃的国号已是十分的困难。要完成这第一项和同文化也许就要百年时间,到那时我和紫珠可能已经离开人世,烦扰不到我们了。玄启有些忧伤的想到。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尤其是放权琉璃皇室之后再收权。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仍然发人深思-------三十年了,为何一定要武力同化琉璃呢。

满朝文武花费三十年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原来我们都在钻牛角尖。玄启的法子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可是却指出一片新的天地。

看样子坊间对三皇子的传言不可尽信;杜甫不得不对玄启刮目相看;

【殿下好谋略,老夫一直墨守成规,看不透彻。今天被殿下一语惊醒,如醍醐灌顶。为了天下黎民。请受我一拜。】杜甫一整衣冠,一揖到底。

杜甫对自己的学生行这种大礼,还上升到黎民的高度。这把玄启吓了一跳道;

【哪里哪里,过奖过奖。】玄启嘴上虽是这么说,但脸上倒是笑开了花,手舞足蹈十分的得意。

【明日,老夫就面见圣上。将殿下的见解呈上,老夫只为殿下代笔,不敢邀功。到时候还望殿下与我一同前往,更详细的讲解一番。此事如若能成,那就是造福黎民,功及千秋。】杜甫越说越高兴,恨不得立马拉着玄启去面圣。

玄启本来提出这个想法,私心占了很大一部分。她希望紫珠的眉头不要再带着一丝忧伤,不要再为了琉璃奴隶那一丝一厘的权益四处奔波受尽白眼。

可是他不知道,他的方法比武力压制还要残忍。琉璃人虽然生活困苦,可他们的心中还有一丝不灭的希望,那就是复国。东阳人越是像狗一样的对待他们,他们的这股决心越是强硬。

可要是东阳使用怀柔政策,会像温水煮青蛙,慢慢的磨去他们的骨气,把他们变成连反抗都不会的羔羊。

紫珠眼里的忧伤除了是为琉璃人的处境担忧,又何尝不是想要一个自己的祖国呢,那是一口气啊。

他不敢让紫珠知道这是他想出来的法子,他只是想要自私的得到紫珠的爱情,琉璃人的死活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杜师傅,你千万不要把我说出来。我还做得不够好,还望你多鞭策我。这个主意是在你的见解上想出来的,你才是首功呢。】

【这是为何?】杜甫很纳闷。所有的皇子都希望积累功劳崭露头角,引起皇帝的主意,留下好印象,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夺得皇位。怎么偏偏三皇子把这样的好事往外面推呢?

玄启一时半会还真的没法解释这件事,索性强硬道;【杜师傅记得不要说出是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