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口才宝典
4707800000083

第83章 说服口才(2)

说服对象的情绪状态主要体现在个体空间的差异性上。如果说服对象处在心情较为平静的时候,个体空间的需求较小,近距离进行说服不会使其反感。而当他暴跳如雷的时候,个体空间的需求正在进行非理性的扩张,所以会将人拒之门外。

当我们了解距离对说服效果的影响,以及人们对空间距离的不同需求之后,就可以选择适宜的说服距离,提高说服的成功率。

如何运用说服表情

人的面部感情可以将其丰富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同情和关心、厌恶和鄙视、信任和尊重、原谅和理解、容纳和排斥、愤怒和反感、欣慰和喜悦等等,都会清清楚楚地表现在面部表情上。面部表情与其他符号比较起来,占有空间小、活动幅度也小,但它却是最传神、最能表达一个人内心思想情感的说服手段。

在说服中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可以增强说服效果,这是我们应该特别重视的。要想把面部表情做得恰当,就应随着谈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当谈到有不幸和灾难时,就会自然流露出同情、关心和安慰的表情。当谈到思想和工作进步、有成绩的时候,就会自然流露出喜悦和欣慰的表情。

在人的面部表情中最重要的是微笑。微笑是美的,美是有感染力的,微笑的美就在于它表现了许许多多难以言传的感情。在商业和服务性行业中,人们很重视微笑服务。

微笑要笑得得体、笑得适度,要避免冷嘲热讽的讥笑或呆呆地傻笑。

有些人没有意识到微笑在说服中的作用,认为脸越阴沉、表情越严肃,其威信越高。若发现对方身上没有让他满意的地方就怒目而视。这样,势必造成说服对象的对立情绪,其说服效果会适得其反。

相反,如果微笑着与说服对象相处,即使他有缺点错误,也怀着包容的态度去亲近他,去开导、帮助他,那效果就会好得多。当然,微笑并不等于放弃原则那种逢场作戏的假笑,这是我们所不提倡的,而坚持原则,坚持正义,才是微笑的真正内含。

我们所说的面部表情最重要的是眼神。人内心的各种情感,都可以从眼神中体现出来。

一个优秀的说服者,通常是用眼神来准确反映其思想态度的。可以说,在某种情境下,一个眼神能胜过千言万语。

当然,眼神视线方向,注视频度等都要适度。因为,视线的方向,能表明对人的态度;注视的频度和目光接触的时间长短,能反映出与对方的亲密程度。

亲密的人除外,一般连续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在几秒钟以内,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安。但学生对老师或下级对上级谈话时,注视对方的时间可适当加长,因为这是一种信任和尊敬的表示。

一般连续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在几秒钟以内,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安。

如何采用说服姿势

作为说服者,从开始说服工作起,其身体每时每刻都在表现着。这些表现,最重要的是身体姿势给对方留下的影响,它会决定着对方是否会听你说话,是否会尊重或厌恶你。

在开口之前都要注意你的姿势。比如坐着突然站起来;或者把座位向对方移近一点;或者是来个其他姿势,只要做得自然,做得得体,对说服工作都会有帮助。

在说服过程中,谈话双方不会并排而坐,而以面对面的姿势为主。说服者最好保持在面对面时身体都微微前倾。听人讲话时,这种姿势表示对对方讲的话感兴趣,会给人留下谦虚诚恳、尊重对方的深刻印象。对人进行说服时,这种靠近对方并微微前倾的姿势,既能减少各种外界干扰,又能给人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容易使对方获得一种受关心、受尊重的感觉。

不论你是采用何种姿势,一般不要侧着身子跟人说话,更不要背向对方,因为那样会使人误认为你在轻视或鄙视他,给人留下一种很不受尊重的感觉。当然,这样的坐姿也使你不容易观察对方的情绪变化,反而容易让你受到外界干扰。

所以最好采用面对面的姿势进行说服,这样,不仅有利于传递说服者的言语和其他非言语信息,而且也有利于及时获取对方反馈回来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所以,即使双方坐在一边,说服者也要把身子扭向对方。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尽量向对方展现完整的身体姿势,不要抱臂盘腿,展现出一副优哉的样子。用这样的姿势去听对方诉说苦闷或去对其他人进行说服,都会显得很不得体,也不够重视对方。

身体姿势是人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它受人的情绪、感觉、兴趣的支配和驱使。任何一个不得体的姿势,都会让人感到别扭和可笑。

牢记说服手势

手势在说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种独立而有效的符号,它可以有效加强说服力量,丰富语言色彩。

在说服时,灵活机动的手部动作,能为说服者充分表达思想起到重要作用。即可以用手指动作来表明物体的外部特征;手指就可以表明数字。在说“你……”时,随即用手指向对方,这动作手势就是对言语“你”的解释说明。

手势大致可分为象征、说明、协调和补充四类。象征性的手势,可以直接解释某个词语,表示抽象的概念,一般都有相对应的言语意义。这种手势,能够被大多数人或特定一群人所熟悉和理解。

说明性的手势,可以增强言语信息的内容,对言语起到解释的作用,使人们对听到的言语更能增加形象性的认识和理解。

协调性的手势,往往用于紧张环境中调节环境气氛。

补充性的手势,可以起到弥补有声语言不足的作用。

手势不同于身体姿势,身体姿势包括全身不断、多变协调的动作,而手势只是身体的部分活动,具有灵活多变性。

控制手势,复杂且难操作。说服时,要求手势必须适时、准确、自然得体。说服时必须谨记:手势之妙,贵在有真意,即有理有据,动于表,形于外,切忌无用和夸张之举;手势之巧,贵在含蓄,切忌直白外露、乱挥乱舞。手势不在多而在精,要有精彩之处。如果每一句话都配上手势,就会显得复杂难操作,甚至还会给人一种张牙舞爪的不良印象。

要记住说服主要是靠“说”而不是靠“做”,正如唱歌一样,唱歌是以“唱”为主,手势是辅助“唱”的。如果跳来跳去就会影响其主要目的——“唱”。

但是,无论是做哪种工作,在恰当的时刻配上恰当的手势,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产生想要的效果。优美的手势让人心中充满喜爱;柔和温暖的手势让对方心中充满感激;坚决果断的手势,能给人带来勇气。这样你就不用担心对方的注意力总从你身上移走。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说出的每句话都很珍贵,手势都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但是,说话应简洁明了而不能多说废话,手势也一样,这应该是对每一个说服者最基本的要求。

说话应简洁明了而不能多说废话,手势也一样,这应该是对每一个说服者最基本的要求。

掌握好说服声调

语言声调是言语的表现手势,而不仅仅是言语本身很重要。我们把语言声调当做说服的辅助手段,就是因为准确而又富于变化的语言声调,能够增强言语信息的明晰度。

一般来说,跟对方谈论愉快的事情时,就应该使用明快而爽朗的声调;跟对方谈论忧伤的事情时,就应该使用低沉缓慢的声调;跟对方辩论或鼓励对方时,就应该使用有缓有慢,有急有重的声调。这样轻重抑扬相结合,才会更加全面地表达你的内心世界。

语言声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速度:说话语速的快慢;

第二音量:说话声音的大小;

第三音高:说话声音的高低;

第四音变:说话声音的变化;

第五音质:说话声音的质量是否和谐统一。

准确进行说服所需具备的辅助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说话的速度应快慢结合。快,一般用来表达激动等内心感情。快速讲话,能使听者产生亢奋的心理和紧迫感。但速度太快,听话者对你输出的信息接收不迭,无法及时理解,而这就无法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

慢,一般用来表达低落的内心感情,慢节奏使人容易理解与消化。速度慢也有缺点,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会使对方提不起精神来,还不等听完你的话,就已失去了兴趣。

所以,快慢应恰当使用,做到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张弛有度,抑扬顿挫。

第二,音量要适当控制。说服时不要音量过高,不然会给人一种令人厌烦的感觉;说服时音量过小也会给人一种压抑、郁闷的感觉。

第三,说话的声音高低要适量。尖锐刺耳的声音,容易刺激神经,使人过于紧张;低沉粗重的声音,容易麻痹人的神经。

第四,说话声音的高低要富于多变性,用热情奔放的声调准确表达你的内心情感。如果声音低沉呆板,对方就会觉得枯燥无味而失去兴趣。

第五,说话的声音应追求优美、悦耳,使对方乐于倾听。避免使用尖细和嘶哑的声音,因为这样会让人感觉厌烦而无法忍受。

总之,干净利落、错落有致的声调是我们着力追求的。它会提高说服语言的准确度和感染力,准确鲜明地表达你的思想感情,提高说服的效果。

语言声调是言语的表现手势,而不仅仅是言语本身很重要。我们把语言声调当做说服的辅助手段,就是因为准确而又富于变化的语言声调,能够增强言语信息的明晰度。

注意说服转换

说服转换,是说服准备转至说服交锋的过渡阶段,双方的思想观点尚处在中程对峙状态;它既不只打“外围战”,也不会像交锋时那样短兵相接。它既是说服准备的发展,又是说服交锋的前奏,它是在说服准备结束的基础上,为下一步正式交锋而进行的“投石问路”。

说服转换,主要分以下三步进行:

1.问

在正式说服之前,要先向对方提出一个或多个概括性问题,让其尽情地在有关问题上发表自己的意见。问,可以是随便问,也可以是明知故问。

同情、关怀的问话,会给对方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感受,使他感到你是诚心诚意地来帮助他的,而不是挥舞大棒来教训他。问,也要问得巧妙,不同的问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听

心理学认为,人们都希望别人能听进去自己说的话,而且还能被理解。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即使不会被任何赞美词所迷惑的人,也会被专心听他说话的人所迷惑。”这时候,你只要具备忍耐、有涵养的功夫,不管他说的话多么的无趣,仍能仔细地听到底。他就会大为满意,即使你连一句话还没来得及说,但你已经赢得了他的信赖,他也可能把你当做唯一能够理解他的苦衷的人,并把你当做知己。

实践证明,说服之前的“听”,是很有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专心地听对方讲话,就是给予对方最美好的赞辞。作为说服对象,他总想一吐为快,而诱发他的最好办法就是听他把话讲完。

经验证明,善于在说服之前先听对方的诉说,实在是两全其美,甚至是多全其美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要做一个很好的听者,需要注意以下4点:

(1)要有耐心,善于克制自己,努力保持沉默,不可频繁地看手表、皱眉头;

(2)要集中精力;

(3)要虚怀若谷,要学会硬着头皮听人说话,即使对方说了一些过火的话,甚至是一些毫无道理的话,听了也不要激动;

(4)要坚持把话听完,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

3.观

即观察、观测。一个人的思想讯息经常会从他的言语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在正式说服之前,要在巧妙提问和耐心倾听的同时,通过与对方的接触、察其言、观其色,以便准确地抓获对方的思想讯息,判断其所处的思想状态,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说服提供参考条件。

在正式说服之前,要在巧妙提问和耐心倾听的同时,通过与对方的接触、察其言、观其色,以便准确地抓获对方的思想讯息,判断其所处的思想状态,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说服提供参考条件。

说服应如何收场

一次说服进入收场阶段时,所面临的状况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对方愉快地接受了说服者的说服,诚恳地按照说服者的意见去处理问题。

另一种是他根本不想接受说服者的劝说,不管你怎么告诫,他依然我行我素,固执己见,认准一条死理,死也不回头。

如果经过一番思想交锋,对方的思想堡垒已被击溃,他心中的锁也被打开了,此刻,被说服者精神上就会感觉获得了一定的安慰,这是人之常情。然而,作为说服者,千万不要以为此时说服工作已经大功告成。

说服对象虽然接受了说服者所陈述的道理,但并不等于掌握了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方向明确了,路又该怎么走呢?还是需要有人帮他指点,送他一程。因而,说服者还有责任为他指点迷津,告诉他一切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法。

如果对方根本不服从规劝,依然固执己见,出现了久说不服,感而不化的局面,说服者也不必操之过急。一个人的不正确思想和不健康情绪的形成,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导致的。

这时候,你就该冷静下来,并巧妙地结束这次谈话。所谓“巧妙地结束”,是为了防止进一步激化矛盾,避开情绪高峰期,等待相对成熟的时机,绝不是遇到矛盾绕道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跟他这样说:“我知道,你暂时不能接受我的建议,这不要紧,你可以把我的话带回去,认真考虑一下,我相信,你早晚会明白过来的。”

“时间不早了,你也该休息了,有不同意见,我们改日再讨论。”

“也许你认为我对你的批评太苛刻,一时难以接受。这我并不勉强你。我建议你再找其他朋友谈谈,听听他们的看法,过两天我们可以再交流一下。”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之外,还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对方虽然改变了与说服者针锋相对的态度,并对说服者所阐述的道理表示认同。但出于虚荣心,不想当面向人表示“屈服”,不想在说服者面前“妥协”。

遇到这种情况时,说服者要尽量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不要强迫对方当场表态,应当多从正面鼓励他,对他初步的认错态度给予充分肯定,促使他确立起知错就改的道德意志,下决心弃旧图新。

一次说服是要经过双方的思想交锋的,不管你大获全胜,还是双方势均力敌,总是要有个收场的时候。怎样收场,这里面也大有文章。说服的收场,若能收到使对方感到意犹未尽、余音绕梁的效果,就是最圆满的了。

现身说服最有力

现身说服,就是说服者把自己融入事件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被说服者进行启发和诫喻,给对方树立一个直接的可仿效性的榜样,这个榜样不是别人,正是说服者自己。

对于说服对象来说,这样的榜样与具体事例是真实的、可学的,会使他们认识到:“他说的都是自己的真事和经验之谈,我应该认真借鉴才是。”这种观念一旦树立,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地效仿他人的精神需要。

现身说服,感情真挚而发人深省,态度殷切而意味深长,能够拉近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具有通感性。如果能恰当运用,会使说服对象的心灵产生高频率的振动,容易引起双方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实现主客体之间的心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