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的人生哲学
4680600000016

第16章 一种态度(6)

一面是如此理想,另一面是如彼事实,如何使文学作家充满新的信心来面对事实证明理想?若说人生本是战争,这件事也就可说是种极端困难的战争!为的是任何合理的企图,若与“习惯”趋势不大相合从习惯而来的抵抗性,都不免近于战争。所以支持这种反清客化的新的文学观,并从据点上有所进取,是需要许多许多人来从事的。这种工作与另外一些从“阿谀风气”得到“风气阿谀”的文人,目的既完全不同,难易自然也无从比较。不过事情虽困难亦不太困难,这从“过去”即可推测“未来”,试数一数初期文学运动对于“腐败现象”“保守观念”所见出的摧陷廓清成绩,以及对于“高尚原则重造”在读者人格中所具有的影响,来和新的问题对面,实不由人不充满乐观信仰。官僚万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的事情了,新的国家的重造,必然是各种专门家的责任。国家设计一部门,“国民道德的重铸”实需要文学作品处理,也惟有伟大文学作家,始克胜此伟大任务。相熟或陌生朋友,曾经充满热诚来从事写作,在那个因习文学观困辱下得到成功,又从成功中因经验积累转而对文学怀疑的,我觉得不应当灰心丧气。

因为这种认识正可谓“塞翁失马”。我们明日作事的机会,正不可下于另外一种人当前作官的机会,实在多而又多。我们需要的是一分信仰,和九分从“试验”取得“经验”的勤勉,来迎接新的历史。恰如走路,能去到什么地方,不是我们所能预想,也许如此走去到达一个预定的终点,还是毫无所得,必将继续走去,到死为止。正因为对人生命言,死才是一个真正的终点,才容许一个有理想有思想的生命获得真正休息!从文学运动言,必有许多人将生命来投资到这个工作上,方可望有作用,见效果,使若干具有新的经典意义的作品能陆续产生!

§§§第11节学习写作

(永远不灰心,永远充满热情去生活、读书、写作。)

××先生:

××兄转来你的信和文章,我已收到。文章我想带下乡去看,再告你读后感。关于升学事,我觉得对“写作”用处并不多。因照目前大学制度和传统习惯,国文系学的大部分是考证研究,重在章句训诂,基本知识的获得,连欣赏古典都谈不上,那能说到写作。这里虽照北方传统,学校中有那么一课,照教部规程,还得必修六个学分,名叫“各体文习作”,其实是和“写作”不相干的,应个景儿罢了。写作在大学校认为“学术”,去事实还远,联大这个课程,就中有四个学分由我担任,计二年级选第一次两学分,三四年级选第二次两学分,可是我能作到的事,还不过是为全班学生中三二个真有写作兴趣的朋友打打气而已。我可教的只是解释近二十年来作家使用这个工具的“过去”,有了些什么成就,经过些什么曲折,战胜了多少困难,给肯继续拿笔的一点勇气和信心,涉及写作技术问题,只是改改卷子,这种事与写作本篇实隔一层,是不会对同学有何特别好处的。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总以为需要许多人肯在这个工作上将“生命来投资”,超越大学校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上流行的“文化”价值,从一个谦虚而谨慎学习并试验态度上,写个三十年,不问成败得失写个三四十年,再让时间来检选,方可望看得出谁有贡献,有作用,能给新中国文学史留点比较像样的东西。若是真有值得可学处,就只是这种老实态度,和这点书呆子看法,别的其实是不足道的!

所以你如果为别的理想升学,我赞同你考。如为写作,还是不用升学好,如打量写作,与其升学,把自己关在一个窄窄学校中,学些空空洞洞的东西,倒不如想办法将生活改成为一个“新闻记者”,从社会那本大书上来好好地学一学人生,看看生命有多少形式,生活有多少形式。一面翻读这本大书,到处去跑,跑到各式各样不同社会生活中明白一切,恋爱、发疯、冒险……一面掉过头来再又去拼命读各种各样的书,用文字写来的书,两相对照一下,“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实际与抽象相去多远,明白较多后,再又不怕失败来写各式各样文章,换言之,即好好地有计划地来使用这个短促生命(你不用也是留不住的)!永远不灰心,永远充满热情去生活、读书、写作。三五年后一成习惯,你就会从这个习惯看出自己生命的力量,对生存自信心工作自信心增加了不少,所等待的便只是用成绩去和社会对面和历史对面了。这也是一种战争!因为说来容易,作来并不十分容易的。说不定步步都会有障碍,要通过多少人生辛酸,慢慢地修正自己弱点,培养那个忍受力、适应力,以及脑子的张力(为哀乐得失而不可免的兴奋与挫折)!且慢慢让“时间”取去你那点青春生命之火。

经过这个试验,于是你成熟了,情感比较稳定了,脑子可以自由运用,一支笔更容易为脑子而运用了,你会在写作上得到另外一种快乐,一点信心,即如何用人事为题目,来写二十世纪新的经典的快乐和信心。你将自然而然超越了普通人习惯的心与眼,来认识一切现象,解释一切现象,而且在作品中注入一点什么,或者是对人生的悲悯,或者是人生的梦。总而言之,你的作品可能慢慢地成为读者的经典,不拘用的是娱乐方式或教育方式,都能使他人生命“深”一点,也可能使他人生存“强”一点。引起他的烦乱,不安于“当前”,对“未来”有所倾心,教育他“向上”“向前”“向不可知”注意,煽起他重新做人的兴趣和勇气。能够如此或如彼,总不会使一个读者因此而堕落的!写恋爱写战争,写他人或你自己,内容尽管不同,却将发生同一影响,引带此一时或彼一时读者体会到生命更庄严的意义,即“神在生命本体中”。

两千年来经典的形式,多用格言来表现抽象原则。这些经典或已失去了意义,或已不合运用。明日的新的经典,既为人而预备,很可能是用“人事”来作说明的。这种文学观如果在当前别人看来是“笑话”,在一个作者,却应当将它当成一种“信仰”。你自己不缺少这种信仰,才可望将作品浸透读者的情感,使读者得到另外一种信仰,“一切奇迹都出于神,这由于我们过去的无知,新的奇迹出于人,国家重造社会重造全在乎人的意志。”

三十一年六月三日

§§§第12节青岛游记

(做人素朴不改和童心永在的生存态度。)

我到了青岛,和卅年前初来时情形一样,青岛依旧绿而静。

微风吹拂中面前大海在微微荡动,焦红山石间大片绿树也在微微荡动,一切给我的印象依旧是绿而静。我说的自然只限于自然景物。这并不使我惊奇,却引起我深思。回复到三十年前面临大海对生命存在意义及如何使用长时期的深思,和这一片土地上人民过去半世纪所受苦难屈辱今昔对照而深思。近五十年中国社会人事变化之大,是历史上空前少有的。青岛发展更经历近半世纪中华民族由酣然沉睡到觉醒奋起反帝斗争艰苦历史的全程。青岛的变化是迅速而剧烈的,青岛动荡的幅度比中国任何一个都市其实都大得多。我想且先从个人对于这里自然景物所体会到部分写下去,看看这个绿而静的海滨山岛,给我的究竟是些什么。

初初来到这个地方,我住在山东大学和第一公园之间福山路转角一所房子里,小院中有一大丛珍珠梅开得正十分茂盛。从本文初作于一九六一年八月,完成于作者从青岛回京以后。

楼上窗口望出去,即有一片不同层次的明绿逼近眼底;近处是树木,稍远是大海,更远是天云,几乎全是绿色。因此卅年来在我记忆和感情中,总忘不了这一树白花和一片明绿。其时公园中加拿大种小叶杨正长日翻动着小小银白叶片,到处有剑兰一簇簇白花,从浓绿剑形叶片中耸起,棣棠花小而黄,更加显得十分妩媚亲人。园林管理处正在计划开辟几条新路供游人散步,准备夹路分别栽种不同花木幼苗,计有海棠、紫薇、银杏、腊梅、木槿、迎春、紫藤……新掘好的土坑充满了一种泥土和腐叶混合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