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然接着开口说:“师弟这四纹修为不会有假,不然他何以入得了通天峰四层?”
听了这话,了得倒是没有太大反应,坐山客却是心里恍然。
怪不得渡化和金刚子让自己进入通天峰,怕是试探他修为才是主要目的吧,不然他如此之快就进入四纹,何以让他们相信?
不过这通天峰内,确实是好处多多,以他的本事,进去时也没有料到会有那么多麻烦,渡化二人自然也不会料到,否则自然不会让他冒险的。
但是这一件小事儿,也确实让坐山客师徒二人产生了点隔阂,以后如果不能消除,怕是这隔阂会越来越大。
了得听了然如此说,自然不再反驳,不过他脸色也是不好看,毕竟被当面打脸的滋味儿可是不好受。
就在这时,又有一佛陀脚踏伏魔杵而来,近了仔细一看,居然是戒律。
戒律见几人在此,急忙上前见礼,口中说道:“三位师叔好。”
戒律的师傅是了末,是金刚子的大弟子,因此戒律虽然入门早,但是这辈份却不高。
几人又是寒暄了几句,才前去会和少林寺众人。
这三人虽都是九纹修士,但是座山可用肉眼仔细观察下,发现这修为最高的居然是戒律。
了然是已经有了凝实之势,而了得连一点凝实的意思都没有,看来此次进入他是一点收获都没有。
戒律外放的元气已经开始闪现波动,而且元气像他身上的汇聚很快,怕是回到这少林寺之后,戒律就会开始闭关,以求突破。
到了地方,金刚子,渡化等人已经早早的等在那里,只等人聚齐了就回返。
四人到金刚子三人面前见礼,然后才去找地方休息。
渡化见坐山客成功出来了,也是长出一口气,他很害怕这个徒弟会在里面出意外。
一直等到晚上,金刚子才下令回去。
其实中午之前人就已经不再增加了,但人总是还抱有一线希望,所以才等到晚上。
这次进入的上百人之中,成功出来的人不足八十个。
其中九层进去的二十多人中,只走出来七个,让金刚子的心里非常不好受。
唯一还能有点安慰的就是,出来的七人之中,除了了得外,都进步不小,其中了然与戒律已经摸到进入元婴期的大门了。
如果不出意外,少林寺以后将有十一位元婴期修士,就是在各大门派中,也是处于上游。
回到少林寺,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众人一回来,就散去各自回去休息了。
坐山客刚盘膝坐定,就听到门外有人敲门,急忙下地开门。
来人正是坐山客的师傅,渡化。
渡化进屋之后,直接找了个地方坐下,然后双眼直视坐山客,像是想在他身上看出什么端倪。
坐山客被看得浑身不舒服,急忙上前说道:“师尊这个时候来找徒儿,不知可是有何要事么?”
听了坐山客的话,渡化将目光收起,然后才说道:“我听你了然师兄说你此次收获不小,已经摸到了上三层的门槛,可有这事儿?”
坐山客松了口气,原来是因为这事儿,渡化的目光,让他还以为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
“是的师尊,徒儿此次遇到个飞天蟒,不知为何已经奄奄一息,徒儿得了这飞天蟒的内丹,才侥幸连升两级。”
这是坐山客早已想好的说词,青莲之事太大,他可不敢轻易暴露。
至于这飞天蟒,也算是有点龙族血脉,在妖兽之中也算是上品,内丹让他这个小修士连升两级,也不算是过分。
“原来如此,我倒是忘了你可以吸收这妖兽内丹。不过你要切记,修炼一途,切不可急功近利。吸收妖兽内丹提升修为固然快,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如此下去,少了心性上的磨练,很容易堕入魔道。”渡化在此教训起坐山客
“师傅所言甚是,不过当时弟子也是身处险地,不得不如此,还望师尊恕罪。”
听了他这话,渡化点了点头,思虑了好一会儿之后才说道:“为师不是迂腐之人,不会怪罪你的。正道邪道,不能以修炼方法而区分,而是要看人的本质。正道中人之所以这么多年来进步甚少,怕是和这些约束的条条框框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大家本意就是修仙,何必弄那些东西将自己约束在里面呢?只是有了这些约束,就以正道中人自居,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正义,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他这话要是让别人听到,会大吃一惊。渡化是少林高僧,自然是正道中的佼佼者,居然能说出这种类似于邪魔的话,如何能不让人吃惊?
坐山客也是大吃一惊,他本来是散修出身,因为功法是吸收元气,所以才没被划到这邪道里面去。
不过他对正邪妖魔的态度,倒是和渡化刚才所说差不多,何为正?扬天下之正气者就为正。不论你用什么手段,修的何种神通,只要你心正,这人就是正道。
看了坐山客的表情,渡化微微一笑说道:“徒儿莫以为为师已经堕入魔道了。其实佛祖早有先见,为师不过是最近才领悟的罢了。佛祖说过,众生平等,皆可成佛。佛祖都不在乎正邪妖魔,而我们这些后辈之人却如此看重,不能不说少林寺堕落了。如今修士都以正道自居,却不知道这派别的划分才是邪。”
坐山客何等聪明之人,知道渡化不会无缘无故和他说这些,因此也不打扰他,敬立一旁,等着渡化的下言。
果然,渡化接着开口说道:“何为邪?不用寻常法修炼的正道人士就是邪。何为妖?百兽亦有修行之能,得其法而入者,就是妖。何为魔?修精元魔气者就是魔。为师万年能看破这世间万物,虽有遗憾,但也不可惜。一切世间因果,不过只是表象而已。正邪妖魔又能如何?总归不还是要修行成仙么?只要心中有正气,不为祸苍生,任何法门都能修行,不必拘理与正邪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