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朝旧事
458500000152

第152章 淮南王1

就这样,八十岁的公孙弘死了,这位老来得宠的丞相应该感到庆幸,在武帝的十三位丞相中,与前任相比,他算是幸运的,与后任相比,他算是烧了高香。

这也没办法,人家命好啊!

在他的任上,国家无事,歌舞升平,连一向以挑事端为乐的匈奴人都被卫青,霍去病收拾的服服帖帖,远遁漠北。

在朝堂上,公孙弘鲜有敌手。耿直的汲黯参过他,结果却是汲黯每骂他一次,他的宠幸就更进一步,汲黯见参他不倒,反而自讨没趣,惹了一身臊,便只能闭嘴了事。董仲舒看不惯他两面三刀的做派,对他深恶痛绝,面对这个当代大儒,公孙弘也毫不客气,找个机会把他打发到偏远的胶西国去了。在反对他的人中,要数主父偃下场最惨,被他灭了族。

然而公孙弘对待自己人却异常的大方,他宁愿自己吃素也要把肉分给宾客!

兄弟们,吃肉吃肉!

宾客们看到丞相大人粗茶淡饭,却给下属们夹肉,每当此时,他们的心里就会情不自禁地蹦出“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的想法。如此的公孙弘,甚至赢得了酷吏张汤的尊敬。

有上司如此,夫复何求!

因此,公孙弘能年复一年地在朝堂上继续着他的传奇,而没人能撼动他的相位。

然而公孙弘万万不会想到,淮南王会在他的眼皮底下密谋造反,直到事发,公孙弘竟然毫不知情。

公孙弘担忧刘彻会把看护不力的罪责怪到自己头上,那他这个丞相,也就到头了。

忧惧之下,公孙弘竟然卧床不起。

淮南王刘安自然不会想到,当朝宰相竟然会因为他抑郁成疾,说来好笑,这或许是淮南王谋反活动在政治上取得的唯一成果。

淮南王刘安一生下来,似乎就与造反结缘,他的父亲刘长造了文帝的反,结果被削爵流放,死在路上。

文帝对弟弟刘长的死,一直抱有愧疚,几年之后,文帝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将刘长的三个儿子封王。

父亲的死极大地影响了刘安的成长。

他跟他的父亲一样,把至亲的死算在了朝廷的头上,因此对朝廷心怀不满。虽然如此,刘安在诸多方面却远远超过其父刘长。刘长行事嚣张,他在位时淮南国基本不用朝廷法律,各级官吏都由自己任命,他嚣张跋扈,刚愎自用。

而刘安虽则素怀谋反之志,但他潜心研究治国安邦之术,等待有利时机。另外,他著书立说,积累名声,因此淮南国文人名士云集,人才荟萃,在他的治理下,淮南国国富民安。

刘安召集人力编撰鸿篇巨著《淮南子》,除此之外,每当我们在品尝豆腐这道家常美食时,都得好好感谢刘安,正是因为他的炼丹实验,才发明了豆腐。

然而,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始终对谋反非常热衷。

景帝三年,七王之乱开始,刘安就跃跃欲试,准备加入谋反大军,淮南国相坚决阻止,并掌控了兵权,刘安因此没有反成。

但刘安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志向,十多年后,他上长安,时任太尉的田蚡拉着他的手说,当今天子无子,将来说不定就立大王了。

田蚡用来讨好刘安的话,却让刘安喜不自禁。

虽然刘彻非常欣赏刘安,但刘安仍念念不忘谋反的大事。

他命人暗自打造兵器,制作地图,刘安作了长期而周密的准备,从血气方刚开始,就以此为志,可是直到他的孙子都长大成人了,也没有发难。

你不得不佩服刘安的毅力,说实话,见过谋反的,还真没见过这么谋反的。

元朔五年(前124年),一件偶然的小事可谓擦枪走火,把刘安的谋反事业毁于一旦。

刘安的太子刘迁自以为剑术无人能及,听说刘安麾下的“八公”之一雷被剑术精湛,表示要比划几下,雷被怕误伤太子,坚决推辞。

两个手拿武器的人你推我让,学武之人脾气大,推来让去之下竟然都拔了剑,也活该雷被倒霉,刘迁充其量只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水货,雷被随意拨弄几下,不小心将刘迁划伤了。

练武之人偶尔受点伤,留点血,也是小事一桩。

可刘迁不这么认为,本太子给你敬酒不吃,你还把本太子弄伤,你以为你是谁?

刘迁算是跟雷被杠上了,有机会就找雷被的麻烦,想尽办法折磨雷被。

雷被要是个文人学士,忍就忍了,好歹好吃好喝,就算有苦,打碎了牙也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

可他是个剑士,换句话说,也就是个粗人。

粗人哪受得了这些刁难和折磨,而且让雷被最为为难的是,对方是太子,你即便有天大的神功,你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果不其然,雷被在淮南国待不下了,他向刘安表示自己想辞职,跟随卫青去打匈奴。

若是年轻的刘安,肯定会笑呵呵地拍一拍他的肩膀,嘴里一定会夸奖几句,小伙子,有志向,有前途,将来发达了别忘了旧主等等。

可是,现在的刘安已经年届六十,不但敏感而且多疑,他意味深长看了一眼雷被,心里闪出的第一个念头不是应允,而是此人有异心。

雷被原本以为淮南王马上会准允,甚至会极度挽留,毕竟自己跟随他多年,没有功劳也是苦劳。不过,雷被马上惊呆了,刘安竟然勃然大怒,当即斥责雷被不念旧恩,并把他的职务给免了。

这还是自己多年侍奉的淮南王么?

剑客雷被不能猜透刘安的心思,这叫什么事,你儿子跟我过不去,你也跟我过不去。从这一刻起,他恨上了刘安父子。

你不仁,我不义。

雷被找机会逃出了淮南府,直向北而去,而他要去的地方,正是长安。

雷被去长安的目的就一个,状告刘安阻挠执行天子诏令。

刘彻接到刘安的罪状,心里就乐了,他早就得知刘安多有不法,可苦于查无实据,现在倒好,在他削藩削的不亦乐乎之时,有人锦上添花,真是天助我也啊!

刘彻抓住时机,下诏削去淮南国的部分封地。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刘安可以说逃过一劫,因为雷被至少没把刘安的藏了一辈子的秘密抖搂出去。

削地之后,刘安加快了谋反的步伐,并联系了盟友衡山王,准备一起发难。

刘安的命运已经走在了最为危险的十字路口。

恰在此时,又有一个人,跑到长安告了一状,而这个告状的人,竟然是刘安的孙子刘建。

反与不反,只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