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粟裕年谱
4207100000018

第18章

同日中共中央致陈毅、张云逸、黎玉、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并转各区党委、各师各纵首长电,指示:“鼓励一切正规军、地方军及民兵发挥积极性,多打胜仗,各个击破与大量歼灭敌人。要告诉山东及华中全党全军,必须大量歼灭王耀武(十四个旅)、薛岳(三十五个旅)、汤恩伯(十五个旅)三部之正规军,方能解决问题。胶济我军及鲁南、苏北我军对王耀武薛岳两部应各以歼灭三分之一(即五个旅与十二个旅)为第一步目标。苏中我军已于过去一个半月中(午元至未感)歼敌正规军六个半旅、交通警察五千,已接近歼敌二分之一,今后应以歼敌十分之八至十分之九为目标。歼敌方法,是集中大力打敌一部,例如:苏北午感渔沟战役集中十二个团(实际使用七个团)歼敌九十二旅两个团,苏中未宥如皋西南战役集中十个团歼敌九十九旅两个团就是好例。这种打法,通全局看来,用力省而成功多,每战必胜,既能全歼,又能速决,必须教育干部普遍采用。”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电,指示:“你率主力应在睢宁以东地区待机。

仿粟裕办法,集中主力歼敌一部,休整若干天又打,打后又休整若干天。如此常保高度士气,纪律亦可改善。九月正是作战时机,刘邓军、中原军均希望你军配合。此时不打,敌占地愈多,威风愈大,我士气民气均将受损,故必须寻机作战,灭敌人威风,壮自己志气。”

8月31日华中野战军第五旅攻克黄桥,国民党军第一○六旅5个连缴械投降,如黄路战斗胜利结束,总计歼敌17万人。

同日与谭震林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并陈毅、宋时轮、张鼎丞、邓子恢电,报告苏中参战部队现状和今后作战方针,提出:“我们现正包围海安,加强政治攻势迫广东军(共五个营及师旅两个直属队)起义,否则拟于军事准备充分而有把握时攻占之。但在此期间,如敌二十一师(两个旅已到南通)及二十五师(一个旅已到泰州、口岸线)来援,则决舍海安而歼灭其援敌。海安得手后,部队必须休整二十天至一个月,再行相机攻占泰州、仙女庙之线。但必须予二十五师以歼灭打击,经扫除扬泰线以巩固邵伯外围,而后转移主力于淮南,恢复三分区,并设法截断蚌埠路,以配合淮北之作战。”中共中央军委9月2日复电指示:“世午电悉,甚慰。各事照你们计划办理”。“准备在主力他调后仍有得力部队留苏中作战,保卫苏中不失”。

同日下午,在华中野战军排以上干部会议上作题为《四十五天自卫战简述》的报告,着重从战略指导上总结苏中战役的经验,指出: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胜利,“在政治上来说,我们是自卫,是为了消除内战、保卫和平民主独立而战,是正义战争,得到解放区人民全力的支持,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民主人士、广大人民的同情拥护,特别是有党中央与上级的正确指导”。在军事上,“首先是由于我们没有机械地教条主义地运用战略指导原则”。“除了上述政治军事原因之外,主要是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因此,大家要记住:谁保存了有生力量,谁就会胜利;谁消耗或者丧失了有生力量,谁就会失败”。

9月1日新华社驻华中记者发表评论《苏中南线战局纵横谈》,指出苏中战役有四个特点:第一,大兵团运动战。第二,地方民兵与主力军机动之配合。

第三,蒋军指挥官,初则轻视新四军,后则慌乱不堪。第四,蒋军士气低落和内部矛盾。这篇评论发表在1946年9月2日的延安《解放日报》上。

9月2日与谭震林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陈毅、宋时轮并张鼎丞、邓子恢电,报告下一步作战计划:“苏中战场第一期作战在九月份完成后即可西进,顽如援兵不来,可以提前十五天西进。”中共中央军委9月4日复电指示:“计划甚好。希望能于九月上半月完成东面作战任务,下半月休整。十月上旬攻取扬泰线,中旬休整,下旬进入淮南作战。”

9月3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张鼎丞、邓子恢、刘伯承、邓小平电,指示:对自觉起义与被迫起义的国民党军队应区别对待。

9月4日淮北地区国民党军积极部署进攻淮阴,同时以一部向东佯动,整编第七十四师与整编第六十九师进至宿迁、睢宁一线,第七军两个师进至泗阳以北的洋河、凌河一带。

同日陈毅、宋时轮致中共中央军委并告张云逸、黎玉、张鼎丞、邓子恢电,提出山东野战军行动的三个方案(北移沭阳,出击洋河,现地待机),而倾向第一方案,即北移沭阳,迎击自宿迁东进之整编第七十四师、整编第六十九师。

9月5日邓子恢致陈毅、宋时轮并报中共中央电,认为山东野战军行动方案以留现地待机为上策。

同日发出致张鼎丞、邓子恢电,认为:“敌占宿迁、洋河之线,有进犯两淮之极大可能,来直捣我华中心脏与截断华中与山东之联系”,“以山野目前之布置,似乎让敌过黄河以东再与敌决战。如决战顺利两淮当无问题,否则华中局势将受极大影响”。“不知军长整个作战步骤与决心如何”,华中野战军须视山东野战军行动决定下一步作战方向:如山野不打进犯两淮之敌,则华野主力西进截断扬泰线;如山野于泗阳歼敌,华野主力则在攻占海安后南攻如皋。9月6日,邓子恢将此电转报陈毅并中共中央,并说已将陈毅、宋时轮4日所提三个方案转告粟裕。

9月6日邓子恢、张鼎丞发出致陈毅、宋时轮、张云逸、黎玉、中共中央、粟裕、谭震林电,认为蒋军南北夹击两淮,势必影响整个华中、苏中前线及未来战场,陈、宋所提三个方案,只能采取第三方案,并请陈毅、宋时轮考虑调叶飞纵队南下,或调粟、谭主力北上,集中力量解决蒋军主力。

同日中共中央致陈毅并告张云逸、黎玉、张鼎丞、邓子恢电:“请你考虑调第八师即回鲁南,暂时受叶飞指挥,协同一纵及两个地方旅组成鲁南前线,我们准备派徐向前来鲁负鲁南前线指挥之责。你率二、七师及九纵组成淮海前线,准备敌截断陇海时,亦有一个时期留在淮海区域。如此则胶济、鲁南、淮海、苏中四个前线均有适当兵力与指挥人员,而你则负统筹各个前线之责,并直接指挥淮海。这样是否妥当,或有其他方案,望考虑见复。”

同日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开始总攻海安。

9月7日辰时,与谭震林联名发出致陈毅、宋时轮并中共中央军委、张鼎丞、邓子恢电:“我们请求山野必须在淮泗地区打几个仗,以挫敌锐。否则,两淮不保。如两淮失掉,不仅政治影响不佳,且直接影响南线作战甚大”。“如山野必须离开淮泗而向北转移攻势,则请求将二纵(四、九旅)留下。我们当于攻占海安后,暂时放弃苏中之较有利局面,而转移主力于淮泗”。

同日陈毅到淮安华中分局,与张鼎丞、邓子恢商谈淮北战局和作战部署,并于当天向中共中央报告会商结果,“认为集中兵力在淮北大有开展的机会”,“全国战局均需要在淮北打几个胜仗”。目前秋高水落,敌情及气候、地利均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经与张邓共同考虑,九、十两月在淮北集中兵力正好作战,可望改变战局”。因此建议第八师暂不北调,并表示“欢迎向前来鲁”。

同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定陶战役胜利结束,歼敌4个旅17万人。延安《解放日报》于9月12日发表题为《蒋军必败》的社论,指出:这一胜利“是继续中原我军突围与苏中大捷之后又一次伟大胜利。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

9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张鼎丞、邓子恢并告张云逸、黎玉电,指示:“我刘邓军已大胜,对你们必有帮助。同意八师暂不北调,俟秋高水落,集中兵力在淮海歼敌,并与粟、谭南北配合,巩固两淮,开展局面。”

同日与谭震林联名发出致陈毅、宋时轮并中共中央、张鼎丞、邓子恢电:

“我们认为军长将主力转至沭(阳)宿(迁)间阻顽东进之方案,在实质上,将使敌人迅速占领两淮及运河线,变成放弃华中而使山野主力被迫撤回山东。如此,苏中主力势必造成我军因无后方补给,在强敌三面包围下无法北撤,只有渡江南进。如军长仍坚欲北开,则我们坚决要求调二纵全部留下,由韦国清统一指挥,钳制敌人。候苏中主力北转,以求阻击南下之敌,否则华中战局变化,责任难负。”

同日未时,与谭震林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并陈毅、宋时轮、张鼎丞、邓子恢电,报告华中战场态势,判断国民党军将集中兵力南北夹击邵伯、高邮和淮安、淮阴。“如两淮一失,高邵不保,整个运河线丧失。顽从两淮窥盐阜,从高宝进窥兴化,将我苏中主力迫至东台一蠡之地,此为华中最坏前途。因此,我苏中主力决心放弃围攻海安,求得十天左右之休整,逐渐转回泗阳地区,求得给桂顽以打击,稳定华中局势”。中共中央军委于9月9日复电指示:“同意放弃[攻取]海安,休整十天,准备向北机动。”

9月9日子时,陈毅、宋时轮致张云逸、黎玉、粟裕、谭震林、张鼎丞、邓子恢并中共中央电,认为淮北敌情正在变化中,决定再看数日,然后或歼东进之敌,或西攻睢宁、宿迁地区,“保证可以改变战局”。指示:“粟谭部队仍以打下海安,争取休整,相机转移为最好。”中共中央军委9月10日复陈毅、宋时轮并告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电,指出:陈毅所率主力在确有歼敌良机时出击,“借以改变战局,甚好甚慰”。指示:“粟谭军连战疲劳,亟待休整”,“无论将来向何方作战,似以放弃海安即时休整”为宜。同日又电陈毅并告粟裕、谭震林,指出:“陈电决定待宿迁蒋军渡运东进,我军准备于宿迁、新安、沭阳之间歼敌,或进至睢泗地区歼敌,以打中央系为目标,不打桂系,此项计划甚好。”

“惟现时桂系集中四个团于洋河,距两淮甚近,我们在泗阳方面之防御力量如何?

如洋河之敌向泗阳前进,你们如何对付?”

同日未时,与谭震林发出致陈毅、宋时轮并中共中央、张鼎丞、邓子恢电,提出:由于“刘邓军大捷,军长率部亦准备出击,淮北战局开始好转,两淮危险大减。因此我们仍决定继续攻占海安,以争取苏中万余人之参军补充”。海安得手后,休整一短时期,“再北移或西攻”。中共中央军委9月10日复电指示:

“如你们认为攻占海安于大局有利,则可决心攻取海安。”

9月10日陈毅、宋时轮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并华中、山东、华野电:

“与各师会商,均不主张在泗阳作固守防御,故采取由北向西的作战方针”,“准备绕道攻占古邳、双沟、睢宁等地”,并说“已部署部队北移六塘河北”,“留九纵守备泗阳”。“执行此办法,泗阳可能失守,估计敌未到淮阴之前,我军西攻奏效,则淮北局势改观,两淮仍能保持”。

同日张鼎丞、邓子恢致山野电:“请军长在淮北敌行动未明以前,山野仍集中原地不动,确保众兴、陈道口一线,以保两淮安全。否则,九纵很难挡住桂顽进攻”。同时表示:“我们同意粟谭主力北调,但目前仍须攻占海安,以免功亏一篑。”

同日辰时,与谭震林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并陈毅、宋时轮、张鼎丞、邓子恢电,报告决定继续攻占海安,并报告谭震林将于11日返淮安,“拟赴军长处报告近况”。

同日粟裕发出致中共中央、陈毅、宋时轮并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电,报告华中国民党军动向:汤恩伯将接替李默庵负责华中南线指挥,准备于10月初发动第二期进攻。“估计其第二期进攻兵力,可能比第一期为多,惟进攻手段或可能会比第一期更疯狂、毒辣、谨慎”。“我即或攻占海安,而今后仍有失陷之极大可能”。“依作战指导来说,恐在第二期作战中尚须引诱敌人更深入一些(或在必要时再放弃一些地方),才便于歼灭敌人与粉碎其第二期进攻。因此,与其现在占海安,则不如以攻占海安之伤亡,留作第二期作战消耗,对整个战局之长远打算更为有利”。建议放弃攻占海安的计划,第五旅北援淮北,第一、第六两师集结于苏中整补待机。

同日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整编第二十八师、第七军南下,其第一七一师进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泗阳阵地,在众兴一带展开激战。

9月11日1时,中共中央军委致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电,通报华中蒋军将于10月发动新进攻,企图在11月攻占两淮。对于华中野战军主力行动方向,提出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你们必须于数日内夺取海安,以便休整十天,于九月下旬采取新行动,事前破坏汤恩伯计划;或放弃海安,进攻扬泰线,得手后休整待机。究以何者为宜,望按实情处理。”

同日午时,发出致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并陈毅、宋时轮、黎玉、中共中央军委电,报告已令第五旅北上,拟放弃攻占海安,第一、第六两师集结休整,建议叶飞、赖传珠纵队南下。

同日谭震林致中共中央、陈毅、宋时轮及粟裕电,说他于今日晨赶到淮安,“华中野战军主力最快要二十号才能赶到两淮”。现淮北局势紧迫,望五旅赶回两淮,叶飞、赖传珠纵队急抽两旅参战。

同日陈毅于午时(11~13时)、酉时(17~19时)连发两电给中共中央军委并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称与张鼎丞、邓子恢商谈,“山野决心在泗阳、淮阴间歼敌,以保卫两淮,以改变战局。部队明晚即可部署就绪。分批歼敌两旅到三旅是有把握的”。9月12日,中共中央军委连发两电给陈毅、宋时轮并告粟裕、谭震林,指出陈毅9月11日电“部署甚好”,指示:“你们务必在泗阳、淮阴之间歼敌一个至两个旅,顿挫敌锋,以待粟谭主力到达,歼灭余敌。

此战关系大局,望集中全力以赴。”又电指示:“你们此次歼击南下之敌,务期必胜,首先只打一个旅,以期速决尽歼,得手后再打一个旅,决不可同时打两个旅。”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电,指示:

“粟谭率主力即开两淮机动位置,到达后如北面南下之敌已歼灭,则在两淮休整待机,或配合二、七、八师全力打开淮海局面,或向南攻取扬泰线,或向淮南路东歼敌。”

同日亥时,发出致陈毅、宋时轮并中共中央、张鼎丞、邓子恢电:“建议山野主力依靠泗阳正面阻击或以翼侧向敌作反突击,歼敌一部,以挫敌锐。待第一、第六两师到齐后,两个野战军配合击敌,效果较大。如山野单独挺入敌后,恐难于短期转变战局,亦不易调转向两淮进攻之敌。”

同日亥时,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宋时轮、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电,指示:“敌六个旅南下,两淮危急,粟率苏中主力(一、六师)立即开两淮,准备配合陈宋主力彻底歼灭该敌。但陈、宋现应独立作战,务于粟、谭到达前歼灭南下之敌一个至两个旅,顿挫敌之前进,争取时间,以待苏中主力到达,协力歼敌全部。”

9月12日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于9月13日夜间到达东台县城以南的富安,在那里发电报给陈毅和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报告:“五旅一部昨晚已由东台北来,其余正续进中。一、六师北来参战当不成问题,祈放心。虽然他们对苏中有些恋恋不舍,但会绝对服从整个战争利益的。”当夜即乘汽车北上,于9月14日下午到达淮阴城东之马厂王高村华中军区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