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明朝第一君
412500000016

晚上,朱元璋回到坤宁宫。

马皇后见朱元璋神情黯然,不由诧异:“元人已被文忠剿杀殆尽,阖宫上下无不欢欣,陛下为何不乐?”

朱元璋只得说道:“正因元朝败亡,朕更哀悯父母贫病早亡,无缘得见今日的光景。”

马皇后知道圣上纯孝,必是触景生情,怀念先人,不便多劝。

朱元璋又道:“方才朕在后苑看见燕鹊哺育幼雏的情景,更感念父母的抚育之恩,无奈朕身为一朝天子,竟无燕鹊反哺之时,岂不令人痛杀!”说罢,又红了眼圈。

马皇后听了,也感动得落下泪来。

朱元璋方道:“朕感伤之余,写下了《思亲歌》一章。”说罢,命长随太监取了交给皇后。马皇后接过看了,不由泪下如雨,半晌劝道:“陛下不可过分伤情,臣妾命教坊司谱了曲子,教嫔妃宫人传唱,一同感念祖上的大恩大德。”

朱元璋深感体贴,方点了点头。

一时饭毕,朱元璋问:“北元的后妃宫人可曾来坤宁宫觐见?”

马皇后道:“都已来过。起初她们都穿胡人服饰,颇不耐看,待换上我朝的衣裙,一个个像换了一个人一般,竟有不少令人爱怜的女子。”

朱元璋听了,没有言语。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见烛光中有不少须发皆白的朝臣,降旨道:

“朕以孝治天下,众卿若有亲老在家又无人赡养的,允许归家养老送终,尔后再来报效朝廷。”

百官诧异,不知为何,一个个互相观望。这时,就见武臣中走出一人,奏道:

“臣有八十老母,身边无人,**盼臣归家奉养,只因先前臣愚昧无知,随元朝逃往塞北,两地隔绝,不能如愿。今蒙陛下不斩之恩,若再得归家侍母,陛下的大恩大德臣至死不忘。”

大家看去,原来是这次被俘来的元朝佥事陈显祖。

朱元璋听着确实,当即准奏。

陈显祖如愿以偿,忙磕头谢恩。

谁知,此时前元朝国子监祭酒孔克坚不失时机地出班奏道:“臣家中也有老母,求陛下怜悯。”

朱元璋皱皱眉头:“卿亦可还乡。”

孔克坚忙跪倒谢恩。

朱元璋郑重降旨:“今后各地官员,若遇父母亡逝,可先取道归家奔丧,再报请朝廷恩准。”

百官听了,无不赞叹圣上圣明。

片刻,看看再无别的朝臣请旨,中书省右丞杨宪方出班奏道:

“昨夜征北大将军徐达派人来京报捷,称大军在定西沈儿峪与元朝主将扩廓贴木儿激战数日,大破元军,生擒八万余人,马驼杂畜无数,元朝主将扩廓贴木儿只带了妻子数人逃奔和林而去。”

朱元璋听了,心中大喜。

原来,扩廓贴木儿是元朝的骁将,近年一直与明军对抗,拱卫北元朝廷,如今败走和林,标志着北元更加衰微不堪。朱元璋念及征北将士多年征战,早已疲惫,不如稍稍息兵,再行征剿,便道:

“元人既已退走沙漠,传旨徐达、李文忠加紧修筑边防,布置停当,即回朝庆功。”

杨宪接旨。满朝文武也因征北大捷人人欢欣。

朱元璋忽然又想,朝廷庆功在即,中书省人少事繁,虽然杨宪精细干练,恐怕也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因想到胡惟庸做事也颇放心,早欲重用,便降旨道:

“中书省职位多有空缺,近来朝廷任重事繁,杨卿日夜忙碌,恐不堪重负,今擢太常寺卿胡惟庸为中书省参知政事,协助杨卿理事。”

胡惟庸听了,喜出望外。原来,他现任的太常寺不过管些天子祭祀之事,而且要听命于礼部,早觉得伸展不开,而新封的中书省,不仅总六部之政,又由三品升了从二品,自然喜不自禁,忙出班领旨谢恩。

杨宪自从李善长居家不朝,虽然忙碌,却事事遂心,今见圣上命胡惟庸做自己的下手,便有些忌讳,后来一想,他在自己属下,谅也翻不起斛头,况且,圣上对自己素来倚重,说不定真是对自己的爱护,方才渐渐回转过来。正自想着,冷不防朱元璋又道:

“不知李善长近来病情如何,杨卿前去代朕探望。”

杨宪听了一愣,虽不情愿,也无可奈何,只得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