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卫文化纵横
4021000000056

第56章 人文聚焦(3)

组织开展主题征文活动,促进文艺精品涌现。成功举办了全市文艺作品有奖创作活动,征集作品1436件,评选获奖作品186件;联合举办“迎奥运迎大庆”体育美术摄影作品征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征画、第二届“爱你宝贝”儿童趣味影像征稿、“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征集、全区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作品征集、全市“黄河浪起花儿红”花儿歌词创作等活动,其中26件作品获得省部级等次奖,212件作品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5首地方歌曲在中国音协入选。10件作品在全国大型文艺活动中入展,其中砸砂瓜软广告在CCTV《曲苑杂坛》《多彩宁夏》特别节目中独领风骚,播出时间长达8分钟。

四是铸品牌,构建文艺展示平台。范学灵同志倾心守望精神家园,致力于办好《沙坡头》文艺期刊,使之成为既出作品又出人才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向公开出版发行方向迈进。每年出版发行6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350余篇(件),约80万字,作者达到160人。

四石蕴玉而山辉

身为首届吴忠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中卫县文化体育局局长兼党总支书记的范学灵同志,多年来把文体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发挥文体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提出并坚持“上靠领导求支持,下靠作为求生存,开拓创新求发展”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地方精神文明的传承、构建、拓展、创新而整体推进。经过几年来的奋力拼搏,开创了全县文体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他本人受到自治区、市、县党委政府表彰5次,单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双文明单位”和自治区、市级“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抓职能强化,塑造行业文明形象。1999年下半年起,针对机构改革的冲击,范学灵同志开始做谋势、造势和夺势的工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制约全县文体事业发展和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源症结所在,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牵头草拟并提请县委、政府研究《再塑文化县新形象战略实施方案》,经过不懈努力,2000年12月由县委、政府召开“全县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配套文件,从而使地方大文化建设在内涵构建、目标设置、措施步骤、条件保障、激励机制、考核评价、组织领导等方面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以此为“尚方宝剑”,他带领班子成员抓创新求突破,转作风树行风,使全县文体事业发展和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在机关内部除弊革新,理顺了与下属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与社会各界三个方面的关系。同时,主动出击,虚功实做,拓展精神文明创建领域,想方设法创造工作条件和宽松环境,使想干事者有事可干,不干事者好不自在。作风的转变、效率的提高,使文体系统的影响力得到提升,整体形象得到塑造。

抓以点带面,巩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农村文体阵地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一盘棋中举足轻重。作为主管局长,他采取政策启动和活动拉动的方式,用两年时间规范以“一场两室”为标准的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并将文体网络延伸至村一级,在全县140多个行政村建立了文体工作站,培育树立起了诸如宣和镇的阵地建设、迎水镇的以文补文、永康镇、香山乡的文体内涵提升、文昌镇的图书借阅等特色典型以及东园、刘营、何滩等20个村文体工作站、186个文体活动(经营)示范户。目前,各乡镇普遍拥有大型社火队、业余文艺宣传队、健身秧歌队、篮球队、电影放映队及文艺创作群体,精神文明活动四季不断,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在全县开展“文化体育先进乡镇”创建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地方特色,丰富城乡精神文明活动。针对本县群众文化传统深、底蕴厚的优势,范学灵同志顺势而谋,在传统戏剧、皮影、民俗社火、书画艺术、剪纸及舞台艺术等方面,挖掘整理,开展活动,发扬光大。围绕旅游文化发展和节庆文化需要,精心组织策划,每年组织举办诸如大漠黄河旅游节、黄河漂流节、农村文艺调演、民俗社火展演及焰火晚会、文化艺术节、广场文化、精品电影展映、篮球邀请赛、全民健身月、文体下乡进社区等全县性大型文体活动30多次,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从而有效辐射和带动了全县社区、企业、校园、旅游、节日、家庭诸领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这些,不仅丰富活跃了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历炼壮大了文体队伍,全面提升了全县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抓载体创建,充分发挥精神文明阵地功能。几年来,范学灵同志对直属职能单位强化组织领导并提供优质服务,采取“盯住抓”的办法,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作用。先后组织启动了全县农村电影“131工程”并实现达标;整合重组了县电影公司与影剧院,通过招商引资进行整体开发,既保住了阵地,又发展了产业,增添了文化事业发展的后劲;通过充实图书馆藏、增建图书阅览网点,实现了图书馆标准化服务,完成了“全国二级图书馆”的创建;通过开发文物旅游产品,使“老古董”变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活教材”;通过发挥文化馆、业余体校的职能,培养建立城乡社会文化体育指导员网络;设置街道居会文体辅导点,经常开展广场文化、文体下乡进社区、全民健身月活动;组织各类文化体育赛事,引领城乡居民参与文体活动,自我展示、科学锻炼、文明生活,有效促进了乡镇、社区、行业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了加快群众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他广泛接触、热情引导,千方百计吸纳社会各界的文体人才参加文体活动,形成良好工作氛围;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文体政策和政府行为支持,以实体的形式把各类演出团体固定下来,引导、鼓励他们自主经营和发展。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全县已涌现出了秦艺剧团、秦声剧团、民间艺术表演队、书画院、书画艺术研究院、黄河奇石馆、圣贤文化艺术学校、良缘婚庆服务中心、健身辅导站、摩托车俱乐部等一大批社会文体团体,为提高全县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培植了亮点和示范。在阵地建设上,精心筹划,大破大立,争取县上在县城新区建设了文化广场,并通过地皮置换等办法多方筹资1000多万元,筹划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等新馆和体育广场建设,精心打造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主阵地。

近年来,中卫文化市场发展迅速,文化市场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此,范学灵同志不断创新文化经营市场管理方法,坚持把抓“繁荣”放在首位,大力发展文体产业,完善稽查体系,并率先在全区建立了农村文体市场兼职稽查员制度,加强规范化监管,使全县文化体育市场发展到12类18个经营项目,经营者达到582户,从业人员达4300多人,与前三年相比,总量得以扩张,布局更趋合理,项目种类丰富,规模经营及文体企业剧增,高雅文体娱乐项目占据主导地位,为文化旅游县和中等城市建设提供了“文化铸魂”的支撑,搭建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平台。

抓文企联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范学灵同志坚持精神文明社会办、社会文体作载体的原则,立足文体阵地,超前策划大型文体活动,主动寻求精神文明创建合作伙伴。几年来,先后与县内外30多家企业合作,推出了戏剧艺术、饮食娱乐、企业文化、篮球邀请4个“文体套餐”。他为宁夏华泰鑫集团公司策划组织的“全县百龙大赛”,为中卫沙坡头旅游公司主办的“沙坡头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主笔为香山酒业集团公司编撰出版《香山酒文化》,为昊都酒业集团公司举办3届“秦腔艺术节”等,成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为现代企业注入了文化灵魂,有效拓展了精神文明共建时空,又实现了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以企业为载体带动文体事业发展的“双赢”目标。

在全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范学灵同志不遗余力,默默笔耕,先后主笔撰写、出版发行了《中卫文库大观》《当代中卫风范》《香山酒文化》《黄河风韵》等着作,发表学术论文、文艺作品近40篇,着述总量140多万字,为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范学灵同志长期处于精神文明建设前沿,肩负守望精神家园重任,引领地方文明时风。天道酬勤,平凡致工。其主编的《中卫县志》被评为全国修志成果一等奖,专着《乾隆中卫县志校注》《中卫文库大观》荣获全区第六届社科二等奖、吴忠市“五个一工程”奖,他本人也被授予全县思想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全市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全区修志工作先进个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百家期刊优秀读刊评刊员等荣誉称号。

五《中卫文库大观》序一

中卫县古名应理州,明改中卫,为宁夏七大军卫之一,清废卫置县。其地理位置扼要,据沿边冲要,把河套西大门,锁钥旱海,襟带河山,北背边墙,南藩平固、关中,称塞上之要邑;虽地处边陲,因擅黄河之利,旱涝保收,土地膏腴,稻陇桑田,沃野千里,又是鱼米之乡;加之水陆交通捷便,境内自古即设榷场开互市,民族贸易繁荣,地方经济发达,故被誉为塞北小江南并不为过。

中卫南北倚山,黄河中流,山川雄秀,兼有大漠风光,地灵人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山水清淑之气,更是沐浴了一代代人才。全县城乡既古风犹存,又新风先开,能人辈出,文着行世,人文蔚为大观。古者登科名显比比,近代则成为宁夏教育大县、文化之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层出不穷,灿若繁星,《中卫文库大观》之出版就是证明。

由中卫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范学灵编着的《中卫文库大观》,全书逾20万字,凡六编:一曰地方志鉴赏,二曰地方史荟萃,三曰艺文着作集锦,四曰作者档案,五曰序跋选辑,六曰志苑论坛。着述内容广泛,地方志、地方史、艺文着作乃至作者评介,无所不包;时间跨度大,上自清乾隆、道光间,下到搁笔当年,凡二百余年,真可谓一部文化史;所收录文着的作者,有集体创作和个人撰写之分,亦有外籍人士和乡人之别。他们有为官者、执教者、弄文者和从事其他职业者,其中不乏专家名人。所以这部作品内在质量品位是高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和重视:第一,汇存了地方美文、佳作、名着,传于后世而不至流失;第二,系统介绍了地方文化成果,为宣传中卫、对外开放做了一件实事;第三,赞美家乡,培养后人爱家乡、爱祖国的精神,激励他们为建设家乡而奋斗;第四,“大观”又是一部较好的乡土教材,可以作为本县精神文明建设和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补充或辅导教材。因此,无可置疑,《中卫文库大观》的正式版发行,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一部好书的出版,读者首先想要了解的还有作者。《中卫文库大观》的编着者范学灵同志,是一位年轻人,名不见经传而又有所传。范学灵是新修《中卫县志》的副主编、总纂,在大学攻读畜牧管理专业,1987年改行修志,却能干一行爱一行并有所成就,短短几年,就成为中卫县修志的业务骨干和部门领导。现已正式出版的《中卫县志》,于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方志一等奖,当年在宁波市召开的颁奖大会上,中央领导同志在讲话中,多次点名表扬了《中卫县志》。参加会议的范学灵同志亦被全国方志界同仁所结识,很是风光,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方志界的后起之秀。

当然,《中卫文库大观》之出版,还应归功于县委、县府和曾大力支持过县志编纂工作的历届领导,以及县志办的几位前任主任。如果主要领导没有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势必缺少某种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往往可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就事论事,在繁忙经济建设工作中,对于编史修志、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就难有较深刻的认识。认识不到位,支持的力度就不够。比如有些地方,新方志一经出版,地方志办公室就首先被“编遣”了,甚至志书尚未出版,亦把方志办打入冷宫。这与中卫县在县志出版之后,仍坚持深化修志战果,逐年编撰年鉴的做法相比,有多么大的反差!

以上是我对《中卫文库大观》的读后感,也就算作序文吧。

六《中卫文库大观》序二

中卫是一个古老的文化县,传统优良,积淀丰厚,源远流长。就宁夏全区而言,可谓之“出业绩,出经验,出人才,为人先”的地方,优势显现,颇得公允。但如若站在历史发展角度上去看,略作比较,也不难发现,这与人们的美好愿望、文化大县的要求,还有距离。当然,这是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肯定文化县昔日的辉煌及其对人类文明巨大贡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卫文化的地方性、独特性和发展水平,及时郑重地提出“再塑‘文化县’新形象”的战略构想,无疑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至关重要。文化,可归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涵盖丰富,重在建设。而它的生命就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实践和参与,这从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县悄然兴起的史志编纂为标志的文化现象中,便可得到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举证。

地方史志工作是一项建设性的巨大文化系统工程,承担着为家乡立言,为事业存史,为资政服务,弘扬发展地方文化的历史重任。实践表明,目前所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负责”的地方志工作运行机制是有效的,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事实再次表明,史志工作生机无限,大有作为,任重道远。近年来,中卫县志办公室广开思路,克服困难,不断拓展修志的新领域,采取“面向社会开门修志”“寻求合作两条腿走路”的工作方法,收效显着。尤其是关于地情方面的开发研究,业绩不菲,成果频频推出,并涌现出了以范学灵同志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方志学者。本书既是他辛勤耕耘的结晶,又是对家乡爱的奉献,可喜可贺!

《中卫文库大观》作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产物,它是经过众多先达乡贤长期以来共同构筑而成长起来的。尽管尚需要逐代仁人志士不断去创造、去丰富、去完善,但它犹如储量丰富、品相俱佳的矿山,蕴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在这里进行发掘研究,课题很多,难度不小,意义深远。《中卫文库大观》一书,作者以着述文化为支点,多视角探微,全方位扫描,重点突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客观公正地展示了中卫文化县的整体形象和内在品位。它的出版发行,对全县着书立说者及文学爱好者是一个最好的激励和鞭策,同样具有表彰功能,并揭示出“有为则有位”的朴素道理,必将为宣传中卫、振兴经济服务,在全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