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海啸中,全球汽车业危机四起,比亚迪却如一匹黑马逆市上扬,令业界惊叹。而“股神”巴菲特的入股,无疑成为当时比亚迪最好的广告和注脚。
令“股神”青眼有加的中国公司
2008年8月底,股神沃伦·巴菲特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财经论坛》栏目采访时曾放言:“在合适的环境下,你会在中国看到我的大量投资。”大家都在期待,到底巴菲特会看中哪家企业。
两个月后答案揭晓,股神巴菲特相中了比亚迪。
2008年9月29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MidAmerican(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斥资2.3亿美元(合18亿港元)入股比亚迪,占10%股权。这是巴菲特在华尔街金融风暴之后在海外进行的首笔重大投资,也是他看好的第一个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此前,巴菲特投资的中资企业多为排名全球500强的大型央企。而在中国经济蓬勃向上的今天,比亚迪成为巴菲特选择入股的首个民营企业。
中美能源是一家提供能源产品的全球领先公司,是巴菲特投资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逾70多家子公司中规模最大者,企业价值估计逾400亿美元。中美能源在美国中西部、西北太平洋地区和英国都有电厂,并控制着美国两条天然气管道。中美能源的总裁索科尔(DavidSokol)也被视为最有希望的巴菲特的继任者。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先生说:
“能够成为比亚迪和中国人民的合作伙伴,我们对此非常兴奋,王传福先生拥有独特的管理运营能力和优良记录,我们很高兴能有机会与他合作。”
“我们投资比亚迪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公司突破,寻找新的技术。这不光是金钱上的投资,而是一个商业上的结合,是伙伴关系。”
中美能源总裁索科尔介绍说,中美能源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电动车发展技术,通过中美能源董事同时也是比亚迪的股东、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总裁芒格(CharlieMunger)的介绍,他在7月底来中国参观考察比亚迪,并交流了双方在投资和发展方面的愿景。“比亚迪有着卓越的管理团队,其研发能力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还特别钦佩比亚迪将研发成果转化为高科技产品的能力。”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本身也非常想寻找一个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特别是在美国。电动车的商业化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梦想。在北美,依托于巴菲特和其企业的声望,加上中美能源的帮助,比亚迪能更快地实现这个梦想。”他同时指出,中美能源在全美广泛的能源网络和电力输送网络能帮助比亚迪将来在美国进行电动车充电站设施的建设。
此次合作协议下,索科尔将进入比亚迪的董事会,王传福说:“索科尔先生带来了多年的管理经验,能够帮助比亚迪制定全球发展战略。”
王传福表示,中美能源一开始提出的投资额更大,达到五亿美元,“但是考虑到我们公司对资金的需求和发展,最终还是尊重了我们的要求”,形成了以每股8港元认购2.25亿股比亚迪股份的最终方案。
入股比亚迪,对巴菲特而言其实数目不大,仅仅不到两个多亿美元,但是对比亚迪却是有重要影响的。2007年,王传福对外宣布比亚迪要在2015年达到中国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当时其实信的人不多,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中国曾经有很多企业家说过各式各样的狂话,最后都是成了笑柄。而这一次巴菲特的入股,让国人真正见识了比亚迪的魅力。巴菲特的入股大大提升了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这是比亚迪方面欢迎巴菲特入股的首要原因。
除此之外,王传福还有另外的考虑,他说:“比亚迪将以新能源汽车作为进入北美和欧洲市场的敲门砖。这也是我们欢迎巴菲特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投资可以加速比亚迪在北美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我们将通过F3DM混合双模动力车和纯电动车来打入欧洲市场,计划2010年试运行,2011年正式推出,并和在美国市场的发展计划保持同步。”
而比亚迪吸引巴菲特的,显然是比亚迪的电动车前景。经过在电池领域十多年的研究,在汽车领域六年的研究,比亚迪已经占据了电动车制高点。就在巴菲特签署投资给比亚迪的前一周,以色列的一家名为Clal的行业投资机构与比亚迪签约,它将进口比亚迪的电动车并在其国内销售。王传福说:“我们现在已经有电动车进入了欧洲市场。丹麦和其他一些国家、地区也都很欢迎我们的车去试运行。”“未来的汽车市场将是新能源车的天下,既然我们已经在这个新领域占据了制高点,为什么还要低着头跟在别人的后面,拿低端车型去分点微薄的利润呢?”
巴菲特的神秘礼物
自从巴菲特认购了比亚迪的股份后,一切就如同巴菲特预料的那样,比亚迪公司的股票受到了投资者的高度追捧。在“巴菲特效应”的引导之下,比亚迪公司的股价出现了超常规的暴涨,很快便突破了60港元。按照60元的股价计算,巴菲特的投资收益达到了500%。而比亚迪的第一大股东王传福的个人资产更是达到了350亿港元,“摇身一变”成为内地首富。
王传福的奇迹并不完全是巴菲特创造的,但是他“财富人生”的成功与巴菲特的“资本运作”是密不可分的。王传福需要巴菲特的“资本效应”,而巴菲特需要王传福的“概念技术”,当资本遭遇技术时,当强大的资本遭遇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时,奇迹发生了,资本市场的“乘数效应”在比亚迪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而这种资本加技术的模式就是新经济的模式。
王传福和吉利公司的李书福一样,都被称为“技术狂人”、“汽车疯子”,也都是从其他产业转移到汽车产业的。王传福是从电池和手机制造产业转移过来的,而李书福则是从零部件和摩托车制造产业转移过来的。所不同的是,王传福发挥了电池技术的优势,致力于开发电动能源汽车,这种节能环保的汽车目前还不是汽车消费市场的主流,但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因为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电动汽车虽然还得不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却符合政府“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
2009年初夏,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正在美国小城奥马哈召开股东大会,78岁的巴菲特从一辆比亚迪车的后排玻璃窗里伸出左手,对着路边的王传福大声赞叹:“VeryGood!”
股东大会结束后,巴菲特和王传福互赠了礼物。王传福给巴菲特递上一辆比亚迪F6DM双模电动汽车模型。简单的一款模型,却透露出比亚迪欲迅速切入美国市场的决心。而巴菲特回以一个小小的见面礼——一只钱包。巴菲特的用意既直接明了,又耐人寻味:“年轻人,好好干,你可得替我把钱夹子装得满满的。”
王传福与巴菲特在这次股东大会的亲密接触,无形中又为提升比亚迪的品牌注入了高分值。在王传福看来,比亚迪十分需要中美能源在全美拥有的强大能源网络,一旦比亚迪进入美国,就能充分借助其旗下电力公司修建大量充电站,实现其商业化理想。
股东会结束后,涌到展示厅里比亚迪电动车展示一角来观摩的人络绎不绝,有海外华人,也有开惯了美国车、日本车的美国人,不少人兴奋地请求与王传福合影、签名留念。特别是海外华人,他们为中国这家汽车公司被巴菲特垂青而激动不已。但王传福本人的情绪好像并没有被这些热闹鼓噪起来。他配合地顺应着人们合影与签名的要求。他脸上挂着微笑,但不过是一贯的矜持与淡然。不过,不管王传福怎么的低调,他的成功已是事实,而中美能源公司也为比亚迪公司进驻美国市场铺平了道路。
他凭什么打动巴菲特
巴菲特为何在众多企业中单单选择了比亚迪?王传福凭什么打动了从不投资“未来东西”的股神呢?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一投资与巴菲特一贯的投资原则相吻合,他并不是轻易地在为一个伟大的梦想买单,而是现实利益的双赢。因此,与其说王传福“赚”了巴菲特,不如说是巴菲特“赚”了王传福。
巴菲特选择王传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看好新能源技术
其实每当一个新兴产业出现的时候,金融资本便会迅速向其聚拢,以推动这个产业迅速成熟,IT产业的迅速上升就是最鲜明的例证。当传统的内燃机对燃料的利用率已经接近顶点的时候,当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时候,新能源、新技术便成为金融资本竞相追逐的明星项目。一直以来,汽车厂商对新能源的情绪都被石油等传统能源价格所左右。当石油价格飙升时,汽车厂商就想到了发展新技术;在石油价格下跌时,基于成本和惯性思维,汽车厂商还是对内燃机技术情有独钟。但是,这种左右摇摆的情绪,正在受到保护环境发展新能源的公众意识和法律制度导向性的驱动而出现变化。
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的行为,显然与产业经济发展规律是相一致的。
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先知”,因为他总是能辨别出一家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显然,巴菲特的投资敏感性使他很快感受到新能源汽车的跨时代意义。现实也的确如此,当今世界上电动汽车发动机总成最主流的是DM双模技术。DM就是“双模”(DualMode)的缩写。如果将纯电动简称为EV,混合动力简称为HEV,那么比亚迪DM电动汽车是EV+HEV,简言之就是可充电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双模电动车以电机驱动,无需自动变速箱,四轮驱动原理简单,易于实现,电机结构简单,技术成熟,经过多次重复试验皆运行可靠。
目前全世界掌握双模技术的只有通用、丰田和比亚迪三家企业。
比亚迪DM电动汽车一次充电能行驶100公里,是三家企业里技术最先进的,同时比亚迪DM汽车还突破了反复充电、家用插座充电两大技术难关,使电动汽车在使用上更为便捷。比亚迪双模电动车搭载其自行研发的铁电池,已在国内外申请700多项专利。这套DM系统将首先搭载在比亚迪的F0、F3和F6上,将会取代现有的油电混合系统,成为世界上最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系统。
作为世界首款即将实现量产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比亚迪的双模车不仅能在低速时使用电动驱动、高速时电动机和发动机一起驱动,还能够单独使用电动驱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动力混合驱动。可以预见的是,DM技术将推动人类环保前进20年,它将颠覆目前的汽车世界,取代油电混合系统,实现电动汽车的四轮驱动和无极变速,成为世界上最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系统,在世界汽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看好中国经济
巴菲特投资王传福,也就是在投资中国。这几年巴菲特一直在大手笔布局中国企业。而比亚迪的成长史以及王传福的“首富史”背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奇迹的发生,经济学家往往从“比较优势”原理进行解释。这在王传福的“发家史”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1995年,王传福开始在手机电池领域创业,电池生产成本比日本厂商低40%。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拥有成本优势的比亚迪异军突起,跃居世界最大手机电池生产商。比亚迪对这种人力成本优势的追求,同样运用于后来进军的汽车产业。
按中国经济学家的说法,中国具有“后发优势”,即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通过引进方式,来加速技术变迁,从而使经济发展地更快。比亚迪更胜一筹,通过拆解世界最先进的汽车,来获取技术,没有专利的照着做,有专利的进行规避或创新,通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迅速实现技术升级。王传福顺应了科技、新能源创新和环保的趋势,引导了一个新的世界汽车行业格局。而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内容,表明中国正试图摆脱以前那种靠资源消耗和低附加值产品来发展的道路。巴菲特之所以看中王传福,乃至布局中国企业,原因正在于此。
3.双方利益是纽带
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最重要的一点是,中美能源和比亚迪的合作能够满足双方利益的需求。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巴菲特一直在寻找适合长期投资的新产业;另一方面,比亚迪由于盈利下降,各方面也面临着资金的压力。
自2007年以来,众多自主品牌汽车都加紧了上市融资的步伐,但在目前宏观调控、股市低迷等诸多因素影响下,长城、力帆和华晨等汽车公司诸多A股上市计划均没有结果。照此情形,比亚迪A股上市计划很有可能被搁置。所以,在央行收紧银根的前提下,比亚迪必须依靠其他融资途径以保障充分的运营资金,降低金融风险。当然,对于比亚迪而言,选择巴菲特不仅仅收获的是现金,还有“股神”入股对其品牌影响力的显着提升。立志要当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袖的比亚迪必须加快在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投资步伐,而在融资之后,斥资2亿元人民币收购半导体企业宁波中维也印证了这一点。
就目前形势而言,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但其相关的鼓励政策却迟迟不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比亚迪电动汽车在国内的销售造成影响。新能源汽车在美国的发展境况却不一样,比亚迪强势推出的F3DM双模汽车或许将以美国市场作为其海外商业化的第一块“试验田”。而中美能源是从事生产、运输及交付取自不同种类燃料来源的能源,并向全球逾690万客户提供电力及天然气服务的公司。依靠中美能源在美国强大的能源网络,比亚迪便能充分借助中美能源旗下的电力公司修建大量的充电站,这将大大加速比亚迪在北美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金融风暴也是机会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40%。
日系厂商赢亏线持续紧张,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游刃有余地显现出来。
金融风暴对于所波及的地区、所经受重创的行业而言,无疑是一场引起诸多不安定因素的心理大恐慌。但对于具有敏锐市场判断力的企业家而言,恰恰又是千载难逢,从逆境中求生存,从绝境处看生机的大发展机遇。
王传福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抢抓机遇的敏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