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山海经
3983300000016

第16章 卷九海外东经

《海外东经》这一章中,最有意思的是“扶桑木上的十个太阳”,我们也着重挑选了它,并加以详细的解析,以便让小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神话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以了解故事的真实面目。

“帝命竖亥步”这一条,则显示出了古人们在天文地理学上的成绩。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已能够通过测量手段,来判断天下家国的大小远近。

君子国在其北,衣冠(1)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hào)让(2)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注释】

(1)衣冠:这里都作动词用,即穿上衣服戴上帽子。(2)让:谦让、礼让。

【译文】

君子国在奢比尸神的北面,那里的人们穿衣戴帽,衣着整齐,并且腰间佩带着刀剑。他们吃野兽,两只花斑老虎就陪在他们身旁。君子国的人们谦让有礼,从不争斗。那里有一种薰华草,它早晨开花傍晚凋谢。另一种说法认为君子国在肝榆尸神的北面。

帝命竖亥步(1),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2)九千八百步(3)。竖亥右手把筭(suàn)(4),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注释】

(1)竖亥:传说中一个走得很快的神人。步:名词作动词,步量、丈量。(2)选:万。(3)步:度量衡单位,古代的“一步”相当于六尺。(4)筭:通“算”,古代人计数用的筹码。

【译文】

天帝命令竖亥测量大地,竖亥从最东端走到最西端,测量出的结果是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拿着算筹,左手指着青丘国的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命令竖亥测量大地的是大禹帝,竖亥测量出的结果也是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齿,食稻啖(dàn)(1)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注释】

(1)啖:吃。

【译文】

黑齿国在竖亥的北面,那里的人牙齿很黑,他们吃稻米也吃蛇。一条红蛇和一条青蛇,正围在他们身旁。另一种说法认为黑齿国在竖亥所在地的北面,那里的人们长着黑脑袋,他们吃稻米,能驯化驱使蛇类。(他们所驱使的)其中一类蛇是红色的。

下有汤谷(1)。汤谷上有扶桑(2),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注释】

(1)汤谷:据古人解说,这条谷中的水很热。(2)扶桑:树名,传说太阳在这棵树上栖息并升起。

【译文】

下面是汤谷,汤谷边上画着一棵扶桑树。汤谷是十个太阳洗澡的地方,在黑齿国的北面。在大水中间,有一棵高大的树木,九个太阳停在树的下枝,一个太阳停在树的上枝。

【阅读延伸】

这则文字被普遍理解为一个包含异常天文现象的神话:水中的扶桑树上生活着十个太阳,九个在下,一个在上。这则神话后来还被人们衍生出另一个著名神话:后羿射日。这个内容在《山海经》中也有体现。人们把后羿奉为英雄,对后羿膜拜千载。

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学者怀疑天上有“十日”的说法。他们从古代历法的发展、风俗的形成、词义的变换等角度,探讨这个神话的本质。

中国历代对于“十日”的研究,较为合理的有“十日纪旬”、“一日十时”这两种说法。其中,“一日十时”这个说法最有说服力。这种说法认为:这则文字中所谓的扶桑,在古图中应该是用来观测日影的标杆——古人称之为“表”。而这幅古图中处在不同位置的十个太阳,则代表着一天之内的不同时刻——古人的绘画手段不足以表现日影,于是画出十个太阳表示不同的日影。用图画来记录观测日影定时,这其实不过是古人记录、传播自己历法知识的手段,它并不表示天上真有十个太阳这一天文学意义上的“事实”。

现代学者对这种“十日”加“扶桑”的图画,更进一层的研究还在继续。最近的研究成果认为:这种立表木来观测日影的活动,应该是在春、秋分之日进行的。“下有汤谷”这则内容反映的正是春分时的观测。

据说还有不少人费尽心思去证明天上真有十个太阳,这种事应该是徒劳的。

东方句(gōu)芒(1),鸟身人面,乘两龙。

【注释】

(1)句芒:神话传说中的木神。

【译文】

东方的句芒神,长着鸟的身子,有着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