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安下心来
3813200000007

第7章 我们活的是自我,而不是自己(2)

自我看不到此时此刻我们所拥有的健康。自我认为自己的能吃能喝能蹦能跳,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可得意的。

自我并不享受有家人陪伴的开心和快乐。自我认为每天都在一起没有什么可庆幸的,没什么不一样的。

自我不能安于自己能做的和在做的事情。假如我们是售货员,自我的存在让我们不能享受这份工作,而总是盼着早点下班,或是干脆换个工作,因为自我认为做个售货员使自己大材小用了。

自我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比如,自我不能接受自己塌鼻子、小脑门,而总是想着惦着长在别人脸上的鼻子和脑门。

自我的核心是抗拒事实。自我抗拒真实的自己,抗拒不完美的自己,抗拒无能为力的自己,抗拒当下真实的生活。自我不能安心于此时此刻自己所面对的、所拥有的一切,不满足于自己能够触及的生活,而总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跃跃欲试地试图逃离当下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生活。自我所关注的永远都不是事实。

自我执着——让我们偏执、故步自封

与自我的不满相对应的,是自我的另外一个鲜明个性——执着。

自我之所以有不满的个性,是因为自我有了与当下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生活比较的对象。没有这些对象,我们恐怕连不满是什么感觉都不知道。这些对象就是自我制造的幻想。自我的幻想给了我们逃离现实的空间。自我不存在于当下真实的自己,它要么在未来,要么在过去,要么在外在。自我也不在事实中,它寄生于虚伪、虚荣、虚假的幻想之中。所以自我总是执着于自己的幻想。

如果你经常和孩子在一起,你会发现一个很好笑的现象。孩子一旦产生了一个念头,就会执着于它,而且你越是阻止他,他的念头就越强烈。但是只要让他的想法付诸行动,他的执着就会马上消失。比如孩子产生了到楼下去玩的念头,如果大人不陪他去,那他就会没完没了地闹。可是当你带他走到楼下,哪怕是只走到楼门口,然后扭头就上楼,他也不再任性,而是会乖乖地跟你上楼。这就是自我介入后我们执着于自我幻想的表现。

我们产生一个念头之后,接着就会执着于它。孩子执着于到楼下去玩,主要是待在家里的事实让他没有想象的空间,再怎么有趣,也只是当下这样。可是到楼下玩呢,却比当下的事实有更多美好、开心、快乐的可能。在念头产生的那一刻,他便开始想象到楼下玩的各种开心和美好的可能。如果不让他去,他认为自己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所以你越是不让他去,他就越是想去。可是,当你让他的幻想付诸行动——到了楼下,他就走出了想象,走进了事实。走进事实后,他马上会发现楼下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有吸引力,那么美好,所以他执着的念头马上消失了。

如果自我执着的幻想是指向未来的,那么在我们身在那一刻的当下,想象马上就会被打回原形,变得黯然失色,执着也就随之消散。我们之所以执着于自我的幻想,原因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自我思想游戏可以让我们看上去光彩照人,超凡脱俗,可以让未来变得无限美好,也就是说自我的想象要比现实更有魅力。

如果自我执着的对象不在未来,那么就有可能在过去。虽然我们身在此时此刻,但我们的想象却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小梅等电梯的时候听到了邻居出门的动静,这时电梯来了,可邻居并没有往这边走。她不能确定邻居是要下楼还是要去楼梯口倒垃圾。进电梯的时候她故意放慢了速度,可是直到电梯即将关门的时候,邻居才匆忙跑过来了。邻居看到电梯就要关上,便高声喊着让小梅等一下。小梅马上去按电梯的开门按钮,可为时已晚,邻居还是被关在了电梯门外。到现在为止,小梅还没有将电梯自动关上与自我关联起来。

接下来,小梅独自站在电梯里,想起刚才邻居失落的眼神,心里忍不住想:“他会怎么看我呢?他会不会认为是我故意让电梯门关上的?他一定会认为我很自私,不友好,不为别人着想,没有人情味儿……”这时小梅就把电梯门没有打开和自我关联在了一起。她瞬间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并开始担心这件事情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邻居以后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这导致她走出电梯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琢磨这件事。

上面的小梅走出电梯后,她在开车的时候,上班的时候,都还在想邻居错过电梯的事情,还在想如何挽回自己在邻居心中的形象。就是自我执着于回避过去让自己感觉不好的事情,执着于回到过去改变那些对自己造成负面影响的事情。另外,自我也执着于过去那些给自己留下美好感觉的事物。比如:这个东西真难吃,怎么不像上次我吃的那个味道?我们还是去上次那个地方吧,那里的环境不错……自我渴望再次体验到过去给自己留下美好感觉的事物。自我有些极端,要么无限渴望,要么唯恐避之不及。其实,无论试图改变、回避,还是再次体验,都是自我的想象。自我指向过去的执着,依旧是幻想。

如果自我执着的对象既不在未来,也不在过去,那它就在外在。当我们非要花几千块买件什么品牌的流行大衣时,就是自我把执着的对象指向了外在事物和他人。自我执着于用外在事物——一件大衣,来满足自己的内在虚荣。自我脱离了自己的基本需求,而去追求虚荣,使自我试图通过迎合、取悦他人,博得他人的认同,来满足自我对价值感、存在感的需求。

自我游走于外在,并不顾及我们的真实需求。或者可以说自我并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是更明白别人的需求。自我更加在乎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感受。自我只知道迎合外在,讨好别人。自我把执着的对象指向外在,其实也是自己的想象。一件大衣对我们的改变,并不会像自我想象的那么神奇,别人不会因为一件大衣就敬重和喜欢我们。

自我的执着建立在无视当下真实的自己的基础之上。我们总认为此时此刻不是自己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生活在未来。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过上未来的生活。自我的执着,使得我们尽管活在自己的生命中,却忽略了自己。

自我感情用事——让我们情绪化、自以为是

自我是感性的,有着“多愁善感,爱憎分明”的个性。

我们的情绪大部分是被自我情感启动的。自我总是带着喜欢或是讨厌,好还是坏,高尚还是低俗,对还是错,渴望还是失望,嫉妒还是羡慕等这样的自我情感,去审视事物、他人和自己,所以,我们容易感情用事。我们之所以时常陷入不安和痛苦之中,就是因为自我在感情用事。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他不爱我所以我伤心;他不尊重我、无视我,所以我愤怒;他比我拿的工资多,所以我嫉妒他、恨他……

自我会使我们丧失理智,变得自以为是。任何琐碎的小事在自我情感介入之后都会被无限度地放大;自我总是能听到别人的言外之意,或是从小事中解读到更深层的含义;自我往往把自己与别人之间产生的不愉快,看作是别人冲着自己来的,是在给自己找麻烦;自我认为所有不如自己意愿的事情,都是针对自己来的;自我很少就事论事,而总是要把事和人分出个好坏对错来。自我总认为他人的行为别有用意,于是总想探明别人的用心和意图;自我动不动就是原则和规则,但是很少拿这些标准来衡量和约束自己。

自我情感的泛滥,还体现在它总能把事情扩散到自己的整个人。例如自我会把自己站在路口等红灯这样的小事,和自己的整个人联系起来。自我把马路上没有什么车,别人都在闯红灯,而自己还老老实实地等在那里的行为,和自己整个人联系起来,认为自己是个太实在太死板的人。不就是等个红灯,在路口多站几秒钟吗?可自我就是能把这些和自己的整个人扯上关系。

自我不但这样看自己,而且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别人。比如某个名人被传出了婚外情或者离婚的消息后,那些被自我附身的人,就开始对人家的生活指指点点、骂骂咧咧,认为别人十恶不赦,道德败坏,进而否定掉别人的一切,恨不得将别人的一生都摔碎了砸烂了。真不知道是别人道德败坏还是自我感情用事。

这是个自我情感泛滥的时代,大部分人都活得很自我,动不动就要求什么救赎,什么时代意义;动不动就把那些琐碎的小事上升到道德的高度、人格的层面;动不动就和民族尊严、社会伦理扯上关系。自我的小性子搞得我们喜怒无常,满是抱怨,我们早就成了服务于自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