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安下心来
3813200000024

第24章 第六颗定心丸:这就是我的生活(1)

用错的定心丸——这不是我要的

我们并不认识自己想要的东西

为了逃避、对抗这个不确定的世界,自我带着我们一路走下来,让我们成了机器人、狭隘的人、二手人、不安的人、庸俗的人。但不管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一点是相同的,即自我不会如愿以偿,我们不会获得真正的安全。最后,面对不确定的事物,自我只能绝望地吞下最后一颗错误的定心丸——“这不是我要的”。自我告诉我们这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人生,但是自己的人生到底应该是什么样,自我也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我们追随自我到最后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迷失了自己,成为一个迷失的人。有个小故事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在一场暴雨中,洪水淹没了一个村子。村子里的教堂也没有幸免。洪水没过了正在虔诚祈祷的神父的膝盖。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对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坚决地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没一会儿,洪水已经没到了神父的胸口,神父只好爬上祭坛,继续祈祷。这时,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对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飞过来,飞行员丢下绳梯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会与我同在!”最终,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

神父死后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生气地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兢兢业业地侍奉您,为什么您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去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支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派了一架直升飞机去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是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陪我……”

其实,很多人和神父一样,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总在想“我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这不是我想要的,我要变得更好”。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也不认识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我们追随自我一路走下来,只能证明自己要找的东西根本不存在,只能证明自己的追求只是个幻想。那个幻想只存在于自我的心中,现实里根本就没有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神父才一次又一次地错过获救的机会。其实神父早就迷失了自己,他根本就不认识他所谓的主。

很多大学生经常苦恼于每天都课程满满活动多多,可回头却感觉什么收获也没有。很多白领、上班族也经常苦恼于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可是一下班便感觉很空虚。有很多人都是整天忙忙碌碌,感觉很累,可是又停不下来,因为一停下来便感觉空虚无助。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如此忙碌、如此努力奋斗、如此坚定地追求,却依旧感觉空虚不安呢?因为我们压根就不认识自己的人生,压根就没有发现自己真正的生活。我们只是在试图逃避、逃离自己的生活。我们总相信有那么一种东西会带给我们永恒的确定感。就像神父坚信主会亲自来救他一样,我们根本不认识自己的生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早就迷失了自己。

我们验证自己是否迷失,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就可以了。你是否感觉自己的未来应该会更好?如果你回答“是”,那么你就已经迷失了。我们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它五彩缤纷、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怎么会迷失呢?迷失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生,应该是幻想中那样,我们总是试图到自己幻想中那个更美好的地方去,以至于根本不认识自己当下的生活。迷失的人认为当下“这不是我要的”真正的生活,“这不是我要的”真正的自己。可事实上,对我们来说根本不存在更美好的地方,我们只有当下。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的生活只能成为一场在迷失中追着幻想奔跑的闹剧。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寻求安全、好、对的活法,我们认为自己会安全,认为有一种东西可以给我们永恒的价值和意义,认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会逃离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但关键是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模式可循,一切都不确定。所以最终我们只能发现自己所追求的生活只是幻想,我们所谓的确定的、安全的活法是不存在的。我们的追求只能是带着自己兜一圈,然后重新回到原点——不确定,一切都不确定。我们的追求只是在抗拒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世界,而不是活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总会发现自己不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自己总实现不了有价值、有意义的活法。我们执着求证的价值和意义,只能换来一切空虚的证明。我们一路走下来最终的结果是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不认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迷失是我们发现自己的人生里没有自己的内容,自己的躯壳里没有自己。在心中不安的驱使下,我们一直追随着安全、好、对的脚步活自己的人生,一直试图让自己符合某种价值模式,而忽视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意愿。我们只学会了发现安全、好、对的活法,而没有学会去发现自己。最终,我们把自己丢得一干二净,面对自己人生的烂摊子不知如何是好。

我们每时每刻都活在自己的生命中,我们的生活时刻都摆在我们面前,但可悲的是我们根本就不认识自己的生活,我们总认为那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其实,我们早就迷失了自己,我们只是在追着自己心中的幻想跑向未来、跑向死亡。我们只是在奔命,永远都不会如愿以偿,最终只能死不瞑目。到死只能一声叹息:“唉,我辛苦了一辈子,没过上几天好日子。”醒醒吧,我们的生活就是当下这样,自我所认为的生活只是心中的一个幻想。

我们都迷失在了“钱途”中

现代人有个非常特殊的本领,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几句话就能拐到钱上去。不信我们可以听听身边的人们是怎么说的。

“你男朋友是做什么的?”“内科医生。”“哦!不错啊,医生是很挣钱的职业啊!”听听,说话的人完全忽略了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

“你女朋友是做什么的?”“会计。”“看来你女朋友很聪明。”“可是每个月就只能拿那点儿死工资,没什么钱啊。”看来钱好像比自己女友的善良、勤奋、可爱更重要。

当我们去聆听自己的心声时,我们只会听到钱对我们的召唤,而不是自己对自己的召唤。如今这个时代,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更多是钱。钱在我们这个社会似乎是万能的,即便不是万能,但是比起学历、业绩、能力来说,要好使得多。所以大家动不动就说钱,这使得钱之外的价值变得很无力,比如爱、善良、真诚、热情……这些东西一旦遭遇钱的PK便顿时黯然失色。

活在这个时代,大部分人都迷失在了金钱中。就像神父祈祷主来救自己一样,他看不到主对他的眷顾,因为他根本就不了解主。而钱呢?我们认识钱的本质吗?钱本来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的,可当我们迷失在金钱中时,我们就成了钱的奴隶。我们总是感觉钱不够花,钱挣得不够多,不够快。没有人叫我们不要为了钱,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钱完全出卖了自己的人生。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对钱的渴望的边际在哪里,总是能为了钱把自己给忘干净。

我们迷失在钱途中的主要原因,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过于单一。大部分人把钱的多少当作了衡量自己活得是否有价值的标准,而这又成了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

价值过于单一会使大部分人活得没有价值感和存在感。我们试图通过追随主导价值,来获得他人的认同,并以此获得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于是我们都放弃了自己,去做别人期望我们做的事情了,都去追随所谓的主导价值了。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聚集财富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钱对我们的真正作用,所以我们很容易感觉自己没归属感和价值感。

以钱为主导价值,会让很多人没有社会归属感。那些不追随主导价值、安心做自己的人,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也没有归属感。这会引发人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人感觉这个社会抛弃了自己,所以人人自危,而且大家都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这最终会导致社会道德体系瓦解,让这个社会产生信任危机。我们一旦相信了钱能带给我们想要的人生,我们就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最终只能迷失在这条路上。

迷失是因为我们试图依赖外在事物和他人来理解自己、活出自己。只要我们试图依赖外在事物和他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意义,我们就会迷失。因为他人和外在事物只会将我们带向另一个谜团,让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任凭自己再怎么努力和奔波,也找不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无法满足自己对安全感的需求。

归根到底一切问题都在于我们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认为人生有某种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标准可以遵循,我们害怕自己错过这样的活法,所以我们没有自由,也没有自己。

其实,我们感到迷失是件好事,这证明我们感到自己的活法存在问题,我们已经开始质疑自己的活法。我们感到迷失的时候,是我们寻求出路的开始,是我们脚踏实地地活出自己的开始。迷失是我们正在试图走出迷局。

迷茫的人的自我情感:自我总认为自己的生活不是当下这样,认为自己的人生应该是更美好的、更快乐的、更幸福的、更成功的。

迷茫的人的特点:不知足,不自知;活在自己的人生中不认识自己的生活。

回归无限可能的自己

生命本没有意义,因为你活了你做了,生命才有意义

我们之所以迷失,是因为自我认为人生有正确的、确定的活法。有了这样的活法,我们就不用担心会错过自己的人生、虚度自己的人生。因此我们都在按照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模式活自己的人生。可结果发现,我们所谓的价值和意义总不在其中。那么我们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如何活自己的人生,才算不枉费此生呢?

说到人生的意义,就不得不说犹太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所罗门。为了探寻人生的意义,他的一生做了各种尝试,可是最后他在自己的著作《传道书》中却得出这样的结论:“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意思是“没有意义,没有意义,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他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感慨呢?

所罗门王是以色列联合王国的国王,也是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君王之一。他在位时,古代以色列王国达到了最强盛的时期。他靠自己的智慧,征服了他的臣民。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和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他是集财富、权力、名气于一身的人。他想做什么就可以去做什么,想要什么就会拥有什么,完全可以随心所欲。他试图借此找到人生的意义,于是他对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事情进行了一一尝试。

他首先尝试的是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他非常用心地钻研农业、畜牧业,研究如何培育牛群,并且培育出了上等的牛种,但这根本无法满足他。

然后他对建筑产生了兴趣。他花费了约7年时间,建造了后世称之为“第一圣殿”的犹太教圣殿。此外,所罗门王又用13年的工夫,建造了华丽的王宫和其他建筑群,包括法老女儿宫、黎巴嫩林宫、圆柱长廊、宝座厅等。他虽然很有成就感,但是依然感觉没有意义。

他还曾开画廊收集各地的名画。他花很多钱把这些名画据为己有,并且在画廊中欣赏这些画作,但是不久他又失去了兴趣。

接下来他又开始研究音乐和戏剧。他在宫中设立了管弦乐队,另外还找了很多喜剧演员来宫中表演,他常常捧腹大笑。“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够大笑一场。”这句话就出自他的口中。虽然好玩,但是不久他也失去了兴趣,依旧感觉没有意义。

后来他又投身商业投资,大搞经济建设。他建立了两支舰队,派到海外去大力发展本国贸易。他做得很成功,积聚了大量的财富,多到用不完,但他还是觉得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

接着他开始尽情享乐。沉浸在美食、美酒、美人之中的他仍然感到内心空虚。

后来他又去研究哲学。他买了大量的智慧书和哲学书,放满了整个图书馆,可他发现“著书多,没有穷尽,人读不完所有的书”。后来他写下了《圣经·旧约全书》中的《箴言》、《雅歌》、《传道书》以及《所罗门智慧书》等作品。但是他依然认为这没有什么意义。

所罗门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用之不尽的财富、显赫的声名以及百万臣服于他的子民,可他依旧感觉没有意义,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并不在此。于是他试图从科学、建筑、艺术、哲学、商业等诸多方面寻找生命的意义,但结果是他发现“一切都无意义”。最后他说:“我什么都试过了,全都没有意义,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虚空是因为我们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徒劳无功,也就是没有用,没有任何意义。所罗门王不能从自己做过的事情中找到生命的意义,他认为做什么事情都是徒劳的,什么都没有意义。他之所以发出了这样悲观的感慨,是因为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个真相——无意义。

变化和无意义是这个世界的两个真相。无意义就是虚空。虚空是包容和广博,是“有”的可能和前提,是“有”的最初因缘。无意义使这个世界有了无限可能的本质。如果这个世界在遵循某种确定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一切都会是稳固不变的,也就没有了别的可能,有的只是单一的重复。这样的世界还有何魅力可言呢?一切本无意义,一旦有意义,世界就将变得一成不变、毫无生机,无法运作。如果我们把对外寻求的人生意义,当作自己人生的主要目的,我们不免会失望。一切都毫无意义,所以我们也无法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只能证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不确定,一切都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