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安下心来
3813200000017

第17章 第三颗定心丸:获得自己的答案(1)

用错的定心丸——我该怎么做,我可以怎么做

只为让自己看上去很美

有一次我参观花卉博览会,那里的盆景展厅吸引了我。展厅里的一盆盆植物形态各异,别具韵味。一棵小小的植物能够长得如此奇特,而且集各种美于一身,浓缩在花盆那么大的空间里,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我靠近去观赏那一盆盆美丽的景色时,我惊奇地发现好多小树枝上都缠着铁丝,树身上有些地方虽然没有缠着铁丝,但也能看出被铁丝缠过的痕迹。后来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原来这些盆景之所以能伸展出如此别致的形态,是因为经历了人为修剪和扎缚的“技法”酷刑,而非天然形成,是培育者为了迎合市场口味,人为“二手”处理过的。这让我顿时感觉这些盆景黯然失色了。经过人为处理的植物,虽然形态奇特,但它们之间大同小异,像是从一条流水线上下来的,失去了原本的生动和随性之美。

这样的情景让我不由得联想到人本身。很多人表面看上去“花枝招展”俨然一副成功的样子,但是活成这样其中有多少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呢?其实,大部分人都是为了迎合这个商业社会的需求,从商业社会生产线上走下来的二手人。他们成了这个商业社会的牺牲品,虽然活着,生命里却并没有自己。

盆景被人为处理过,是为了迎合市场上消费者的口味,卖个好价钱。可是人成为二手人又是为了哪般呢?我们成为二手人,是为了获得安全感。面对不确定的事物时,在自我的作用下,我们往往会服下另外一颗错误的定心丸——从别人那里获得“我该怎么办、我可以怎么做”的答案,也就是通过追随他人来让自己感到安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自我认为有安全、好、对的活法,认为只要按照某种模式去活,自己就会安全和有价值。

第一条生产线——家庭

如果被问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怎样获得的,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会谈到自己的成长环境,也就是家庭。我们遵循的社会“游戏规则”,以及信奉的价值观,大部分来自家庭。家人对价值和意义的渴求,把我们从小就送上了家庭这条二手生产线。我们从小就在接受安全、好、对的生存教育,所以今天我们不会自由地活自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大部分父母只会追求安全、好、对的活法。父母认为这个家庭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遵循自己认可的价值的结果。所以,我们一生下来,就上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二手生产线。父母用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符合他们所遵循的观念,成为符合他们意愿的样子。这个家庭所遵循的价值观,就是缠在孩子身上的铁丝,使孩子成了符合这个家庭的各种观念的二手人。

“宝贝,你这样咧着嘴哈哈大笑是很不得体的,女孩子要笑不露齿。”“说你多少次了,坐着的时候,腿不要抖个不停,女孩子要端庄大方。”“见了邻居要打招呼,不要只是傻笑。你这样别人会不喜欢的。”儿子说自己长大了要做个厨师,父母就急了:“厨师?真没出息!做厨师挣不了多少钱,只能住很小的房子,开很小的车,很丢人的。你应该理想远大一点儿,你要立志成为科学家、工程师。这样全家人都会为你骄傲的!”如果我们把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情景记录下来,就会发现父母一直在告诉孩子这样是有危险的,那样是不对的,这样是愚蠢的,那样是不好的……总之,就是不能让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行事。

上面那些话,虽然只是父母脱口而出的,但是对于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话就是真理,所以孩子往往会无条件地接受。孩子一旦接受了这些观点,就等于在自己身上缠上了一条条“爱”的铁丝。父母希望这些铁丝能让孩子成长为他们认可的样子,成为有前途的人,成为招人喜欢的人,成为聪明的人。父母往往只会帮孩子塑造某种社会期许的品质,或者某种他们认为社会生存所需要的品质,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品质常常是模式化的,是片面的,是建立在让孩子们放弃做真正的自己的基础上的。

大部分父母,都是心存恐惧、被自己的感觉所束缚的人。他们只会安全、好、对的活法,所以他们只希望孩子不要给自己找麻烦,能够安分守己就好。那些束缚住孩子的铁丝,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利己教育。他们总是怕孩子不拘一格的样子会吓到别人,给自己丢脸,怕自己的生活会因为孩子而变得不确定。心存恐惧的父母,怎么会教育出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呢?

我们从小学会的是安全、好、对的活法,而不是自由的活法。只有在他人的指导下,我们才敢往前走,我们不知道如何靠自己去活出自己。所以我一直认为,如果父母没有一颗自由的心,那么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会多受很多苦。

第二条生产线——学校

步入学校以后,我们接受的同样是安全、好、对的教育。老师同样在教我们如何找寻对的答案和安全的处世之道。在学习上我们更多的是在死记硬背,因为我们认为书上的就是对的,遵循教材就是安全的做法。

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我们就是好学生;只要能找到正确答案,就是好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就是好学生。任何挑战正确答案的行为,都被看作是滑稽和愚蠢的。我们依旧没有学会自由的活法,没有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发现、如何探索、如何创造。之所以大部分人都活得平庸,而没有创造力,就是因为我们都出自同一条生产线。我们的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不是吗?不找麻烦就是好孩子、好学生;不找麻烦,不犯错,就万事大吉,就你好我好大家好。按部就班就是我们活着的原则,我们依旧流淌在“被二手”的生产线上。

我们从小接受的是该想什么,不该想什么,怎么想是对的,怎么做是对的等等模式化的教育。我们受教育的目的是学会顺应社会更加安全保险地活着。正是这种教育,把我们塑造成了一个顺应社会,或适应某种特定社会价值模式的二手人。现在我们已经将自己献身于某种社会传统、某种理念、某种宗教,或者某种特殊的行为标准。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让我们符合某种模式,而不是自由地活自己。大部分人都被对错、好坏、善恶的价值模式定格了,而这些模式往往会让我们认为不按常理活着就是“叛逆,不安分,不踏实”的危险分子。我们一定要明白,不按常理活着并不是不尊重权威,不顺从主流,不结婚,或是搞同性恋,也不是做危害社会或伤及他人的事情,不是专做不顺从传统模式的行为。但是对传统的完全顺从,不具备包容性,不会容忍个性化的存在,也不会有自由,更不会有发现和创造。那么这个世界如何变得不一样呢?我们的人生又如何变得不一样呢?

走下生产线——自动运作

在家庭和学校中,我们也许没有识别事实的能力,“被二手”好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当我们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后,看似脱离了“被二手”的生产线,看似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能力,也拥有了按照自己真实意愿生活的自由。但此时我们大脑中追求安全、好、对的运行程序已经编写完成,我们已经具备了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情况下,自觉遵循权威和向成功人士学习的能力,我们已经成了一个合格的二手人。二手人会习惯性地拷贝他人的成功模式、生活方式,甚至穿衣打扮的形式。在社会这个不同于家庭、学校的环境里,二手人已经能够在没有监督和不被强制的状态下,自动运行安全、好、对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除了我们主动学习安全模式外,各种传播媒介也在一刻不停地向我们狂轰滥炸似的灌输各种观念。对于这些信息,二手人也会不带批判地照单全收。你认为传媒中所宣扬的所有观念和信息都是为了你好吗?你真的需要那些观念吗?从表面上看,他们像你的父母和老师一样为你好,告诉你什么是成功,什么是人生,什么是正确的追求。但我们一定要牢记,他人对你的期许永远带着“对你好”的名义。传媒也同样如此。他们让我们感觉,如果不按照他们的标准去做,后果会很严重。他们对我们的牵制,要是说白了也很简单,就是试图让我们感觉不消费就是一种罪恶;买不起就是自己无能;不入流就是老土、怪物;不知道就是愚蠢。他们知道我们对自己具有强烈的自我情感,只要能唤起我们的自我情感,我们就会变得盲目,就会乖乖地跟他们走,乖乖地掏钱给他们。这就是我们走下二手生产线还能自动运作的根源。

我们一定要明白,只要是在商业模式下运作的商业机构,就一定有自身的商业目的。而他们的目的就是试图让你符合他们勾勒的价值标准。他们深知只要按动了你的神经按钮,你就会乖乖跟他们走。他们个个精于此道,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提供的东西没有价值,而是二手人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因此,无论他们提供的是什么,只要给你一个合适的理由,你就认为自己需要。二手人追求的是安全、好、对的活法,而不是自由的活法,所以无法分辨那些观念和信息的对错,也无法分辨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二手人失去了按照自己真正意愿做事的能力,所以他们总是跟着传媒跑,跟着时尚跑,跟着畅销跑,跟着流行跑,跟着权威跑,总之哪里人多,二手人就在哪里。

二手人不能没有钱,不能没有权,不能没有车;二手人只会说对的话,做对的事,但是二手人可以没有自己,可以为了向生活做出妥协不断放弃自己。二手人的生活重在寻求可遵循的模式,他们的大脑里只有模式,他们只会根据模式去争取正确答案。在二手人的生活中,到处都贴着各种安全、对、好的标签。他们所有的努力,只为活成别人的样子。难道我们自己的人生真的不值得过吗?还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活自己的人生?其实更多的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创造自己人生的无限可能。这成了大部分人活得毫无可能的根本原因。

渴望别人牵你的手

二手人追求安全地做事、做对的事,而不是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所以二手人大都不善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都习惯向外求助。自己要不要和恋人分手,要不要考研,要不要结婚,要不要换工作……凡是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二手人都渴望别人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有了别人经验的支持,二手人才会去尝试,单凭自己一个人很难对事情做出决断。

二手人做事情并不是手在先,而是嘴在先。还没开始做,他们就先问“怎么办”。二手人最爱问“这样好吗?”“这样对吗?”这样一问,就表示他们需要引导,需要规则,需要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他们是在寻求安全、对、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体验和探索。他们失去了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的自由,失去了观察的能力。在他们等待引导的时候,就把自由交给了别人。举例来说吧,你和朋友聚餐时,你问别人自己该点什么,别人会给你推荐几样菜品,但那一定是别人喜欢吃的,是别人认为好的,而不一定是你喜欢、你需要的。同样的,当我们问别人自己该怎么办的时候,别人给出的也一定是别人的答案,而不是你的。别人的答案只适合他们自己,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你也许会说,家人、老师一直都在教导我们要谦虚、谨慎,那是不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会显得自己不够谦虚呢?这和谦虚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我们只有亲身经历过、体验过,才能发现事实真相。从别人那里拿来的答案,会妨碍我们发现事实。谦虚是我们在明白事实、理解事实的情况下,开放地接受各种可能,而不是放弃自己的观点,从别人那里寻求正确答案。

你也许会说,这样会走很多弯路。可你怎么知道他人知道哪些是弯路呢?如果他们真的知道哪些是弯路,那他们早就登峰造极了,还徘徊在你的周围干什么呢?即便他们真的知道路该怎么走,那也只是适合他们自己的,不一定适合你。每个人的路都是与众不同的,你的路不在别人嘴里,而在自己脚下。你的路没有正确与否,也没有远近,而只有路,有路就有高低不平、崎岖坎坷。只有走下去才是真的。如果试图从别人那里得到正确答案再行动,你就被二手了,就等于主动放弃了自己。

我们需要自己去寻找自己生命的答案,而不是重复他人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是生动的,鲜活的。而二手人就是把自己强行压制进了别人的模式里。

二手人的自我情感:自我认为人生有可遵循的标准,遵循这些标准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不一样,只要按照这些标准去活,自己的人生就不会出错。自我需要自己活得安全、好、对。

二手人的特点:总是在问“我该怎么做、我可以怎么做”这样的问题;没有主见,随波逐流;盲目服从和盲目追随;不能承担责任;不懂自己、没有自己。

回归独立自主的自己

不要让别人告诉你该做什么

二手人追求的是安全、好、对的活法。安全、好、对都是过去的答案,所以追求这种活法,是活在过去的一种表现。我们认为只有符合了某种模式,才安全、才好、才对,所以这也是符合某种模式的活法。要想从二手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首先要认识到他人所谓的价值的局限性,遵循他人的模式,会妨碍我们去创造和发现不一样的答案,会妨碍我们自主自己的人生,是在断送自己人生的无限可能。

电影《幸福来敲门》中的主人公克里斯,投资骨质扫描仪机器失败,生活过得非常窘迫。他无法偿还各种债务,就连儿子上幼儿园的钱也成了问题。克里斯面临破产,如果再交不上房租,他们一家三口就要被房东赶出去了。

在这样窘困的状态下,克里斯居然想去做股票经纪人。他和妻子琳达商量去证券公司面试的事。妻子讽刺他说:“怎么不是宇航员?”克里斯说:“我会抽白天的时间去试试的。”妻子琳达愤怒地说:“你应该打电话推销扫描仪!”克里斯说:“一大早人家还没有开门,我就已经打了三个电话了!”琳达质问道:“你知道下个星期我们要交房租吗?我们已经欠了三个月的房租了,我也连续四个月做两份工作了。去卖你的扫描仪吧,别想那些没谱的事情。”克里斯继续努力推销扫描仪,但同时他还是不顾妻子的反对,去证券公司拿了实习生的申请表。实习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拿不到任何报酬的,而且最终只能从20个实习生中录用一位。这时妻子因为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想要离开他和孩子。面临着双重压力,克里斯还是选择要去试一试。虽然经历了一些磨难,但通过不懈努力,他最终获得了这份工作,成为了一名股票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