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大帅,先杀一万人把人头扔过去,看他们还敢不敢这么说。”
泷族使者把杨信的原话带了回来,当即引来骚乱,不少人都被杨信这样的张狂给激起了怒火。
“没错,直接把人推到他们面前杀掉更加干脆,好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都给我闭嘴。”泷族大帅元皓怒道,两万大军被俘虏他已经很烦了,这些人还在这里瞎叫唤,就更让他受不了,“你马上去周营,五十万百姓换取两万战俘,如果他接受不了,那就继续打吧。”
“是。”使者回来还没多久又被派了出去,虽然辛苦但他可没怨言,毕竟是两万同胞的性命,辛苦一些也是值得。
五十万百姓虽然很多但还不到泷族控制的一半,但杨信也没办法了,能换回多少算多少,少了这五十万百姓泷族手上的奴隶就更少了,相信他们对待剩下的人也不会太过分,至少不会随意的杀死,这也多少位杨信救人争取了些时间。
五十万百姓自然不可能一次性迁徙,泷族也是慢慢的一队一队的拉,每队万人,周军每收到一队百姓就放掉四百名战俘,经过长达七天的交换期五十万人总算全部换了回来。
人是换完了,只是双方对待这些人显然都没用多少粮食,每一个都是有气无力,尤其是那些战俘,不休整上一个月是不可能恢复战力了,而这五十万百姓也是一样,不经过调养是不可能恢复气力的,而且其中必定还有泷族的奸细,想要区分都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
为了把这些难民带到京畿河北等地杨信调用了几乎所有马车,但是在此之前杨信还是从里面招募了一支陇州子弟兵,共计七千余人,由杨信亲自训练,而这些人的背景几乎一样,都是家人被泷族杀掉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的,他们对泷族抱有很大的怨气,只要训练得当面对泷族军队他们将会爆发出比禁军更加强悍的战力。
之前那一战中就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点,三万陇州子弟兵却俘虏了一万泷族军。
杨信的大军在摇寒关外驻扎了一个多月,眼看着冬天就要到了,但还有近百万人被泷族统治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但他现在不能进兵,军中的马匹等物都被用来运送难民了,在这些战马回来之前他不能出兵,因为现在的周军已经丢失了机动性。
但是元皓不会让杨信就这样平安度过,引兵十万汇合沙纳的大军紧逼摇寒,十七万大军已经包围了杨信,在周军撤回摇寒关之后泷族军又进逼摇寒关,大有攻下这个天下险关的气势,但是谁都知道,想以十七万大军攻下有十四万周军守卫的摇寒关显然不太可能,如果他们强行攻城受损的还是泷族。
“上皇,元皓送信来约您明日一早城外相见。”秦用手上拿着一封书信走进将军府。
“元皓?他想干嘛,刚刚换了五十万百姓回来他就想开战不成。”
“还怕了他不成,没有七镇我们照样能把人给打回去。”
“好了,给他回信,明日相见。”杨信缓缓说道,月前一战加上这些日子以来的情报刺探对于泷族他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此次东征的元皓就是泷族两大元帅之一,而他的先锋大将沙纳也是泷族四员虎将中的一员,同时对于泷族军队的实力他也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悍,只比大周的募兵要强一线却远远不能和禁军等常规军相比。
第二天清晨杨信带着赢渠,姜铭,秦用,何车儿四员大将出城而去,元皓早已经在摇寒关外的河边等候,一张小桌放在桥中间,上面放着几份茶品。
“上皇想必还未用早膳,这是泷族的几道茶点,不知上皇是否赏脸。”元皓席地而坐,并未穿戴铠甲,而是穿着一件粗布麻衣,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老人,但他眉宇间露出的那种坚毅和身上散发出的杀伐戾气让人不寒而栗。
“早膳已经用过,不过元帅好意孤怎么好拒绝呢。”杨信独自上去席地坐下,元皓身上的戾气他并不在意,因为他身上散发出的皇者气息远比对方要强,更何况,比杀人,杨信也绝对不会比他杀的少。
“泷族的土地上有很多沙漠,剩下的地方环境也不是很好,所以泷族的饮食之中大部分都是偏干燥的食物,这是用泷族特有的小麦做的搪糍,通常会作为干粮使用,相比周军干粮中的馒头牛肉干等,泷族真的是一穷二白。”元皓一边倒茶一边为杨信解说。
“元帅说的是以前了,如今的周军并不比泷军过的好,不然也不会连军粮都需要元帅支援了。”杨信想到这里就想笑,那两万战俘在他那过了一个月,但元皓送来的粮食却足够他们两个月吃的,当然,这里面绝大部分都被杨信拿走了。
“上皇说笑了,泷国,陇州,相传在一千八百年前这两地本就是连接在一起的,而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都是泷族人,如今我们出兵也不过是收复故土,如今故土已复我军无意东进,上皇不如引兵东回,我们就此言和怎么样。”这才是元皓的目的,他们并不是想来入侵大周,确切的说不是想现在入侵。
“一千八百年前?我记得泷族最早也只是西泷沙漠中的一个小部落,总计才不过几万人,如此说来除了当初那一片绿洲泷族是否应该当其他土地都归还给当时的族群,至于停战,孤自然愿意,不过陇州还有百万子民,还请元皓将人送回。”杨信手上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能够言和他不介意暂时将陇州让给泷族,前提的陇州的百姓要拿回来。
“这些人体内留的就有泷族血脉何来大周子民一说。”
“元帅心知肚明,何必说这些无用的话,战与不战全看元帅的决定,大周虽然****但还不至于畏惧一个异族。”杨信起身离开,不再多言。
“两个月后,愿者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