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乱大周
3779800000256

第256章 招贤(1)

秦荡在蒙州城等了三天李嘉终于来了,这一天他封李嘉为蒙州长史,执掌军政大权,三天之后他和沈哲再次上路前往平洲去找那个力拔山河的薛羽,这一趟去的很顺利,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丰关实力大涨。

在李嘉投靠秦荡之后河北陆陆续续有不少文人谋士前来蒙州,就算丰关也接待了不少人,至于猛将在秦荡和薛羽两人带头下更是络绎不绝,秦荡也趁机再度扩大军队。

在秦荡扩充实力的同时江州周太也大举扩张,同样有动作的还有各地的反王,唯一不同的是南疆程氏在京城大战后实力变弱经过蛮族,南宁,安临三方势力的压迫下最终被灭,这也是杨宁在叛出大周后动作最大的一次,这个时候人们才发现许久不动手的杨宁居然手握四十万大军,而且都是从前大周的正规军,其中更有一万铁面军,杨宁的实力已然跃居大周最强。

在京城大战结束后这天下的人才好像一下子都冒出来了,谋士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在反王的阵营中,猛将一个又一个出现,让刚刚出现一些生机的周庭再度陷入困境,更让周庭受打击的不仅是年轻一代的人才没有跟上,而是周庭引以为重的一干重臣年事都高了。

赵庆在京城大战的最后一天独战两员叛将重伤,在倪平的救治下最终拖了一个多月去世,因为赵庆年纪实在太大这些年征战又多受伤,换成别人早就死了他能撑到这把年纪已经不易。

赵庆走了没多久于晋也病重了,杨信出走以后大周的朝事就大多由他管理,心血耗费太大,在一个严冬的晚上于晋也离开了人世,稳帝留给杨信的托孤四臣已经走了两个,再加上朝中的那些重臣年纪普遍都在六十左右,要是武将不亲身搏斗兴许还能撑上几年,可那些文臣身体就撑不了了,要是再这么干下去也就是一两年的事。

“各族之中都没有什么好的人才么?”杨信叫了张宜和几个重臣在偏殿商议,眼前这些四十出头的大臣已经是大周的支柱了,但人数却少的可怜,以往大周有六府十五家为他提供人才,虽然氏族腐败但在高投入下确实能培育出一些人才,要是遇上一个头脑清晰的如萧进这般那便是一朝栋梁,可惜六府早就离京,十五家被杨信灭了一个,剩下十个竖起反帜,如今还未他所用的就只有于晋为代表的于家,张宜为先的张家,还有杜如陵的京北杜家和蓝央的平山蓝氏。

可如今的大周人口基数太少,所能孕育出的人才自然也有限,加上这些年大周战乱频频损失了不少人,如今的大周已经是青黄不接。

“一共有三百七十六人被提名上来,可真正有学识的只有十二人,而且其中只有两人勉强够的上县令,剩下的只能当个小吏,倒是武将要好一些,挑出十八人,有两个已经被连将军带去飞虎卫。”张宜说道,他也真是无奈,三百多人却只有十二个能用,还难堪大用,要知道这些可是大周各氏族的年轻一代俊杰,下次再挑至少得三年。

“其实这人才从小时候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如几位小时便有些名气,可现在的氏族,唉。”杨信是真心失望,六府虽然腐败,但对后辈的教育从来都不放松,所以六府才能千年不衰。

“上皇,太傅临终之前跟臣说了一策,可助上皇选拔人才。”张宜小声说道,之所以小声是因为这个办法和大周从前的选拔人才方式有极大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

“有办法就说,不必小声说。”

“放开科举,从全天下百姓中选,而不是将对象方在名门望族之中。”

“不可啊上皇,这平常百姓家能出什么大才,要选拔人才还是得从望族之中挑,寒门士子的那些风气只会让朝廷变得更加软弱,万不可如此啊。”虞宏基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他是士族的代表人物,本身天下势力分为皇族,六府,氏族,士族和寒门,在六府和氏族离开之后士族就支撑起了大周的官场,以往周庭也会从寒门子弟中挑选一部分人入朝,可人数少的很几乎可以忽略,可要是大举增加寒门子弟的入朝人数那么士族的地位就将下降,这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好地位虞宏基可不会这么轻易答应。

“不错,以往朝廷就招收过寒门子弟,可结果呢,这些寒门子弟到最后有几个能成事的,而且还出现了不少恃才傲物的人,就比如前朝的寒门刺史范琛就在城门鞭打氏族子弟,以至于人家羞愧而死,所以上皇,寒门子弟不可用啊。”御史中丞萧旭紧接着就站出来了,他可是士族里面的老前辈,他自己本家就有几个子弟参与了此次选拔,第一次选拔人数不够就肯定会继续选,要是扩大了寒门子弟的人数那他本家的势力就将减弱。

“好,那就不要寒门子弟了。”杨信说道,他这话一说出口士族人等就高兴了,可下一句却让他们脸色都发白了,“如今朝廷需要二十个县令级的人才,另外还需要三十五名千夫长,给你们五天时间把人员确定下来,到时候孤亲自考核,不合格的从今往后不再入朝,推荐者一人不合格降职一等。”

杨信这话摆明了是要从寒门子弟里选拔人才,名门望族中就那么些人,怎么凑都凑不够,要是拿一般人去凑数杨信一验就能验出来,到时候非但官位得不到连他们这些人的官职也得降。

“怎么?不敢答应?孤告诉你们大周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不是以往太平天下能让你们勾心斗角争权夺势,你们要是想不明白继续这样下去,最先遭殃的就是你们,回去想想吧,三天之后无论是选哪个法子孤只要人。”

杨信的话让众臣深思,着实他们想的都是他们的小团体利益,这也是他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惯用思路,一时间想让他们改变也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