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之后杨信就把兵权交了出来,回了河源大营,不再过问周庭的事务,不久之后宇文跋也从云州率军回京,北勒布置在云州的大军随着战局的进行也退兵了,这一次前往易州支援的各方势力都换取了不少战马牛羊。
前几年大周动荡不安,这几年才稍稍安稳了一些,但是农业却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许多耕牛都死在了战火之中,这一次易州的交易倒是让百姓耕作轻松了一些,而那些战马也让各方的军力得到了有效增强,但这些都是对活下来的人而言有利,至于死掉的和即将被灭的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而已。
“今日召集各位大臣来,朕有一事想和你们商议。”腊月马上就来了,此时京城的天气河外寒冷,但皇宫之中却随处可感受到温暖,尤其是议政殿内,此时更是如沐春风,杨博召集了一众大臣要商议要事。
“皇上,是什么大事要召集我们所有人?”杨博如此反常的召集所有大臣议事从他登基开始还是第一次,而且事先也没和任何人透露过。
“前次异族大军犯边,多靠父皇联合众多势力共赴易州抗敌,否则异族攻进易州北方再无安宁,朕还年幼,无法理事,朕欲召回父皇执政,等朕成年之后再决定是否亲政。”杨博的话其实是大部分人的心里想法,杨信本就当年,正是大展抱负的时候,而杨博年纪实在太小,才六七岁,能做什么事,再说杨信是他亲父,杨信百年之后这皇位还是他杨博的,没有人能夺走。
“不可,皇上,太上皇既然已经退位,那便只可颐养天年,若是召回京城,实在麻烦,前次易州之事情非得已,万不可再开此例。”谁都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居然是于晋,这个五朝老臣,从杨信曾祖父时就出仕的他已经经历了五位帝王,而且杨信还是他的孙女婿。
“臣附议,太上皇纵然文韬武略,但既退位,万不可执政主事,否则必定生乱。”第二个站出来的就是御史中丞萧旭。
“各位想太多了,这天下本就是父皇的,父皇退位实乃无奈之举,为闭天下人悠悠之口而已,况且各位难道觉得朕真的能主事?大周天下除了父皇还有谁能平定,朕此举只是不想天下早点结束战乱罢了。”杨博也猜到了,虽然会有很多人同意,但也肯定会有人反对。
“臣觉得此法可行,太上皇之能我等皆不可及,而且是皇上生父,有何乱可生,父子之情怎是我等可以妄加揣测的,所以臣支持太上皇回朝执政。”中书令李复说道,他没那么多花花肠子,他只知道杨信回来必定会杨博能更早一步平定天下。
“臣等附议。”在他之后大半人一同起身同意。
“皇上,太上皇断然不会对皇上不利,但是其他人却难保,三思啊。”
“皇上,天下已经大乱,若是京城之中再容两帝,于天下不利啊。”
杨信本人确实不会对杨博做什么,那是他唯一的儿子,他保护还来不及,又怎么会伤他,可其他人却不一定这么想,杨信不过二十出头,身体健康,再生几个完全没问题,可皇位只有一个,今天他们帮杨信重登皇位,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不必多说,朕意已决,韩亘,马上替朕拟旨召太上皇回京执政。”杨博不想再多说了,他已经决定,他也明白其中的风险,可就目前来说这是最好的办法,至少让杨信执政以后他纵马天下也能名正言顺,能堵上旁人说他夺权的嘴。
“皇上,此事,不如先问问太上皇的意思如何?若是他不愿出山那我们在此商议又有何意义?”韩亘大着胆子说道,他是书记官,常年跟在皇帝的身边负责拟写皇帝的旨意,曾经他也跟过杨信,多少有些了解。
“这?”杨博也迟疑了,“好,你马上拟旨给父皇,看看他的想法。”
“臣遵旨。”
河源大营距离京城不远,只有两百里,快马加鞭一天就能走个来回,韩亘的信早上发出傍晚杨博就收到了回信,答案很简单,除非再出现异族入侵之类的大事,否则杨信不会回京执政,而杨博在信中他对其表达了十分的爱护之心。
杨信不肯回京并不是客套,也不是欲擒故纵,而是他的真实想法,如今离他退位不过一年而已,现在就回京执政那么百姓就会觉得杨信之前并不是真的认识到错误,而是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让一个没有认识到错误的‘暴君’执政会让很多人对周庭抱有警惕,而且杨信执政也会让反王们担忧。
虽然杨信没有回京,但是他在信中言明要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涵盖了方方面面,铠甲,兵器,战马钱粮,还有农具铁器,种子等等,而他要的数量已经足够构建一个数万人的小城了,本身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因为一下子要这么多东西府库里也有些周转不开,所以物资并未一次性送达。
跟第一批物资一起前往河源大营的还有张宜,他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弄清楚杨信拿这些东西要做什么,其二就是弄清楚杨信究竟想不想回京执政。
冬天的路很不好走,尤其是大雪之后,路滑的很,运输大队走了四天半才到达河源大营,足足多花了一半时间,但人们并未因为大雪路滑而难过,反而高兴的多,正所谓瑞雪兆丰年,雪越大来年的收成也越好,看样子京畿一带来年又是大丰收。
“上皇,司空大人来了,他带来了第一批物资。”河源大营没有多少房屋,仅有的一些也都是岗楼防御,军兵住的都是帐篷,就连杨信也不例外,区别只是他的要大一些而已,此时他正在大帐中阅览兵书。
“有请。”杨信纵然退位也是太上皇,张宜虽然位高权重但也还没到他要出迎的程度,他的身上依然有那份华贵。
“臣张宜,参见太上皇,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宜进门行礼。
“平身,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