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二十四节气知识一本通
3762000000019

第19章 气文化赏析(1)

立春文化赏析

立春位列二十四节气之首,与此相关的诗词歌赋、民间谚语也是异彩纷呈。

1.立春诗词鉴赏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陵远客:诗人的自称。杜陵,即长安东南的杜县,汉宣帝在此建陵,称杜陵。杜子美的远祖杜预是京兆杜陵人,他本人又曾经在杜陵附近的少陵住过,因而经常自称为杜布衣、少陵野老、杜陵远客。

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进冰出。

这是诗人在京中恰逢立春有感而作的一首诗。首句构思巧妙,“一二三四五六七”一方面告诉读者,这一年立春在正月初七;另外,则有一种蛰居了一个漫长的冬季后,好不容易盼来了春天的欣慰感。第二句的意思是从这一天起,草木复苏,春天来了。末尾两句对仗整齐,语意自然,一派春意:远远的天边上,归来的大雁贴着云彩飞翔;眼前,鱼儿不时跃出还飘着浮冰的水面。

汉宫春·立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自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存词六百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这首写立春情景和自己感怀的词很有代表性。作者写惜春、恋春、怨春的同时,借以抒发功业无成的苦闷和对北方故国的思念,同时也隐晦地表示了对统治者苟安江南的不满。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时值立春,顿觉眼前一片春意:冰雪消融,草木着装,春风徐徐,生机勃勃。诗人诗兴大发,偶成一绝。

律: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律属阳气,吕属阴气。后又与历法结合起来,一律属一月。奇数月份属律,偶数月份属吕。律回,正月即一月,属律。立春往往在正月、腊月相交时,故说“律回”。

立春日郊行

【宋】范成大

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麴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

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旙彩胜何。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进士。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诗风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醅:没有过滤的酒。醅面,指浮醅。古人酿酒时,酒面漂浮着浅碧色的浓汁浮沫,这是酒的精醇所至,叫“浮醅”。这里是用来形容绿色的春水。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立春日,诗人散步郊外,眼前一派春天景象,耳边一片打春笙歌。如不饮酒吟诗,如何对得起这春日盛景?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宋】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吴文英(约1200~约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在南宋词坛,其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就题材而言,这些词大体可分为三类:

酬酢赠答之作,哀时伤世之作,忆旧惮亡之作。其词风善用典故,体物人微,遣词清丽。

这首词是作者有感于除夕立春在同一天而作。上片写的是寻常人家欢乐迎春和除夕守岁的情景,“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一句尤妙;下片写词人客居异乡的孤寂和凄苦,他只能在“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立春诗

【宋】朱淑贞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体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朱淑贞,南宋女词人,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生于仕宦家庭。少喜读书,酷爱文学,善为诗词。因婚姻不遂素志,所以精神极其痛苦,郁郁而终。后人评其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

六街指唐宋时京城的主要街道。幡:唐风俗,立春剪纸或绸绢为旗幡形戴在头上,亦称彩胜,或合称幡胜。

朱淑贞在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饼、剪幡胜,一派迎春景象。诗人感到新一年的良辰美景,都是吟诗抒怀的好题材。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京都立春日的欢乐情景,如此欢快的诗词在朱淑贞的作品中是少见的。

清江引·立春

【元】贯云石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女子戴上了金钗,剪彩为燕;人们扮神,鞭土牛,开始迎春仪式。中间三句从树梢、水池、地气等方面渲染出生机初绽的春意,读时有春风扑面之感。“杪”、“始”、“初”都准确地点出立春时万物苏醒、生机萌发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贯云石,字浮岑,号酸斋,曾任翰林侍读学士,后弃官隐居,在钱塘市中卖药为生。这支元曲是应酬之作,有“金”、“木”、“水”、“火”、“土”五字位于每句之首,每句都用了“春”字,这是作赋前所定的规则。贯云石没有被作曲所限,而是扣紧“春”字,全方位地展现立春时节的春景春情,写得清新自然,情趣横生。

木杪:树梢;火候:本指烹煮食物的火功,这里指气候温度;土牛儿:春牛。古代每逢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由人扮神,鞭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劝农民耕种,即“打春”,象征春耕开始。

2.立春民间谚语

立春之后,白天渐长,太阳渐暖,降水也逐步增加。此时油菜抽薹,小麦拔节,小春作物长势加快,需要及时浇水、施肥。大春备耕工作也进入了紧张的倒计时阶段。对于庄稼人而言,“立春”这个头开得好不好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未来一年的光景和收成。因此有关立春的时令谚语在二十四节气中数量相对更多些,可见先人对立春的注重,对一年光景收成的期盼。

立春北风雨水多。

打了春,赤脚奔,棉袄棉裤不上身。

立春不下是旱年。

立春不逢九,五谷般般有。

立春晴,雨水匀;立春阴,花倒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立春当日,水暖三分;立春十日,水内热人。

立春雨水二月间,顶凌压麦种大蒜。

打了春,脱了瘟,人不知春草知春。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两春加一冬,无被暖烘烘。

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打春冻人不冻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雨水文化赏析

雨水过后,春天的脚步更近了,此时雪已逐渐退出了季节的舞台,雨唱了主角,所以与此有关的诗词歌赋、民间谚语多与雨相关。

1.雨水诗词鉴赏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张十八员外指张籍,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特别是用“润如酥”来形容春雨,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

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是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的。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一首久负盛名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全诗用高度总结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雨景。其色彩鲜明,意味隽永。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以细致人微的描写,刻画了成都春夜降雨后绚丽多姿的景色,字里行问充分表达了诗人关心农事、渴求春雨的喜悦心情。

2.雨水民间谚语

民间有关雨水节气的时令谚语基本都是通过雨水当天的天气状况预测后期气候变化的。

雨水无雨,夏至无雨。

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春雨贵如油。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雨水节,雨水代替雪。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雨水雨水,有雨无水。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

雨水明,夏到晴。

雨水阴寒,春季勿会旱。

雷响雨水后,晚春阴雨报。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雨水淋带风,冷到五月中。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雨水草萌动,嫩芽往上拱,大雁往北飞,农夫备春耕。

雨水南风紧,回春早;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麦小麦粒粒饱。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

雨水不落,下秧无着。

雨水无水多春早,清明无雨多吃面。

惊蛰文化赏析

惊蛰是开始鸣雷的季节,此时的一声惊雷不仅象征着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更让文人雅士们多了一些吟诗作赋的素材。

1.惊蛰诗词鉴赏

惊蛰

【晋】陶渊明

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遘:相遇。农谚上说冬眠的动物是被春雷惊醒的,从科学的角度讲,雷是大气不同电荷云体放电的结果。本诗描写了春雷后天气转暖的特征。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这首诗描写了惊蛰时节燕雀的活动情景。在诗中,诗人赞颂了燕雀的勤勉,并以此自勉:“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感觉自己还不如小小的燕雀,甚是惭愧呀!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洞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长安(今西安)人。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其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劬:劳苦,勤劳。这首《观田家》是韦应物任某地刺史时所做的一首诗。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以及自身无劳而领俸禄的惭愧心情。

秦楼月

【南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凉蛰,初·惊蛰。鹁鸠呜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渑:沾湿。时到惊蛰,雷声隐隐,绿杨随风,浓杏拂墙,燕支重色,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词末点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词抒情含蓄,幽雅和婉。

春雷起蛰

【金】庞锖

千梢万叶玉玲珑,枯槁丛边绿转浓。

待得春雷惊蛰起,此中应有葛陂龙。

这是一首写惊蛰前后景色的诗。开头两句写惊蛰前后草木发芽,渐浓的绿色透露着勃勃生机。第四句中的“葛陂龙”是一个典故。传说东汉汝南人费长房看见一个卖药老翁卖完药就跳入药葫芦中,知道自己遇见了仙人,于是随老翁人山学道。后辞归,老翁送他一根竹杖做坐骑。费长房眨眼间到了家,把竹杖丢弃在葛陂(地名,在今河南新蔡县北),待回头看时,竹杖已化为巨龙。后两句以巨龙作结,点明题意。

2.惊蛰民间谚语

自惊蛰日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进人春耕季节,所以惊蛰时期的谚语大多是反映农业生产的。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惊蛰秧,赛油汤。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高粱春分秧。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惊蛰不耙地,就像蒸馍走了气。

惊蛰早,清明迟,春分插秧正适时。

惊蛰不开地,不过三五日。

惊蛰点瓜,遍地开花。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不过不下种。

惊蛰地气通。

惊蛰不藏牛。

惊蛰不放蜂,十笼九笼空。

点在惊蛰口,一碗打一斗。

惊蛰过后雷声响,蒜苗谷苗迎风长。

雷响惊蛰前,夜里捕鱼日过鲜。

惊蛰云不动,寒到五月中。

过了惊蛰节,亲家有话田间说。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点瓜,不开空花。

春分文化赏析

从理论上讲,春分一到,春天已过去一半了。此时,大江南北,处处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很多优秀的诗词正是此时此景的真实记录。

1.春分诗词鉴赏

赋得巢燕送客

【唐】钱起

能栖杏梁际,不与黄雀群。

夜影寄红烛,朝飞高碧云。

含情别敌侣,花月惜春分。

钱起(约720~约782),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宝十年赐进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翰林学士,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在这首诗中,作者用清丽而又不失深情的语言,描述了春分时节与爱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读来清新自然,令人回味。

仲春郊外

【唐】王勃

东园垂柳经,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

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

鱼戏水知春。

初转山院里,

何处染嚣尘。

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滕王阁序》为传世名篇。

身为“初唐四杰”的王勃的确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仲春郊外》由题而知,自是描写了春分时节郊外的一片大好风光。开头两句“东园垂柳经,西堰落花津”,寥寥数笔勾画出了一幅美妙的郊区风景:一条杨柳舞动,柳絮飘来片片黄,脚踩一堆“柳花”。眼中观望的是水塘上红花漂浮,此景可待成追忆,鸟儿飞了,村落已自天明,鱼儿扑腾于水层之中。而最后一句表达出了诗人自己的性格,“何处染嚣尘”颇有佛学祖师慧能的风格:“菩提本无树,转镜亦非台。佛法常清静,何处为尘埃。”但王勃更现实,雨后大地,灰尘由于心中沾染了雨杂念俱消,心静神往,绝对是诗人的真情流露,美景配佳人,诗人的崇高理念正融于自然之中。

答丁元珍

【北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