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庸人自扰——班主任日记
37600600000082

第82章 文学创作不是商品生产

2012.2.15

本文为阅读札记,原作载于网上,作者不详。文章见解深刻,深得我心,说出了我早就想说的话。下文内容有我的改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中的价值理论适应面甚广,但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例如,并非任何劳动,都可以用价值理论来体现。

文学创作,作为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恐怕就不能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来评价。

首先,大部分严肃文学家的创作,是不以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为目的的,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孜孜矻矻于艺术的追求营造,根本就不计较时间的投入与产出的问题。

这完全不同于商品生产中的工人,那些工人总是追求降低成本消耗,缩短劳动时间,以获得最大利润的。

而且文学创作冲动,主要是为了宣泄作者的感情,并不以商品交换为目的。

其次,“价值量”这一概念对评估作家的劳动也不适用。因为文学创作不存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尺度。每个作家创作多少万字的作品,用了多少时间,从来就没有被用来作为衡量作品质量的标准。

有的人可以一年出几本书,而社会影响甚好;也可能十年磨一剑,出书后影响却也平平。写作时间的长短,与作品的社会效应,根本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

再次,文学劳动的产品不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文学劳动与生产交换价值的物质生产劳动不同,前者只提供认识、教化、陶冶、愉悦等直接价值,而不能提供物质的可交换的价值。而且精神产品不是像物质产品那样,谁拿来都能应用,饭菜谁都可以吃,衣服谁都可以穿;但是,某些深奥深刻针砭时弊的著作,并不是所有读者都愿意读、读得懂的。

文学作品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来实现其以审美为中心的艺术功能。那种以文学价值商品化为目的的“创作”活动,是以牺牲其艺术价值为代价的,不但违背创作规律,同时也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亵渎。

当代极其流行的庸俗浅薄的快餐式小说,例如武侠、侦探、恐怖、玄幻、网游、穿越、架空、修仙、重生等等,我认为随着人们艺术欣赏水准的提高,最终将会被人们视为文字垃圾。

116、我喜欢的四种刊物

2012.2.16

其一,《读书》。名家解析,大家论道,读此月刊,则思想、文学、经济等当代名作可了然于胸。读之既久,想不渊博也难。老王蒙有句名言:“可以不读书,不可以不读《读书》!”

其二,《随笔》。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刊物界曾经有个说法:“北有《读书》,南有《随笔》。”该双月刊思想激进,崇尚民主自由,居然挺立三十多年,实属奇迹。读之颇可销胸中块垒。

其三,《新华文摘》。该半月刊内容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教、文学、艺术等领域,无不涉及。编者虽属宣传系统,而亦颇具只眼,每月的最新社会科学方面的重要文章,大多能在该刊中露面。

其四,《小说月报》。该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小说选刊。三十多年来,许多作家作品一登该刊,则鲤鱼跳龙门,轻松成为全国知名的作家作品。要读中国最新最应时的(虽然不一定最好)的小说,离不开此刊。

多年来,我一直在订阅这四种刊物,毕竟我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占有的信息量不能不多。虽然网络上有海量信息,但是拣选起来,费时费力,还是看些由刊物编辑们精心选择了的重要文章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