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庸人自扰——班主任日记
37600600000054

第54章 课改十年,感慨万千

2012.1.12

时光如流水,转瞬间新课程改革又已快十年了;岁月不饶人,课改前我还是个毛头小伙,如今已是在学校挑大梁的骨干教师了。

在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有过很多的感慨,不过我觉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教师观念的转变,二是对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

谁都知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无论多好的课改理念,都需要通过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来体现和实现。因此,教师的观念能否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就是课改成败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充分理解和把握课改的思路和精神,吃透纲要,吃透教材,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把单纯传授知识或培养应试能力的教学,变成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

既然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特别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革新,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养成,那么只有我们教师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改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实施。

但是我发现,事实上很多教师并未这样做,在课堂上的满堂灌现象仍很普遍。例如语文教学中,很多人就未能贯彻大语文的理念,只是在灌输着许多琐碎的应考知识,没有培养学生们真正的语文能力。

再就是对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新课改要求,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目的是使“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与“培养高考成功者”的目标分开。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但是考试和评价制度却没有能够作出相应的改革,这就势必对课改造成冲击,甚至使课改无法进行。

的确,高考制度的存在,这种一张试卷定终生的现实,让所有的师生都不敢掉以轻心。而以升学率的高低和分数的高低,来评价老师与学生的优秀与否,更让所有师生绷紧心弦,广大老师和学生必定还会想方设法,研究高考题型,做大量的针对性的练习,高中教学难免陷入书山题海之中。长此以往,新课改的效果,难言之矣!岂不痛哉!

我认为,教育部应积极地大胆地改革,像邓小平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力争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高考命题改革等方面有所突破。

也许这可以借鉴国外的高考制度,将平常教学中所修学分,作为学生进入高校的重要依据,另外加上教师的推荐和各高校的面试,来确定学生今后的走向,发挥高校招生对高中课改的“指挥棒”作用。

我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形成符合素质教育方向、有利于高中新课程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新课程改革也方可取得实质性推进,如此则庶几乎天下大幸!民族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