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江自东流
37418100000062

第62章 三国3洪水滔滔淹下邳

《九州春秋》:布欲使杨奉、韩暹留下邳,珪曰:“不可,奉、暹屯沂都、琅琊,略徐、扬间,不出一年,则山东城郭皆属将军也。”布从之,使奉、暹据沂都、琅琊,以侯恩命。登私谓父珪曰:“父之高明,二人留之,倘若辅布,为虎添爪牙也。”

暗藏‘杀招’——从吕布军商议对杨奉、韩暹的去留问题,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三点:一、陈珪陈登父子的受信任已很高,成为决定企业事务的第一建议发言人;二、陈珪之建议实为‘计中计’;三、以陈宫的性格,于自身智略范围所能识破的,是绝不会不提出反对意见;那么只能是陈宫认同陈珪的‘去’之战略,认可‘去’的可行性、高度性、前瞻性,是吕布集团的中期战略。

图片莽撞的代价——杨奉、韩暹二人可谓‘天养贼性’,他们不是‘略’,是‘钞掠’,终于惹毛了一个人;刘备来了一个‘邀击’之计策,结果为‘尽斩之’。此事妙了,妙哉于毁了吕布期待已久的‘中期战略’,也妙哉于吕布加快向他刘备‘练刀’。在此前吕布要有三着准备:一、严密监视刘备军动向;结果是陈宫截获了刘备‘通曹谋吕’的证据;二、与袁术‘复合’,防备曹操介入;三、与太贼的关系尽可能地提高。刘备将为他的‘莽撞’迎接又一次‘危机’;致使彼此之间埋下‘第三枚炸弹’;或许会有人说‘陈珪陈登父子与刘备关系不错,为何父子俩不向他言明所布置的计略’,请问可以吗?可行吗?别忘了还有‘第三只眼’永远在暗处死死地盯着陈珪父子以及刘备,他是谁?陈宫!获得信息的吕布愤怒了,刘备准备好颤抖吧!

由此可见,自从陈宫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以来,地位越渐降低,就连原本第一发言人的资格都已经失去了或者说被褫夺了。今次陈宫未进一言,表明了他没有看穿陈珪的‘计中计’,对‘去’的战略给予了肯定性。

《魏书》:议者云表、绣在后而还袭吕布,其危必也。攸以为表、绣新破,势不敢动。布骁猛,又恃袁术,若纵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今乘其初叛,众心未一,往可破也。太祖曰:“善。”比行,布以败刘备,而臧霸等应之。

2.2.《三国志》: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此两份材料确切的来说,是‘互补’。

协议——‘谋吕’意图败露后,荀攸为曹操精准而全面地分析了形势的走向,事情的发展也按着来进行。吕布与袁术基本上达成‘和解’;从太山贼首臧霸‘应之’此词来看,吕布与太山诸贼的关系已是‘更上一层楼’,看来吕布对此确实下了不少‘血本’。拿刘备‘练刀’就可立马行动了。结果是于曹操的主力部队准备从许都出发前夕已然击破刘备及曹操之先锋队长夏侯惇,且攻克小沛,而领导取得这次胜利的吕军大将者乃高顺。

图片关键的人——为了对付曹操、刘备,与袁术结盟,是吕布军目前唯一出路。哪怕不是为了这样,在陈宫心里都认定这是吕布军的唯一出路,总之这次他绝不会放过提倡联袁的机会。能促成与袁术重新结盟的人必定只有我们的‘亲袁头目’陈宫;除了他没有人能做到(陈珪父子不会干这事,他们有最后的底线——仇恨)诸神相当‘公平’给了陈宫一次翻身的机会。这次吕布应当是自不信任以来经过仔细考虑下首次采纳陈宫的建议。再之与太贼之友好达到顶峰,能如此实属不易,做成这一‘艰难项目’的人是真不简单啊!此人到底是谁?据某人钻研相关史书,张辽与太贼之臧霸、孙观等关系亲密,由此可证这关键的功臣大有可能就是张辽。与诸贼打交道、拉拢、招降等工作和手段,张辽将会在以后的人生轨迹中继续地发扬光大和茁壮成长。我们拭目而待吧!

小评:由此可证,于‘谋吕’意图败露后,吕布复选袁术作为盟友,在促成同盟这问题上陈宫当是最大的功臣,因而地位有所‘光复’,不过信任却并没有‘光复’。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高顺作为攻方的能力非常高,且张辽的潜在能力也正在成长,兼有‘应之’的太贼众人协助,若是妥善运用胜算会很大;吕布军看似呈现前所未有的强大,但或许只不过是‘强弩之末’而已。

《献帝春秋》:太祖军至彭城。陈宫谓布:“宜逆击之,以逸击劳,无不克也。”布曰:“不如待其来攻,蹙着泗水中。”及太祖军攻之急,布于白门楼上谓军士曰:“卿曹无相困,我(自首当)〔当自首〕明公。”陈宫曰:“逆贼曹操,何等明公!今日降之,若卵投石,岂可得全也!”

无知的狂妄——面对曹操的进犯,吕布源于不信任而否决陈宫之建议(不管是否正确,均视为别有所图),且狂妄放言能让曹军‘蹙着泗水中’,这也源于破小沛之胜利,让吕布轻视了曹刘联合军的真正实力。再之有了盟友袁术、太贼‘应之’让吕布误以为事业真的大了,而漠视存在的差距。

败于‘将衰’——身为统领的吕布,于自尝狂妄的苦果后,遭遇曹军急攻而自军正处于疲惫又奋力抵御时,首先乞求投降,无疑给己方军队灌输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以及防御也只是失败的心理暗示,这是极其错误的。为最终的失败作下铺垫。

从小沛初胜至白门楼的守卫战,我们可以完全明白吕布很明显是一个‘以胜为骄,以败为衰’的将军。这样的统领犯着严重的军家禁忌、军事危机,只会是迎接‘失败’,背负‘灭亡’。何谈成功?且从彭城攻防战中所示,吕布依然是不信任陈宫,所以不管陈宫的建议是否正确,在吕布那里均看成另有所图。

英雄记》:布遣许汜、王楷告急于术。术曰:“布不与我女,理自当败,何为复来相闻邪?”汜、楷曰:“明上今不救布,为自败耳!布破,明上亦破也。”术时僭号,故呼为明上。术乃严兵为布作声援。布恐术为女不至,故不遣兵救也,以绵缠女身,缚着马上,夜自送女出与术,与太祖守兵相触,格射不得过,复还城。布欲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将骑断太祖粮道。布妻谓曰:“将军自出断曹公粮道是也。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愿将军谛计之,无为宫等所误也。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须顾妾也。”布得妻言,愁闷不能自决。

4.2.《魏氏春秋》:陈宫谓布曰:“曹公远来,势不能久。若将军以步骑出屯,为势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若向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外。不过旬日,军食必尽,击之可破。”布然之。布妻曰:“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犹舍而来。今将军厚公台不过于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妻哉!”布乃止。

——虽然看似两者不同,但其实主要的都是关于出城断粮之类,只是一个是有所延伸,一个是针对部分进行详细描述。这次吕布终于认同‘正确’,是自不信任以来第二次采纳陈宫的建议。但是由此引出两个问题:第一,此时的吕布不信任陈宫和高顺,不能将守城重任委任之。第二,陈宫和高顺的关系是‘不和’。

可怜的英雄——于上篇‘血色兖州’中有吕布外出打仗,将守城职责交由陈宫和高顺。由此看见,当时的吕布对两人是很信任的。于中篇‘徐州风云’中我为各位揭示了陈宫是如何使自己走向不被信任的原因,在此就不重复了。那么高顺是走错那些步被失去信任的?《英雄记》完全又巧妙地记录了原因,共有三个:1.‘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高顺其实是清楚吕布是难成大事的人,他直白地指出吕布做事不肯深思熟虑,一旦失败时就说是‘失误’的这种致命性格和处事方式。高顺这话不仅适用于做人处事,也适合于治国用兵。但这对吕布来说是不可容忍的,因为吕布天生就讨厌别人指出他的错误(不论是明确亦或含蓄)。同时,这也反映了高顺性格上怯弱的一面。2.于吕布袭取徐州的同年年中,部将郝萌于深夜发动兵变,直攻吕布住所下邳,且下邳城内竟有内应协助,本人推测‘应者’极有可能就是许耽等丹阳兵,因史书上关于徐州地区丹阳兵的记载也在这一年‘消失’了。在险恶形势下,吕布唯一确定的是高顺绝不会背叛,于是携同家小逃往高顺营中。高顺确实没有辜负吕布的信任,在简短的询问叛乱的一些细节,高顺迅速确认了郝萌就是叛乱主谋,严兵防备,同时又伺机出击,在短时间内平定了叛乱。这是一个良将的佐证,但也为此开启他走向覆灭的开始,一个被排斥、被埋没的最好理由(只对吕布来说)。事后吕布安排了和他有亲戚关系的魏续剥夺了高顺的兵权,直到作战时才赋予他‘临时’指挥权,面对如斯猜忌和冷遇,高顺依然无怨无悔为吕布作战至最后。如攻小沛,破刘备、夏侯惇等就是他最好的行动证明。3.吕布是一个贪利反复,以怨报德的主公,但高顺始终为他‘陷阵’,尽一身最大的努力了帮助他。在吕布与太贼臧霸斗争时期,有一次,吕布要亲自出军向太贼索要财物,高顺含蓄地劝谏他‘要珍惜名声,不要贪图小利’,吕布自然是不听的,而吕布也因此吃亏,遇上‘攻而不拔’的‘待遇’。高顺清楚主人贪婪的本性,却没有看透主人懦弱的一面(不肯正视犯错的自己)。这也再次反映高顺性格上怯弱的一面。正因以上因素,吕布才不信任高顺,才会‘知其忠,然不能用。’由以上我们可明白到高顺是一位‘居其职,司其责’的人。

真的不和——陈宫尽管教唆吕布从提供庇护的刘备手中夺走徐州、一再主张不可放过对集团有恩的刘备,但这一切一切,我认为陈宫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他完全地履行着‘居其职,司其责’的臣子本分和原则。前面我已说高顺是这样的人。有人会说都是这样的人不可能不和。这样想未免过于迂腐和简单化了。那么他们是真的不和吗?真的。请不要愚蠢地说那都是吕布老婆那般无知妇孺的乱说;吕布确实是很听老婆话,但他也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与两人相处之时日,他肯定是看出了‘端儿’。从他最后‘止’的行动来说,如其说是麻木听从老婆的说法,倒不如说是被点醒了或记起了两人的不和,经过仔细考量才取消行动的。或许会有人提问,你说不和,那么为何不和?不和在哪?答案——念头。陈宫的在中篇‘徐州风云’已说,在此不再重复。袁术和吕布是‘一丘之貉’,都是‘贪利’之人。我前面已说高顺是一再劝谏吕布克制本性,不要贪利才会遭到‘冷藏’的。由此我们可知道高顺的‘念头’是何也。那么请问他能喜欢袁术吗?他会衷心希望吕布和袁术这样的人合作吗?他能期盼或看到和袁术合作的吕布走的路会远吗?答案显然就是‘不能’。那么高顺和陈宫的矛盾就可知了,这是根本上的不可调解的矛盾。既然如此,他们就只有不和的关系。

吕布最应当信任、最值得依靠的高顺、陈宫,两人均为各自所坚持的‘念头’而呈现不可调解的对立;同时也均失去了吕布的信任。这样吕布的灭亡就已经定局了。

《九州春秋》:初,布骑将侯成遣客牧马十五匹,客悉驱马去,向沛城,欲归刘备。成自将骑逐之,悉得马还。诸将合礼贺成,成酿五六斛酒,猎得十余头猪,未饮食,先持半猪五斗酒自入诣布前,跪言:“闲蒙将军恩,逐得所失马,诸将来相贺,自酿少酒,猎得猪,未敢饮食,先奉上微意。”布大怒曰:“布禁酒,卿酿酒,诸将共饮食作兄弟,共谋杀布邪?”成大惧而去,弃所酿酒,还诸将礼。由是自疑,会太祖围下邳,成遂领众降。

酒是祸——《素书》载:“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无误”这话确实地说明了酒是一个使人容易误事、犯错的东西,简单来说是一个‘祸’。能做到‘素书’上所述的在三国里高顺就是第一人,也或许是唯一一人。高顺注重个人修养,有威仪,也严格约束部曲。且从不为任何原因去接受别人的馈赠。这对于当时的武将是相当难得的。侯成此次自追回失马至张扬地庆祝的过程来看就与高顺相反,结果是触怒了吕布,由是也造成了侯成的心理阴影,同时也给其他诸将的心理烙下不可磨灭的负面印记,更为日后之叛变埋下伏笔。

这是一口‘酒’所埋下的祸事。酒虽适于医用消毒等,却有麻痹、刺激、伤害精神之法,使人易于放纵自我,做出过多不合之言辞、行为。且长期饮用对人体亦有害。这件关于‘酒’的事最后的处置令到上下都不愉快,尤其对于当时侯成等位列集团上层的军官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由是也必往下发展,影响最底层的士兵们。为此种下恶劣的种子,为最终引致失败的叛变酝酿了上等的‘酵母’,为吕布最后的丧曲嵌入最好的音符。

《三国志》:布败退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

《三国志》: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三国志》:布遣人求救于术,(术)自将千余骑出战,败走,还保城,不敢出。术亦不能救。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太祖堑围之三月,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遂生缚布。

《三国志》: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大破之,获其骁将成廉。追至城下,布恐,欲降。陈宫等沮其计,求救于术,劝布出战,战又败,乃还固守,攻之不下。时公连战,士卒罢,欲还,用荀攸、郭嘉计,遂决泗、沂水以灌城。月余,布将宋宪、魏续等执陈宫,举城降,生禽布、宫。

——以上资料的结合是对曹操自许昌出发作最后征伐吕布,至吕布兵败被处死之详细诠释。两人的交锋共有三战,且其中有小插曲。

第一战——吕布狂妄,不听从陈宫之‘逆击’战略,自认为能将曹军逐入泗水。结果是失败,彭城失陷。

第二战——吕布突然使用逆击,但失败,退入下邳固守;(插曲一‘主衰军衰’:曹军急攻,吕布打算投降,被陈宫等劝阻,由此吕军士气下降,没有奋意)、(插曲二‘救者不救’:吕布向袁术求救,袁术仅出‘千余骑’,遭到曹军击破,于是‘龟缩’淮南。吕布不得不严守下邳)、(插曲三‘疑中生异’:因每战多败,吕布越发猜忌诸将,诸将因而生起异志,彼此渐趋‘决裂’。)。

第三战——(插曲四‘坚持就是胜利’:吕布固守,曹军久攻不拔,士卒疲惫,曹操萌生退意,郭嘉、荀攸为之分析形势,劝服了曹操坚持下去。)荀攸、郭嘉建议‘水计’,引水掩下邳,诱发吕布军团内部的不安定因素,侯成、宋宪、魏续等率领部曲叛变,且擒获陈宫而开城降曹;吕布退守白门楼,曹军进而围困;吕布见状,于是乎‘申请投降’。

被擒?投降?——答案是‘投降’,吕布并不是宋宪、魏续乘其不备时将之生缚而举城投降的;估计宋宪、魏续等人大有可能是摄于吕布之武勇,不敢为之;所以他们采取折冲的办法,就是擒获陈宫这位吕布不信任的‘智囊’而又是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以为晋升之计。且开城引曹军入侵,曹军四面涌入,高顺、张辽就是在此刻遭受擒获的。吕布不得不退守‘白门楼’。当登上白门楼顶端,看到对白门楼实施‘急围’策略之曹军的吕布,感到大势而去,故‘下降’。曹军果断地对其实行‘生缚’待遇。

吕布狂妄而错失‘逆击’良机,在不当时候才来‘逆击’,因此再铸一败;向袁术求救,可惜袁术出于自保,怜惜‘资本’,援救不力;败因在己,却质疑诸将,使之萌生异志;曹操听从良言,且坚持到底;郭嘉、荀攸建议‘水计’诱发吕布内部不安因素。在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两大臣‘高顺、陈宫’相继被擒、白门楼遭急围的情况下,吕布除了投降,就只有被围至饿死的下场。或许有人说我‘你说少一个了,还可以冲出去拼命厮杀’,吕布不是西楚项羽,他没有那种‘胆略’,他做不了这事儿。吕布怕死,所以他只会选择前者,藉此乞求有‘生路’。由是吕布的武将生涯,生命轨迹从此消逝。

由以上资料可得,陈宫的智略是比不上陈珪、陈登父子,荀攸、郭嘉。同时,从小沛前哨战直至曹吕第二战所观,他坚持的‘念头’对象袁术是一个极度靠不住的人,由此证明,吕布和袁术站在同一战线上是错误的,也只有等待失败的下场。死亡在一开始间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铸造了。吕布与陈宫,吕布集团与陈宫,其关系简单地总结来说就是‘陈宫误布,吕布误宫’、‘成也陈宫,败也陈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