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这一年发生的事
37276400000008

第8章 ,这一年之“见作家和讲故事”

十月八号,经淑燕介绍,和赵扬一起去见市里的一个作家。

这位作家是写散文和诗词的,赵扬把他写的文稿递给她时,她看了几遍,什么也没说,赵扬看了看淑燕,淑燕心领神会,对这位作家说“老师,你给看看,你看他的文稿属于哪一类文体?有什么不足之处请指出来,我这个同学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写作。”那位作家抬起头来,看了看赵扬说“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能成功,你要投那类杂志就买那类的杂志,多看多研究,看看人家发表的是怎么写的?不要急功进利,看你的文稿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我是写散文和诗的,你准备把文稿投到那里?”淑燕帮赵扬说“他最近总看故事会,不知这个入选率怎么样?”

这位作家看了看赵扬的文稿,对他说“故事和小说及散文是又区别的,文题不一样,这篇文稿要投故事会,需要修改,我是写散文的,对故事一类的不是精通,你可以多看看上面发表的文稿,多学多写,”

那一天他们聊了很久,那位作家给赵扬看了她很多的作品,给了他很多的书,赵扬和淑燕很感激她。

过了一会,作家说“到我楼上看看吧?好吗?”她领着赵扬和淑燕边说话边向二楼走,赵扬惊讶地发现,走廊里挂满了名家名画,一幅幅优秀的作品叫他看的眼花瞭乱。

整个二楼一直到四楼全是名画书籍,淑燕也一边看一边问,这位作家就一一给解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一天赵扬的收获太大了,他非常感谢淑燕给他介绍的这位朋友。

临别之时,互留了联系方式,这位作家告诉赵扬“常联系,我和淑燕是姐妹,别见外。”

赵扬和淑燕出来以后,她给赵扬说了几句话,对赵扬鼓励很大“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别后悔,尽心尽力去做,主要是自己喜欢就行。

到了十一月份,赵扬开始写文稿,开始也没什么经验,投了一次稿后,没被采用,赵扬看了好几遍编辑的回复,说的很好,确实有几篇不是故事的文题,有几篇也情节太间单,我应该多看故事会,多读多写。空闲之余,又是就和几个好友谈话聊天,他们有时说的故事题材很好,其中淑燕同学给赵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做灯

县官的爱好各不相同,有好色的,有好玩的,这个县官爱好特别,就爱看各式各样的灯,有时自己也动手制作。

有一天这个县官吃饱喝足了,闲的无聊,来了兴致令师爷发了一张告示:各管辖之下属,今特令尽自己所能做最大的灯,越大越好,做的好的重赏,做的差的重罚。

这个师爷年过花甲,家业不小,听好多人说过,他家有做字画的绝活,就是见的人不多。自己年纪这么大了,一直有选个当家人的想法,于是有一天招集府上一百多人,决定从自己的儿孙当中选个总管。

师爷拿出了一个梨,要求把这个梨平均分给一百多人,不能多,也不能少。这可难坏了他的子孙们:这么一个梨,平均分,还要都要吃到,这怎么分?

这时师爷十三岁的孙子李浩走了出来,说“我能分梨。”

李浩叫人把梨切成小块,用蒜杵篡碎,放到锅里加水煮了,然后用一样大的水杯,给一百多人每人一杯。从这件事后,李浩就当了总管,师爷和府上也对他挂目相看。

这个县官的要求是:灯越大越好,可忙坏了下面的这些官员,有的做的灯比衙门口都高,但县官一个也没看中,捡几个重点的还打了板子。

这个师爷为此愁眉不展,寝食难安,自己是县官身边的人,深知县官的为人,这件事给他做不好,怕以后自己很难再衙门里立足。

有一天,师爷在自己房间里走来走去,边走边叹气,家人多次劝解,但都不能拿出个好主意出来。这时小孙子李浩走了过来“爷爷,你怎么不高兴啊?”“你小孩子不懂,一边玩去吧。”“我听说了,是做灯的事,这个我能做。”师爷看了看他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做不好会重罚,丢饭碗不说,还会连累家人。”“爷爷,你就让我试试吧。”

也没别的办法,死马当活马医了,师爷就依了自己的孙子,叫他负责做灯。

李浩很聪明,叫家里的下人全部按照自己的要求做灯,几天过去了,灯座好了,也就普通灯那么大。师爷很不满意,这能行吗?李浩爬在师爷的耳朵上说了一番话,师爷的脸色缓和了好多。

师爷拿着做好的灯前去见县官,县官看后,脸色很难看,对师爷说“师爷,我要求做的灯大,你的哪?大在那里?”师爷接着说“请大人把灯点着,取一碗凉水过来。”县官叫人把灯点着,取来凉水,慢慢的从外面把凉水滴在灯外面,这时灯上出现了一条金龙,栩栩如生,还有几行渡金大字“灯盖为天,灯底为地,月亮为灯头,海水为灯油。”

县官吓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见金龙如见皇上,天大地大,海大,皇帝更大。后期听说,师爷的孙子被县官保举,进京做了大官。

后来赵扬问淑燕:为什么那幅包在灯外面的画,从里面点燃,外面加水才能显示出来?她说“这个是祖传秘方,我也不知道答案。”

淑燕给赵扬讲完这个故事就问他“怎么样?题材还可以吧?”赵扬给她说“还行吧,整理出来,投上看看吧,也不知故事会有没有这类文稿?”“写出来投稿试试,不行再修改。”

赵扬把这个故事投到故事会后,编辑给出的回复是:情节过于间单,达不到刊用标准,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刊物。

赵扬给淑燕说起这事,淑燕对赵扬说“赵扬,故事太难过稿,我建议你写写长篇试试,你这个年龄了,虽然没年轻的脑子灵,但经历的也多,找素材更容易些,一开始别心急,多看看上面发表的文章,边学边写,要相信自己。”

赵扬从那时起,就转入了长篇小说的创作,这样一写,就再也没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