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捺钵王朝之辽圣宗
37015100000148

第148章 鸭绿江东

十一月的开京城天寒地冻冰冷彻骨,城中刀枪林立兵马穿梭,上上下下都是一片肃杀之气。城北的王宫正殿里正在举行朝会。国王王询脸色惨白,看着阶下剑拔弩张的武将和丧魂落魄的文臣们,期待着他们拿出对付契丹大军的办法。这位去年即位的高丽新君刚满二十岁,长着一张颧骨突出的窄长脸,淡淡的眉毛和一对毫无神采的小眼睛,只有黑漆漆两撇八字胡在薄薄的嘴唇上神气地向两颊翘起。

他在寺庙里出家八年,像其他小沙弥一样读经诵法,学了一肚子慈悲为怀的佛理。可是他自己的一生却充满了不幸和悲哀。因为怀孕的时候承受了太大的歧视和压力,他的母亲刚一生下他就死了。当时的国王是成宗王治,他的母亲是成宗的亲姐姐兼堂嫂,父亲是成宗的叔叔,叔叔和侄媳妇的奸情就是在对**习以为常的高丽王室也为人不齿。他的父亲被流放,他自己则被成宗养在宫中。寄人篱下的日子使他从小性格乖顺,两岁那年,成宗见到他,他坐在这位舅舅兼堂兄的膝头喊他爸爸,成宗流泪道:

”看这个孩子是多么想念他的父亲啊。“

于是送他去流放地和父亲相聚。两年之后,在他四岁时父亲也死了,他又被接回宫中,又过了两年成宗也死了,他更加无依无靠。成宗死后,他的堂侄王诵即位。王诵当时十九岁,他的母亲千秋太后摄政。这位千秋太后其实也是王询的亲人,她便是王询生母的姐姐,王询的亲姨妈。起初千秋太后对他还不错,但到了他十二岁那年,千秋太后和她的情人金致阳生了一个私生子之后情况就变了。因为王诵不能生儿育女,王询成了王族血脉的唯一继承人。千秋太后和金致阳想让他们的私生子继承王位,王询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千秋太后先是命他出家,要他断绝子孙,后来便想直接除掉他。

王诵给国王王询偷偷写信,述说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求帮助。王询已经病重,他绝不想王位落到金致阳的孽子手里,便秘密立王诵为嗣君,派人到寺庙里接回王诵。为了对付金致阳,他同时召手握兵权的西京留守康肇进京勤王。没想到康肇进京后不但杀了金致阳和他十岁的私生子并许多同党,还逼王询立即退位,并派兵押解他和千秋太后出宫。一路上没有马骑,王询祈求康肇,才找来两匹马给王询和千秋太后。到了第一站的寺庙腹饥无食,王询脱下御袍换东西吃。对造成这一切不幸的千秋太后,王询仍是竭尽孝道,为母后捧食牵马。康肇派人送来毒药,让他们自尽。王询不肯,被士兵强行毒杀。

王询是王诵死后第二天才来到开京的,他没有见到先王的面,被人告知先王是自尽而死的。直到今年七月,契丹派遣使臣前来问罪,调查王诵的死,王询才知道了这一切的真相。他没有想到先王死得如此凄惨,而且是为了让自己继承王位而死。他并不想当国王,只想平平安安活下去。他可怜王诵,这位先王对他仁慈善良。他也不想造成着一切祸端的千秋太后死,甚至她那个仅仅十岁的儿子也是无辜的。可是这么多人都为他而死了。他非常伤心,可是现在他却要面对宗主国的问罪和讨伐,谴责他的弑君篡逆。

王询不想再因为自己让整个高丽蒙受战争的劫难,接待问罪使者后,他立即修书派人去契丹请罪修好,而且不是一次,八月、九月两个月中就接连派了三个使团。可是契丹拒绝接受他的请罪。十月初,康肇任命自己为行营都统使,准备和契丹开战,而王询却坚持派出第四个求和使团。他等到的答复是契丹派给事中高正、閤门引進使韩杞前来宣战。他仍不死心,十一月初再派起居郞姜周載去契?贺冬至。他对姜周载说道:

“前几次的使者无能,想必没有把话说清楚。这次贺冬至是个名义,你一定要想办法见到皇上本人,当面递上请罪文书,禀告说寡人并没有弑君叛逆,一切都是逆臣金致阳搅乱朝纲,引起混乱所造成。寡人愿意入朝谢罪,请求册封,今后必定按时朝贡,尊奉天朝,请天朝怜悯高丽百姓不要兴兵开战。”

而这一次,他等来的是十一月初契丹派将军萧凝来告知此次兴师皇帝将御驾亲征。

“殿下,契丹人不是来兴师问罪,而是以此为借口想要吞并高丽的。陛下一次又一次请罪求和,好比让老虎不要吃人,有个屌用!其实高丽何罪之有!在下奉诏除逆,又不是为了自己当国王,算什么叛逆!殿下是高丽王族血统唯一继承人,算什么篡位!再说,即使有人弑君篡位关它契丹鸟事!现在契丹即将渡江侵犯,王上不要再报任何幻想,高丽只有拼死一战!”

一个身材高大满脸胡须的武将大声嚷道。这个人就是一手造成今天悲剧局面的康肇。他原本是王诵时代的西京留守,因为实力雄厚骁勇善战,王诵召他来开京对付手握朝权的金致阳。他为了将国王变成自己的傀儡,杀了金致阳和王诵之后拥立王询,在朝中设立了中台省,自任中台使,成了大权独揽的宰相。王询心里恨死了这个跋扈武夫,要不是他胡作非为,怎么会有今天的局面,怎么会陷自己于不忠不义。好在康肇已经准备亲自率军去前线抵抗作战,便说道:

“康爱卿,契丹不接受请和,那就只有打了。朕拜托你,高丽也全都仰仗将军,你务必把敌人大军挡在高丽国门之外。请你记住,不要杀戮过甚,穷寇莫追,只要赶走敌人即可。千万不要让高丽和契丹的仇结得更深。”

朝会之后康肇便急速启程,亲自前往鸭绿江准备迎敌。这段时间国王一心请和,他却积极备战,已经从全国紧急调集了三十万大军派往前线。身为宰相,他不是不想派手下大将去抵挡敌人兵锋,自己坐镇后方指挥。只可惜刚刚从边境来到京城不到两年,朝野各派势力纷纭复杂,关系尚未理顺,用人不能得心应手,派别人去既怕打不过契丹军,更怕他们窃取兵权倒戈相向。没办法只好亲自出马去前线指挥打仗。因为这一仗不仅关系到高丽王朝的兴亡,更与他自己的身家性命生死攸关。

朔风凛冽,白絮漫天,太阳在东边天际斜斜垂挂,好像一颗冻透了的鸡蛋黄。十一月十日,四十万辽军顶风冒雪开始横渡鸭绿江。此时的鸭绿江还不是契丹和高丽的边界线,十五年前出让给高丽的二百里土地在鸭绿江以东但并没有到达鸭绿江边,现在的大江两岸都在契丹手里。江上结了厚厚的冰,人马完全可以踏冰过江,这正是决定冬季出兵高丽的原因之一。但是为了万无一失,副兵和民夫们还是奉命在江岸两边修了浮桥、拉起绳索,在水浅的河段铺上厚土,令大军的渡江快速而稳便。有的队伍走在浮桥上,有的扶着绳索踏冰前行,有的则在垫高了的河床上打马直奔,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向一股洪流直往江东倾泻而去。

皇帝耶律隆绪骑着一匹浑身黑缎子似的高头大马站在江边不远的一座小山包上,鸟瞰着大军浩荡渡江的壮观场面。他略显单薄的身上披着黑色貂皮大氅,头戴厚厚的翻毛貂皮帽,两条长长的帽尾从两颊垂到胸前,一双细长的眼睛放出自信的光芒,一脸修剪齐整的卷曲胡须遮住了大半个清瞿的面孔。隆绪正值盛年,刚刚真正地君临天下。看着全国最优秀的武将,最精锐的军队组成的洪流在眼前滚滚而过,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创造辉煌,万丈豪情油然而生。四十年的生涯里,隆绪不止一次御驾亲征,但那都是名义上的亲征,真正的御驾是母后,自己只是光焰万丈的母后阴影下的傀儡,而且每一次出动的军队人数都还不及这次的一半。隆绪清楚记得六年前与南朝的最后一次大决战,出动的兵力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二十万。这一次是倾国而战,各地都调出了所有能调动的兵力,北、南两府也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彻底的括兵。东女真更是不惜血本地送来了五千士兵和上万匹良马。只有南京留守耶律隆庆阳奉阴违,在奏章里颂扬的话说了不少,兵力却只抽了一万,还千难万难地叫苦不迭。从夏天做出决策到现在,调集四十万大军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速度。

“见鬼,这鸭绿江的天气还真冷。萧排押,这次渡江指挥得不错,下面要看你打仗的了。这是朕亲政后的第一战,你可别让朕失望。”

耶律隆绪对站在身边的北府宰相萧排押说道。此次东征,想当主帅的人不少,皇帝再三斟酌才选定了萧排押为都统,耶律僧奴为都监。萧排押的女儿嫁给了耶律隆庆,和南京的那位皇弟成了亲家,因为这一点曾让隆绪有些犹豫。但萧排押是朝中头号沉稳干练能征善战的武将,他身经百战,还没有过败绩。对于隆绪来说高丽这一仗只能赢不能输,只有任用萧排押才能令人放心。而且排押继承了萧挞凛的作风,公忠体国,不徇私情,并不会因为与梁国王是儿女亲家而对朝廷和皇帝不忠。加之这次战争皇帝御驾亲征,萧排押只是负责前线排兵布阵指挥攻伐,既没有机会与后方联络又不可能导致军权旁落。所以最后这副重任还是落到了萧排押头上。

“陛下放心,朝廷部署周密,陛下御驾亲征,军队斗志旺盛,仗一定能打赢。臣愿立军令状,如果打了败仗,就请陛下斩臣的首级以正军法。”

萧排押知道肩上重担的分量。然对于攻灭高丽他的心里并不赞成,觉得只要打得高丽人认罪求降就应该见好收兵。可是朝廷上有人这样进谏,皇上根本听不进去。他知道皇帝是要借题发挥,做一番大事业。否则的话,高丽国王已经认罪求降了,这一仗为什么还要打?然作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的武将,他只能努力打好每一仗。

“朕不要你的首级,朕的妹妹卫国长公主还等着你呢。朕只要你打胜仗!”

过江之后的第一战是对付最靠近鸭绿江的山城兴化镇(今朝鲜义州西)。兴化镇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高丽都巡检使杨规坐镇城中据守不出。萧排押陪同皇帝视察前线,说道:

“皇上,高丽的防御方法和宋人类似,就是在边境修筑堡寨和山城,平时屯兵扼守要道,遇到强敌则龟缩起来,等待机会。咱们也应该用老办法来对付它,围而不攻,继续深入,在这种小城上不值得耗费时间和兵力。”

隆绪觉得排押的话有道理,但是不甘心就这样放过兴化镇,说道:

“不打可以,但是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上上战法,朕要让这座城不攻自降。”

“皇上英明。”

萧排押由衷赞道。刚好有人捉到在城外拾柴的一对高丽男女,排押赐给他们漂亮的衣服,将皇帝命人写好的信交给他们,让士兵护送到城下。担心他们靠不住,又用箭将信射上城楼。信中无非是软硬兼施劝守军投降。城中很快就写了回信投到城下,信中言辞委婉,态度坚决,请求契丹撤兵,表示粉身碎骨决不投降。排押又命人以金银衣物贿赂守将,收到的回复仍是坚拒投降。见此招不灵,隆绪气恼之下便要发兵攻城,排押劝解道:

“诱降只是碰碰运气,它不降是它自寻死路。小小兴化镇无足轻重,过些日子不费一兵一卒,困也把它困死,争取时间继续南下才是要紧。”

隆绪冷静下来,命留下部分兵力包围山城,大军继续挥兵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