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惊涛骇浪智慧多之宋真宗君臣篇
36825500000001

第1章

第二章

话说至道三年三月三十日,时交亥时末,宫中司天监官员夜观天像,忽然见到一阵怪风卷起黑云径奔紫微星宫,遮掩星光,其形光怪陆离莫可名状,盏茶时分方散.几乎在同一时刻,京城南薰门里街西五岳观、江西龙虎山张天师宫的值夜观天人员也都同时观察到此一天像:此兆主人间君皇薨.

却说刘娥瓦舍里,夜场演唱尚在勾栏内进行,此时观众已是聚集的少,离去的多;那龚美恰在此时连连将小锣韵点敲错,不是提早节拍就是拖延鸣锣,刘娥屡次以目光提醒;无奈龚美神色恍惚,整一个失魂离魄的模样,全然不复有往日的机警伶俐举动.这样一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夜场唱罢.

刘娥心知他脑袋中定然是酝酿一个难以抉择的想法.但她的性格素来是乖巧知趣,当下并不点破.

果然,就在旁人尽数离去后,龚美仍然端坐椅中,久久不言不动;忽然双目泪下,悲苦不堪地长叹数声.

龚美声音略微哽咽说:"娘子,想来我们今生今世缘分已断,恐怕是以后再也不能相见的了!"

刘娥料不到他竟然说出这一番话来,不觉稍稍呆了片刻.

"官人为何如此说法?"刘娥惊问:"我们在京城生活为时已久,虽然不能大富大贵, 却也是衣食无忧;经过数年打拼,我们的瓦舍已在京中名气越来越大,时常有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到来光顾;……是了,我看你今天在勾栏中时常魂不守舍,定然是为了太子殿下成为我们瓦舍中常客的缘故:我告诉你,我刘娥并没有做出对不住官人的事!况且人家太子殿下出身显赫,家教极严,是一个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之人.官人,我们寻常人家,只须日求三餐,夜求一宿;无谓去钻牛角尖.不去想那些不合礼教的事.岂不是好!"

龚美语调越发悲伤说:"娘子,我是万分地舍不得你!……我为此事困扰已达数月,时常梦中惊醒;幸而我已将万端思绪一一理清:太子殿下年青英俊,举动儒雅才华横溢,胸中所学包罗万象,我与他相比简直是萤火比辉皓月;日后他当了皇上,要动我的脑筋,甚至于要了我的性命也是容易至极;就退一万步来说,他不做逾规之事,只是常来听戏,日久天长,难保娘子就不会动心?"

刘娥自己也不敢保证以后会不会爱上太子;俗语说:妞儿爱俏.她确实是打心底里喜欢太子的倜傥高贵气质.

"我今天看了勾栏之中那两个人的搏斗,万丈雄心顿失!"龚美近似自言自语地说:"我曾在峨嵋山学习武艺数年,打从四川益州老家出来京城混生意,设想万一生活无着,当可凭借一身武艺吃饭,却不料武功之境如此之深:以我现在的武艺,就是再学十年,也难以赶上他们.唉……!”

刘娥本来想说几句安慰他的言语,却不知道如何说起.

"咱们辛苦几年攒下廿两银子,我就带走喽;"龚美下定决心:"就当是卖我自己的卖身钱,天一亮我就动身,远远离开中原,走到外国他乡避祸,不再回来.……娘子,我能够有数年陪伴在你的身边,我已经知足了!"

刘娥撒娇不依,道:"官人,你就狠心丢下我不管……!"

"我走了之后,太子殿下必然会来照顾你,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龚美既然定下来决心,语言又复伶俐敏捷起来:你速修书召在家乡的兄长刘美到来相伴,一来可以照顾你的生活起居,二来也可让他图得个出身,免得在乡下挨受饥寒交迫苦楚."

刘娥已是珠泪盈盈,龚美不敢将目光注视对方,只从窗口望出去;但见在黑沉沉的夜空下,远近灯火闪闪烁烁令人目眩.

政事堂中现在也是灯火通明,因为宰相吕端早已下令,值班执役人等强打精神做好一些应付突发事变的准备工作.

吕端在公案中正襟危坐,逐一将今天各处报告来的最新情况又梳理了一遍.虽然并无外在的征兆,但他心中还是隐隐约约地觉得:今晚将会是敌对双方作决一胜负的关键时刻.此刻,他就像是一个高明的猎人侦察到猎物出没路径,克服各种困扰持枪等候,直到猎物出现为止.

果然不错,预料中的突发事件出现了,一名值班官员带领身着公服的王承恩步伐急促地走进来.

值班官员抢前行礼,说道:"禀宰相大人:内宫总管,宣政使王继恩公公紧急求见……!”

话音未落,王继恩已迈步上前施礼,道:"吕大人见谅,我等不及门人通报,已经自己进来了!上复吕大人:我如今奉李皇后之命,召你速进内宫,急商大事.你可立即随我进宫谒见!"

王继恩说话惯常柔声细语,但在吕端听来却是不亚于晴天霹雳;吕端不及答话,急速朝值班官员作出一个手势,那个值班官员马上回了一个手势,意思是王继恩并未带上随来武装.吕端目不转睛看着,直到值班官员作出第二次同样的手势.吕端紧悬着的心情才松弛下来,随即心中又涌上一阵莫名的喜悦感觉:这样的情形,可真是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完胜对手的机会就在眼前.

双方的眼神相互接触了一会儿;王继恩是宋朝搞阴谋的第一流高手(注),千万不可让他看出什么破绽.吕端暗暗在心中提醒自己,面容却还保持惶恐神情,

"承蒙皇后看得起老朽,宠召相商大事;"吕端迟迟疑疑地问:"老朽深夜进宫,要穿什么样的衣服?还有,就是要不要带上那些应需物品才好呢?……”

"啊哟,我说吕大人,你就别再婆婆妈妈的,皇后一再吩咐要吕大人火速

―――――――――――――――――

注:王继恩以前曾经策划过成功的宫廷政变,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参考宋朝的有关历史资料.

进宫.那些衣服及物品,无关紧要的就不要带上.还请吕大人马上与我一起动身!"王继恩一叠连声地不停催促.

"唉!老朽来了年纪,记性不复先时:老朽记得旬月前,皇上已经颁下诏书给予中书省,就藏在书阁中,内中却是预定由谁来继承大统等内容;事关大局,老朽希望将诏书顺便带上呈交皇后:老朽记性不好,还要麻烦宣政使大人跟我一起去检寻出来,一看就知道.不知道宣政使大人可同意老朽此一举动?"

吕端声音不大,王继恩闻言却是反应非同小可,刹那间双目精光暴射,紧紧盯住对方的眼神.

但从对方的眼神中只能看出外表是惶诚惶恐的神态,其它看到的则是如大海般的深不可测.

"好吧!既然吕大人说了记性不好,一定要求我同去看视皇上诏书;"王继恩现在也只有走一步算一步:"我就恭敬不如从命.烦请吕大人带路前往."

吕端一摆手,值班官员早已在堂前拾掇妥当,燃着灯笼引路前行.吕端和王继恩一行人匆匆忙忙奔往书阁.这种深夜时分,远方各处的万家灯火已经熄灭,只有眼前的一溜灯笼照着路旁的树影婆娑.

王继恩一路上盘算:吕端如此行为,充其量也就是拖延时间;万一真的有当今皇上诏书,在验证过确凿是真的,可想办法先拿到手中,其后视需要或毁掉,或涂改其中个别字眼,对于推行废除太子的阴谋自然大有帮助.

俗语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本来象王继恩这样的阴谋家,是决不能在不及知会护卫的情况下,单独跟随对手的队伍行动.他也不想一想:如果不是预先筹谋好了各个步骤,政事堂岂能在极短促的时间,布置好仪仗灯笼出发?

这或者是"命有定数"这句古老的哲语在发挥效应.

吕端和王继恩一行队伍不一会儿便走到书阁门前,只见大门洞开,书阁内外均点燃灯笼火把,光亮耀眼.这时候已由不得王继恩愿意与否,数名值班官员簇拥着王继恩走进门内——说得准确一点是王继恩足不沾尘被数名值班官员挟持进门,身后的两扇厚重大门随即"咣当"一声封闭,并且门外还被落锁.

王继恩心中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但他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

"吕端你莫非想造反不成!"王继恩的话语充满威胁:"你竟胆敢违抗李皇后的诏命,这可是诛戮九族的大罪!……”

“好一个误国奸臣,竟还敢于巧言令色!"吕端冷酷无情的声音穿透门户传进来:"古贤云:人之能曰德,曰才,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小人挟才以为恶,恶亦无不至矣。众官员听命:奸人王继恩危害社稷,积恶如山,如无我的允许,凡有王继恩擅闯门户情形,应即诛杀;众官如有违命者必遭重惩,决不宽贷!"

只听到众人一齐应喏,声震门户.

王继恩听在耳里,心中感觉如万刃剜心似的痛苦.

当下吕端即命令全数擒拿王继恩随从严加鞠讯.想那些深宫中人平时只知道在宫中作威作福,那里经过什么大阵仗,一听说王继恩遭擒,已先吓了个半死,经不住众官威逼利诱,不消半个时辰早已将所见所闻全数吐实:原来皇上已在一个时辰前驾崩,李皇后与王继恩及李昌龄、李继勋、胡旦等人密谋废掉太子,拥护宋太宗长子赵元佐来即位,故而由王继恩前来诓骗吕端入宫,用武力逼人就范.

吕端既然已经掌握了全部实情,心中也就拟订出取胜敌手的全盘计划.

话分两头.却说当夜时辰已届子时,李皇后尚端坐宫内坐等王继恩传送消息.眼见得时间一分一秒地流淌着,王继恩离宫为时已久,却是连半个回讯也无.李皇后心情渐渐沉重起来:莫非王继恩办事出了纰漏不成?

就在李皇后思前想后之际,忽有宫人禀报宰相吕端到来求见.

李皇后本欲等待得到王继恩汇报的确凿信息后才与吕端见面;不料吕端计谋已定,早已传开消息,催促宫人接二连三通报入内.李皇后无奈之下,只得略施妆粉,稍作打扮,暂且压下忐忑不安的神情,移驾便殿,吩咐宫人引导吕端入内谒见.

不多一会儿,只见吕端脚步稳健地随着宫人进至,施礼已毕,垂手站立一旁,静候皇后发言.

李皇后认识吕端的时间很长,现在是第一次站在敌对的立场来细细地观察一向以"糊涂"著称的吕端:但见他的一张国字脸显得健康、红润,脸上的五官生长得厚重粗壮,两片薄嘴唇张合之间露出宽大的阔嘴,里面两排白森森的牙齿怪吓人的,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他硕大雄伟的身躯更显生机勃勃,一双眼睛柔顺低垂,偶尔闪现仿佛入木三分似的眼光,浑身透露出英灵气魄,与想像中的卑微猥琐有天壤之别.

"唔,吕宰相你终于来了;"李皇后心切王继恩的下落,忍不住问:"你可是一个人独自进宫;……你没有见到王继恩?"

"回皇后的话:臣下是自己进宫来要求谒见."吕端语调分外沉稳:"政宣使王继恩已经进了他应该进的地方;只怕是要有一段时间不会与别人见面的了."

李皇后心忽地住下一沉,说:"吕宰相,我不希望听到你说你知道了很多的实情;……”

"回皇后的话:实情确实如此."吕端恭顺答道.

吕端身上有一股洞察先机的气势,已经弥漫在宫廷之内.

李皇后此时此刻已经转为且惊且惧的心情,全赖平时惯于以势压人,所以还能拿得住架子.

"我,我很想亲耳听到你说出:你是不会让我难堪的.是吗?"李皇后说话有些结巴起来;但她还想继续努力说服对方.

"回皇后的话:臣下平素教训下级官员,总是寄望他们做到浑身正气,为人处事恪守礼、义、廉、耻、信.如果臣下不能做到此一为官之道,又怎能要求全国官员恪守."吕端说话气势恢宏:"臣下此次进宫要求谒见,是为了确定一件大事……!”

“呜……,吕宰相,让我来述说宫中的实情,"李皇后神态悲伤:"皇上已经在一个时辰前撒手人寰,魂归极乐!哀哉!……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个道理我们懂得.我与王政宣使他们经过讨论认为:自古以来立嗣君以年长者才顺理成章.立嗣君乃是一件大事,关系到方方面面,一定要讲求名正言顺.语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政不行嘛.吕宰相,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才好呢?"

吕端虽然已从别人处听说过皇上已经驾崩,但现在由皇后亲口说出来,仍然感觉到脑门上猛不丁一震,久久才缓过神来.

李皇后说的话是另有所指;因为太子赵恒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宋太宗长子,楚王赵元佐.

吕端脸色阴沉道:"先帝竟然舍弃社稷子民,遽然离去……惜哉!痛哉!"吕端慢慢收回思绪:"先帝朝所定遗制,处处均本着稳固宋朝疆土,体恤我朝子民之意;先帝确立赵恒为太子,正是为了让他能在今天继承大统!太子于至道元年八月确立以来,勤政于民,政绩卓著,我朝文武官员及百姓青衣均已接受成为惯体;何况先帝甫一离世便更改其遗命,官民之情汹汹;岂能容忍对太子另有异议!"

李皇后被吕端这几句话噎得说不出话来.

吕端毕竟是老江湖,认为李皇后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妇道人家,脑子之中其实并无主见,容易受到周围情形的影响,只要诱之以看得到的利益,自己所筹划的事情断无不谐之理.

"禀皇后:皇后难道没有听说过'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这句至理名言?"吕端抛出了诱饵:"皇后只要相信臣下,放手让臣下办理一切事情;待臣下与太子协商订定:太子继位大统之日,尊皇后为皇太后,统领后宫一切大小事务."

说到这里,吕端加重了语气:"臣下认为:只要被尊为皇太后,统领后宫一切大小事务.这样的话,则无论是那个皇子继位大统对皇后都是一样的.请皇后相信臣下对皇后、对大宋社稷的一片苦心!……倘若如此, 我朝的一场大变乱当可消弭于无形之中,则宋朝幸甚,百姓幸甚!"

李皇后反唇相讥道:"吕宰相懂得如此高深莫测的哲理,却是不能举一反三:你说无论是那个皇子立嗣君,对皇后来说都一样;将意思延伸一步,即无论是那个皇子立嗣君,对宰相来说都一样!"

"皇后容禀:臣下与皇后的际遇或者相同,但对于太子而言却是有着极大的差别!"吕端知道皇后已经心动上钩:"当前京城的局势已经明朗,开封府属下祥符县、开封县、陈留县、中牟县四县壮丁数万已经集中京城,均属训练有素的精锐,听命于太子、枢密院及三司衙门,陈兵把守各处冲要和交通路口.而皇后依为长城之王继恩者已然被严加拘押,今生今世永远不再能回到宫中.通观全盘,强弱之分凸现.身处弱势,不顾唾手可得的利益,甘冒万千风险强行博弈,到头来落得个鸡飞蛋打;这样一种做法依情,依理,依势都不可能被采用!……倒不如遵行一条古训:识时务者为俊杰."

"识时务者为俊杰,……”李皇后喃喃自语。

李皇后凭直觉知道自己一方在斗争中已经失败,那就只剩下在与对方的谈判中捞取好处这一条出路.

丑时时分,数十骑快马疾驰出宫,骑手们只接到一个任务:通知各衙门的头头脑脑们火速齐集皇宫内的福宁殿,恭贺新皇登基.

与此同时,皇城内各处宫殿、道路华灯齐放,福宁殿内外燃起巨大的牛油蜡烛盆,周围辉映如昼.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的官兵陆续抵达殿外站班,军幕旌旗,布列于队伍前后,全装贯甲的军士环立列队往来如织,警哨各提灯笼火把交错巡逻,不时有传答口号的声音在夜空中回响飘荡.

这样纷纷扬扬的热闹了约一个多时辰,这才看到宋朝的文武官员排列成方队进至福宁殿外;宋朝官服制度:文武官员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九品以上服绿.众官员均作严肃恭谨状的神色似乎是同一个模子铸造出来一般.

就在众官员尚未完全站好队伍之际,又有宫中乐队人数约300余人到来福宁殿外,由宫使指挥迅速散布于预定位置;众乐工无暇稍事休息,立即检查一应随身携带的乐器,待命而发.

其时福宁殿内外,人数万余众,尽皆肃然无哗。夜风不时送来瓦佩环韶之音,宛如从九天吹下。众人凝目远视皇城远处灯火依稀之中:可辩别出一名礼仪使前导,新皇的车驾队伍渐驶渐近而来.

顿时,福宁殿外音乐大作,鼓角轰振;只见队伍打头的是骐骥院御马舍人,分为两行前行,前驱亲从官也分为两行,每行各二十一人,赞喝舍人两行,每行各八人,天武军卒两行各八人居外,都下亲从官两行各八人居内,然后是宫殿门控拢亲从官二百八十人,引驾主首两行各五人.各个队伍动作如一,依次而进.

新皇乘坐的大安辇装饰金碧辉煌,在亲从官组成的两行各一百四十人方阵中前进,方阵两边又各有四重人墙;第一重是内殿直以下官员,两边各一百人,第二重是带御器械官两边各一百人,第三重是御龙直两边各一百人,第四重是亲卫官两边各一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