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恪的印象里,自己大伯李建成是个和蔼宽厚的人,和自己前世所看到的那些胡扯的演义小说里的形象大相径庭,而且太子妃郑氏也是个知书达理之人,虽说不及长孙王妃目光卓越,但也肯定不是张婕妤、尹德妃那样有着多重***的人。这也是李恪希望李世民能够和平登基的原因之一。可现在他还在“禁足”当中,自己的密探又进不了东宫,所以现在他也只能是干着急,权且只能静观其变了。
而此时呆在东宫里的太子李建成比李恪还要着急。东宫之内,满面愁容的李建成郁闷地喝下一口酒,他开始后悔自己前几天在朝议时说过的一番话了。当时洛阳传来了一封秦王的奏折,内容是推荐封德彝和一个叫魏徵的河北降臣前往抚慰河北。当时李渊已经选定了抚慰河北的人选,所以大家一开始并未对秦王这封奏折有多在意。但是裴寂从这封奏折里找到了问题,向皇上进言说秦王此举是恃功自傲,有以功逼主之嫌,言下之意是秦王现在过于狂妄,恐怕会有犯上的心思。
就在这时,向来宽厚的李建成本着自己对二弟李世民的了解,立即站出来否定了裴寂之言。他对李渊仔细分析了李世民的性格和此刻的想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李世民这个奏章的用意,无非是觉得虽说河北举境投降,但局势不稳,应当派遣了解其内部底细的可靠之人前往抚慰而已。他这番替秦王开脱的话一出,裴寂当时就目瞪口呆了,他不明白这位太子难道不明白秦王是他的威胁吗?有了李建成的这番话,李渊自然就不把裴寂的话当回事儿了。在加上第二天萧瑀携带着秦王情辞恳切的请罪奏折而来,几番游说下来,李渊就彻底消除了对李世民的猜忌。
当时的李建成是正直的,更是自信的,他自信自己这个太子之位是稳固的,秦王纵然军功再大也就是多得些赏赐而已,而不会危及到他。可是半个月过去了,秦王班师在即,可是皇上对于赏赐之事儿却只字未提,这其中隐藏了怎样的意图,不能不让他担心了。
太子妃郑氏似乎看出了自己夫君今日的情绪不对,所以缓缓走到跟前,温柔地轻声问道:“殿下,可是有何心事啊?“
“哎……小功赏金帛,大功封公侯,可要是参天之功呢?”李建成没有抬头看太子妃,而是呆呆地看着面前的那一堆堆奏疏,半晌才幽幽说道:“秦王即将回京,可父王却一直未在朝议上谈及秦王该如何赏赐,这可不是好兆头啊!”
太子妃显然不明白李建成此言究竟是何用意,于是继续问道:“这秦王拿不拿赏赐是他的事儿,与殿下有何干系啊?”
“妇人之见那……”李建成没有责怪太子妃的意思,他只是颓然地说道:“秦王一战收复中原,这时社稷大功啊,你说父皇该如何封赏啊?”
“这……”太子妃这才明白太子那番话的意思,可是她也想不出现在已经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王该如何封赏,所以她也只能叹道:“陛下自然有自己的主意,殿下还是静观其变的好,此时并非殿下该上言之时啊。”
“也只能如此了。”李建成不无丧气地说道。正在这时,内侍突然进来报道:“殿下,少詹事张玄素求见。”
“张先生……快请。”张玄素刚到东宫没几天,但李建成对他的印象非常好,这不单单是因为张玄素在河北之时便以名声大噪,而且还因为他有治国安天下的真本事,这对于时刻准备君临天下的李建成来说是尤其值得看重的一点。而现在,郁闷的他需要这位张先生来给他出出主意、想想办法了。
少顷,一个身形瘦削的中年文士进来参见李建成道:“微臣参见殿下,不知殿下召臣前来有何差遣?”
“张先生,不必多礼”李建成示意张玄素免礼,落座之后,李建成肃然说道:“今夜请先生前来,其实是有一件事要向先生请教。”说着,李建成把桌上的一封奏折递给了张玄素。
“殿下,这不是此次东征洛阳的请功名册吗?”张玄素虽说是个政策制定的好手,但却不是个耍权谋、猜心思的好手,李建成给他这份奏折的用意他显然还没明白,所以他疑惑地问道:“这份奏表难道有何难为之处?”
“先生难道没发现这奏表之上少了两个人吗?”李建成指了指奏折,又指了指自己,说出五了个字:“并无二王啊!”
“殿下是说秦王和齐王?可是……”张玄素的脑子终于开始转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二位亲王的封赏应当是由天子圣裁,待到班师到京后,于三军之前宣谕众军,自然不会出现在这秦王上奏的请功表章之中。那殿下的意思是,圣上迄今仍未决定二位亲王的封赏吗?”
“正是此意,不过……”李建成若有所思地说道:“元吉曾有丢失太原之失,此次纵然有功,那也不过是功过相抵而已。我现在担心的是二弟,近年来,他累功无数,东征之前便已经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如今他又一举将中原纳入大唐版图,如此功绩如何封赏啊?可是,偏偏这个时候,父皇却对封赏二弟之事守口如瓶,至今未有定议。张先生,你说父皇这是用意何在啊?”
“哦……微臣明白了,殿下是担心圣上动了易储的心思吧?”听到这里,张玄素反倒释然地微笑起来,他轻松地说道:“殿下多虑了。殿下尽管放心,以微臣看来,皇上现在应该是在犹豫,秦王立下社稷之功,确实难封。但是,圣上即使犹豫,也断然不会拿东宫来赏赐秦王的,请殿下尽管宽心就好!”
看着自信满满的张玄素,李建成反倒懵懂了,他满面狐疑地问道:“先生,此话怎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