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残云
3639100000223

第223章 署理两卫

蛮莫府,内院的一处亭台楼榭,有精致的九曲长廊相连,廊下的水中,一些游动着金色小鱼,穿行在肥硕的荷叶之下,不时有蛙鸣在四周响起,惊飞了那些停驻在荷尖上的蜻蜓。从远去,院中墙角之处,盛开着簇簇不知名的花草,在午时阳光的映射之下,绽然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晕,俨然一幅春意盎然的图景。

亭台小楼的二楼,木质的窗户早已打开,微微的凉风袭来,让人感到一丝丝的清爽之意。

屋内的正中央,则摆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置了些简简单单的小菜。桌边,坐着四人,上首位是段鹏,下首位为段兴和段伟诚,客位是贾家马帮的玉夫人贾玉珍。

段鹏是个“恋旧”之人,当年他在“穷困潦倒”之时,得到了这位玉夫人的相助,更是在她那里“启蒙”了“官场学问”,故此,他对玉夫人贾玉珍是有着很深的感激之情的,即便在后来自己逐渐的崛起,他依然没有去计较贾家的那种“朝三暮四”心态。这次,他更是尽“地主之谊”,来宴请了下远道而来的玉夫人,而所陪同的,也是当年受之恩惠的二人。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这么个理。

“玉夫人,这次远道而来,我们三兄弟也没有好东西招待,这蛮荒之地,只好略备薄酒,请多担待了。”段鹏笑着开口说道。

“段鹏,这次可是你们拿我当外人了吧?”玉夫人微微一笑的说着。

“夫人,之前我们可没少叨搅你啊,你这次来,理应款待一下才行的。”段兴也客气的说着。

“无功不受禄,夫人我还是有些惭愧的,不过。”玉夫人忽然想起了什么,她开始说道:“段鹏,这“夫人”二字,可能不能这么叫了啊。”

“嗯?”段鹏等三人有些疑惑。

“是这样的。自打你们来了蛮莫后,段氏家族进行了改换,推举你爹做了主事之人,而他老人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了“修谱”,初稿我已经看过了,原来我与你还是平辈之人啊。”玉夫人道。

“哦,这事啊,以前听我娘说过,段家一直未修谱,大概也是这个辈分不好算的。”段鹏平静的说道,他在很久以前就知道这事的,段智渊把持了段氏家族,因为他的辈分小,故而迟迟不愿修家谱。

“夫人,那我呢?是个什么辈分?不会比鹏哥还小一辈吧?”段伟诚不声不响的问道。

“伟诚,你跟段鹏是平辈的,只是段顺那一族人辈分小点。”

“哦,那就好!不然还真不好意思了的。”段伟诚尴尬的说道。

“段震老爷这次不但修了族谱,还打算感召段氏家族里的男儿从军,怎么说段家都是自己家人吧,血浓于水的。”玉夫人说话很“精巧”的,“对了,你们忙完这些后,有什么打算?还回腾冲卫吗?”

“肯定是要回去的,目前在等杨镇宇的消息。占据蛮莫后,不清楚“上面”会是个怎样的“处置”,一旦结果下来了,我们再动。”段鹏说话比较实在。

“这倒也是。现在你们占据了宝石之地,眼热之人很快就会接踵而至的,这个你们得小心。此外,你们的一些做法,我不是很赞同的,虽说有些合乎常理,但毕竟还是有些“锋芒毕露”了,要知道,“出头的椽子先烂”,你们当年在腾冲儒学里,应该是个挫折的,而这几天来的商议言论,很快会传到都司和布政司那里去的。”玉夫人也有些忧虑。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作坊”不扩大,就没银钱;“作坊”弄大了,没人,还是死路一条;还有这个“土地”,我段鹏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去肆意得罪这些地主士绅吧?要知道他们这些个人,可不是像流民那么好糊弄的。此外,“作坊”造什么?没有知识,什么都造不来的,而知识又需要积累沉淀,不是一蹴而就的,大量的知识人才一道,方能把这些转化到“作坊”中去的。”段鹏有些无奈的说道。

玉夫人想了想,继续道:“也许这些都是你们男人家的事,我不是很懂,但你这几天提出的,今后要对三地的“珠宝”商家收重税,这个我不能理解,觉得你这是难以做到的。”

“重税,只是一种意向,我是给他们传递一种潜在的“消息”,珠宝这些个玩意,都是奢侈之物,过分的去追求这些东西,于民风及治理都是不利的。”段鹏也有些感慨,“蛮莫的宝石几乎都是运往江南之地,肥了缅王他隆和商家,民间时尚这些之物,更会造成道德沦丧,权贵们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

“那你挖出的“宝石”,难道就不是如此这般?”玉夫人反问道。

“别人我管不了,至少在我的治下,我还是希望百姓们不要去“追逐”这些东西,至于做不做得到,我只能是尽力而为。”段鹏道。

随后的话题,就东拉西扯的到了别的方面,如今的贾家,也是受惠于段鹏,除了固守其盐巴外,还在马帮方面有着较强的实力,这些都是他们这两年来的“所得”。与此同时,当年追随段鹏的那群盐商们,几乎都得到了大利的。

对于这一点,无论是段鹏还是玉夫人,他(她)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

三个月后,杨镇宇经过艰难的“周旋”,终于使“上面”,对腾冲卫军收复蛮莫一事达成了妥协,而段鹏,则进行了新的任命。

任命令分两种,一种是云南布政司发出的,任命段鹏为永昌军民府知府,辖地保山,永平,潞江,广邑,腾越,蛮莫,潞江安抚司,镇道安抚司,杨塘安抚司,瓦甸安抚司,凤溪长官司,施甸长官司和茶山长官司。而另一份,则是由云南都司发出的,任命段鹏署理永昌,腾冲两卫指挥使。

两份任命由云南布政司陈参议及云南都司王佥事,亲自带人来蛮莫城里传达的。

这份奇怪的任命,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不清楚“上面”发生了什么事,甚至是段鹏自己,直到收至杨镇宇的秘函,他也方才知晓这些上面的“内幕”。

据杨镇宇传信里讲,孟拱及密支那的“好处”,已被多方势力瓜分。其中,黔国公沐天波,分得一成;云南都司分三成,他们让出了永昌卫,而且段鹏本属军方的人马;云南布政司占三成,他们给了段鹏以“文职”,并“让”出了永昌府的地盘,且把蛮莫划给了段鹏。至于段鹏自己,仅拿到了三成,锦衣卫方面则是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不仅如此,上述三方的人马,也随同云南布政司陈参议及云南都司王佥事一道,抵达了蛮莫城,他们将随之进驻孟拱及密支那。

在得到杨镇宇的秘函后,段鹏思考了半日,这才与段兴进行了商议。

两人对此种境况,均无法做出任何的改变,而且他们更清楚,在这中间杨镇宇做出了多大的努力,甚至是放弃了其所该得的部分。

随后,俩人进行了蛮莫的善后分工处置事宜,由段兴先期率人马赶赴永昌,办理衙门及军方的交接事务,段鹏则留下处理蛮莫的事务,待完结后再转往永昌府。而就在此时,段兴向段鹏告知了其个人的一些意思,原来他与蛮莫女学里的学正朱静洁,互有“意思”,希望能带她一道去永昌府。对此,段鹏没有任何的犹豫,他马上放下手头上的活计,带着王家三兄弟等人去了朱家,这本是两厢情愿之事,朱静洁的老父也未有反对之意,段鹏与之商议后,按先“定亲”,待稳定之后再行“大礼”的方式,促成了这桩姻缘。

送走段兴等人之后,段鹏旋即按预定的时间,在蛮莫城里举行了首次学堂里的“科考”,所考之人,除了本学堂之内的学子外,也涵盖了那些在军营里念书训练的军士。这也是他极为看重之事,所有考卷均由孙瑞杰负责制出,并同时在多个学堂里开考。

三天后,考卷评测结果出来,按综合情况,从高至低选出了十人,并在官府的布告上公布了这十人名字,“怡昌钱铺”也如期给予了之前承诺奖赏,在这十人中,有三位年龄过十八岁的,更是被成绩在军营宣布的当场,即被衙门录用为候补官吏。

与大明朝“看轻”算术,格物不同,段鹏用这种“明示”的法子,向城中百姓发出这样的“消息”。只有这些,方是今后“前程”的必须!而对于段鹏的此举,后来云南布政司知晓后,也都装聋作哑,“蛮莫城”,本属“化外之地”,况且此事又是“妥协”过了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