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天水麒麟儿
36107600000012

第12章 洮西之战

上一章说道,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姜维兴数万大军北伐,本欲策应东吴诸葛恪大军,但谁知诸葛恪太过无能,致使最后,两军几乎都是无功而返。

当然,姜维多少还是有些许战功的,而且损失也不大,但诸葛恪就不一样了,倾国出军,徒耗粮草,还使得吴军损失惨重。其实人无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分明自己已经非常无能了,却还能目空一切,自视甚高。像诸葛恪这样,胜利一次就脚不点地的人,他的残败注定是必然的。

当然,我们的姜维之所以没有这样轻浮,或许也是因为他还没有亲自取得过一次像样的胜利,要是这样说起来,他还不如诸葛恪呢,毕竟诸葛恪东兴一战,早已青史留名。但是,我们的姜维有着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高昂斗志,自其归降蜀汉以来,一直都在蜀汉的北伐事业上无私奉献,从未有过一刻的停歇。甚至,在国都沦陷,刘禅投降之后,其依然不屈不挠,企图利用钟会复国。如此执着之人,我有时候也想不通他到底在坚持着什么,或者说是什么力量在努力支撑着他穷其一生都在为蜀汉大业而孜孜奉献。可是,他这样呕心沥血换来了什么,换来的是费祎的掣肘,陈寿的贬低,还有数不清的蜀汉朝臣的敢怒不敢言,以及万千蜀国子民的怒视和埋怨!

我不知道,一个连皇帝都不想再坚守的朝廷,作为臣子,还有什么坚持下去的理由。古往今来,像这样的赤胆忠心之人并不少见,例如文天祥,他的忠义受到了后世千秋万代的敬仰。可姜维呢?陈寿贬低他时真的问心无愧吗?罗贯中指责他穷兵黩武时真的就那么理直气壮吗?魏晋以来,那么多热爱三国的士子百姓们,在读到姜维时,真的没有过一丝怜惜吗?

因之,我在写此书时,把标签定为坚毅,因为我从姜维身上看到了太多太多的不馁,太多太多的心酸,太多太多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相较于诸葛亮,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由衷地佩服他,我认为,两千年来,华夏亿万子女亏欠了对姜维那应有的理解和赞誉。但凡能设身处境地站在他那个时代的人,都应该能从他的身上收获到无尽的感动。

当然,那都是后话,我们现在要接着写姜维的北伐。而这一次北伐,是姜维毕生中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的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胜利,是姜维战术思想的一次最淋漓尽致的体现。

延熙十七年,也就是公元254年,魏大将军司马师营寨被文钦之子文鸯袭击,可能是文鸯太过勇猛了,致使司马师惊吓过度,加之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终于第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公元255年3月23日)痛死于许昌。

这时,休整两年的姜维立马感觉到机会来了,遂上奏后主准备起兵。

于是,在延熙十八年(255年)七月,姜维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率军出狄道,兵至洮水。魏国细作得到消息后随即报于雍州刺史王经、征西将军陈泰。王经与陈泰商量了许久,建功心切的王经决计率先起兵迎敌。姜维闻讯后,又开始耍阴了,没办法,蜀军军力不及魏国,所以只能依奇谋制胜了。姜维与张翼、夏侯霸等人定下了背后偷袭之计,二人遂领计而去。交战当日,姜维亲自率领大军背洮水列阵,与王经大军对峙。

对了,有必要提一下,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对白。

《三国演义》原句如下:

魏将王经引数员牙将出而问曰:“魏与吴、蜀,已成鼎足之势;汝累次入寇,何也?”

维曰:“司马师无故废主,邻邦理宜问罪,何况仇敌之国乎?”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王经质问姜维为何犯境之时,姜维和诸葛亮的回答已经截然不同。诸葛亮常言之“兴复汉室”、“为汉讨贼”之类的。但姜维却说司马师无故废主,废主,意即承认原来的“主”,也就是说姜维已经变相地承认了大魏朝廷,认为其出兵是为了原来的魏主曹氏而讨伐司马氏,缄口不提原来的兴复汉室。

我们知道,古代的名义是非常重要的,杀贼要有名,出师要有名,君子不行无名之举,大国不兴无名之师等等。除去姜维有讨好、安慰夏侯霸之嫌,更重要的是东汉灭亡已久,蜀汉一直以来坚持的正统所带来的政治优势已日渐式微,不得不找些新的出兵理由。由此可见,姜维的北伐比诸葛亮的北伐要更加艰难,因为连唯一的政治优势也不复存在了。

当然,王经自然不会搭理姜维所谓的曹氏、司马氏之类的,因为这个话题在魏国是非常敏感的,弄不好要掉脑袋的,既然无法辩驳,那就干脆不辩驳。然后,王经这厮开始耍无赖了,说姜维骁勇,遂命令张明、花永、刘达、朱芳四将一起上,共战姜维。想把姜维军逼入洮水,让其淹死。在这里,我不得不嘲笑王经的幼稚,姜维若没有后手又岂敢背水列阵,那不是自寻死路?

结果,一切都在按照姜维的计划进行,姜维且战且退,战不几合就回到本阵,率军回逃。王经见状后大喜,这什么姜维,也不过徒有虚名罢了,突然间就有了一丝前年诸葛恪的心态,遂驱军追赶姜维。

这时,张翼、夏侯霸率军从王经军背后杀出,而姜维也背水出战,奋力杀敌,王经没有防备,遂使魏军败绩。夏侯霸、张翼等人率军在魏军中左冲右突,使魏军失去统一的指挥,遂各自为战,自相残踏,死伤无数,有许多魏兵甚至在无防之中被逼入洮水,溺水而亡。姜维率军回马强攻,斩首万余,垒尸数里。最后,王经率军冒死突围,往狄道城奔去,入城后数万大军仅余百骑。

《三国志·蒋琬费祎姜维传》: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

此战,也称洮西之战,是姜维北伐史上最光彩的一笔,也是其毕生最得意的一次战功。巧设伏兵,佯败诱敌,背水一战,大破王经。若算上溺水和失踪的士卒,魏国此战的实际战损甚至已经超过姜维出动的全部士兵。而也因此战,姜维回国后即被后主加封为大将军,督内外军事。当然这都是后话,此战虽胜,但姜维此次北伐的目的却仍没有实现,因之,姜维随后即携大胜之师,围攻狄道。而魏国这边呢,征西将军陈泰闻王经大败,遂率军来援,与姜维相遇于狄道城下。而作为我们姜维的宿敌,时任魏兖州刺史的邓艾,也即将隆重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