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六合大拳师
3596400000213

第213章 通背放膀有暗长

第三十三章通背放膀有暗长

裴秋实也心无留恋,带着郑千钧出南门而去。裴秋实挺有心的,知道自己惹了祸,也就不连累擂主了。再见面有的是办法。还没走出去却被衙役拦住扣下,光天化日打死人,也不是那么轻松的。虽说登台打死勿论,但为防日后生事,还是要标名挂号发回原籍核对的。

孙青麟的尸体已经仵作验证,并未装殓,也有待核查身份,登记备案,发回原籍。这些后事还是很麻烦的。裴秋实这次没有急躁,一切任凭处置。看着一肚子坏水的孙青麟的尸体停在那里被一些陌生人搬来搬去,心中也隐隐生出一阵自责。

这几天裴秋实冷静了许多,他第一次真正的审视自己的功夫。过去都是打别人了,被动的时候很少,而且这一次出师不利,很多技艺竟然被人逼得用不出来。

要想分析怎么挨打的,就得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怎么克制自己的。想来想去就发现青面的打法跟自己实际极为相似。

二人都是拍抽穿顶这些。按说自己拳法勾勾连连,对方也是勾搂采挂。自己是披挂参八极,对方也是通臂参太祖。怎么打在一起却勾拿不住。这不单单是距离跟不上的问题。

而且青面总比自己快半拍。自己一旦不防护,就被打着耳门了,再险要一点就打上后脑了。那小子是劈头盖脸搂脖子的扇巴掌。裴秋实一遍一遍比划,豁然开朗。

一是步型,二是背膀。自家的步行是骑坐马变换,如果追求重击,必然要成马步变化。青面不求致命,只是周旋,他的步行就是纯通臂劈挂的闪钻,合以勾跤之法,就诈得自己不敢扎马又逼得自己不得不扎,一旦上了套儿步子一慢身子自然就慢,而且如履薄冰。

至于放膀,青面没有跟劈挂似的放长击远,他是通背而缩肩,没按高境界走。一旦跟平时练习时放膀劈砸虽然势大力沉,但是换劲比抽着劲打就要慢一点,这一点对高手来说就够了。

青面是吸腰缩肩,靠着背肋通达放长,一拍即撤,接着就穿,这样自己的劈砸就跟抽着鞭子一样,根本控拿不住,形不成开门就不敢坐堂,不坐堂就始终被动。如果对方硬拉硬捅,那自己的爬山就有拿有落的,反而得了便宜,但此时他滑不溜秋的没抓没落。难怪都道螳螂拳七长八短,有个肩背暗长一说,这一手合了那个螳螂钩子,确实有一套,但又不像螳螂的风格。难道是所谓的沉肩坠肘含胸拔背?

裴秋实比划着才发现,自己裤子上也都是血,一摸发现膝盖内侧,脚脖子关节处,好几个地方都掉了皮。也不知道是让孙青铜踹的,还是让孙青麟撩的。这才想起来,这俩一直逼着自己扎成侧马撑住,一旦要上步就有被踹胯蹬裆的危险,想到被青面蹬了好几个趔趄,险些扎不住步,顿时火冒三丈。

这小子够可恨,够无赖,这是在玩自己。腰马发力,拧拉出劲,靠的就是这个中,如此清晰了,再对付他也好办,就是按那云南客的单圈之法,跟他硬碰。看来这个铁砂掌还得练。想着裴秋实就想回去再试试,看看倒地是不是这么回事。

青面在家也没闲着,他伤的实际不重,但是心情沉重。裴秋实感觉赢得不光彩,他感觉自己丢手丢得窝囊。因为裴秋实不是直接打上他的,前边还忙活了好一阵,是自己没反应过来。看来功夫还不行。

按说裴秋实先挨膀后发招,怎么能在那么短的距离打出一个单提。如果要阻碍他不光出手要扰乱,回手也得扰乱,回手怎么办?

突然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堂哥,孙青麟的功夫都是手脚上的功夫,可以说是器的功夫,不是技力的功夫。就是指头钢钩硬。他能在被动的时候给裴秋实弄得浑身血淋淋不光是靠着流氓招,这也是硬功夫。但都是一个师父教的,这一手怎么自己不会。按说自己是亲儿啊,老爹不当瞒着自己。这就有点想不开。

自己开始占上风,完全是熟悉了裴的步法,没上裴秋实暗腿的当,他三盘连击就用不流畅。但是自己却是万万拼不过裴秋实下盘。看来要想长久,也得练铁马真功了。好在没吃大亏,为时不晚。

那边因为死了人,台下虽然观望的势头不减,但是出于对死者的尊敬,一时无人挑头豋擂。就是自己伙计玩玩挠挠,表演点对练。

只不过是闹点声势,做点宣传,竟然要以人命垫底。虽说这些人于自己无关,但这个机会却是自己所给。打信誉打威名这个事情,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

袁凤吟想不通,袁承兴也想不通。常家的内务二管家乔平也在后台。说起这个信誉与实际来,乔平告诉凤吟,常家是最早也是最大出漠北做生意的,就沙漠中好些个绿洲湖泊,都是常家祖辈发现的。但至今,常家没用票号转换银两。白银跟货物,就是比银票实在。

常家过去自包头押运银两回榆次,未防抢盗,都是当地熔银重铸,打造千斤锭,骡车驮运。都知道带着银票比货物白银实在。可是这票号背后更多是信誉于实力抵押,兵荒马乱,命都难保,说给谁都不放心。

貌似在感叹时事,实际也说出了几个大道理。一是银票不过一张纸,说废就废,所以保镖危险。还是货物实在,可以当饭吃。二也是暗示袁凤吟此道的凶险,就是镖师,掌柜这些内部精英的信誉与能力,是多么的重要。为了捍卫信义智勇,必然要正确看待生死。人不能轻生,自己都保不住命,又怎么保护人家的东西,人家又怎么能放心。而又不能贪生,贪生恶与轻生。因此不能为这些必然之时而过分伤悲,既然上路了,就要风雨无阻。

理是这个理的,但人之为人,是因为有人性。都是爹妈生养,谁又能忍心看着一条性命瞬间消失。

凤吟中午没吃饭,青面也回避修养,不再登台。凤吟找着冯老三道:“三哥,拿个主意吧。”

冯老三道:“凤吟,你放心的,看三哥的。”

袁凤吟也知道冯老三辛苦,而且又带着伤。跟自己过去又无交情,能帮自己纯属义气。

凤吟找着老三商议,是看中了老三的打法技术。老三虽然是个跤手,功夫有点偏,四门功课少好几门。但一点不含糊。他跟其他武师打他还占便宜。

因为过去江湖凶险,拳师兴旺起来也就这几年。过去都是带刀子上路的,少有赤手空拳。赤手空拳是因做店护院等行业兴起,逐渐形成。也是门派拳理发展的一个高峰表现。

这个时间标志着拳术达到一个趋于完善的阶段,上接江湖打斗,中承技艺交流,往下广传的事情,都说不准。

其中有几个大拳种,是自早就很完备的,就通臂、关中、少林、太祖这些。而且器械之法都并行传承,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很多拳种的完善,多是在戚继光《拳经》的基础上,而拳经与通臂长拳,太祖长拳,陈家炮捶,关中拳这些又极其相似。

只是在明时因为刀枪技术、布阵、火器等相当发达,在戚帅后期编整《绩效新书》的时间都把《拳经》给去掉了。但他编他的,民间该练还是练,非但练了,还发扬起来。新拳种的形成也就分了多种方式,首先得肯定,必然要承接一门拳法。然后在文化理法中寻找永恒规律。引自于枪,引自于经,就多了。在这个发展中,就隐隐地强调了徒手。徒手可以表现理法,独立长进。很多套路开始分解,规整,逐渐争多,百花齐放。

实战首先看环境,不明环境,拳法不能活用后果不堪设想。三魁就是个例子。所以拳法的运用表现,很多时候是因为环境所限。

就比如向东兄弟,拳脚功夫不能说多高明,也志不在此。但是向东兄弟刀子却不是一般武师能挡的住的。所以很多拳法都是拳械综合的,为了这个共用性,必然要牺牲一些东西。源于所用而的理法,就是风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马上步下,长枪短棍,各有特色。所以,拳还是有高低的,刀枪弓拳肯定不一样。只是看在什么大环境下,看谁更适合发挥。

所以看一个拳种风格,或者人的修为,不只要看一拳一脚的风格特点,而是支撑他战略战术的真正根基所在。就是心意二字的灵变程度。简单点可以权当做反映能力,洞察能力,应变能力,把握能力等等。

因而,看二人较技,不单是看风格特点,更应看背后的内涵,是后发先至,还是强攻硬打。

就冯老三的跤,是完全冲着徒手训练的,在徒手的原则下,相对很多拳法就占了不少便宜。不能说谁绝对高,但专攻必有报。

冯老三求得是个制服对手,摔多于打,可以不取对方性命而分出高下。所以袁凤吟这才找冯老三商议。

冯老三也果然不负嘱托,就替了孙青铜。孙青铜的打法是巧打制服,比得是个灵便。所以开始袁凤吟才安排他撑门面。

像裴秋实那种出手就要命,虽能立威,却失人心。人无德不能立。

(说了一点用得着的问题,明天再发点目前都关心的,或者在某个阶段用得上,感觉用得上就拿去好了。小说点到为止就行了,再说细了也没有参考价值,还破坏了文章。乱拳打死老师傅,有点基础的话可以这样跟太极者玩玩。朝鼻子戳,照耳门扇,跑着扇,搂脖子劈脸的扇。听不着拿不着的。但凡有点整劲搂上就是一个跟头。一定能把老师傅逼得出手扑你,那个扑不用怕,很短的还不连贯。踹他髋骨,踹上就管用。回头要正气起来,哪怕跟亲爹,感觉有疑问也打打看。如果不凑效,那么恭喜你,跟着学吧。

为人民服务。只希望大家别糊弄自己糊弄别人就好。敬天地,知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