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姑和花想容来到大街,便急急地向市民们打探太常寺正卿李纲的府邸在哪里,可连续问了好几个市民,他们都说不知道。花想容撅着嘴气呼呼地对石月姑说:“他们一个个都说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假的不知道呀!”
月姑心里明白,他们当中也许有人真的不知道,也许有人即便知道,可出于怕惹是生非的心理,也就谨言慎语了。所以,也就模棱两可地劝慰花想容说:“嗨,管他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假的不知道,我们不灰心、不泄气,继续打听就是了。”
果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她们好大一阵子的询问,终于打听到了李纲府邸的具体位置,于是便在李府通往朝堂必经的大街上停了下来。
月姑摹仿着戏剧舞台上那些拦轿喊冤之人的架势,把状纸高高地举在头顶上,与花想容并排儿直挺挺地跪在李纲下朝必经的大街旁等候着。她们的举动立马引来了不少过往行人的好奇。大家纷纷驻足,心怀怜悯地注视着眼前这两个年轻貌美、可怜兮兮的告状女子。
市民甲感叹道:“唉,看这两个女子年纪轻轻的,长得多俊,不知又遭了什么冤屈?在这里等着拦轿喊冤呢!”
“唉,世道这么乱,奸臣当道,好人受气,当然净出冤案了!”市民乙感慨不迭地接着说。
市民丙不无担心地说:“唉,即便这样拦轿喊冤,是不是能碰上一位清官也很难说!”
“就是,若是时运好,遇上个清官还好点儿;若是遇上个奸官,告状也是白告!”市民丁点着头说。
这时,饥渴难耐的月姑悄悄地给花想容说:“花班主,你快给我弄碗水来吧,我渴得嗓子里冒烟,马上就要晕倒了呀!”
可花想容想了想,却说:“呃,晕倒了才好哪!你就忍忍吧,最好能在李大人的轿子到来时正好晕倒,那样他就会更加可怜你了!”
月姑思忖了一下,亦连连点头:“对对,花班主说得有道理,那我就硬撑着吧!呃,不过,到时候我如若不晕倒怎么办?”
“如若不晕倒——那我就再想办法吧!”花想容说。
二人正说着话间,忽有家丁鸣锣开道,大声吆喝:“闪开闪开,快快闪开,太常寺正卿李大人的轿子过来了!”
行人纷纷往两边躲避着,可月姑和花想容不但不躲避,反而急急地往街中爬着。
花想容看月姑并没晕倒,就照其后背的穴位猛地一点,自己迅速随人流离开。
头顶状纸的月姑身子摇晃了几下,终于一阵晕眩,一下子栽倒在地。
鸣锣开道的家丁发现晕倒的女子挡住了道路,慌忙动手欲把这女子抬往一边。
轿子中的李纲隔着挡轿的竹帘看到眼前一位跪地的女子突然栽倒,而且家丁们就要把其抬往一边,就慌忙大呼:“住轿——住轿——”
轿子刚刚停下,李纲就慌慌忙忙地走出轿子,以手势制止家丁的抬人。李纲近前,看见女子身边的状纸,心里明白,暗暗点头:嗷,这女子可能是想拦轿喊冤,也许是跪得时间太长了,以至晕倒!于是,便吩咐道:“家丁们,快把她扶上我的轿子,速速抬到哪个医馆救治!”
家丁为难地对李纲说:“回老爷的话,附近没有医馆哇!”
“那就速速抬到咱们府中,让咱们的医官给她救治吧!”李纲急急地说。
家丁又问:“老爷,你光让抬她,那你怎么办?”
“我步行这段路有什么不好!莫非能走大脚吗?”李纲气愤地嚷。
于是,昏昏沉沉的月姑被家丁们搀扶进轿子里。
轿子抬起来,颤颤悠悠地往前而去。而李纲却大步流星地在后面紧跟着。
不少围观的市民看到了眼前的这一幕,都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连连夸赞道:“嗬,这才是爱民如子的好官儿呢!”
“哈哈,你别说,该着这小女子命好,碰上了这么一位好官儿,或许她的冤情能得到申雪呢!”围观的市民们纷纷议论着。
人群中的花想容亦露出了微笑。
当昏迷不醒的月姑被抬到李纲府邸的时候,慈眉善目、温顺贤淑的李夫人正在安排丫鬟打扫着整洁而简朴的客厅。李夫人看见两个家丁搀扶着一位昏迷之中的姑娘走了过来,便不由好生诧异,正待询问个明白,便见丈夫李纲慌慌张张地随后来到。
夫人近前看了看这位昏迷不醒的姑娘的状态,大吃一惊,不禁惊呼道:“啊,这是谁家的姑娘?到底怎么了?”
李纲连忙向夫人解释:“此乃一拦轿喊冤的女子,可能是跪得时间太久了,身体不支,所以便一下晕倒了哇!”这么说着,又急忙命令家丁:“快快去叫咱府的医官!”
家丁应声而去。
夫人闻言也很是着急,连忙命令身边的丫鬟:“快快沏一碗红糖水来与姑娘喝下,兴许会好些!”
丫鬟应声而去,瞬时将一碗红糖水端了过来。夫人亲自用汤匙一下一下地将红糖水喂入月姑的口中。
医官随家丁走了进来,给月姑诊脉后,对李纲缓缓点头说:“大人,此女子并无大碍,一针即可苏醒!”
李纲急切地催促道:“那就请大夫快快地用针吧!”
医官用细细的银针刺入月姑面部的穴位,用手指搓捻着运针有顷,月姑果然就慢慢地苏醒过来了。
众人看到这姑娘醒了,都惊喜万分地叫起来:“啊,醒了!醒了!”
月姑睁开惺忪的睡眼,看了看一圈儿陌生的面孔,陷入了沉思。她仔细回忆,想起了拦轿喊冤的情境:嗷,是花想容猛击了俺一把。啊,俺可能是被她给点了穴……
月姑心里立马明白了一切。她慌忙诚惶诚恐地挨个儿向大家磕头致谢:“小女子多谢您们的救命之恩!”
夫人马上制止了她:“嗯丶姑娘,你刚刚苏醒,身体虚弱,就免礼了,快快休息吧!”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童贯的元帅府衙 。
有人不禁要问,这北宋时代的元帅怎么有府衙呢?事实上,所谓的元帅府衙,不过是一个传统的说法而已。北宋的兵制是募兵制,分厢军、禁军,常加调动。兵权也是三分, 枢密院管调度, 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分统全国禁兵和厢兵。如果战争来临,皇帝就委任加封招讨使、大元帅、大将军等头衔﹐让他们统领三军(即马军、步军和车军)出征御敌﹐事已则罢。这样就使兵将分离﹐将不专兵。兵部﹐只掌管仪仗、武举和选募军兵等事。那么也就是说,像一般的兵马大元帅,如果不是在战争阶段,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了;可童贯却不然,因为他还兼管着三衙中的殿前司呢,而人们的称呼习惯,往往又是就高不就低,专拣最高的职务称谓,所以童贯便有自己的元帅府衙了;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童贯的殿前司府衙。
此刻,庄严肃穆的元帅府衙的公堂上,童贯、王黼、朱勔、蔡攸神气十足地坐在那里。下边分站着两排手执长杖、立眉竖眼、狐假虎威的衙役。
高鼻深目、满脸冷酷的童贯高呼:“把劫持花石纲的罪犯丁信、吴大戈、石小云带上来!”
五花大绑着的三个人被推推搡搡地弄到公堂。
众衙役瓮声瓮气地吆喝:“跪下——”
那声音在庄严肃穆的公堂上空回荡,发出轰轰然的巨大回音,让人感到厉声逼人、不寒而栗。
可三个人怒目鄙视着公堂上鹰鼻鹞眼的童贯、金发粉面的王黼、尖嘴猴腮的朱勔和肥头胖脑的蔡攸,胸中的怒火立马熊熊燃烧起来。他们倔强地甩了一下凌乱的长发,嘴角边掠过一丝轻蔑的笑纹,身子若石柱般挺立着,大义凛然地立而不跪。
看到丁信他们三人的态度,一贯盛气凌人的童贯立刻勃然大怒了。他气呼呼地向两边的侍卫吆喝:“喂,罪犯胆敢藐视公堂,这还了得!你们还不快快动手,与我将他们按跪了!”
众衙役吆喝助威:“喂——”
六个侍卫在回荡的余音中怒冲冲地冲上来,强行将他们三个人死死地按住,厉声吆喝着命令他们下跪。可他们三个人仿佛充耳不闻,依旧猛烈地晃动着肩膀,挣扎着坚决不跪。于是,穷凶极恶的侍卫们便用脚狠狠地踢跺他们的膝盖,迫使他们跪下。
童贯拿腔拿调地大声喝问:“丁信、吴大戈、石小云三名钦犯,尔等可知罪?”
怒目圆睁的吴大戈一拧脖子:“吾等无罪!”
“嘿嘿,无罪?无罪怎么会来到这儿!”蔡攸奸笑着说。
小云怒指朱勔:“是他朱勔贼子,擅闯民宅,丧心病狂地抢掠我家奇石烟云岫,还打死我家老管家、陆队长和众多家丁,气死我家老爷!”
朱勔怒斥道:“胡说!征集民间奇石嘉木,乃皇上旨意,你家窝藏着烟云岫奇石,拒不上交,就是犯了‘大不敬’之罪!罪不容赎,罪该万死!”
丁信据理力争道:“皇上让你们东南应奉局操置花石纲,不是拨发给你们相应的经费银两了吗?可你们非但不发给我们分毫补偿,而且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强行掠夺,打人致死,草菅人命!试问,到底是我们犯了法,还是你们犯了法?”
丁信义正辞严的质问弄得朱勔一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了。反映迅速的王黼却大声喝道:“嗬啊,你丁大侠的口才果然了得!指控我们的罪行倒一套一套的,那我问你,你捅船沉江了五船奇石,又冒充钦差大臣,抢劫花石纲返航,这难道就不算罪大恶极了吗?”
“我们捅船也罢,截石也好,那还不是事出有因?而这个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你们强征我家的奇石烟云岫而起。难道,我们平民百姓家里拥有奇石就该当获罪吗?这到底还有没有天理?”丁信依然据理力争着。
一脸焦躁的童贯皱了皱鼻子,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不要给他们多费口舌了,他们分明就是方腊余党,仇恨朝廷!快快想法儿让他们在口供上画押了事!”
众衙役又吆喝着助威:“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