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大兵压境的非常时刻,金碧辉煌的垂拱殿里竟空无一人,益发显得空旷、寂寥和肃穆了。
徽宗、月姑、玉福和赵桓夫妇、赵栋他们一起来到这座平日早朝人声鼎沸、热热闹闹,而此时却静谧无人、冷冷清清的地方。
他们在大殿一侧的偏殿议事厅坐下来,焦躁不安地等待着几位朝廷重臣前来议事,可等来等去,却没人到来。
赵桓焦急地嚷:“这些人怎么这么磨蹭?大兵犯境,危在旦夕,他们却置若罔闻,不急不躁,慢慢腾腾!”
玉福抱怨地说:“哎呀,你看父皇身边的这些心腹大臣都是些什么人呀!一个比一个狡猾,一个比一个鬼灵,都是标准的见利忘义的宵小之人!”
这时,御史张邦昌、枢密院少宰吴敏、尚书左丞李邦彦、兵部尚书高世则几个人神色慌张地走了进来。他们“噗通”跪倒,一脸着急地问:“皇上,您急急火火地叫小臣过来,有何吩咐啊?”
徽宗淡淡地说:“你们先坐在一边等着吧,停一会儿都到齐了再一并说吧!”
呆头呆脑的张邦昌与那几个人抬眼望了望表情严肃的月姑、赵桓他们,知道事关重大,也不敢擅自问这问那的了,便一脸狐疑、莫名其妙地坐在一侧了。
这时,忽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前来跪禀:“启禀官家,奴才到蔡太师府上去通知,却是铁将军把门!据邻居讲,他们全家已载着三大马车金银财宝去南方了呀!”
接着,又一太监进来禀告:“启禀官家,王黼丞相家里空无一人!据可靠消息,他已带着家眷、细软,坐两辆马车去池州投亲去了!”
众人闻言都面面相觑了。
而后,又一小太监领着一将领急急而来。二人双双一脸虔诚地跪倒在徽宗面前。
小太监禀告道:“启禀官家,奴才到朱勔府上通知,见府门落锁。打探邻人,方知其父子已乘船出了东涌门。奴才又赶到东涌门,听这位守将讲,童太尉和朱勔父子都乘船而去了啊!”
那守将接着道:“正是如此!小人当时不认识朱勔父子,还因查船而发生了口角,后来童太尉的船来了,才说明情况,一并放行!”
徽宗闻言,那眉头便越皱越紧了。他又看了看依旧跪在那里的几个人,便烦躁地挥了挥手。
梁思成看出了徽宗的焦躁,即小声命令几位太监及守将:“你们快快走吧!”
如梦方醒的几位太监和守将急忙默默地叩了个头,悄悄地退出偏殿。
赵桓愤愤地嚷起来:“看来这几个奸贼一定是提前听说了金兵再度来犯的消息,知凶多吉少,就纷纷卷了细软、携带家眷往南方逃跑了哇!”
玉福咬牙切齿地嚷:“父皇,你也看看,你重用的几个所谓的‘忠臣’、‘栋梁’、‘心腹’,都对你太‘忠心耿耿’了吧?在这大兵压境的关键时刻,他们居然统统地集体不辞而别、逃之夭夭了啊!”
看到眼前的不争事实,徽宗悔恨交加,不由得连连顿足,继而又仰天长叹起来:“唉,‘大难临头各自飞’!这算什么忠臣?这算什么近臣?这算什么社稷栋梁?唉,怪吾用人失察,轻信奸言,误听媚语,懵懵懂懂,忠奸不辨哇!唉,悔之晚矣!悔之晚矣!唉,奸相误我,奸相误我哇!”
月姑万分痛心地说道:“父皇能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还不错!说实话,误国误民有这几个奸贼的过错,更有父皇的过错!他们之所以能投其所好、为所欲为、欺上瞒下、独霸朝纲,还是他们看透了父皇的弱点、缺点,捉住了父皇爱听好话、感情用事的软肋!所以才能‘拉大旗作虎皮’、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啊!唉,父皇还是日后再慢慢地深刻反思这个惨痛的教训吧!如今在这大兵压境的紧急关头,父皇只顾自责也于事无补,咱们还是赶快商谈讨论一下抗敌之策吧?”
一直没敢插话的张邦昌、吴敏、李邦彦、高世则他们这时也听出了门道,连忙怯怯地说:“既然金兵卷土重来,他们几个又临阵脱逃,我们就别指望他们了,咱们抓紧运筹出兵御敌之事吧?”
徽宗说:“那大家就快快各自出出主意,谈谈如何御敌吧!”
吴敏和李邦彦对望了一眼,怯怯地说:“我们都是文官,这带兵打仗的事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啊!”
高世则叹了一口气说:“唉,在下虽然是兵部尚书,可也只是管管军需后勤什么的,军队的一些大事都是童太尉一手遮天,所以——”
“所以你就尸位素餐、饱食终日了?”玉福气呼呼地嚷。
高世则一看玉福发了脾气,便连连拱手赔礼:“玉福帝姬息怒!玉福帝姬息怒!”
会场气氛一下子陷入了沉默。
少顷,月姑说:“目前河间府、太原府已经失守,两路金兵正在风驰电掣地往南推进。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派精锐之师,星夜兼程奔赴前线,把敌人阻挡在黄河以北。依托黄河天塹,再与敌人周旋交战!”
“月姑的这个计划很好!关键问题是要速速发兵!”赵桓急急地说。
赵栋说:“对,时间就是胜利,发兵刻不容缓啊!”
“是呀,快快出兵吧!”张邦昌等众人纷纷附和说。
徽宗说:“那好,梁公公速拟出兵诏书,让张御史、高尚书去昭告种师道、马扩两位将军,朕封他们为东西两路扫北大元帅,命他们各率精兵三十万,速速出兵御敌,务必将来犯之敌阻挡在黄河以北!”
“老奴遵旨——”梁思成唱诺一声,慌忙拟写诏书,少顷,写毕,交与张邦昌。
张邦昌、高世则向徽宗深深一揖:“那小臣现在就去种师道将军和马扩将军的大营?”
徽宗点了点头:“兵贵神速,事不宜迟,让他们速速在东校场集合兵马,朕还要为出征将士献上御酒壮行,以鼓舞士气哪!”
“小臣遵旨!”张邦昌、高世则应了一声,急匆匆而去。
御史张邦昌、兵部尚书高世则领旨去安排种师道、马扩出兵走后,空荡荡的垂拱殿里就剩下吴敏、李邦彦、徽宗和徽宗皇帝的几个儿女了!没办法,徽宗只得与吴敏、李邦彦、月姑、赵桓、朱琏、玉福他们几个商讨着国家大事。
玉福咬着牙狠狠地说:“还有,那几个临阵脱逃的奸佞败类,就这样白白地放走了,是不是太便宜了他们?这几个人可都是恶贯满盈、罪行累累的贪官佞臣,民愤极大哇!”
赵桓说:“对,我在宫外就听到儿歌纷纷在唱:
砸了桶(童),泼了菜(蔡),
便是人间好世界!
杀了猪(朱),锯了樑(梁),
日子倒比现在强!”
赵栋说:“是的!俺在宫外也听到这首儿歌了!民众都对六贼恨之入骨哇!”
“对呀,李纲大人的血书奏章上也写的要‘诛六贼、平民愤’嘛!”朱琏接着说。
徽宗闻言诧异了,连连眨巴着眼皮问道:“怎么,你们见到那血书奏章了?”
“是的,那血书奏章被我们在后花园正在焚烧的垃圾堆里找到了,现在放在了母后那里,大家正等待着父皇您去讨论呢!”月姑说。
徽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现在看来,李纲的那个血书奏章写得非常地实事求是,针砭时弊也一针见血,相当地到位啊!唉,真是亏待了李纲丞相了啊!”
“是啊,当时小臣力保李纲,皇上您执意不准哇!”少宰吴敏情真意切地说。
尚书左丞李邦彦怯怯地说:“六贼危害朝纲久矣,只是文武百官敢怒而不敢言啊!”
赵桓说:“咱们现在别先说这些了,赶快说说怎么追拿那几个奸贼吧?”
“那就派御林军兵分水陆两路,速速追拿这几个奸贼去吧!”徽宗说。
赵桓摇摇头说:“不行!御林军将士大都是童贯的老部下,俗话说,‘虎死余威在’,现在派他们去捉拿自己的老上司,他们是否能穷追不舍、秉公办理,也未必可知啊!”
“呃,不如让丁信、吴大戈他们率领御林军前去追拿这几个奸贼,父皇意下如何?”玉福提议说。
徽宗连连点头:“对对!梁公公,即刻下旨,封丁信为御林军左统领,封吴大戈为御林军右统领,让他们各带御林军二百名,分水陆两路,火速追拿这几个奸贼!”
“老奴遵旨——”梁思成唱诺一声,即无可奈何地拟写起圣旨来。因为,这圣旨上点名要捉拿的蔡京、童贯、朱勔、王黼,可都是他梁思成的死党啊!常言说,兔死狐悲,唇亡齿寒,这时的梁思成心里当然不是好滋味了!然而,自己的任务就是拟写圣旨,皇上让你这样写了,你不这样写能行吗?唉,再是老朋友,俺梁思成现在也救不了你们了啊!梁思成没办法,只好急急忙忙地拟写了圣旨。
徽宗说:“桓儿,那你就亲自去一趟吧?以示尊重!”
“好吧!”赵桓答应着,又说:“父皇,您们快快去瑶华宫吧,母后和诸位皇子、帝姬都在那里等着你哪!”说完即接过圣旨,急匆匆而去。
赵桓走后,徽宗并没有立即回瑶华宫,而是对月姑他们说:“你们几个先去瑶华宫吧,朕停一会儿再去,还要在这里等等林道长呢!”
众人闻言不由得诧异起来,纷纷不解地问道:“啊,父皇等那个鸳鸯脸道士干吗?”
“他答应在艮岳设立百丈祭坛,请天兵天将下界来助我大宋御敌哪!”徽宗说。
这句话让大家都吃惊不小。
玉福急急地说:“哎呀父皇,事到如今,你怎么还执迷不悟呀!天兵天将能靠得住吗?”
“怎么靠不住?林道长是天上下凡的左慧大仙哪,我们上次保卫汴京之所以取得了胜利,也是因为他从天庭向托塔李天王借来二十万天兵天将,暗中相助的呀!”徽宗仍深信不疑地说。
月姑定定地看了一眼徽宗,焦急地说:“父皇,抗战御敌可是剑拔弩张、真刀真枪的拼搏和鏖战,不存在一丝一毫的侥幸和依赖啊!”
“呃,这不是侥幸和依赖!林道长法力无边,上一次就帮我们抗战胜利了,这一次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哇!”徽宗依然蛮有把握地说。
这时,忽一小太监来报:“官家,不好了!那林道长在国库领取千两黄金后,就顾了一辆马车,逃之夭夭了哇!”
徽宗闻言又惊又怒,“啊”地大叫一声,忽地仰面倒下,昏厥了过去。
月姑急忙命令太监:“快备御辇!快备御辇啊!”
太监将御辇备好,众人七手八脚把昏迷不醒的徽宗抬上了御辇,直奔瑶华宫匆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