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二年,天下形势趋于平静,袁绍军再次退回冀州,公孙瓒解南皮之围后退翻易京,而后广积粮草于易京,同时在易京高筑城、深挖沟,豪言称:易京积粟三百万石,可供十万大军吃三年,城墙加固,十万大军围攻三年不可下。
公孙瓒如此之态,足以证明其已无雄心,在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大,而他的势力越来越小,甚至要靠刘备苟活时,公孙瓒选择当起缩头乌龟沉湎于酒色之中。
相比公孙瓒,吕布这个刘备的损友却在一次次挫折中选择向刘备低头,从一开始要跟刘备别苗头,连一点软话都不肯说,如今却在处处碰壁下向刘备低眉顺眼,甚至送美女人才以讨好之。
刘备面对几乎快要抱成一团的袁绍跟曹操,刘备只能继续当冤大头,因为他的目光还是放在雍凉、巴蜀这大后方。
兴平二年春,阎行与马超开战。
自从马超阻止马腾趁刘备征蜀之机入三辅,马腾父子的关系就破裂,马超无奈之下前往汉阳。
韩遂得知后命阎行率军前往试探,马超素来向跟阎行决一死战,两军决战于渭水平原。
最终马超以一招之差败于阎行之手,马超军大败,退回渭水以南,渭水以北的广大地区被阎行攻下,阎行并趁机攻占显亲、略阳一代。
马腾闻言大怒,随即起兵朝汉阳杀来,韩遂已起兵,不过其却驻扎在汉阳、陇西金城三郡交界处——榆中城,摆明了马腾出陇西便袭其后,马腾不出他则坐看阎行收拢汉阳。
马超无奈,随即想陆城军求援,赵云不敢决断,随即将求援使者送往长安。
刘备得到消息召集众幕僚前来议事。
郭嘉、戏志才、荀攸、荀彧、贾诩、顾雍、钟繇、贾逵等心腹赫然在列,众谋士遍览马超求援信后都看向贾诩。
贾诩乃凉州人,又刚从武威赶来,对西凉方面的事宜他还是很清楚的,再加上他年纪最大,老成持重。
贾诩道:“主公,如今马韩交战,乃主公平定西凉的天赐良机,不过不可轻启大军。”
顾雍、贾逵、钟繇都是初进刘备智囊决策层,因此沉默不言。
刘备疑惑道:“马、韩乃西凉悍匪,若不启大军如何平之?”
刘备想起马韩早些年对抗董卓,那可都是朝廷精锐,曹操赤壁之战后平韩遂、马超亦是调集精锐。
郭嘉道:“主公,对付韩马只可用计,若用力平之,韩马必抱成一团,然而若用计使其自相残杀,而后再出精兵助之,西凉可一股而定。”
戏志才道:“不错,西凉有消息传来,韩马之间看似浓云密布,实际上韩遂心腹谋士成公英已前往陇西秘密会见马腾,若主公真起大兵以应马超,恐怕马腾会跟韩遂联手先驱逐马超。”
刘备见荀攸、荀彧皆点头,道:“那如今计将安出?”
戏志才跟郭嘉对视一眼道:“可令一使者前往汉阳调停马超、阎行争斗,一方面给足马超支持,使马超再于阎行战,马腾见主公无意陷入西凉泥团,定然与韩遂报前年之仇,韩马决战后主公再取三郡。”
刘备点头,遂看向贾诩:“长史以为如何?”
贾诩半眯着眼,听到刘备发问如睡醒一般,好半天道:“二位计策不错,可韩遂人称九曲黄河,马腾也不是凡夫俗子,如何能让他们放心决战才是问题的关键。”
荀彧道:“不错,除非主公率军出三辅或者再征蜀。”
“然而中原局势平静,曹操坐兖州,吕布守徐州,刘表在荆,袁术亦刚刚重新掌握寿春,恐怕中原一时半会不会起大战。”
荀攸接口道:“张飞在河内与文丑对峙,东郡袁绍围东武阳,这些根本无法组成强有力的借口,让马腾、韩遂以为主公真的出军。”
郭嘉笑道:“中原战局还不够糜烂,主公此番若出军中原,名不正言不顺,空费兵力与人力,与其如此不如再把目光投向蜀中。”
戏志才会意站起身道:“主公,自从主公率军回三辅,CD城的局势已在无数暗潮中酝酿,今年春恐怕就是他们各方爆发的时间,主公正好二次征蜀。”
“此番征蜀,必定是马到成功,一旦主公大军入蜀,恐怕各种跳梁小丑都会出现,去年未曾上演的一幕,今年恐怕会更加精彩。”
刘备点头,看向荀彧:“荀治中,子午道与褒斜道的整修情况怎么样?”
荀攸道:“在主公刻意关注下,两道整修分段整修,如今都已初步完成整修,但是离主公要求的都铺上青石与石砖还需要些时日。”
刘备点头,看向荀攸,荀攸虽然新来,可刘备却任命其为雍州牧长史,实际上的雍州政事长官,贾诩与荀彧乃整个刘备辖地的长官。
“今年军粮足够吗?”
荀攸点头:“三辅地区经过两年的屯田已初见成效,各地都有大丰收,如今不仅不需要晋阳、并州粮草支援,反而可以就近支援武都、安定各郡,不过军粮还是得从并州等地运。”
刘备摆手:“那倒不用,再次征蜀,不必求刘表,但用甲械从南阳、江淮、荆州换粮,他们必定会很乐意。”
“主公英明。”
刘备抬手:“这都是诸位的心血,既然大局已定,那派谁前去汉阳调停马超、阎行两人呢?”
荀彧道:“臣建议有钟长安(钟繇及张郃之后为长安令)前去。”
钟繇乃曹魏在雍凉的第一任得力大臣,派他前去汉阳,他的能力刘备不怀疑,何况历史上他曾数次说服马腾为曹魏出兵。
刘备一拍脑袋道:“吾记得有个叫张德容的,也让他去吧。”
“喏!”
其实刘备不知张既早已在荀彧腹中,准备让他做第二人选。
刘备道:“为了给蜀中减轻压力,命高顺进驻雒阳,贾逵督郝昭、鲍超等数部入河内,支持郑浑、张飞在中原站稳脚跟,旗号不防打救援臧洪的旗号。”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