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足球文学知识学
35449300000015

第15章 一、方法是什么

这个分类够不够解释清楚方法是什么呢?或者还可以细分出一些,但在本书的写作范围内就足够了。一切有关方法的定义与解释不过是为了更有利人类的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与人类同自然相处的和谐关系,即使下分到若干具体领域同样如此。那么从我的知识角度,我将解释“方法是什么”的回答分别分成历史、分类、用途、去向与剩余价值五种,向历史中“论方法”的名著群致敬。

(1)方法的历史

养成的思维逻辑,与以前的作品类似,习惯将对“历史”的言说放到第一位。在前两篇论述中其实已经包含了大量关于“方法的历史”的阐述,但还不够细。而我已经反复有过这样的文字说明,不想作太多引用与摘句的事,越是这样越体现作者缺乏写作自信。但在这里需要做一些了,不这样就更难叙述得清楚其历史渊源,不这样就更难将其细分到具体领域并做出说服的回答。

任何事物的形成其实都在历史之前。所谓历史,不只是时间的长度,也有具体到某一个时间的点上。由于中国的历史太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无论经没经过专业史学训练,都会有一个基础的、较为清醒的时间的概念,同时又有一个认识习惯,就是历史一定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过程。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历史分史前、史时、史中与后历史时期,而在我们经历过的很多阅读与讨论中,这已经被反复提醒过了。它们合在一起才是构成了完整的比较历史学。大多数人,不只是中国人,对历史的看法却大都停留在史中阶段。但其实在这个阶段以前,还有一个非常长的历史发生的准备阶段。而这个阶段,就是事物具备最初姿态的阶段。

方法同任何为人所具的历史能力一样,也有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众说纷纭的一点是,无论是总的方法,还是下到若干具体领域的方法,其历史的形成过程一直很难有定论。对某一种方法的行程时间段的考证虽然有大致线索,但要追溯到源头,也就是第一次采取这种方法的时间点,就太难把握了。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学术程序,需要长时间的资料搜集、严谨证明和阶段性分析,才能出结果,常人一不具备这种知识能力,二没有如此持久的耐心,很容易中途放弃。不管是进行什么方法的历史考证都如此。在这里就需要花一些文段举例子了,历史中的独立事件和时间段里的随机性方法使用都是这些例子的体现。

[1]近现代学人的学术成就。这是第一个要举到的例子,这批人物的出现和他们在历史中的地位早都毋庸置疑,是为后人景仰的典范。谈到方法研究的学术程序,就自然从自己最热爱的学术领域出发了。熟悉我写作方向的朋友都不陌生。正是因为这批人杰出的历史追求,他们锲而不舍实现的学术抱负,才使后人有了研究历史、开掘历史的信心,正因为这个对历史的信心,才有了对未来的自信。

王国维、胡适等人以独有方式考证《红楼梦》。先不说这每一个鼎鼎大名的历史人物。以这两位为代表的学术达人群体,是被建国以来的人论争了长达半世纪的民族现象。他们所使用的方法虽然有相同之处,但更重要在于不同。因为他们进入学术、使用学术的目的不同,他们各自的禀赋也不同,就使这种不同更显著了。对《红楼梦》的评价也太多了,不是本作的论述重点,大家可径直进入“超炫中国风”的‘红学’研究领域。王国维是第一个使用比较诗学方法研究《红楼梦》的人(作者按:“比较诗学”这种学术方法虽然是60年代后才为西方学人提出,但不代表之前就没有人使用过。生动的例子是小罗的‘牛尾巴’足球过人技术早在96年就被外星人罗纳尔多使用了,但那时候还没有这个名称),他开创了中学与西学在体例上的新典范,这一研究方法被沿用至今,且早已超出学术范围,为塑造今天的国人精神自信,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胡适又是另一个路子。他以极为严谨的考据方法进入《红楼梦》考证,并结合老师杜威的哲学方法,同样在这一研究领域开创了新的学术方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世纪对《红楼梦》的考证当是延续至今中西学术的共同风潮,而在前文里提到“比较诗学”与“考据”两种学术方法,在两人使用以前就已经有了极长的一个历史准备时间,也就是本作所要论述的史前。

夏承焘、沈从文、季羡林等后代学人、作家开辟的学术方法。夏承焘是年谱使用方法的开创者;沈从文的文学成就就不多说了,这里重点指出的是他在民族服饰研究上做出的杰出学术贡献;季羡林更不用说了,这个没写过一篇小说的作家,在散文、杂文与诗词领域都有自己特殊禀赋的贡献,而这里重点要说的还是老人在晚年所著《糖史》,80万字的著作给人以奇绝的历史视角和远见卓识,不同凡响的学术观察与文化能量,我真找不出建国以后除了季老还有几个人有这么独特的学术能力。

除了以上文段简略带过的人物,还有无数例举,对学术保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可径直去读他们的著作,及后人对他们的研究。这篇文章的写作有限了,不敢再举了;

[2]近现代社会方法的广泛普及。除了已经成形且严肃的学术方法,社会方法的形成历史就更难捕捉了。在广泛的人类社会发生、生长过程里,有无数方法被开凿被使用并形成套路,但同时又有无数方法随时间消失、消亡、匿迹。且不说古代,作者个人都觉得那是举不完的,在这样的写作中就太泛了。因为这些东西在一段时间里都带来过强烈社会讨论,已经有无数人意愿从自己参与的过程出发著书立说,为它们的出现确定范式,确定纵深。这个做法就是方法经历的历史时期了,而它的形成过程就是史前。小到吃喝的方法,大到社会生存、发展、改造的方法,都有这个历史过程。而随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人类社会的使用方法、这些方法开辟出的领域还将有不断拓展,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一样有自身的历史时间段。等到又一个历史爆发时期的到来,它也将被扫入历史。看上去比昨天已经无比优越的今天的生活条件,也将被明天淘汰。

方法的历史从这两个方向上举了例子,就差不多了。相信这个论述是比较透彻的了。来,一步一步往下走,下面我们进入分类的讨论。

(2)方法的分类

方法就是人与动物面对社会和自然,从不同背景、角度给出的回答。方法的历史是对它的解释,来到这里方法的分类也是对它的解释。其实上面从学术研究和社会方法里的列举,就基本上属于分类了。但这个分类明显不够,因为除了学术研究与社会生存,方法的使用还体现在非常多的面上。

就人、自然、地球与宇宙的终极学问而论,方法的分类对象应该是总的问题。学术研究和社会生存,其实都在这个总的问题下面。无论是人的方法,还是动植物的方法,都在这个总的问题里面。就今天所开创的领域,被所有人认可的无非人文与自然两类。而在今天已经完成的知识构建看来,这两大已经定型的总方法基本构成了人向时间、空间发问与求索的最终方法。在未来还会不会出现中间地带,抑或第三大系统的开创,就不得而知了。上文所述学术研究方法和社会生存方法大体属于人文方法,但也有交叉地带,就如今天的全球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和谐中有冲突,冲突之下也有和解的产生一样,学术研究和社会生存方法与自然**新陈代谢的方法也有相似的表现。

那么我们就总体而论,人文的方法和自然的方法,这两大使人类史、自然史和谐向前的方法的开凿,就是这个总的分类了。述到这里我放一放胆子会去想到,无论是历史中的著名人物、事件、作品,还是近30年的学术成就、世界级文化发展成果,还是到当下与我同样进行这方面写作的同龄人、长辈,我们共同产出的这份价值究竟谁高谁低?那已经建立起来的网络论文库当中就此的论述已是天文数字,无数个体盼望自己的写作能够受人追捧。但说回来,这么大的写作数量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拿得出来与历史伟著并肩的?在这里我不是要贬低那些有信心和理想在学术领域贡献学说和知识的朋友,只是在他们进去之后怎样出来,关系到他们信心的持久、能力的长短与才力的强弱。这样的比较之下,大浪淘沙,每个时代的英雄就只有寥寥数位。

[1]人文的总方法。历史一定是在方法之上,方法之后才有用途等。历史贯穿了方法的使用过程,方法的任何分类都在历史进程当中。并不是只有人才能为历史方法命名,动植物与自然界中的微小颗粒同样为方法命名。正因为生物群体的平衡圈为这其中的任何个体生命确定了关系法则,到今天这个法则才最终被确定为人文与自然这两大途径。很小的时候受限于家庭和学校教育能力,我都有一个疑问,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和人的价值突破真的是被几种方法所圈定的?那时候我不相信,而到了后来,到了阅读经历、交流经历、实践经历越来越丰富后,我才开始相信,无论你从事任何开天辟地的发明创造,无论你引领怎样巨大的历史风潮,其实仍逃不开这两大方法。就如“足球文学”。以我所为,它是我用以改变中国人足球思维,用这改变了的思维使中国社会更具生命力,摆脱老年化桎梏,更是这13亿人国度的足球崛起颠覆世界体育的发展格局,打破东西方的实力天平。但它本身根本就不是发明,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潜在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方法,在我的写作、中国足球同时发生过程中的历史事件。我所悟、所感、所思、所为,是已经摸清了这些总的规律之后才走出的这一步,人文的总方法是人际社会回赠于其中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自然财富,而与之相比自然的总方法则是地球与人共生共处的过程中彼此影响、推动甚至争夺后沉淀下来的历史财富。

“人文”一词仍然是从西方引介而来。在20世纪以前尚不为中国人所认识。但就如前文引用“比较诗学”的发展史一样,这种方法早已存在了很长时间。但当这个词真正出现,当它被广泛普及并加以不同背景的解释后,它之于之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就有了欲开启新纪元的架势了。人、社会、族群到周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任何一次集体生存状态无处不贯穿了这一方法的使用,无论是这个词出现以前还是以后。在前作《足球文学,足球文学知识学,足球文学史》到本作都这么写过,我搞“足球文学”,只专注到体育理论之中,是不是就把自己弄狭窄了,弄偏了?实则不然,因为体育本就是人文乃至自然的总方法之一。人、自然中的任何生物,都离不开体育的影响;

[2]自然的总方法。这两大总方法下面的方法就太多了,既然已经提到了自然中的任何生物了,就避开琐碎的方法类举,直接进入第二个总方法,自然的总方法的写作吧。

任何个体生物不只是指动植物的自然生存,也包括静态的山水石木。在自然食物链的生成史中,自然的总方法小到具体颗粒,大到臭氧层对地球的保护,其实都大大超过了人类社会的方法体量。这个循环的范围、循环的层次、循环的内容都比人际社会以时间更替的循环来得复杂,它涉及到的时间夹在空间当中,空间又浸透在历史之中。而这个过程中同时产生和消灭再产生的方法就如细菌繁殖一样迅猛。而自然界里待世界探索、发现的方法还非常多。它们都是在时间过程中自然生成、自然发生,又自然消亡的。它们不仅构成了自然界正常循环的生物圈,也被广泛纳入了人类的生存范围。所以我想关于方法的分类,还有提到的一句是,很多时候,人文的总方法还有很大部分包含在自然的总方法之内。

写到这里就差不多可以收尾了。建议大家少取摸那些讲得滥的关于方法的书了,对我们的帮助实在不大。但学术价值太厚的书又不利于知识年龄较低的青少年阅读,所以我在这里将所有方法归并到两类之中,也算为大家理清它的总思路了吧。其实我搞“足球文学”,也是从这里进入的。

(3)方法的用途

分类是在历史过程中完成的,用途则是在历史之后进行的,然后又回到历史中来。看上去它们有一个先后的过程,其实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方法在被确定以后必会得到广泛传播,大大提高某些原本落后事物的生命力,这样它就进入了使用的轨道。在这里“方法是什么”的讨论中,我们就来到它的用途上面。

请大家注意,分类和用途明显是有区别的。不经过分类,方法的界限就很模糊,这样一来就无从谈起它本身是什么了;而不经过用途,分类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方法只有被使用,在使用中被定义,才能证明分类的正确,而分类之前关于方法的产生,也才有了溯源的可证。这个过程的有效就是人生产生活、自然新陈代谢的体现,也就是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独立个体感知周围存在的体现。对于任何独立的方法,这却是一个瞬间发生的过程;而对于指向一个集团的方法,则是一个长时间积累、反复演绎到最终成形的历史过程了。方法的使用途径,也就是在这两个相对时间的过程中被确定下来的。

这两个相对时间的过程之中,方法其实也就只有两种主要的用途了:暂时的用途和永久的用途。大家应该都能想到。暂时的用途作用于一时,一个问题的解决到下一个问题的展开,暂时的用途不停歇为人解决它们,为自然的新陈代谢、新生命不断涌现而发生作用;永久的用途则作用长久,影响广远,大到为一个时代的结束画上休止符,为崭新的强大生命力开启新时代的大门,小也能为一个群体的发展空间解决在当时的问题,为改变一时一地的状态而产生持久历史影响。不过这么说还是显得笼统,下面我还是要分开来说一下。这样一分,对“方法是什么”的解答应该就更清晰了,而“足球文学”的方法如何成立、如何作用,它为何能成为21世纪新的世界性体育理论,为改变中国足球状态提出卓越方法而做出的历史贡献,都能从我追根溯源的写作中找到强有力且自信的理论基石了。

[1]方法的暂时用途。无论琐碎的生活中的方法、工作中的方法,还是大到国家执行、发展的方法,都有暂时的用途,为解决那时候的矛盾而发生的。20世纪以来无论是成为民族思维导向核心的马列毛邓,还是杰出的文学思想群体,都对方法的用途进行过极为细致的阐述。他们的文集、思想和传播也贯穿了后战争时期全球范围内大拆大建、三次工业革命进入高潮后的核心事件。而在这以前,方法的讨论无论中外,都没有如此细致的、科学的进行过。不是说在历史中不重视,而是不具备工业革命带来的系统科学,也就无从用这种新知识来细分方法的多少了。

它的表现很多,人类生存也离不开方法。从一出生就要掌握啼哭的方法,到临死处理个人、周边、事业上事务的方法,都是暂时的方法;自然的新陈代谢同样离不开方法。从自然界独立生命体的产生与消亡,到地心、地壳的剧烈变动,都是方法的自觉体现。而它们在发生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也都是暂时的,这些方法使自然中任何微小生命体的独立活动得以进行,而无数的独立活动在一起就组成了自然的新陈代谢。

从生活的方法到创新的方法,从团结的方法到解散的方法,一个个暂时的方法组合在一起还会成为一个暂时方法的集群,它们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固有的更替规律的晴雨表;从天体运行的方法到酿成灾难的方法,从丛林争夺的方法到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方法,自然界中从食物链到与人类社会接触的方法都是方法的暂时用途,它们同样构成一个时间性的方法集群,形成了自己的发生规律。

方法的暂时用途同样不敢举具体例子,因为实在太滥,太举不出来了。其实,大家在阅读我的作品的这个过程,也就是一个暂时的方法的集合。观看封面、翻开、仔细阅读到在脑中形成知识,无一处不是方法的暂时使用。而当它们被确定了下来,进入了永恒的时间段,在人的未来活动中再被反复使用时,就成了方法的永久的用途了;

[2]方法的永久用途。这就到了方法的永久使用了,它构成了我在前文中述到的方法史,整个人类社会的变更过程、自然的成长过程其实都是关于方法的历史。方法的使用在长时间经人、生命体的演绎后会有一部分消失、一部分留存下来,无论是一个独立的方法还是一个方法的集群,它们构成了人和生命体对方法的经验,方法对人及生命体的反作用,无论是消极作用还是积极作用。这个过程被演绎到了细分出来的具体生存领域,就会出现无数现象,这些现象在不同时代又有不同表现。而当它们在这些具体领域定型以后,就会成为各自的常识了。方法的永久性也就在这里完成。

拿到这个题目,从很多类似的教辅书中我们能读到非常多这方面的建议。许多写作者都会细分出很多很多领域,杂七杂八看得人眼花缭乱。结果这些讨论方法的作品很快就被时间淘汰掉了,读者也很难真正记住什么具体的东西。因为这些方法随着人类使用工具越趋简单很快就被更替了,他们没有把握住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是我要说的,不同教育背景里的人对事物发展的看法有极大不同,高低之分。低层次教育里的人只能看到外表,而具有高等知识的人才能把握住内核。关于方法用途的分类我的选择就与市面上海量但根本读不下去的书有极大差别。但大家也不尽要全信我的,我不过是给出一种建议,真正要去体会的,还是要从你自己身边的实践做起。

(4)方法的去向

历史中的演绎,朝向领域分类,才能明确方法的用途,无论是自然还是人际社会。而在用途之后,就有一个关于去向的看法了。具体到了某一领域也不是方法的最终去向。即使在社会分工细致不及今天的历史时期,社科、自然领域的交叉现象也时有存在,方法的用途在那些阶段就已经不止朝向单一领域而发生了。所以写到去向时,就会有一个关于方法使用的层次问题了,也就是第一去向、第二去向和延伸去向。我暂时这么给它命名吧,别告诉我写下去还能出第三、第四甚至第五去向。就同人一样,岔路口之外无论你去到哪里,也无论你在时间的流逝中作何变化,其实你还是你自己。无论方法怎么在社会变迁之中演变,方法最初的具形其实没有变化。

[1]第一去向。方法进入的第一个领域。在社会分工和命名还不到今天如此细致的历史阶段,方法自打被第一次使用,就已经是进入第一领域了。而一个很重要的、根本的问题是方法如果不进入具体领域,方法也就不能成其为方法。无论是人具有的方法,还是自然生命具有的方法。

第一去向与方法的第一次分类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指向不同。分类是从源头出来,不同生产阶段人对怎样利用客观条件、改造客观条件而进行的变通;去向则是方法分类之后对客观条件的进入。从这点上说,它们几乎是同一时间发生的,但又有很大不同。在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关系,容易让人忽略掉:因为人对客观条件理解和看法的差异,便使这个去向存在一个模糊地带。这个地带使不同背景的人对方法的拿捏有一个高下之分,而这个高下看似不重要,实则决定了各自方法进入客观条件后带来的不同效果。无论是个体对方法的第一次演绎,还是后人对此的模仿,都因生产条件、人的不同背景而造成差距。而后人的模仿,就形成了方法的第二去向;

[2]第二去向。对方法的第一去向近400字的论述是不是已经讲清楚了?如对方法用途进行的阐述一样,这个第一去向也是一个暂时进入的集合,然后在方法的历史使用当中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而这个过程中因人、因地而异使方法获得多种阐述途径的过程里,第二去向也就产生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去向不是方向,方向有明确指定,往哪里走。而去向却没有,它只是提出了方法在历史演变中带来不同效果的原因,并再从这个原因出发,去到它认为正确的道路上。

而这一次分别的上路,才产生了后来在时间中的那些或大或小、或著名或无名的重大结果。第二去向着实要比第一去向重要太多,也厉害太多了。在人、自然生命有了最初的行为经验后,就总会有欲望做后来的事。在不同背景、动机的支持下,这个欲望会无限扩张,方法因此产生的变异或已经不是人为能够控制的了。下面我就此简单举例,大家就可以知道了。

有机学说的扩张。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同极端民族主义。无论中外,古代早就有爱国情感的典型代表了,这是这种一己之为国奉献的最高体现。而将个人情感通过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就是方法在此中的第一去向。这个去向本来是很单纯的,但到了后来,不同背景、动机的人进入之后,它的第二去向就被完全改变了。法西斯主义的出现就是爱国方法第二去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中几大著名人物导演的人间悲剧将民族主义推向了极端,而它在历史中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毁灭性影响不用我再累述了;在这个表现以外,还会引发出极端民族情感,无法控制的时候就将引起社会性大动乱。

工业革命的推动。一次工业革命到今天的三次工业革命,接近三百年的全球历史,其带来的巨大能量丝毫不比有机学说为人类社会带来的风潮差。在人类从手工过渡到机械制造的方法使用里,其第一去向就已经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从个体手工到集体制造业,其实也还属于方法的第一去向,不过是在这个去向里随生产力提高得到了方法的升级。而什么时候开始了方法的第二去向的?那就是二次工业革命到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了。它们之间有一个时间上的连接,但并不紧密,因为它们依托的背后的经济体在这三次历史变革中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个改变过程中也就变更了原来的方法、过时的方法,才产生了方法的第二去向。而今天处在第三次全球信息技术变革时期的我们也还知道,在未来必定还有更新的全球性事件到来,又将今天建立起来的信息技术处理方法淘汰掉。

这就是对方法第二去向的描述了。它的重要性已经在这种描述里充分体现。我有记得自己的学生时期多次得到过这方面的知识信息,而我也将它完全把握住了,现在用到了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解构社会现实的实践中来了。但在这里有一个不得不做的提醒是,不要过分沉迷在这种技术性把握当中,它就像一剂毒药,看上去十分迷人,用伟大的诓骗引诱世人从事非常人的活动;而人之为人的基本生理秩序,却在这种诓骗中完全丢失。请大家别上当。

[3]方法的延伸去向。到了第二去向,所有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人对方法的使用和发展,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方法自身的调整和解构,是不是到这里就进行不下去了?自然不是,不然古代中国到当代中国,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文化技术,都像是有章可循的。而关于偶然或必然的讨论不过是人为了寻找自然规律、历史规律而刻意加之的命题。虽然作为方法在使用潜力上的一次稳定,第二去向看上去已经是结束了。然在使用空间、时间都无限变化的过程里,方法永远没有就此结束的时候。这就是延伸方向,也就是二次去向结束以后它会做出又一次选择。这个选择会带来不同,但已经逃不出前两次的总体经验了。就如将已经稳定的化学方法用到体育心理学中后,会带来新方法;更如做出了对足球的独立思考后,将已经稳定的文学方法用到体育中一样,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提出“足球文学”了。而在竞技项目不具有广泛社会传播力之前,通过将运动中展现的随机性引入到人渴望猎奇的心理这一举动的出现,才带来的赌博和彩票这一体育方法也就根本没有发生的土壤。而它们又都是现在体育竞技在社会传播当中的延伸方向,并已为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普遍接受。

方法的去向列举到此基本结束了。作为本书的作者,我无比感谢前人已经完成的著述,已经完成的演讲,已经开辟出的领域。我用他们完成了的方法作用到自己的知识构建当中,再输出自己的意见,通过它们达到我要改造社会的目的。到这里乱笔要告诉大家,我没有发明任何方法,也没有生产任何实物,却通过理论创造颠覆世界体育格局,为中国体育改变一个方向,为世界发展打开一扇天窗。

(5)方法的剩余价值

论述至此,大体基本完成。从历史到分类,是方法被人发现、使用到稳定的时间过程;而从用途到去向,是在这一时间之后方法在人、自然关系当中的作用。相信通过这四个小标题的论述就基本能说明“方式是什么”了。对于它的阐述,不仅是本作中为“足球文学”的方法使用立论,通过对阐释学的细分使“足球文学”通过方法的建立而获得内部知识,更是在更广意义上讲述方法在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中发挥的历史作用。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方法、使用方法、发展方法,对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人都非常重要。只是不知道从没有经过严谨学术训练的我在小标题的建立与正文的阐述中,是否如世界顶尖学府里随手操持十几种语言著述和讲演的大叔大姐那样精准?

在以上四个分类之后,现在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出来,这是对所有在时间中存在过事物的一致否定。不仅是文学性的阅读,在经济、社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阅读中,它都被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当这个概念在现代经典理论中被首次使用后,它在日后的全球现代化进程中都体现了巨大的历史价值,并在不断拓展自己的理论延伸空间。这个概念就是“剩余价值”。最早在政治经济学中得到提示,经过《资本论》的历史性演绎定位为经典经济学理论,不仅对20世纪的生产关系,乃至对新世纪仍然有不可估量的全球性影响。当任何一个全新事物出现(不只是本书阐述的新理论)后,都有一个大家习以为常的历史发展过程,筹备期、发展期、衰落期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在这之中、之后都有一个问题,在其间不断加固的部分外,还有一部分被淘汰掉的东西。这一上一下中间一定有一个处于剩余部分的产物存在,这就不是所有人能注意的了,恰恰是容易被大多数人忽略掉的。它太隐性,太模糊,太难以捕捉,且又常常彰显那意外之中的重要。很多商业争夺、经济缠斗或明或暗的发生过程中,胜利的一方往往是看到这个要害,无论是使用阴险卑鄙的方法,还是光明正大的通过正义取胜,都与这个“剩余价值”有关。于是在本节叙述末尾,我还要将它单独列举出来,将这两个本都显得比较抽象的东西连起来进行叙述:方法的剩余价值。

方法本身的价值已经在事件中得到了完整体现,这个本身的价值就是上文所述“不断加固”的部分;而它的“剩余价值”就是‘不断加固’与‘被淘汰掉一部分’之间的产物。这个东西看似对整个发展趋势影响不大,然却在缝隙里会对此产生微妙作用。这个微妙很难给予准确描述,因为它说不定在最大限度里可能对整个趋势造成逆转的结果。这里的讨论已经不仅限于具体方法甚至方法的集群了,而是在方法的基础上获得对历史事件的剖析了。其实在很多历史阅读、讨论当中我和大家都经历过它,只是在你我心里沉淀下来的东西有多少之分罢了。回到方法的“剩余价值”来,上述提到的两个层面其实都包含了它。而它自己也包含了自己。我们就此展开简单论述:

[1]“不断加固”的剩余价值。方法经过长时间使用并在此中得到稳定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固”的过程。这个过程之后,仍会有一个“剩余价值”被分离出来。“不断加固”的部分得到历史承认,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重复使用并在不断产生新价值。我们讨论历史、经过历史,其实主要内容就是它了。而在它之后,才会谈到这个“剩余价值”。在这个过程之中被剩下的部分,或备用或无大用但又留下来了的部分会被作它用,仍然会在时间中带来影响,甚至在后来与其他事物结合以后会得到第二个上升渠道甚至成为主流。这就到达了那些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历史事件了。“不断加固”的剩余价值就体现在此。

[2]“被淘汰掉一部分”的剩余价值。在大方向里,一套规则中符合趋势的一部分被历史稳定下来,那就一定有一部分会被淘汰。因为历史在不同阶段同样有分配,与经济理论里的资源优化配置是一回事。这是无法避免的,就一定会有一部分被淘汰。在这里说的就是这部分被淘汰的方法里的“剩余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会遗憾,为何有些东西不发生在这个历史时期,而出现在另外一个?为何有的历史时期有条件实现一切事情,有的历史时期却是人间地狱?其实我对理论的看法,我从中获得的方法,都是自己从这种思考着手的,而无需任何人给予指点。这种思考却与学生时期接触的那些课本离得太远了。我的一切学术作为,都是从它出发,再回到此中来。在这里也不为过。

而这一部分“剩余价值”,与“不断加固”中留下来的东西其实有类似的去向。或永远就消失掉了,或与其他事件、物体结合而得到了其它渠道的上升,成为另外一个时间段的主导。我们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的和将要到来的,其实都不外乎于此,无论是实物,还是事件,还是个人。

[3]“剩余价值”的剩余价值。而对这两部分的“剩余价值”大家还能从正面理解的话,“剩余价值”的剩余价值是什么可能就有点费脑了。其实在我们从小经历的数学训练,长大以后无论从不从事职业经济工作,都一定会对一些经济学概念有耳闻的。小到超市的实物买卖,大到国际间的大型贸易往来,都是经济现象。受过严苛经济学训练的人能对此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经济学世界观,并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传播;没有受过这种训练的就是广大直接参与但其实并不懂得其中原理的人群。这里提到的“剩余价值”的剩余价值就是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提高我们的经济生活有极大帮助。“剩余价值”出来以后就已经是一个独立部分了,这个部分在历史淘汰过程中还会有一个量变、裂变的过程,这其中再出现被淘汰和上升的部分就是这里所说“剩余价值”的剩余价值了。在这里还要重复前面的观点,就是这些东西太抽象、太费脑,因为不是每一个受众者都能接受,很多人干脆选择避而远之。回过头来我们看到,这部分人中间也同样出现了上升或被淘汰的部分,在经济以外的领域取得瞩目成就的,和一事无成、终生平庸的。所以无论他们逃不逃避,都是离不开这一规则的。

方法的剩余价值述到这里就基本可以了。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这一经济规律决定了物质循环过程里的太多东西。它与股市、证券、油价这些经济行为还有很大差别,如上文所述没有受过严苛经济学训练的人很难看清它的精髓。而这里我其实也并没有完全进入方法的“剩余价值”的阐述,而只是揪住“剩余价值”本身论述。我的用意,不言自明,希望大家可从中体会到很多,并有兴趣就自己下功夫去做经济学理论阅读与讨论吧。